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D. E. 科默) , , , ,
2015-08
版次: 6
ISBN: 9787121264207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53人买过
  • 本书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更新,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各方面的知识,全面翔实地讲解网络底层细节,并增加了最新的网络应用与技术。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讲解了网络基础知识与因特网应用,数据传输技术,分组交换及网络技术,网际互连协议,以及其他网络概念与技术;并提供了可深入阅读的相关资料。本书内容涵盖广泛,例题丰富,注重实践,并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兼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需求。 范冰冰,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体育总局技术专家,总参高级职称评委、广东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委;广州、中山市信息化顾问,东莞市科技顾问;及10多个省市政府部门专家顾问。 第一部分  网络与因特网应用导论
    第1章  导论和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2  联网为何显得复杂
    1.3  网络的五个关键方面
    1.3.1  网络应用和网络编程
    1.3.2  数据通信
    1.3.3  分组交换和联网技术
    1.3.4  用TCP/IP实现网络互联
    1.3.5  其他的网络概念和技术
    1.4  因特网的公网和专网
    1.4.1  公网
    1.4.2  专网
    1.5  网络、 互操作性和标准
    1.6  协议组和分层模型
    1.7  数据如何通过各层
    1.8  头部和各层
    1.9  ISO与OSI七层参考模型
    1.10  本书内容简介
    1.11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因特网的发展趋势
    2.1  引言
    2.2  资源共享
    2.3  因特网的成长
    2.4  从资源共享到通信
    2.5  从文本到多媒体
    2.6  目前发展趋势
    2.7  从个人计算机到云计算
    2.8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因特网应用与网络编程
    3.1  引言
    3.2  两个基本的因特网通信模式
    3.2.1  因特网中的流传送
    3.2.2  因特网中的报文传送
    3.3  面向连接的通信
    3.4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式
    3.5  客户和服务器的特征
    3.6  服务器程序和服务器类计算机
    3.7  请求、 响应和数据流方向
    3.8  多客户与多服务器
    3.9  服务器识别与分用
    3.10  并发服务器
    3.11  服务器间的循环依赖
    3.12  P2P交互
    3.13  网络编程与套接字API
    3.14  套接字、 描述符和网络I/O
    3.15  参数与套接字API
    3.16  客户和服务器中的套接字
    调用
    3.17  客户和服务器共用的套接
    字过程
    3.17.1  socket函数
    3.17.2  send函数
    3.17.3  recv函数
    3.17.4  用socket的读/写操作
    3.17.5  close函数
    3.18  仅供客户使用的connect
    函数
    3.19  仅供服务器使用的套接字
    函数
    3.19.1  bind函数
    3.19.2  listen函数
    3.19.3  accept函数
    3.20  采用报文模式的套接字函数
    3.20.1  sendto和 sendmsg函数
    3.20.2  recvfrom和recvmsg函数
    3.21  其他套接字函数
    3.22  套接字、 线程和继承性
    3.2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传统的因特网应用
    4.1  引言
    4.2  应用层协议
    4.3  表示与传输
    4.4  Web协议
    4.5  HTML的文档表示
    4.6  统一资源定位符和超链接
    4.7  用HTTP传输Web文档
    4.8  浏览器中的缓存
    4.9  浏览器结构
    4.10  文件传送协议
    4.11  FTP通信模式
    4.12  电子邮件
    4.13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4.14  ISP、 邮件服务器和邮件访问
    4.15  邮件访问协议(POP, IMAP)
    4.16  电子邮件表示标准(RFC2822, 
    MIME)
    4.17  域名系统
    4.18  服务器开头的域名
    4.19  DNS层次结构和服务器模型
    4.20  域名解析
    4.21  DNS服务器中的缓存处理
    4.22  DNS记录项的类型
    4.23  别名和CNAME资源记录
    4.24  缩写与DNS
    4.25  国际化域名
    4.26  可扩展表示(XML)
    4.2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部分  数据通信
    第5章  数据通信概述
    5.1  引言
    5.2  数据通信的本质
    5.3  数据通信的动机与范围
    5.4  通信系统的构成
    5.5  通信系统的各子课题
    5.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信息源和信号
    6.1  引言
    6.2  信息源
    6.3  模拟与数字信号
    6.4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6.5  正弦波与信号特征
    6.6  复合信号
    6.7  复合信号和正弦函数的重要性
    6.8  时域与频域表示法
    6.9  模拟信号的带宽
    6.10  数字信号与信号电平
    6.11  波特率与比特率
    6.12  数字模拟信号转换
    6.13  数字信号的带宽
    6.14  信号的同步与协调
    6.15  线路编码
    6.16  曼彻斯特编码
    6.17  模拟数字信号转换
    6.18  奈奎斯特定理与采样率
    6.19  奈奎斯特定理与电话系统
    传输
    6.20  非线性编码
    6.21  编码与数据压缩
    6.22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传输介质
    7.1  引言
    7.2  导向传输与非导向传输
    7.3  按能量形式分类
    7.4  背景辐射和电气噪声
    7.5  双绞线
    7.6  屏蔽: 同轴电缆和屏蔽双绞线
    7.7  双绞线分类
    7.8  使用光能的介质及光纤
    7.9  光纤类型及光传输
    7.10  光纤与铜导线的比较
    7.11   红外通信技术
    7.12  点对点激光通信
    7.13  电磁波(线电)通信
    7.14  信号传播
    7.15  卫星类型
    7.16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7.17  GEO对地球的覆盖
    7.18  低地球轨道卫星与集群
    7.19  介质类型间的权衡
    7.20  对传输介质的度量
    7.21  噪声对通信的影响
    7.22  信道容量的意义
    7.2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可靠性与信道编码
    8.1  引言
    8.2  传输差错的三个主要来源
    8.3  传输差错对数据的影响
    8.4  处理信道差错的两种策略
    8.5  分组码和卷积码
    8.6  分组码举例: 单奇偶校验
    8.7  分组码数学与(n, k)表示
    8.8  汉明距离: 编码强度的测量
    8.9  码簿中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
    8.10  差错检测与代价之间的权衡
    8.11  纵横奇偶校验的纠错
    8.12  用于因特网的16位校验和
    8.13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8.14  CRC的硬件高效实现
    8.15  自动重传请求(ARQ)机制
    8.1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传输模式
