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030260710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8页
字数: 50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21人买过
  •   本书以腐殖物质为中心,系统阐述了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总结27年土壤有机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对土壤有机质研究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资料。本书特点在于以作者及所在腐殖质研究室的研究资料为主,并吸收土壤有机质的基础理论内容,使我们的研究特色与知识的系统性相结合,实用性很强。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土壤学及相关的农业、环境、地学领域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以及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和科研参考用书。   窦森,男,1959年9月生。1989年2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专业获博士学位,1994年1月任教授。曾分别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法国图鲁滋国立高等农学院土壤系、瑞典农业大学土壤与环境系作博士后、课座教授和合作研究。现任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腐殖质研究室主任,土壤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1996年至今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土壤学报》编委;2004年至今任Pedosphere编委;任第三届、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室学术委员、第一届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任民进吉林省常委、长春市副主委,长春市政协常委,第十三届长春市青联副主席。
    一直从事土壤有机质研究。主编《农业持续发展的土壤培肥研究》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7项科技奖励。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首批国家“百千万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中组部直管优秀专家、第三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等32项荣誉称号。 前言
    第1章土壤有机质的基础知识
    1.1土壤的基本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1.1.1土壤的概念
    1.1.2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
    1.1.3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和结构特性
    1.2土壤有机质的概念、来源及构成
    1.2.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1.2.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
    1.2.3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
    1.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
    1.3.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3.2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固碳
    1.3.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环境解毒
    1.3.4土壤有机质与作物生长
    参考文献

    第2章土壤有机质的分组
    2.1土壤有机质分组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2.1.1土壤有机质的物理分组
    2.1.2化学分组
    2.1.3物理一化学结合分组
    2.1.4生物学稳定性分组
    2.1.5按光学性质分组
    2.1.6对土壤有机质分组新认识
    2.2定量研究中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
    2.2.1水稳性团聚体分组方法
    2.2.2Pallo的腐殖质分组方法
    2.2.3修改的Pallo腐殖质分组方法
    2.2.4腐殖质组成修改法
    2.2.5HM组成和相应的分组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非腐殖物质
    3.1碳水化合物
    3.1.1土壤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3.1.2土壤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3.1.3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存在状态
    3.1.4.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3.2含氮化合物
    3.2.1土壤有机氮分组
    3.2.2氨基酸
    3.2.3氨基糖
    3.2.4其他含氮化合物
    3.2.5土壤有机氮的稳定性
    3.2.6有机氮的测定方法
    3.2.7N示踪技术
    3.3有机磷、硫化合物
    3.3.1有机磷化合物
    3.3.2有机硫化合物
    3.3.3土壤有机质的C:N:P:S值
    3.4脂类化合物
    3.4.1土壤脂类化合物的作用
    3.4.2土壤脂类化合物的含量
    3.4.3土壤脂类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参考文献

    第4章腐殖物质及其物理性质
    4.1腐殖物质的定义
    4.1.1历史回顾
    4.1.2现代概念和定义
    4.2定性研究中腐殖物质的提取、分组和纯化
    4.2.1腐殖物质的提取
    4.2.2主要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4.3腐殖物质的物理性质
    4.3.1固体物理性质
    4.3.2溶液物理性质
    4.3.3电子显微镜观察
    参考文献

    第5章腐殖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地球化学性质
    5.1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与分子模型
    5.1.1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5.1.2分子模型
    5.2元素组成、官能团和电化学性质
    5.2.1元素组成
    5.2.2官能团含量
    5.2.3电化学性质
    5.3活化度
    5.3.1活化度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5.3.2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活化度
    5.4化学降解及产物分析
    5.4.1腐殖物质的降解
    5.4.2土壤胡敏酸水解和分组
    5.4.3HA水解产物的GC-MS鉴定
    5.5腐殖物质的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性质
    5.5.1不同有机质组分的同位素分异
    5.5.2不同腐殖物质组分的更新速度
    参考文献

    第6章土壤有机质的热性质和热力学稳定性
    6.1土壤有机质的热分解特征及热解产物分析
    6.1.1土壤有机质的差热分析
    6.1.2土壤有机质的热重分析
    6.1.3土壤有机质的微炉热解分析
    6.2土壤有机质的热解产物分析
    6.2.1土壤有机质的居里点热解-气相色谱/质谱产物分析
    6.2.2土壤有机质的甲基化-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6.2.3土壤有机质的热解-场离子化-质谱产物分析
    6.3有机质组分的热力学参数和热力学稳定性
    6.3.1不同有机质组分的热值
    6.3.2土壤腐殖物质的热力学稳定性研究(元素组成-土壤条件参数法)
    6.3.3Vodyanitsky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土壤有机质的光学性质和电子能谱
    7.1土壤有机质的相对吸光值
    7.1.1色值
    7.1.2色调系数
    7.1.3相对色度
    7.1.4紫外Ezes、E26s/Eaas值
    7.2土壤有机质的紫外一可见光谱
    7.2.1吸光值曲线
    7.2.2可见-紫外光谱
    7.3土壤有机质的荧光光谱
    7.3.1荧光激发光谱
    7.3.2荧光发射光谱
    7.4土壤有机质的红外光谱
    7.4.1HS红外光谱的归属
    7.4.2不同有机质组分的红外光谱
    7.5土壤有机质的电子能谱
    7.5.1电子能谱的原理
    7.5.2HA的XPS(C1)
    参考文献

