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12
版次: 1
ISBN: 9787300098685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1页
字数: 33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52人买过
  •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后,哲学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现代哲学通论》把从1919年到1949年的中国哲学史看成一段完整的断代史,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将主要内容概括为现代新儒家、中国实证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思潮。现代新儒家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冯友兰、贺麟,中国实证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胡适、丁文江、张东荪、金岳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达、艾思奇、郭沫若、侯外庐、毛泽东。《中国现代哲学通论》以各思潮的代表人物与发展趋向为叙述线索,故称“通论”。 宋志明,男,1947年生于吉林市。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该校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该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哲学分会委员、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院和国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家研究》、《中华儒学源流》、《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熊十力评传》、《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研究》、《批孔与释孔——儒学的现代走向》、《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等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绪论中国哲学的新阶段
    一、现代哲学学科意识的自觉
    (一)现代意识的自觉
    (二)哲学学科意识的自觉
    二、思想资源
    (一)固有的资源
    (二)外来的资源
    三、基本格局
    (一)现代新儒家思潮
    (二)中国实证哲学思潮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四、主要问题
    五、理论特色

    第一章现代新儒家思潮
    一、概述
    (一)现代新儒家思潮的起因
    (二)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发展历程
    (三)现代新儒家的类型
    二、梁漱溟
    (一)“大生命”的本体论
    (二)“三量说”的认识论
    (三)“三路向”的文化观
    (四)“求诸内”的价值观
    三、熊十力
    (一)“体用不二”论
    (二)“性体呈露”说
    四、唐君毅
    (一)“道德自我”本体论
    (二)心灵九境说
    五、牟宗三
    (一)道德的形上学
    (二)内圣开出新外王
    六、冯友兰
    (一)“理世界”本体论
    (二)人生境界说
    七、贺麟
    (一)“心理合一”本体论
    (二)新式儒者人格论

    第二章中国实证哲学思潮
    一、概述
    (一)发展历程
    (二)学术特色
    (三)相关的社会思潮
    二、胡适
    (一)关注工具理性
    (二)经验主义的实在论
    (三)工具主义的真理论
    (四)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三、丁文江
    (一)发动科玄论战
    (二)科学万能论
    (三)论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
    (四)唯觉主义与存疑主义
    四、张东荪
    (一)质疑唯觉主义
    (二)非存在的感相与潜在的条理
    (三)直观的格式与判断的格式
    (四)经验的概念
    (五)以心为本位的中间阶段论
    五、金岳霖
    (一)批评主观主义
    (二)所与是客观的呈现
    (三)纳所与于意念图案
    (四)思议原则和归纳原则
    (五)真假的定义和标准

    第三章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一、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二)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必然性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
    二、李大钊和陈独秀
    (一)李大钊接受唯物史观的思想底色
    (二)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三)陈独秀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三、瞿秋白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传播高潮
    (二)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认识
    (三)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和阐述
    四、李达和艾思奇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传播高潮
    (二)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范化理解
    (三)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推广
    五、郭沫若和侯外庐
    (一)郭沫若用唯物史观研究传统学术思想
    (二)郭沫若对儒学的同情了解
    (三)郭沫若对儒学的分析批评
    (四)侯外庐的儒学研究
    六、毛泽东
    (一)迈入中国化的新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创新
    (三)中国哲学的现代变革

    结语续写当代中国哲学的新篇章
    一、适应现代化,走自己的路
    二、适应全球化,拓宽发展空间
    三、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发展契机
    四、回应中国实证哲学,化理论为方法
    五、回应现代新儒家,化理论为德性

    附录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创新
    三、中国实证哲学研究的创新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
    后记
  •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后,哲学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现代哲学通论》把从1919年到1949年的中国哲学史看成一段完整的断代史,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将主要内容概括为现代新儒家、中国实证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思潮。现代新儒家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冯友兰、贺麟,中国实证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胡适、丁文江、张东荪、金岳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达、艾思奇、郭沫若、侯外庐、毛泽东。《中国现代哲学通论》以各思潮的代表人物与发展趋向为叙述线索,故称“通论”。
  • 作者简介:
    宋志明,男,1947年生于吉林市。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该校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该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哲学分会委员、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院和国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家研究》、《中华儒学源流》、《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熊十力评传》、《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研究》、《批孔与释孔——儒学的现代走向》、《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等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目录:
    绪论中国哲学的新阶段
    一、现代哲学学科意识的自觉
    (一)现代意识的自觉
    (二)哲学学科意识的自觉
    二、思想资源
    (一)固有的资源
    (二)外来的资源
    三、基本格局
    (一)现代新儒家思潮
    (二)中国实证哲学思潮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四、主要问题
    五、理论特色