    9.1  引言
    9.2  传输模式分类
    9.3  并行传输
    9.4  串行传输
    9.5  传输顺序: 比特与字节
    9.6  串行传输的定时
    9.7  异步传输
    9.8  RS?232异步字符传输
    9.9  同步传输
    9.10  字节、 块和帧
    9.11  等时传输
    9.12  单工、 半双工与全双工传输
    9.13  DCE和DTE设备
    9.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  调制与调制解调器
    10.1  引言
    10.2  载波、 频率和传播
    10.3  模拟调制方案
    10.4  振幅调制
    10.5  频率调制
    10.6  相位调制
    10.7  调幅与香农定理
    10.8  调制、 数字输入和键控
    10.9  相移键控
    10.10  相移与星座图
    10.11  正交调幅
    10.12  调制与解调硬件
    10.13  光纤和射频调制解调器
    10.14  拨号调制解调器
    10.15  应用于拨号的QAM
    10.16  V.32与V.32bis拨号
    modem
    10.1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1章  复用与解复用
    11.1  引言
    11.2  复用的概念
    11.3  复用的基本类型
    11.4  频分复用
    11.5  每个信道使用一个频率范围
    11.6  分级FDM
    11.7  波分复用
    11.8  时分复用
    11.9  同步TDM
    11.10  电话系统中TDM的成帧
    技术
    11.11  分级TDM
    11.12  同步TDM的问题: 空闲
    时隙
    11.13  统计TDM
    11.14  逆复用
    11.15  码分复用
    11.1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2章  接入与互连技术
    12.1  引言
    12.2  因特网接入技术: 上行与
    下行
    12.3  窄带与宽带接入技术
    12.3.1  窄带技术
    12.3.2  宽带技术
    12.4  本地环路及ISDN
    12.5  数字用户线技术
    12.6  本地环路特征及适配
    12.7  ADSL的数据速率
    12.8  ADSL安装和分离器
    12.9  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
    12.10  电缆调制解调器的速率
    12.11  电缆调制解调器安装
    12.1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使用
    12.13  采用光纤的接入技术
    12.14  头尾端调制解调器技术
    12.15  线接入技术
    12.16  因特网核心的高容量连接
    12.17  电路终端DSU/CSU及NIU
    12.18  数字电路的电话标准
    12.19  DS术语及数据速率
    12.20  最高容量电路(STS标准)
    12.21  光载波标准
    12.22  C后缀
    12.23  同步光网络
    12.2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部分  分组交换与网络技术
    第13章  局域网: 分组、 帧和拓扑
    13.1  引言
    13.2  电路交换
    13.3  分组交换
    13.4  局域和广域分组网络
    13.5  分组标识及其格式标准
    13.6  IEEE 802模型与标准
    13.7  点对点与多址接入网络
    13.8  LAN拓扑
    13.8.1  总线拓扑
    13.8.2  环形拓扑
    13.8.3  网状拓扑
    13.8.4  星形拓扑
    13.8.5  多种拓扑可用的理由
    13.9  分组标识、 解复用、 MAC
    地址
    13.10  单播、 广播和多播地址
    13.11  广播、 多播和高效的多点
    传递
    13.12  帧与成帧
    13.13  字节插入与位插入
    13.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4章  IEEE MAC子层
    14.1  引言
    14.2  共享访问机制的分类
    14.3  静态与动态信道分配
    14.4  信道分配协议
    14.4.1  FDMA
    14.4.2  TDMA
    14.4.3  CDMA
    14.5  受控接入协议
    14.5.1  轮询
    14.5.2  预约
    14.5.3  令牌传递
    14.6  随机接入协议
    14.6.1  ALOHA
    14.6.2  CSMA/CD
    14.6.3  CSMA/CA
    14.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5章  有线局域网技术(以太网和
    802.3)
    15.1  引言
    15.2  最早的以太网
    15.3  以太网帧格式
    15.4  以太网的类型域和分用
    15.5  以太网的IEEE版本
    (802.3)
    15.6  LAN连接和网络接口卡
    15.7  以太网演进和粗缆布线
    15.8  细缆以太网布线
    15.9  双绞线以太网布线和集
    线器
    15.10  以太网的物理和逻辑拓扑
    15.11  办公大楼内的布线
    15.12  以太网数据速率及电缆
    类型
    15.13  双绞线连接器与缆线
    15.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6章  线联网技术
    16.1  引言
    16.2  线网络的分类
    16.3  个域网
    16.4  LAN和PAN使用的ISM线
    频带
    16.5  线LAN技术与Wi?Fi
    16.6  扩频技术
    16.7  其他线LAN标准
    16.8  线LAN体系结构
    16.9  重叠、 关联和802.11帧格式
    16.10  接入点之间的协调
    16.11  竞争与竞争接入
    16.12  线MAN技术与WiMAX
    16.13  PAN技术与标准
    16.14  其他短距离通信技术
    16.15  线WAN技术
    16.16  微蜂窝
    16.17  基站集群和频率重用
    16.18  蜂窝技术的更新换代
    16.19  VSAT卫星技术
    16.20  GPS卫星
    16.21  软件线电和线通信的
    未来
    16.22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7章  局域网扩展技术
    17.1  引言
    17.2  距离界限与LAN设计
    17.3  光纤调制解调器扩展
    17.4  中继器
    17.5  网桥与桥接
    17.6  自学习网桥与帧过滤
    17.7  桥接如何有效工作
    17.8  分布式生成树
    17.9  交换与第2层交换机
    17.10  虚拟局域网交换机
    17.11  多交换机和共享VLAN
    17.12  桥接的重要性
    17.1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8章  广域网技术与动态路由
    18.1  引言
    18.2  大型广域网
    18.3  传统的广域网体系结构
    18.4  构建广域网
    18.5  存储/转发模式
    18.6  广域网的编址
    18.7  下一跳转发
    18.8  源点独立性
    18.9  广域网动态路由更新
    18.10  默认路径
    18.11  转发表的计算
    18.12  分布式路径计算
    18.12.1  链路状态路由(LSR)
    18.12.2  距离向量路由
    18.13  最短路径和权值
    18.14  路由问题
    18.1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9章  网络技术的过去与现在
    19.1  引言
    19.2  连接与接入技术
    19.2.1  同步光纤网或同步数字
    体系(SONET/SDH)
    19.2.2  光载波(OC)电路
    19.2.3  数字用户线路(DSL)与
    电缆调制解调器
    19.2.4  WiMAX 与 Wi?Fi
    19.2.5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地面
    站(VSAT)
    19.2.6  电力线通信(PLC)
    19.3  LAN技术
    19.3.1  令牌环
    19.3.2  光纤和铜线分布式数据
    互连(FDDI与CDDI)
    19.3.3  以太网
    19.4  WAN技术
    19.4.1  APPANET
    19.4.2  X.25
    19.4.3  帧中继
