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逻辑

改革的逻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2013-08
版次: 1
ISBN: 9787508640976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0页
字数: 39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   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改革的逻辑》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各个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教授,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2011年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公共经济学家等荣誉。
      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间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1989年5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UCLA,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并应邀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等开设课程。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著作有《城乡中国》、《竞争与繁荣》、《货币的教训》、《中国做对了什么》、《病有所医当问谁》、《世事胜棋局》、《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挑灯看剑》、《产权与制度变迁》等。 自序
    第一部分 中国做对了什么? 
    改革30年感言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过去十年是改革开放收获的十年 
    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
    上下互动的改革

    第二部分 重新界定产权之路 
    重新界定产权之路
    一部未完成的产权改革史
    公司理论与中国改革
    农民、市场与制度创新

    第三部分 土地制度改革 
    中国农村改革
    农民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
    城市化、土地制度与宏观调控
    试办“土地交易所”的构想
    变革土地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成都试验的新进展

    第四部分 货币制度重于政策 
    货币、制度成本与中国经济增长
    “货币深化”与改革的风风雨雨
    货币无侥幸
    银根与“土根”的纠结
    政府主导投资的经济性质
    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

    第五部分 改革驱动的经济增长 
    远近高低各不同
    用三个变量看经济
    成本急升的挑战
    制度费用是大事
    竞争后发优势
    向内转型的困难
    经济增长与企业成长
    应对更激烈的全球竞争
    三种私人资本和中国经济
    科斯定理和国资转让 
    中国公立机构改革的经验 

    第六部分 中国还要做对什么? 
    改革是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
    民贫国衰、民富国强
    体制政策要靠前 
    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 
    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
    以规则的确定应对结果的不确定 
    “中国制造”的转型前景
    从全球大势看中国经济 
    通而不平的“两个海平面” 
    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接着石头过河

    跋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 汪丁丁
  • 内容简介:
      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改革的逻辑》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各个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 作者简介: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教授,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2011年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公共经济学家等荣誉。
      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间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1989年5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UCLA,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并应邀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等开设课程。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著作有《城乡中国》、《竞争与繁荣》、《货币的教训》、《中国做对了什么》、《病有所医当问谁》、《世事胜棋局》、《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挑灯看剑》、《产权与制度变迁》等。
  •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中国做对了什么? 
    改革30年感言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过去十年是改革开放收获的十年 
    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
    上下互动的改革

    第二部分 重新界定产权之路 
    重新界定产权之路
    一部未完成的产权改革史
    公司理论与中国改革
    农民、市场与制度创新

    第三部分 土地制度改革 
    中国农村改革
    农民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
    城市化、土地制度与宏观调控
    试办“土地交易所”的构想
    变革土地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成都试验的新进展

    第四部分 货币制度重于政策 
    货币、制度成本与中国经济增长
    “货币深化”与改革的风风雨雨
    货币无侥幸
    银根与“土根”的纠结
    政府主导投资的经济性质
    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

    第五部分 改革驱动的经济增长 
    远近高低各不同
    用三个变量看经济
    成本急升的挑战
    制度费用是大事
    竞争后发优势
    向内转型的困难
    经济增长与企业成长
    应对更激烈的全球竞争
    三种私人资本和中国经济
    科斯定理和国资转让 
    中国公立机构改革的经验 

    第六部分 中国还要做对什么? 
    改革是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
    民贫国衰、民富国强
    体制政策要靠前 
    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 
    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
    以规则的确定应对结果的不确定 
    “中国制造”的转型前景
    从全球大势看中国经济 
    通而不平的“两个海平面” 
    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接着石头过河

    跋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 汪丁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