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9-02
版次: 1
ISBN: 9787010045863
定价: 5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5页
字数: 43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58人买过
  •   主要围绕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深入考察了西方戏剧理论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依此对中国传统戏曲无论是传统舞台的型制、大小、营造法式和功能、服装道具、幕布背景、“检场人”设置、“自报家门”和剧情提示,还是演员的唱、念、做、舞、打、身段、台步、脸谱,以及“导演”的可有可无、“故事”的可断可续、“情节”的可松可紧、“排练”的可细可粗等进行了细微独到的分析阐述。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艺术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具有成熟丰富的审美表现力的戏剧,每一个演员都是以自己扎实的童子功练就的独绝的技艺来表现自己的。与西方戏剧艺术不同,中国戏曲艺术重在以“表现”作为“表演”的核心,重在与角色相区分的“表演行当”,最具审美意味的就是“行当”的程式丰富性。
      作者还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认为梅兰芳戏剧理论并不是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的原汁原味的体现,而是经过了西方戏剧理论的裁割和改造后形成的一个杂交品种。梅兰芳并不是“京剧精神”的最高体现者,也不是中国古典戏曲审美形态的终结者。   邹元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南通大学特聘教授,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现任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曹禺研究会理事,《曹禺研究》顾问,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汤显祖研究通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学、戏剧美学。
      近年来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出版了《汤显祖的情与梦》、《汤显祖新论》、《戏剧“怎是”讲演录》、《行走在审美与艺术之途》等专著。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丑角意识与丑角美学研究》和“十五”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陌生化理论及中国艺术的陌生化倾向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主持研究“十一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曾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全国“田汉戏剧奖”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论文一等奖等。曾应邀到德国特里尔(Trier)大学和波恩(Bonn)大学讲学。 序
    导言
    第一章偏离与陌生化
    第一节艺术与陌生化
    第二节形式与陌生化
    第三节偏离与陌生化
     一、对实用语的偏离
     二、对规范化的偏离
     (一)背离常规
     (二)偏离规范
     (三)突破范式
     三、对历史性的偏离
     (一)“本事”与“情节”
     (二)历史与重构
     (三)问题与反思
    第二章限制与陌生化
    第一节史诗剧限制的基点
    第二节史诗剧限制的困惑
     一、艺术与科学
     二、娱乐与教育
     三、道德与讲坛
    第三节戏剧限制与陌生化
     一、非限制戏剧的局限
     二、被限制戏剧的难题
     (一)现象与还原
     (二)整一与间断
    第四节限制与陌生化效果
     一、自由与陌生化效果
     二、限制与陌生化效果
     (一)人物模仿的限制
     (二)事件表现的限制
    第三章陌生化的否定性
    第一节三种陌生化
    第二节陌生化三义
    第三节“负”的言说与“见”
    第四节陌生化之否定
     一、非对象化
     (一)物化与外化
     (二)意象与物性
     (三)虚无与空地
     (四)“在”与“异在”
     (五)生命与抽象
    二、非在场性
     (一)空乏之域
     (二)空的空间
    第四章陌生化的反思性
    第一节“整一”、“综合”辨
     一、“整一性”的神话
     二、“综合性”的空泛
     三、“并列体”的自由
    第二节“京剧精神”辨
     一、“表情”追求的疑惑
     二、“体验”表现的悖谬
     三、“局限”内蕴的特性
    第三节“三大体系”辨
     一、“体系”认同的困难
     二、“体系”阐释的歧义
    第四节“戏曲导演制”辨
     一、对一个文本的分析
     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第五节“风格”、“流派”辨
     一、通变:“风格”的诡吊
     二、凝固:“风格”的陷阱
     三、门徒:“流派”的身份
    第六节“极工”、“写意”辨
     一、“气韵”何以能“生动”
     二、“精神”还赖“笔墨”寻
     三、墨“迹”未必合心“意”
     四、以技离天乃合“道”
    第七节“海派”、“京派”辨
     一、“合理性”的限度
     二、“目的性”的误区
     三、“性格化”的偏失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主要围绕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深入考察了西方戏剧理论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依此对中国传统戏曲无论是传统舞台的型制、大小、营造法式和功能、服装道具、幕布背景、“检场人”设置、“自报家门”和剧情提示,还是演员的唱、念、做、舞、打、身段、台步、脸谱,以及“导演”的可有可无、“故事”的可断可续、“情节”的可松可紧、“排练”的可细可粗等进行了细微独到的分析阐述。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艺术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具有成熟丰富的审美表现力的戏剧,每一个演员都是以自己扎实的童子功练就的独绝的技艺来表现自己的。与西方戏剧艺术不同,中国戏曲艺术重在以“表现”作为“表演”的核心,重在与角色相区分的“表演行当”,最具审美意味的就是“行当”的程式丰富性。