    19.4.4  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
    (SMDS)
    19.4.5  异步传输模式(ATM)
    19.4.6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和隧道
    19.4.7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9.4.8  VoIP(IP电话和视频): 
    SIP和H.323
    19.4.9  软件定义网络SDN和
    OpenFlow
    19.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部分  使用TCP/IP进行网络互联
    第20章  网络互联: 概念、 结构与
    协议
    20.1  引言
    20.2  网络互联的动机
    20.3  全局服务的概念
    20.4  异构网络中的全局服务
    20.5  网络互联
    20.6  用路由器的物理网络连接
    20.7  互联网体系结构
    20.8  内联网与互联网
    20.9  实现全局服务
    20.10  虚拟网络
    20.11  网络互联协议
    20.12  TCP/IP分层结构综述
    20.13  主机、 路由器及协议层
    20.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1章  因特网编址
    21.1  引言
    21.2  向IPv6演进
    21.3  沙漏模型与转变难点
    21.4  虚拟因特网的地址
    21.5  IP编址方案
    21.6  lP地址的层次结构
    21.7  IPv4地址的原始分类
    21.8  IPv4点分十进制数表示法
    21.9  地址的授权
    21.10  IPv4子网与类编址
    21.11  地址掩码
    21.12  用于IPv4的CIDR表示法
    21.13  CIDR举例
    21.14  CIDR主机地址
    21.15  特殊IPv4地址
    21.15.1  IPv4网络地址
    21.15.2  IPv4直接广播地址
    21.15.3  IPv4有限广播地址
    21.15.4  IPv4本机地址
    21.15.5  IPv4回送地址
    21.16  特殊lPv4地址小结
    21.17  IPv4伯克利广播地址形式
    21.18  路由器与lPv4寻址原理
    21.19  多宿主主机
    21.20  IPv6多宿主与网络重编号
    21.21  lPv6编址
    21.22  lPv6冒分十六进制数表
    示法
    21.2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2章  数据报转发
    22.1  引言
    22.2  连接服务
    22.3  虚拟分组
    22.4  lP数据报
    22.5  IPv4数据报头部格式
    22.6  IPv6数据报头部格式
    22.7  IPv6基本头部的格式
    22.8  lP数据报转发
    22.9  网络前缀提取与数据报转发
    22.10  最长前缀匹配
    22.11  目的地址与下一站地址
    22.12  尽力传递
    22.13  IP封装
    22.14  通过因特网传输
    22.15  MTU和数据报分片
    22.16  IPv6数据报的分片
    22.17  分片IP数据报的重装
    22.18  收集数据报分片
    22.19  片丢失的后果
    22.20  IPv4中的分片再分片
    22.21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3章  支持协议与相关技术
    23.1  引言
    23.2  地址解析
    23.3  IPv4地址的例子
    23.4  IPv4地址解析协议(ARP)
    23.5  ARP报文格式
    23.6  ARP封装
    23.7  ARP缓存与报文处理
    23.8  概念地址边界
    23.9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
    23.10  ICMP报文格式与封装
    23.11  使用邻居发现的IPv6地址
    绑定
    23.12  协议软件、 参数与配置
    23.1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23.14  DHCP协议操作与优化
    23.15  DHCP报文格式
    23.16  通过中继间接访问DHCP
    服务器
    23.17  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
    23.18  网络地址转换(NAT)
    23.19  NAT操作与IPv4私有地址
    23.20  传输层NAT(NAPT)
    23.21  NAT与服务器
    23.22  家用NAT软件和系统
    23.2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4章  UDP: 数据报传输服务
    24.1  引言
    24.2  传输协议与端到端通信
    24.3  用户数据报协议
    24.4  连接的通信模式
    24.5  面向报文的接口
    24.6  UDP通信语义
    24.7  交互模式和广播传递
    24.8  用协议端口号标识端点
    24.9  UDP数据报格式
    24.10  UDP校验和及伪头部
    24.11  UDP封装
    24.12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5章  TCP: 可靠的传输服务
    25.1  引言
    25.2  传输控制协议
    25.3  TCP为应用提供的服务
    25.4  端到端服务与虚拟连接
    25.5  传输协议采用的技术
    25.5.1  处理分组重复和乱序的
    排序技术
    25.5.2  处理分组丢失的重传
    技术
    25.5.3  避免分组重复的技术
    25.5.4  防止数据过载的流量
    控制技术
    25.6  避免网络拥塞的技术
    25.7  协议设计技巧
    25.8  用TCP处理分组丢失的技术
    25.9  自适应重传技术
    25.10  重传时间的比较
    25.11  缓冲、 流控与窗口
    25.12  TCP的三次握手
    25.13  TCP拥塞控制
    25.14  TCP拥塞控制的版本
    25.15  TCP的其他变化: SACK和
    ECN
    25.16  TCP段格式
    25.1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6章  因特网路由与路由协议
    26.1  引言
    26.2  静态与动态路由
    26.3  主机静态路由与默认路径
    26.4  动态路由与路由器
    26.5  全球因特网的路由技术
    26.6  自治系统概念
    26.7  两类因特网路由协议
    26.7.1  内部网关协议
    26.7.2  外部网关协议
    26.7.3  如何使用EGP和
    IGP
    26.7.4  最佳路径, 路由
    度量和IGP
    26.8  路径与数据业务
    26.9  边界网关协议
    26.10  路由信息协议
    26.11  RIP分组格式
    26.1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26.13  OSPF图的例子
    26.14  OSPF区域
    26.15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26.16  多播路由技术
    26.16.1  IP多播语义
    26.16.2  因特网多播组管理
    协议
    26.16.3  转发与发现技术
    26.16.4  多播协议
    26.1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部分  其他网络概念与技术
    第27章  网络性能(QoS与区分服务)
    27.1  引言
    27.2  性能度量
    27.3  延迟或时延
    27.4  容量、 吞吐率和实际吞吐量
    27.5  理解吞吐率与时延
    27.6  抖动
    27.7  时延与吞吐率的关系
    27.7.1  以利用率作为时延估值
    27.7.2  时延吞吐率乘积
    27.8  测量时延、 吞吐率与抖动
    27.9  被动测量、 小分组及NetFlow
    27.10  服务质量(QoS)
    27.11  细粒度与粗粒度QoS
    27.11.1  细粒度QoS与流
    27.11.2  粗粒度QoS与服务
    类别
    27.12  QoS的实现
    27.13  因特网QoS技术
    27.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8章  多媒体与IP电话(VoIP)
    28.1  引言
    28.2  实时数据传输和尽力而为
    传递
    28.3  延迟重播与抖动缓冲
    28.4  实时传输协议(RTP)
