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8
版次: 1
ISBN: 9787509758489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20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字数: 208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75人买过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本书全面配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整合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专家,以学者的视角,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以及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从教育公平、就业机制、收入分配格局、社会保障机制、卫生服务体系、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功能与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公共安全体系构建等方面,一是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是综述已经存在的可行机制,三是综合提出各项政策建议。本书内容丰富,学者对相关领域问题都有重要的理解,并有多年的研究。 李培林,男,1955年5月生,山东济南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2年在山东师范毕业大学附中高中毕业。1977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后考取出国留学生,到北京语言学院集中学法语。1983年赴法留学,1984年获得法国里昂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88年与夫人一起回国,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城乡社会学研究室。1989年晋升副研究员,1990年任工业社会学研究室主任。1992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3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并享受政府特贴。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生院社会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组织、社会结构变迁、发展评估和社会分层。主要著作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村落的终结》《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和谐社会十讲》《当代中国民生》《当代中国城市化及其影响》《李培林自选集》《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就业与制度变迁》、《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乡镇企业社会交换论》《现代西方社会的观念变革》等。 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经济社会重大举措(代前言)/1

    上 篇 社会巨变与新成长阶段
    第一章 社会巨变与新成长阶段/3
      一 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
      二 社会发生巨大变迁/7
      三 中国进入新成长阶段1/5
      四 新成长阶段的主要任务/18
    第二章 城镇化道路及战略选择/23
      一 我国城镇化的阶段、特点和作用/24
      二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35
      三 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41
    第三章 大众消费阶段的到来/46
      一 什么是大众消费阶段/46
      二 发展阶段特征的重大变化/48
      三 大众消费阶段的到来/52
    第四章 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61
      一 中国经验和“东方现代化”问题/61
      二 影响中国经济成长和社会运行的四种力量/67
      三 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特征/70
    第五章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及应对/79
      一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79
      二 新发展阶段的特点/84
      三 中国经验对世界现代化的启示/91
    第六章 社会政策的变化和调整/97
      一 改革开放后社会政策的两个重大调整/97
      二 社会政策变化的基本内容/102
      三 社会政策选择的走向和思路/114

    中 篇 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
    第七章 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改革/123
      一 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新特点/123
      二 加快推进社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25
      三 加快推进社会改革的核心议题/127
      四 加快推进社会改革的主要内容/128
      五 改善民生是社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31
    第八章 民生建设与社会改革/136
      一 社会改革要与民生建设相结合/136
      二 就业、教育与社会改革/138
      三 收入分配与社会改革/146
      四 社会保障与社会改革/149
      五 医疗健康与社会改革/153
      六 社区建设与社会改革/156
    第九章 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是农民富裕/161
      一 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161
      二 农民普遍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164
      三 如何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66
      四 让农民的住宅进入市场/168
    第十章 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174
      一 小城镇成为大问题的历史背景/175
      二 小城镇发展成为大战略/177
      三 小城镇发展遇到新问题/180
      四 促进小城镇发展依然是项大政策/182

    下 篇 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一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89
      一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特征/190
      二 社会巨变对社会治理体制提出的挑战/194
      三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197
      四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204
    第十二章 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211
      一 超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211
      二 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历史背景/213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体制发生的变化/215
      四 现代社会的组织架构/218
      五 我国社会组织体系发展框架设想/220
    第十三章 社会治理的若干重要议题/226
      一 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26
      二 高度关注失业问题的治理/231
      三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236
      四 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治理/239
      五 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245

    代结语 社会调查和问题意识/251
      一 社会调查的若干发现/251
      二 若干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259
    参考文献/268
    索 引/289
    后 记/294
  •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本书全面配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整合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专家,以学者的视角,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以及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从教育公平、就业机制、收入分配格局、社会保障机制、卫生服务体系、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功能与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公共安全体系构建等方面,一是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是综述已经存在的可行机制,三是综合提出各项政策建议。本书内容丰富,学者对相关领域问题都有重要的理解,并有多年的研究。
  • 作者简介:
    李培林,男,1955年5月生,山东济南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2年在山东师范毕业大学附中高中毕业。1977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后考取出国留学生,到北京语言学院集中学法语。1983年赴法留学,1984年获得法国里昂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88年与夫人一起回国,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城乡社会学研究室。1989年晋升副研究员,1990年任工业社会学研究室主任。1992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3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并享受政府特贴。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生院社会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组织、社会结构变迁、发展评估和社会分层。主要著作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村落的终结》《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和谐社会十讲》《当代中国民生》《当代中国城市化及其影响》《李培林自选集》《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就业与制度变迁》、《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乡镇企业社会交换论》《现代西方社会的观念变革》等。
  • 目录:
    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经济社会重大举措(代前言)/1

    上 篇 社会巨变与新成长阶段
    第一章 社会巨变与新成长阶段/3
      一 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
      二 社会发生巨大变迁/7
      三 中国进入新成长阶段1/5
      四 新成长阶段的主要任务/18
    第二章 城镇化道路及战略选择/23
      一 我国城镇化的阶段、特点和作用/24
      二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35
      三 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41
    第三章 大众消费阶段的到来/46
      一 什么是大众消费阶段/46
      二 发展阶段特征的重大变化/48
      三 大众消费阶段的到来/52
    第四章 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61
      一 中国经验和“东方现代化”问题/61
      二 影响中国经济成长和社会运行的四种力量/67
      三 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特征/70
    第五章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及应对/79
      一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79
      二 新发展阶段的特点/84
      三 中国经验对世界现代化的启示/91
    第六章 社会政策的变化和调整/97
      一 改革开放后社会政策的两个重大调整/97
      二 社会政策变化的基本内容/102
      三 社会政策选择的走向和思路/114

    中 篇 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
    第七章 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改革/123
      一 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新特点/123
      二 加快推进社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25
      三 加快推进社会改革的核心议题/127
      四 加快推进社会改革的主要内容/128
      五 改善民生是社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31
    第八章 民生建设与社会改革/136
      一 社会改革要与民生建设相结合/136
      二 就业、教育与社会改革/138
      三 收入分配与社会改革/146
      四 社会保障与社会改革/149
      五 医疗健康与社会改革/153
      六 社区建设与社会改革/156
    第九章 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是农民富裕/161
      一 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161
      二 农民普遍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164
      三 如何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66
      四 让农民的住宅进入市场/168
    第十章 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174
      一 小城镇成为大问题的历史背景/175
      二 小城镇发展成为大战略/177
      三 小城镇发展遇到新问题/180
      四 促进小城镇发展依然是项大政策/182

    下 篇 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一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89
      一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特征/190
      二 社会巨变对社会治理体制提出的挑战/194
      三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197
      四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204
    第十二章 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211
      一 超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211
      二 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历史背景/213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体制发生的变化/215
      四 现代社会的组织架构/218
      五 我国社会组织体系发展框架设想/220
    第十三章 社会治理的若干重要议题/226
      一 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26
      二 高度关注失业问题的治理/231
      三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236
      四 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治理/239
      五 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245

    代结语 社会调查和问题意识/251
      一 社会调查的若干发现/251
      二 若干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259
    参考文献/268
    索 引/289
    后 记/294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保险(第四版)
邓大松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思想底色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Hofstadter)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文化脑:人类天性的文化神经科学 韩世辉
韩世辉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权的法理与实践
汤闳淼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保障理论:发生机制与政策逻辑
席恒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调查:设计与评估
祝建华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
朱惠国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探究
姒鹭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巨变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大变革:农民工和中产阶层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中国社会形势研究25年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李培林论文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和谐社会十讲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
李培林 著
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中国小康社会
李培林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