    第8章土壤有机质的核磁共振波谱和顺磁共振波谱
    8.1土壤有机质的H-NMR波谱
    8.1.1NMR波谱的原理
    8.1.2H-NMR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8.1.3H-NMR测定方法和间接计算芳香度的方法
    8.2土壤有机质的液态C-NMR波谱
    8.2.1C-NMR的特点
    8.2.2土壤有机质的液态C-NMR
    8.2.3液态C-NMR的定量方法研究
    8.3土壤有机质的固态C-NMR波谱
    8.3.1CP-MAS技术
    8.3.2土壤有机质的CP-MAS-C-NMR
    8.3.3不同来源腐殖质组分的CP-MAS-C-NMR
    8.4土壤有机质的顺磁共振波谱
    8.4.1顺磁共振波谱的原理
    8.4.2顺磁共振波谱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
    第9章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与转换
    第10章微生物在腐殖质形成转换中的作用
    第11章土壤腐殖质形成转换的驱动因素
    第12章土壤有机质饥饿调节原理
    第13章耕作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各组分数量的影响
    第14章耕作施肥土壤胡敏酸结构性质的影响
    第15章耕作施肥对富里酸结构性质的影响
    第16章耕作施肥对土壤胡敏素结构性质的影响
    第17章展望
    附:博士后和研究生名单
  • 内容简介:
      本书以腐殖物质为中心,系统阐述了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总结27年土壤有机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对土壤有机质研究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资料。本书特点在于以作者及所在腐殖质研究室的研究资料为主,并吸收土壤有机质的基础理论内容,使我们的研究特色与知识的系统性相结合,实用性很强。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土壤学及相关的农业、环境、地学领域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以及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和科研参考用书。
  • 作者简介:
      窦森,男,1959年9月生。1989年2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专业获博士学位,1994年1月任教授。曾分别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法国图鲁滋国立高等农学院土壤系、瑞典农业大学土壤与环境系作博士后、课座教授和合作研究。现任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腐殖质研究室主任,土壤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1996年至今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土壤学报》编委;2004年至今任Pedosphere编委;任第三届、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室学术委员、第一届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任民进吉林省常委、长春市副主委,长春市政协常委,第十三届长春市青联副主席。
    一直从事土壤有机质研究。主编《农业持续发展的土壤培肥研究》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7项科技奖励。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首批国家“百千万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中组部直管优秀专家、第三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等32项荣誉称号。
  • 目录:
    前言
    第1章土壤有机质的基础知识
    1.1土壤的基本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1.1.1土壤的概念
    1.1.2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
    1.1.3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和结构特性
    1.2土壤有机质的概念、来源及构成
    1.2.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1.2.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
    1.2.3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
    1.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
    1.3.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3.2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固碳
    1.3.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环境解毒
    1.3.4土壤有机质与作物生长
    参考文献

    第2章土壤有机质的分组
    2.1土壤有机质分组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2.1.1土壤有机质的物理分组
    2.1.2化学分组
    2.1.3物理一化学结合分组
    2.1.4生物学稳定性分组
    2.1.5按光学性质分组
    2.1.6对土壤有机质分组新认识
    2.2定量研究中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
    2.2.1水稳性团聚体分组方法
    2.2.2Pallo的腐殖质分组方法
    2.2.3修改的Pallo腐殖质分组方法
    2.2.4腐殖质组成修改法
    2.2.5HM组成和相应的分组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非腐殖物质
    3.1碳水化合物
    3.1.1土壤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3.1.2土壤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3.1.3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存在状态
    3.1.4.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3.2含氮化合物
    3.2.1土壤有机氮分组
    3.2.2氨基酸
    3.2.3氨基糖
    3.2.4其他含氮化合物
    3.2.5土壤有机氮的稳定性
    3.2.6有机氮的测定方法
    3.2.7N示踪技术
    3.3有机磷、硫化合物
    3.3.1有机磷化合物
    3.3.2有机硫化合物
    3.3.3土壤有机质的C:N:P:S值
    3.4脂类化合物
    3.4.1土壤脂类化合物的作用
    3.4.2土壤脂类化合物的含量
    3.4.3土壤脂类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参考文献

    第4章腐殖物质及其物理性质
    4.1腐殖物质的定义
    4.1.1历史回顾
    4.1.2现代概念和定义
    4.2定性研究中腐殖物质的提取、分组和纯化
    4.2.1腐殖物质的提取
    4.2.2主要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4.3腐殖物质的物理性质
    4.3.1固体物理性质
    4.3.2溶液物理性质
    4.3.3电子显微镜观察
    参考文献