    28.5  RTP封装
    28.6  IP电话
    28.7  信令与VoIP信令标准
    28.8  IP电话系统的组成部件
    28.8.1  SIP术语与概念
    28.8.2  H.323术语与概念
    28.8.3  ISC术语与概念
    28.9  协议汇总及归属层次
    28.10  H.323特性
    28.11  H.323分层
    28.12  SIP特性和方法
    28.13  SIP会话举例
    28.14  电话号码映射及路由
    28.1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9章  网络安全
    29.1  引言
    29.2  网络犯罪与攻击
    29.3  安全策略
    29.4  安全责任与控制
    29.5  安全技术
    29.6  哈希: 完整性与鉴别机制
    29.7  访问控制与口令
    29.8  加密: 基本的安全技术
    29.9  私有密钥加密
    29.10  公开密钥加密
    29.11  采用数字签名的鉴别
    29.12  密钥管理和数字证书
    29.13  防火墙
    29.14  包过滤防火墙的实现
    29.15  入侵检测系统
    29.16  内容扫描和深度包检查
    29.17  虚拟专网(VPN)
    29.18  用于远程办公的VPN
    技术
    29.19  数据报加密与隧道技术
    29.20  安全技术
    29.21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0章  网络管理(SNMP)
    30.1  引言
    30.2  内联网管理
    30.3  FCAPS: 行业标准模型
    30.4  网络元素举例
    30.5  网络管理工具
    30.6  网络管理应用
    30.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0.8  SNMP的取/存模式
    30.9  SNMP管理信息库和
    对象名
    30.10  MIB变量的种类
    30.11  对应于数组的MIB变量
    30.12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1章  软件定义网络(SDN)
    31.1  引言
    31.2  营销宣传与现实
    31.3  新方法的动机
    31.3.1  网元管理的推广
    31.3.2  从使用专有标准转变为
    使用开放标准
    31.3.3  自动化与统一的配置
    31.3.4  转变为跨层控制
    31.3.5  适应数据中心的虚拟化
    31.4  网元的概念结构
    31.5  控制层模块与硬件接口
    31.6  新模式: 软件定义网络
    31.7  未回答的问题
    31.8  共享控制器与网络连接
    31.9  SDN通信
    31.10  OpenFlow: 控制器到网元的
    协议
    31.11  交换机中的分类引擎
    31.12  TCAM与高速分类
    31.13  跨多协议层分类
    31.14  TCAM规模与多模式需要
    31.15  OpenFlow可指定的项
    31.16  传统与扩展的IP转发
    31.17  使用二层MPLS的端到端
    路径
    31.18  动态规则创建与流控制
    31.19  流表的管道模型
    31.20  SDN对网络供应商的潜在
    影响
    31.21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2章  物联网
    32.1  引言
    32.2  嵌入式系统
    32.2.1  智能电网中的嵌入式
    系统
    32.2.2  嵌入式在线安防系统
    32.2.3  零售业中的嵌入式
    系统
    32.3  网络技术的选择
    32.4  能量收集
    32.5  低功耗线通信
    32.6  网状拓扑
    32.7  ZigBee联盟
    32.8  802.15.4线电与线网
    状网
    32.9  因特网连接性与网状路由
    32.10  ZigBee网状网中的IPv6
    32.11  ZigBee转发模式
    32.12  ZigBee栈中的其他协议
    32.1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3章  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趋势
    33.1  引言
    33.2  扩展因特网服务的需求
    33.3  内容缓存加速(Akamai)
    33.4  Web负载均衡器
    33.5  服务器虚拟化
    33.6  P2P通信
    33.7  分布式数据中心和复制
    33.8  通用表示(XML)
    33.9  社交网络
    33.10  移动性及线联网
    33.11  数字视频
    33.12  高速接入与交换
    33.13  云计算
    33.14  重叠网络
    33.15  中间件
    33.16  IPv6的广泛部署
    33.17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A  一种简化的应用编程接口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更新,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各方面的知识,全面翔实地讲解网络底层细节,并增加了最新的网络应用与技术。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讲解了网络基础知识与因特网应用,数据传输技术,分组交换及网络技术,网际互连协议,以及其他网络概念与技术;并提供了可深入阅读的相关资料。本书内容涵盖广泛,例题丰富,注重实践,并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兼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需求。
  • 作者简介:
    范冰冰,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体育总局技术专家,总参高级职称评委、广东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委;广州、中山市信息化顾问,东莞市科技顾问;及10多个省市政府部门专家顾问。
  • 目录:
    第一部分  网络与因特网应用导论
    第1章  导论和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2  联网为何显得复杂
    1.3  网络的五个关键方面
    1.3.1  网络应用和网络编程
    1.3.2  数据通信
    1.3.3  分组交换和联网技术
    1.3.4  用TCP/IP实现网络互联
    1.3.5  其他的网络概念和技术
    1.4  因特网的公网和专网
    1.4.1  公网
    1.4.2  专网
    1.5  网络、 互操作性和标准
    1.6  协议组和分层模型
    1.7  数据如何通过各层
    1.8  头部和各层
    1.9  ISO与OSI七层参考模型
    1.10  本书内容简介
    1.11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因特网的发展趋势
    2.1  引言
    2.2  资源共享
    2.3  因特网的成长
    2.4  从资源共享到通信
    2.5  从文本到多媒体
    2.6  目前发展趋势
    2.7  从个人计算机到云计算
    2.8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因特网应用与网络编程
    3.1  引言
    3.2  两个基本的因特网通信模式
    3.2.1  因特网中的流传送
    3.2.2  因特网中的报文传送
    3.3  面向连接的通信
    3.4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式
    3.5  客户和服务器的特征
    3.6  服务器程序和服务器类计算机
    3.7  请求、 响应和数据流方向
    3.8  多客户与多服务器
    3.9  服务器识别与分用
    3.10  并发服务器
    3.11  服务器间的循环依赖
    3.12  P2P交互
    3.13  网络编程与套接字API
    3.14  套接字、 描述符和网络I/O
    3.15  参数与套接字API
    3.16  客户和服务器中的套接字
    调用
    3.17  客户和服务器共用的套接
    字过程
    3.17.1  socket函数
    3.17.2  send函数
    3.17.3  recv函数
    3.17.4  用socket的读/写操作
    3.17.5  close函数
    3.18  仅供客户使用的connect
    函数
    3.19  仅供服务器使用的套接字
    函数
    3.19.1  bind函数
    3.19.2  listen函数
    3.19.3  accept函数