      作者还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认为梅兰芳戏剧理论并不是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的原汁原味的体现,而是经过了西方戏剧理论的裁割和改造后形成的一个杂交品种。梅兰芳并不是“京剧精神”的最高体现者,也不是中国古典戏曲审美形态的终结者。
  • 作者简介:
      邹元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南通大学特聘教授,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现任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曹禺研究会理事,《曹禺研究》顾问,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汤显祖研究通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学、戏剧美学。
      近年来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出版了《汤显祖的情与梦》、《汤显祖新论》、《戏剧“怎是”讲演录》、《行走在审美与艺术之途》等专著。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丑角意识与丑角美学研究》和“十五”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陌生化理论及中国艺术的陌生化倾向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主持研究“十一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曾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全国“田汉戏剧奖”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论文一等奖等。曾应邀到德国特里尔(Trier)大学和波恩(Bonn)大学讲学。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偏离与陌生化
    第一节艺术与陌生化
    第二节形式与陌生化
    第三节偏离与陌生化
     一、对实用语的偏离
     二、对规范化的偏离
     (一)背离常规
     (二)偏离规范
     (三)突破范式
     三、对历史性的偏离
     (一)“本事”与“情节”
     (二)历史与重构
     (三)问题与反思
    第二章限制与陌生化
    第一节史诗剧限制的基点
    第二节史诗剧限制的困惑
     一、艺术与科学
     二、娱乐与教育
     三、道德与讲坛
    第三节戏剧限制与陌生化
     一、非限制戏剧的局限
     二、被限制戏剧的难题
     (一)现象与还原
     (二)整一与间断
    第四节限制与陌生化效果
     一、自由与陌生化效果
     二、限制与陌生化效果
     (一)人物模仿的限制
     (二)事件表现的限制
    第三章陌生化的否定性
    第一节三种陌生化
    第二节陌生化三义
    第三节“负”的言说与“见”
    第四节陌生化之否定
     一、非对象化
     (一)物化与外化
     (二)意象与物性
     (三)虚无与空地
     (四)“在”与“异在”
     (五)生命与抽象
    二、非在场性
     (一)空乏之域
     (二)空的空间
    第四章陌生化的反思性
    第一节“整一”、“综合”辨
     一、“整一性”的神话
     二、“综合性”的空泛
     三、“并列体”的自由
    第二节“京剧精神”辨
     一、“表情”追求的疑惑
     二、“体验”表现的悖谬
     三、“局限”内蕴的特性
    第三节“三大体系”辨
     一、“体系”认同的困难
     二、“体系”阐释的歧义
    第四节“戏曲导演制”辨
     一、对一个文本的分析
     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第五节“风格”、“流派”辨
     一、通变:“风格”的诡吊
     二、凝固:“风格”的陷阱
     三、门徒:“流派”的身份
    第六节“极工”、“写意”辨
     一、“气韵”何以能“生动”
     二、“精神”还赖“笔墨”寻
     三、墨“迹”未必合心“意”
     四、以技离天乃合“道”
    第七节“海派”、“京派”辨
     一、“合理性”的限度
     二、“目的性”的误区
     三、“性格化”的偏失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邹元江 著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邹元江、张贤根 编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
邹元江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8辑)
邹元江;张贤根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美学与艺术研究 第7辑
邹元江、张贤根 编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汤显祖研究丛刊:汤显祖新论
邹元江 著;叶长海 编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丛书:论意象与非对象化
邹元江 著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论意象与非对象化
邹元江 著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名校名师名课实录:戏剧“怎是”讲演录
邹元江 著
中西戏剧审美陌生思维研究
汤显祖的情与梦
邹元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