    第一章现代新儒家思潮
    一、概述
    (一)现代新儒家思潮的起因
    (二)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发展历程
    (三)现代新儒家的类型
    二、梁漱溟
    (一)“大生命”的本体论
    (二)“三量说”的认识论
    (三)“三路向”的文化观
    (四)“求诸内”的价值观
    三、熊十力
    (一)“体用不二”论
    (二)“性体呈露”说
    四、唐君毅
    (一)“道德自我”本体论
    (二)心灵九境说
    五、牟宗三
    (一)道德的形上学
    (二)内圣开出新外王
    六、冯友兰
    (一)“理世界”本体论
    (二)人生境界说
    七、贺麟
    (一)“心理合一”本体论
    (二)新式儒者人格论

    第二章中国实证哲学思潮
    一、概述
    (一)发展历程
    (二)学术特色
    (三)相关的社会思潮
    二、胡适
    (一)关注工具理性
    (二)经验主义的实在论
    (三)工具主义的真理论
    (四)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三、丁文江
    (一)发动科玄论战
    (二)科学万能论
    (三)论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
    (四)唯觉主义与存疑主义
    四、张东荪
    (一)质疑唯觉主义
    (二)非存在的感相与潜在的条理
    (三)直观的格式与判断的格式
    (四)经验的概念
    (五)以心为本位的中间阶段论
    五、金岳霖
    (一)批评主观主义
    (二)所与是客观的呈现
    (三)纳所与于意念图案
    (四)思议原则和归纳原则
    (五)真假的定义和标准

    第三章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一、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二)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必然性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
    二、李大钊和陈独秀
    (一)李大钊接受唯物史观的思想底色
    (二)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三)陈独秀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三、瞿秋白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传播高潮
    (二)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认识
    (三)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和阐述
    四、李达和艾思奇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传播高潮
    (二)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范化理解
    (三)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推广
    五、郭沫若和侯外庐
    (一)郭沫若用唯物史观研究传统学术思想
    (二)郭沫若对儒学的同情了解
    (三)郭沫若对儒学的分析批评
    (四)侯外庐的儒学研究
    六、毛泽东
    (一)迈入中国化的新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创新
    (三)中国哲学的现代变革

    结语续写当代中国哲学的新篇章
    一、适应现代化,走自己的路
    二、适应全球化,拓宽发展空间
    三、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发展契机
    四、回应中国实证哲学,化理论为方法
    五、回应现代新儒家,化理论为德性

    附录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创新
    三、中国实证哲学研究的创新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实用逻辑教程(第5版)
张绵厘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2版)
刘大椿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逻辑学(第3版)/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 编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简明语言哲学
陈嘉映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西方伦理思想史(第2版)
宋希仁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 编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新伦理学教程(第2版)
魏英敏 编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美学导论(第3版)
张法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美学导论(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张法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逻辑学(第2版)/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逻辑学考研室 编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逻辑学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 编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实用逻辑教程(第3版)
张绵厘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17—2022)
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 编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之美
郭文斌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山川故事和藏在山川里的333个小秘密
恩友 文;陈亚非;冯忆南;黄冠余;侯国良;洪涛;倪绍勇;于友善;王晓明;王祖民;周翔;天舒;李一婧;陈翩翩;张心如;冷风;王学颖;邓淑贤/绘。印姗姗;邓淑贤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刘海戏金蟾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李寄斩蛇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周处除害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玄鸟生商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蚕神传说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鲧化黄龙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杜宇化鹃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伏羲画卦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手册
宋志明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第二辑·儒学转型与中国哲学精神
宋志明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近现代哲学通史
宋志明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儒学新诠(孔子研究院文库)(第一辑)
宋志明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航天任务设计优化与分析仿真(CSTK原理与应用技术)
宋志明、王茂才、彭雷、陈晓宇、戴光明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沃勒·索因卡-(:后殖民主义文化与写作)
宋志明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贺麟评传
宋志明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
宋志明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批孔与释孔:儒学的现代走向
宋志明;刘成有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20 世纪中国实证哲学研究
宋志明、孙小金 著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宋志明
中国现代哲学通论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新儒学论著辑要
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