    3.20  采用报文模式的套接字函数
    3.20.1  sendto和 sendmsg函数
    3.20.2  recvfrom和recvmsg函数
    3.21  其他套接字函数
    3.22  套接字、 线程和继承性
    3.2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传统的因特网应用
    4.1  引言
    4.2  应用层协议
    4.3  表示与传输
    4.4  Web协议
    4.5  HTML的文档表示
    4.6  统一资源定位符和超链接
    4.7  用HTTP传输Web文档
    4.8  浏览器中的缓存
    4.9  浏览器结构
    4.10  文件传送协议
    4.11  FTP通信模式
    4.12  电子邮件
    4.13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4.14  ISP、 邮件服务器和邮件访问
    4.15  邮件访问协议(POP, IMAP)
    4.16  电子邮件表示标准(RFC2822, 
    MIME)
    4.17  域名系统
    4.18  服务器开头的域名
    4.19  DNS层次结构和服务器模型
    4.20  域名解析
    4.21  DNS服务器中的缓存处理
    4.22  DNS记录项的类型
    4.23  别名和CNAME资源记录
    4.24  缩写与DNS
    4.25  国际化域名
    4.26  可扩展表示(XML)
    4.2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部分  数据通信
    第5章  数据通信概述
    5.1  引言
    5.2  数据通信的本质
    5.3  数据通信的动机与范围
    5.4  通信系统的构成
    5.5  通信系统的各子课题
    5.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信息源和信号
    6.1  引言
    6.2  信息源
    6.3  模拟与数字信号
    6.4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6.5  正弦波与信号特征
    6.6  复合信号
    6.7  复合信号和正弦函数的重要性
    6.8  时域与频域表示法
    6.9  模拟信号的带宽
    6.10  数字信号与信号电平
    6.11  波特率与比特率
    6.12  数字模拟信号转换
    6.13  数字信号的带宽
    6.14  信号的同步与协调
    6.15  线路编码
    6.16  曼彻斯特编码
    6.17  模拟数字信号转换
    6.18  奈奎斯特定理与采样率
    6.19  奈奎斯特定理与电话系统
    传输
    6.20  非线性编码
    6.21  编码与数据压缩
    6.22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传输介质
    7.1  引言
    7.2  导向传输与非导向传输
    7.3  按能量形式分类
    7.4  背景辐射和电气噪声
    7.5  双绞线
    7.6  屏蔽: 同轴电缆和屏蔽双绞线
    7.7  双绞线分类
    7.8  使用光能的介质及光纤
    7.9  光纤类型及光传输
    7.10  光纤与铜导线的比较
    7.11   红外通信技术
    7.12  点对点激光通信
    7.13  电磁波(线电)通信
    7.14  信号传播
    7.15  卫星类型
    7.16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7.17  GEO对地球的覆盖
    7.18  低地球轨道卫星与集群
    7.19  介质类型间的权衡
    7.20  对传输介质的度量
    7.21  噪声对通信的影响
    7.22  信道容量的意义
    7.2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可靠性与信道编码
    8.1  引言
    8.2  传输差错的三个主要来源
    8.3  传输差错对数据的影响
    8.4  处理信道差错的两种策略
    8.5  分组码和卷积码
    8.6  分组码举例: 单奇偶校验
    8.7  分组码数学与(n, k)表示
    8.8  汉明距离: 编码强度的测量
    8.9  码簿中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
    8.10  差错检测与代价之间的权衡
    8.11  纵横奇偶校验的纠错
    8.12  用于因特网的16位校验和
    8.13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8.14  CRC的硬件高效实现
    8.15  自动重传请求(ARQ)机制
    8.1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传输模式
    9.1  引言
    9.2  传输模式分类
    9.3  并行传输
    9.4  串行传输
    9.5  传输顺序: 比特与字节
    9.6  串行传输的定时
    9.7  异步传输
    9.8  RS?232异步字符传输
    9.9  同步传输
    9.10  字节、 块和帧
    9.11  等时传输
    9.12  单工、 半双工与全双工传输
    9.13  DCE和DTE设备
    9.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  调制与调制解调器
    10.1  引言
    10.2  载波、 频率和传播
    10.3  模拟调制方案
    10.4  振幅调制
    10.5  频率调制
    10.6  相位调制
    10.7  调幅与香农定理
    10.8  调制、 数字输入和键控
    10.9  相移键控
    10.10  相移与星座图
    10.11  正交调幅
    10.12  调制与解调硬件
    10.13  光纤和射频调制解调器
    10.14  拨号调制解调器
    10.15  应用于拨号的QAM
    10.16  V.32与V.32bis拨号
    modem
    10.1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1章  复用与解复用
    11.1  引言
    11.2  复用的概念
    11.3  复用的基本类型
    11.4  频分复用
    11.5  每个信道使用一个频率范围
    11.6  分级FDM
    11.7  波分复用
    11.8  时分复用
    11.9  同步TDM
    11.10  电话系统中TDM的成帧
    技术
    11.11  分级TDM
    11.12  同步TDM的问题: 空闲
    时隙
    11.13  统计TDM
    11.14  逆复用
    11.15  码分复用
    11.1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2章  接入与互连技术
    12.1  引言
    12.2  因特网接入技术: 上行与
    下行
    12.3  窄带与宽带接入技术
    12.3.1  窄带技术
    12.3.2  宽带技术
    12.4  本地环路及ISDN
    12.5  数字用户线技术
    12.6  本地环路特征及适配
    12.7  ADSL的数据速率
    12.8  ADSL安装和分离器
    12.9  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
    12.10  电缆调制解调器的速率
    12.11  电缆调制解调器安装
    12.1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使用
    12.13  采用光纤的接入技术
    12.14  头尾端调制解调器技术
    12.15  线接入技术
    12.16  因特网核心的高容量连接
    12.17  电路终端DSU/CSU及NIU
    12.18  数字电路的电话标准
    12.19  DS术语及数据速率
    12.20  最高容量电路(STS标准)
    12.21  光载波标准
    12.22  C后缀
    12.23  同步光网络
    12.2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部分  分组交换与网络技术
    第13章  局域网: 分组、 帧和拓扑
    13.1  引言
    13.2  电路交换
    13.3  分组交换
    13.4  局域和广域分组网络
    13.5  分组标识及其格式标准
    13.6  IEEE 802模型与标准
    13.7  点对点与多址接入网络
    13.8  LAN拓扑
    13.8.1  总线拓扑
    13.8.2  环形拓扑
    13.8.3  网状拓扑
    13.8.4  星形拓扑
    13.8.5  多种拓扑可用的理由
    13.9  分组标识、 解复用、 MAC
    地址
    13.10  单播、 广播和多播地址
    13.11  广播、 多播和高效的多点
    传递