    第5章腐殖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地球化学性质
    5.1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与分子模型
    5.1.1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5.1.2分子模型
    5.2元素组成、官能团和电化学性质
    5.2.1元素组成
    5.2.2官能团含量
    5.2.3电化学性质
    5.3活化度
    5.3.1活化度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5.3.2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活化度
    5.4化学降解及产物分析
    5.4.1腐殖物质的降解
    5.4.2土壤胡敏酸水解和分组
    5.4.3HA水解产物的GC-MS鉴定
    5.5腐殖物质的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性质
    5.5.1不同有机质组分的同位素分异
    5.5.2不同腐殖物质组分的更新速度
    参考文献

    第6章土壤有机质的热性质和热力学稳定性
    6.1土壤有机质的热分解特征及热解产物分析
    6.1.1土壤有机质的差热分析
    6.1.2土壤有机质的热重分析
    6.1.3土壤有机质的微炉热解分析
    6.2土壤有机质的热解产物分析
    6.2.1土壤有机质的居里点热解-气相色谱/质谱产物分析
    6.2.2土壤有机质的甲基化-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6.2.3土壤有机质的热解-场离子化-质谱产物分析
    6.3有机质组分的热力学参数和热力学稳定性
    6.3.1不同有机质组分的热值
    6.3.2土壤腐殖物质的热力学稳定性研究(元素组成-土壤条件参数法)
    6.3.3Vodyanitsky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土壤有机质的光学性质和电子能谱
    7.1土壤有机质的相对吸光值
    7.1.1色值
    7.1.2色调系数
    7.1.3相对色度
    7.1.4紫外Ezes、E26s/Eaas值
    7.2土壤有机质的紫外一可见光谱
    7.2.1吸光值曲线
    7.2.2可见-紫外光谱
    7.3土壤有机质的荧光光谱
    7.3.1荧光激发光谱
    7.3.2荧光发射光谱
    7.4土壤有机质的红外光谱
    7.4.1HS红外光谱的归属
    7.4.2不同有机质组分的红外光谱
    7.5土壤有机质的电子能谱
    7.5.1电子能谱的原理
    7.5.2HA的XPS(C1)
    参考文献

    第8章土壤有机质的核磁共振波谱和顺磁共振波谱
    8.1土壤有机质的H-NMR波谱
    8.1.1NMR波谱的原理
    8.1.2H-NMR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8.1.3H-NMR测定方法和间接计算芳香度的方法
    8.2土壤有机质的液态C-NMR波谱
    8.2.1C-NMR的特点
    8.2.2土壤有机质的液态C-NMR
    8.2.3液态C-NMR的定量方法研究
    8.3土壤有机质的固态C-NMR波谱
    8.3.1CP-MAS技术
    8.3.2土壤有机质的CP-MAS-C-NMR
    8.3.3不同来源腐殖质组分的CP-MAS-C-NMR
    8.4土壤有机质的顺磁共振波谱
    8.4.1顺磁共振波谱的原理
    8.4.2顺磁共振波谱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
    第9章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与转换
    第10章微生物在腐殖质形成转换中的作用
    第11章土壤腐殖质形成转换的驱动因素
    第12章土壤有机质饥饿调节原理
    第13章耕作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各组分数量的影响
    第14章耕作施肥土壤胡敏酸结构性质的影响
    第15章耕作施肥对富里酸结构性质的影响
    第16章耕作施肥对土壤胡敏素结构性质的影响
    第17章展望
    附:博士后和研究生名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土壤有机质
儿童游戏通论
刘焱 著
土壤有机质
托尔斯泰研究
杨正先 著
土壤有机质
搜索引擎:原理、技术与系统
李晓明 著
土壤有机质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肝胆相照:邓文钊与饶彰风合传
谭元亨、敖叶湘琼 著
土壤有机质
医学人文学导论
张大庆 著
土壤有机质
枣疯病
刘孟军 著
土壤有机质
中国:阻击腐败
邵道生 著
土壤有机质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诊疗学
杨华 编
土壤有机质
药物剂型与制剂设计
曹德英 编
土壤有机质
厌氧生物技术. 2, 工程与实践
王凯军 编著
土壤有机质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经济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及其影响
邓翔、姜洋 著
土壤有机质
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研究
谢茹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土壤有机质
土壤环境指标测定方法与分析指导
卜耀军 著;王小林、徐伟洲、王小林、徐伟洲、卜耀军 编
土壤有机质
土壤退化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贾汉忠
土壤有机质
土壤基础养分及重金属污染物统计分析(2014-2020)
庞荣丽 等
土壤有机质
土壤学(第3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谢英荷
土壤有机质
土壤生态学
张震,马超
土壤有机质
土壤矿物界面有机反应
高娟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料(第2版)
王立河 田春丽
土壤有机质
土壤环境科学与工程—关联气-水-生-地-人的枢纽
赵烨
土壤有机质
土壤、心灵、社会
萨提斯.库马尔
土壤有机质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及毒性表征
姜博
土壤有机质
土壤学实验及实习指导
曹靖主编 郭瑞英 副主编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教程
张保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