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8
版次: 1
ISBN: 9787509735695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1页
字数: 31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8人买过
  • 每一次危机实际上都是集中检验监管准则的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改进监管准则的重要机会。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反思政策领域的缺陷。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应关注威胁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能更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监管体系。
    刘仁伍博士及其课题组在危机爆发后,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跟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和分业监管体制出发,分析研究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和形成机制,探索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设计适合我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体系。本书获中国人民银行二零一一年度重点研究课题二等奖。 刘仁伍,1955年生于吉林,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管理。先后主持了多项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连续5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且在《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具有深厚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
    第二节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宏观审慎管理研究综述
    第四节结构安排与内容创新

    第二章从巴塞尔协议Ⅰ至Ⅲ看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与趋势
    第一节巴塞尔协议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进程
    第二节巴塞尔协议监管内容的细化与深化
    第三节巴塞尔协议监管理念的演变及评价
    第四节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趋势和展望

    第三章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宏观压力测试研究
    第一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基本特征和演化过程
    第二节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的潜在因素
    第三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
    第四节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时间维度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调控机制构建
    第一节金融摩擦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及建模方法
    第三节开放经济下含有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构建
    第四节模型参数估计与脉冲响应函数模拟
    第五节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五章空间维度宏观审慎管理:集中度风险控制机制构建
    第一节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
    第二节我国房地产贷款风险特点和风险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我国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状况和潜在传导机制分析
    第四节我国跨行业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构建研究
    第一节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现状及弊端
    第二节国际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
    第三节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构建设想

    第七章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体系研究
    第一节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设计与使用原则
    第二节国际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的分类
    第四节中国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政策建议与启示

    第八章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法律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节立法确立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责分工
    第二节健全金融危机救助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体系
    第四节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立法
    第五节本章小结
  • 内容简介:
    每一次危机实际上都是集中检验监管准则的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改进监管准则的重要机会。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反思政策领域的缺陷。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应关注威胁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能更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监管体系。
    刘仁伍博士及其课题组在危机爆发后,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跟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和分业监管体制出发,分析研究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和形成机制,探索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设计适合我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体系。本书获中国人民银行二零一一年度重点研究课题二等奖。
  • 作者简介:
    刘仁伍,1955年生于吉林,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管理。先后主持了多项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连续5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且在《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具有深厚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
    第二节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宏观审慎管理研究综述
    第四节结构安排与内容创新

    第二章从巴塞尔协议Ⅰ至Ⅲ看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与趋势
    第一节巴塞尔协议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进程
    第二节巴塞尔协议监管内容的细化与深化
    第三节巴塞尔协议监管理念的演变及评价
    第四节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趋势和展望

    第三章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宏观压力测试研究
    第一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基本特征和演化过程
    第二节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的潜在因素
    第三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
    第四节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时间维度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调控机制构建
    第一节金融摩擦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及建模方法
    第三节开放经济下含有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构建
    第四节模型参数估计与脉冲响应函数模拟
    第五节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五章空间维度宏观审慎管理:集中度风险控制机制构建
    第一节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
    第二节我国房地产贷款风险特点和风险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我国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状况和潜在传导机制分析
    第四节我国跨行业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构建研究
    第一节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现状及弊端
    第二节国际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
    第三节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构建设想

    第七章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体系研究
    第一节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设计与使用原则
    第二节国际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的分类
    第四节中国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政策建议与启示

    第八章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法律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节立法确立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责分工
    第二节健全金融危机救助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体系
    第四节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立法
    第五节本章小结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斯蒂芬·D.威廉森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原理(翻译版·第8版)
奥瑞·赫费兹 著;张晓云 译;[美]罗伯特·弗兰克;本·伯南克;凯特·安东诺维克斯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美]罗伯特·J.巴罗 著;沈志彦 陈利贤 译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
叶德磊 著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22~2023)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张自然;张鹏;张平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张顺 主编;周正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环境、公司治理与企业行为
陈冬华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因素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
吴娜 等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版)
N.格里高利·曼昆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原理(英文版·第8版)
(美)罗伯特·弗兰克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经济及金融风险预测研究
王丹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机制与政策
宏观市场
罗伯特·J.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