    13.12  帧与成帧
    13.13  字节插入与位插入
    13.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4章  IEEE MAC子层
    14.1  引言
    14.2  共享访问机制的分类
    14.3  静态与动态信道分配
    14.4  信道分配协议
    14.4.1  FDMA
    14.4.2  TDMA
    14.4.3  CDMA
    14.5  受控接入协议
    14.5.1  轮询
    14.5.2  预约
    14.5.3  令牌传递
    14.6  随机接入协议
    14.6.1  ALOHA
    14.6.2  CSMA/CD
    14.6.3  CSMA/CA
    14.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5章  有线局域网技术(以太网和
    802.3)
    15.1  引言
    15.2  最早的以太网
    15.3  以太网帧格式
    15.4  以太网的类型域和分用
    15.5  以太网的IEEE版本
    (802.3)
    15.6  LAN连接和网络接口卡
    15.7  以太网演进和粗缆布线
    15.8  细缆以太网布线
    15.9  双绞线以太网布线和集
    线器
    15.10  以太网的物理和逻辑拓扑
    15.11  办公大楼内的布线
    15.12  以太网数据速率及电缆
    类型
    15.13  双绞线连接器与缆线
    15.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6章  线联网技术
    16.1  引言
    16.2  线网络的分类
    16.3  个域网
    16.4  LAN和PAN使用的ISM线
    频带
    16.5  线LAN技术与Wi?Fi
    16.6  扩频技术
    16.7  其他线LAN标准
    16.8  线LAN体系结构
    16.9  重叠、 关联和802.11帧格式
    16.10  接入点之间的协调
    16.11  竞争与竞争接入
    16.12  线MAN技术与WiMAX
    16.13  PAN技术与标准
    16.14  其他短距离通信技术
    16.15  线WAN技术
    16.16  微蜂窝
    16.17  基站集群和频率重用
    16.18  蜂窝技术的更新换代
    16.19  VSAT卫星技术
    16.20  GPS卫星
    16.21  软件线电和线通信的
    未来
    16.22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7章  局域网扩展技术
    17.1  引言
    17.2  距离界限与LAN设计
    17.3  光纤调制解调器扩展
    17.4  中继器
    17.5  网桥与桥接
    17.6  自学习网桥与帧过滤
    17.7  桥接如何有效工作
    17.8  分布式生成树
    17.9  交换与第2层交换机
    17.10  虚拟局域网交换机
    17.11  多交换机和共享VLAN
    17.12  桥接的重要性
    17.1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8章  广域网技术与动态路由
    18.1  引言
    18.2  大型广域网
    18.3  传统的广域网体系结构
    18.4  构建广域网
    18.5  存储/转发模式
    18.6  广域网的编址
    18.7  下一跳转发
    18.8  源点独立性
    18.9  广域网动态路由更新
    18.10  默认路径
    18.11  转发表的计算
    18.12  分布式路径计算
    18.12.1  链路状态路由(LSR)
    18.12.2  距离向量路由
    18.13  最短路径和权值
    18.14  路由问题
    18.1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9章  网络技术的过去与现在
    19.1  引言
    19.2  连接与接入技术
    19.2.1  同步光纤网或同步数字
    体系(SONET/SDH)
    19.2.2  光载波(OC)电路
    19.2.3  数字用户线路(DSL)与
    电缆调制解调器
    19.2.4  WiMAX 与 Wi?Fi
    19.2.5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地面
    站(VSAT)
    19.2.6  电力线通信(PLC)
    19.3  LAN技术
    19.3.1  令牌环
    19.3.2  光纤和铜线分布式数据
    互连(FDDI与CDDI)
    19.3.3  以太网
    19.4  WAN技术
    19.4.1  APPANET
    19.4.2  X.25
    19.4.3  帧中继
    19.4.4  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
    (SMDS)
    19.4.5  异步传输模式(ATM)
    19.4.6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和隧道
    19.4.7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9.4.8  VoIP(IP电话和视频): 
    SIP和H.323
    19.4.9  软件定义网络SDN和
    OpenFlow
    19.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部分  使用TCP/IP进行网络互联
    第20章  网络互联: 概念、 结构与
    协议
    20.1  引言
    20.2  网络互联的动机
    20.3  全局服务的概念
    20.4  异构网络中的全局服务
    20.5  网络互联
    20.6  用路由器的物理网络连接
    20.7  互联网体系结构
    20.8  内联网与互联网
    20.9  实现全局服务
    20.10  虚拟网络
    20.11  网络互联协议
    20.12  TCP/IP分层结构综述
    20.13  主机、 路由器及协议层
    20.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1章  因特网编址
    21.1  引言
    21.2  向IPv6演进
    21.3  沙漏模型与转变难点
    21.4  虚拟因特网的地址
    21.5  IP编址方案
    21.6  lP地址的层次结构
    21.7  IPv4地址的原始分类
    21.8  IPv4点分十进制数表示法
    21.9  地址的授权
    21.10  IPv4子网与类编址
    21.11  地址掩码
    21.12  用于IPv4的CIDR表示法
    21.13  CIDR举例
    21.14  CIDR主机地址
    21.15  特殊IPv4地址
    21.15.1  IPv4网络地址
    21.15.2  IPv4直接广播地址
    21.15.3  IPv4有限广播地址
    21.15.4  IPv4本机地址
    21.15.5  IPv4回送地址
    21.16  特殊lPv4地址小结
    21.17  IPv4伯克利广播地址形式
    21.18  路由器与lPv4寻址原理
    21.19  多宿主主机
    21.20  IPv6多宿主与网络重编号
    21.21  lPv6编址
    21.22  lPv6冒分十六进制数表
    示法
    21.2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2章  数据报转发
    22.1  引言
    22.2  连接服务
    22.3  虚拟分组
    22.4  lP数据报
    22.5  IPv4数据报头部格式
    22.6  IPv6数据报头部格式
    22.7  IPv6基本头部的格式
    22.8  lP数据报转发
    22.9  网络前缀提取与数据报转发
    22.10  最长前缀匹配
    22.11  目的地址与下一站地址
    22.12  尽力传递
    22.13  IP封装
    22.14  通过因特网传输
    22.15  MTU和数据报分片
    22.16  IPv6数据报的分片
    22.17  分片IP数据报的重装
    22.18  收集数据报分片
    22.19  片丢失的后果
    22.20  IPv4中的分片再分片
    22.21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3章  支持协议与相关技术
    23.1  引言
    23.2  地址解析
    23.3  IPv4地址的例子
    23.4  IPv4地址解析协议(ARP)
    23.5  ARP报文格式
    23.6  ARP封装
    23.7  ARP缓存与报文处理
    23.8  概念地址边界
    23.9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
    23.10  ICMP报文格式与封装
    23.11  使用邻居发现的IPv6地址
    绑定
    23.12  协议软件、 参数与配置
    23.1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23.14  DHCP协议操作与优化
    23.15  DHCP报文格式
    23.16  通过中继间接访问DHCP
    服务器
    23.17  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
    23.18  网络地址转换(NAT)
    23.19  NAT操作与IPv4私有地址
    23.20  传输层NAT(NAPT)
    23.21  NAT与服务器
    23.22  家用NAT软件和系统
    23.2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4章  UDP: 数据报传输服务
    24.1  引言
    24.2  传输协议与端到端通信
    24.3  用户数据报协议
    24.4  连接的通信模式
    24.5  面向报文的接口
    24.6  UDP通信语义
    24.7  交互模式和广播传递
    24.8  用协议端口号标识端点
    24.9  UDP数据报格式
    24.10  UDP校验和及伪头部
    24.11  UDP封装
    24.12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5章  TCP: 可靠的传输服务
    25.1  引言
    25.2  传输控制协议
    25.3  TCP为应用提供的服务
    25.4  端到端服务与虚拟连接
    25.5  传输协议采用的技术
    25.5.1  处理分组重复和乱序的
    排序技术
    25.5.2  处理分组丢失的重传
    技术
    25.5.3  避免分组重复的技术
    25.5.4  防止数据过载的流量
    控制技术
    25.6  避免网络拥塞的技术
    25.7  协议设计技巧
    25.8  用TCP处理分组丢失的技术
    25.9  自适应重传技术
    25.10  重传时间的比较
    25.11  缓冲、 流控与窗口
    25.12  TCP的三次握手
    25.13  TCP拥塞控制
    25.14  TCP拥塞控制的版本
    25.15  TCP的其他变化: SACK和
    ECN
    25.16  TCP段格式
    25.1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6章  因特网路由与路由协议
    26.1  引言
    26.2  静态与动态路由
    26.3  主机静态路由与默认路径
    26.4  动态路由与路由器
    26.5  全球因特网的路由技术
    26.6  自治系统概念
    26.7  两类因特网路由协议
    26.7.1  内部网关协议
    26.7.2  外部网关协议
    26.7.3  如何使用EGP和
    IGP
    26.7.4  最佳路径, 路由
    度量和IGP
    26.8  路径与数据业务
    26.9  边界网关协议
    26.10  路由信息协议
    26.11  RIP分组格式
    26.1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26.13  OSPF图的例子
    26.14  OSPF区域
    26.15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26.16  多播路由技术
    26.16.1  IP多播语义
    26.16.2  因特网多播组管理
    协议
    26.16.3  转发与发现技术
    26.16.4  多播协议
    26.1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部分  其他网络概念与技术
    第27章  网络性能(QoS与区分服务)
    27.1  引言
    27.2  性能度量
    27.3  延迟或时延
    27.4  容量、 吞吐率和实际吞吐量
    27.5  理解吞吐率与时延
    27.6  抖动
    27.7  时延与吞吐率的关系
    27.7.1  以利用率作为时延估值
    27.7.2  时延吞吐率乘积
    27.8  测量时延、 吞吐率与抖动
    27.9  被动测量、 小分组及NetFlow
    27.10  服务质量(QoS)
    27.11  细粒度与粗粒度QoS
    27.11.1  细粒度QoS与流
    27.11.2  粗粒度QoS与服务
    类别
    27.12  QoS的实现
    27.13  因特网QoS技术
    27.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8章  多媒体与IP电话(VoIP)
    28.1  引言
    28.2  实时数据传输和尽力而为
    传递
    28.3  延迟重播与抖动缓冲
    28.4  实时传输协议(RTP)
    28.5  RTP封装
    28.6  IP电话
    28.7  信令与VoIP信令标准
    28.8  IP电话系统的组成部件
    28.8.1  SIP术语与概念
    28.8.2  H.323术语与概念
    28.8.3  ISC术语与概念
    28.9  协议汇总及归属层次
    28.10  H.323特性
    28.11  H.323分层
    28.12  SIP特性和方法
    28.13  SIP会话举例
    28.14  电话号码映射及路由
    28.1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9章  网络安全
    29.1  引言
    29.2  网络犯罪与攻击
    29.3  安全策略
    29.4  安全责任与控制
    29.5  安全技术
    29.6  哈希: 完整性与鉴别机制
    29.7  访问控制与口令
    29.8  加密: 基本的安全技术
    29.9  私有密钥加密
    29.10  公开密钥加密
    29.11  采用数字签名的鉴别
    29.12  密钥管理和数字证书
    29.13  防火墙
    29.14  包过滤防火墙的实现
    29.15  入侵检测系统
    29.16  内容扫描和深度包检查
    29.17  虚拟专网(VPN)
    29.18  用于远程办公的VPN
    技术
    29.19  数据报加密与隧道技术
    29.20  安全技术
    29.21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0章  网络管理(SNMP)
    30.1  引言
    30.2  内联网管理
    30.3  FCAPS: 行业标准模型
    30.4  网络元素举例
    30.5  网络管理工具
    30.6  网络管理应用
    30.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0.8  SNMP的取/存模式
    30.9  SNMP管理信息库和
    对象名
    30.10  MIB变量的种类
    30.11  对应于数组的MIB变量
    30.12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1章  软件定义网络(SDN)
    31.1  引言
    31.2  营销宣传与现实
    31.3  新方法的动机
    31.3.1  网元管理的推广
    31.3.2  从使用专有标准转变为
    使用开放标准
    31.3.3  自动化与统一的配置
    31.3.4  转变为跨层控制
    31.3.5  适应数据中心的虚拟化
    31.4  网元的概念结构
    31.5  控制层模块与硬件接口
    31.6  新模式: 软件定义网络
    31.7  未回答的问题
    31.8  共享控制器与网络连接
    31.9  SDN通信
    31.10  OpenFlow: 控制器到网元的
    协议
    31.11  交换机中的分类引擎
    31.12  TCAM与高速分类
    31.13  跨多协议层分类
    31.14  TCAM规模与多模式需要
    31.15  OpenFlow可指定的项
    31.16  传统与扩展的IP转发
    31.17  使用二层MPLS的端到端
    路径
    31.18  动态规则创建与流控制
    31.19  流表的管道模型
    31.20  SDN对网络供应商的潜在
    影响
    31.21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2章  物联网
    32.1  引言
    32.2  嵌入式系统
    32.2.1  智能电网中的嵌入式
    系统
    32.2.2  嵌入式在线安防系统
    32.2.3  零售业中的嵌入式
    系统
    32.3  网络技术的选择
    32.4  能量收集
    32.5  低功耗线通信
    32.6  网状拓扑
    32.7  ZigBee联盟
    32.8  802.15.4线电与线网
    状网
    32.9  因特网连接性与网状路由
    32.10  ZigBee网状网中的IPv6
    32.11  ZigBee转发模式
    32.12  ZigBee栈中的其他协议
    32.1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3章  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趋势
    33.1  引言
    33.2  扩展因特网服务的需求
    33.3  内容缓存加速(Akamai)
    33.4  Web负载均衡器
    33.5  服务器虚拟化
    33.6  P2P通信
    33.7  分布式数据中心和复制
    33.8  通用表示(XML)
    33.9  社交网络
    33.10  移动性及线联网
    33.11  数字视频
    33.12  高速接入与交换
    33.13  云计算
    33.14  重叠网络
    33.15  中间件
    33.16  IPv6的广泛部署
    33.17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A  一种简化的应用编程接口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图形学(第4版)
Donald Hearn(D·赫恩)、M.Pauline(M.P.巴克)、Warren、R.Carithers(W.R.卡里瑟斯) 著;蔡士杰、杨若瑜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八版)
陈向群、陈渝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模式识别(第四版)
[希腊]Sergios、Theodoridis(西格尔斯.西奥多里蒂斯)、Konstantinos、Koutroumbas(康斯坦提诺斯.库特龙巴斯) 著;李晶皎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自动控制原理与设计(第六版)
[美]Gene F.(吉尼 F. 富兰克林)、J.David、Abbas Emami-Naeini 著;李中华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用户界面设计――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第六版)
[美]本·施耐德曼(Ben Shneiderman)、凯瑟琳·普拉圣特(Catherine Plaisant)、马克辛·科恩(Maxine Cohen) 著;郎大鹏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七版)
William、Stallings威廉·斯托林斯(美) 著;王后珍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现代控制系统(第十三版)(英文版)
Dorf(理查德·C. 多尔夫) 著;[美]Richard、C.、Richard、C.、Dorf(理查德·C. 多尔夫)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Java程序设计教程(第七版)(英文版)
[美]John、[美]William Loftus 著;John Lewis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算法设计技巧与分析
M. H. Alsuwaiyel(M·H·阿苏外耶) 著;吴伟昶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离散数学(第七版)/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
[美]R.约翰逊鲍夫(Richard Johnsonbaugh) 著;黄林鹏、陈俊清、王德俊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
[加拿大]Douglas R. Stinson 道格拉斯 R. 斯廷森 著;冯登国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C语言大学教程(第七版)(英文版)
Deitel(哈维· 戴特尔) 著;[美]Paul、Deitel(保罗· 戴特尔)、Harvey、Paul、Deitel(保罗· 戴特尔)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基础与实训教程
顾玲芳 编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攻击与防护
刘念;陈雪松;谈洪磊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
田民格、秦彩杰、林观俊、田佳琪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5版)
徐立新 吕书波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天文
冯毅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思维培养与无人机创意编程
范谊 陈宇 张锦东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3版)
冯建文 章复嘉 赵建勇 包健 编著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小状元 小学数学 2年级上册 bs版 小学数学单元测试 新华
作者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
苗苗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系统原理(2023年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程()
赵秋荣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计算机三维建模方法
易健宏 编著;李凤仙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无辜者的谎言(相信我!看到结局你一定会头皮发麻;全美读者推荐的悬疑神作,GOODREADS高分作品)
[美]A.R.托雷 著;梁颂宇 译;星文文化 出品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怎么说孩子才爱听,怎么教孩子才肯学?帮助每一位3-12岁孩子的父母结束与孩子的所有冲突!
[美]海姆·G.吉诺特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美]弗罗斯特(Bryan-Paul Frost) 编;[美]伯恩斯(Timothy W. Burns)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怎样做成大事
[美]丹·加德纳(Dan Gardner) 著;贾拥民 译;湛庐文化 出品;[丹麦]傅以斌(Bent Flyvbjerg)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力量训练的科学基础与实践应用(第三版)
[美]弗拉基米尔· M.扎齐奥尔斯基;[美]威廉·J.克雷默;[美]安德鲁· C.弗赖伊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
[美]伊迪丝·汉密尔顿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爱情心理学(新编本)
[美]罗伯特·J. 斯腾伯格 (美)凯琳·斯腾伯格 倪爱萍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黄金圈法则
[美]西蒙·斯涅克 著;磨铁文化 出品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最后一章
[美]厄尼·派尔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汤姆·索亚历险记 彩图注音版 一二三四年级5-6-7-8-9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 吐温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富兰克林自传 名家全译本 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励志传奇 埃隆马斯克反复推荐 赠富兰克林签名照及精美插图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著;李自修 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国际大奖图画书系列 共11册(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大灰狼,红豆与菲比,别烦我,下雪了 ,穿靴子的猫 ,先有蛋,绿 ,特别快递,如果你想看鲸鱼 ,一个部落的孩子 ) 麦克米伦世纪
[美]莱恩·史密斯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美)劳拉·瓦卡罗·等/文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等/图 彭懿 杨玲玲 阿甲 孙慧阳 白薇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