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逊讲国学

钱逊讲国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6-07
版次: 1
ISBN: 9787500099352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6页
字数: 1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32人买过
  •   大约在十年前,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教授曾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因宗教思想的原因发生过战争?而其他国家、民族、地区在历史和现实中常有因宗教思想的原因发生过这种或那种的宗教战争?对这个问题,我是从来没有研究过的。当时,我只能靠所知的历史知识说,也许因为在中国儒、道两家的排他性较少,而包容性较大;自秦汉以来,政府(皇权)对社会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政府可以用政策和制度来调节三教关系。这样的回答当然是太笼统,也无深意。前年,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时,学校要求上报研究院的研究课题,我就想到施舟人教授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我注意到在海外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宗教战争,例如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打了近两百年,毫无结果,今日在中东、北非仍然有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和战争;甚至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宗教间也常诉诸武力,在印度就常有印度教与锡克教、伊斯兰教的冲突和战争;在中东、北非地区伊斯兰教的不同教派也时有对抗性的暴力。我国历史上虽有因政治和经济原因灭佛的“三武一宗之祸”1,但几乎没有过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发生过战争。儒、释、道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能共存共荣,而不发生宗教战争,并提出“三教归一”、“万善同归”等思想以协调三教关系。我们如果能对此根据史料总结出有意义的理论观点,它或对治理今日世界的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引起种种战争的乱象有所贡献。为此,我们研究院把《儒、道、佛三教关系史》定为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钱逊,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1952年毕业,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1953年毕业。1953-1981年在清华大学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1982年后转攻中国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曾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1999年退休。著有《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儒学圣典——》、《读本》、《初级读本》、《儿童100句》、《讲义》、《读本》、《孔子的活法——里的人生之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及论文若干篇。
      校外学术兼职: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什刹海书院导师。 什刹海书院文库总序 汤一介

    对“学做人”的理解
    一、学做人是道的觉醒
    二、学做人思想的渊源
    三、义和群,两个核心价值
    四、人禽之别,学做人的理论基础

    儒学中的“和”
    一、“和”与“同”
    二、“和为贵”
    三、“和而不同”
    四、“各得其所”
    五、“中和”
    六、“和”与“斗”
    七、几个要点

    对《论语》中“道”的理解
    一、核心内容
    二、理想追求
    三、路在脚下

    对《论语》中“德”的理解
    一、德目体系
    二、德和礼
    三、两个问题

    中国人做人的核心价值——要从小培养的几点精神
    一、中国人做人的核心价值
    二、对孩子简单的要求

    修身
    一、修身为本
    二、为己有耻
    三、原则和方法

    关于中小学中华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意义
    二、中心:学做人
    三、核心价值
    四、教材
    五、施行

    《论语》中的“和”与“中庸”
    读《论语》,学做人(一)
    一、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二、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读《论语》,学做人(二)

    知命
    一、知命一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
    二、西周以下“天”、“命”思想的发展
    三、《论语》中关于天命的记述
    四、关于“天人合一”
  • 内容简介:
      大约在十年前,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教授曾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因宗教思想的原因发生过战争?而其他国家、民族、地区在历史和现实中常有因宗教思想的原因发生过这种或那种的宗教战争?对这个问题,我是从来没有研究过的。当时,我只能靠所知的历史知识说,也许因为在中国儒、道两家的排他性较少,而包容性较大;自秦汉以来,政府(皇权)对社会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政府可以用政策和制度来调节三教关系。这样的回答当然是太笼统,也无深意。前年,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时,学校要求上报研究院的研究课题,我就想到施舟人教授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我注意到在海外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宗教战争,例如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打了近两百年,毫无结果,今日在中东、北非仍然有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和战争;甚至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宗教间也常诉诸武力,在印度就常有印度教与锡克教、伊斯兰教的冲突和战争;在中东、北非地区伊斯兰教的不同教派也时有对抗性的暴力。我国历史上虽有因政治和经济原因灭佛的“三武一宗之祸”1,但几乎没有过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发生过战争。儒、释、道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能共存共荣,而不发生宗教战争,并提出“三教归一”、“万善同归”等思想以协调三教关系。我们如果能对此根据史料总结出有意义的理论观点,它或对治理今日世界的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引起种种战争的乱象有所贡献。为此,我们研究院把《儒、道、佛三教关系史》定为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 作者简介:
      钱逊,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1952年毕业,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1953年毕业。1953-1981年在清华大学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1982年后转攻中国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曾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1999年退休。著有《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儒学圣典——》、《读本》、《初级读本》、《儿童100句》、《讲义》、《读本》、《孔子的活法——里的人生之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及论文若干篇。
      校外学术兼职: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什刹海书院导师。
  • 目录:
    什刹海书院文库总序 汤一介

    对“学做人”的理解
    一、学做人是道的觉醒
    二、学做人思想的渊源
    三、义和群,两个核心价值
    四、人禽之别,学做人的理论基础

    儒学中的“和”
    一、“和”与“同”
    二、“和为贵”
    三、“和而不同”
    四、“各得其所”
    五、“中和”
    六、“和”与“斗”
    七、几个要点

    对《论语》中“道”的理解
    一、核心内容
    二、理想追求
    三、路在脚下

    对《论语》中“德”的理解
    一、德目体系
    二、德和礼
    三、两个问题

    中国人做人的核心价值——要从小培养的几点精神
    一、中国人做人的核心价值
    二、对孩子简单的要求

    修身
    一、修身为本
    二、为己有耻
    三、原则和方法

    关于中小学中华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意义
    二、中心:学做人
    三、核心价值
    四、教材
    五、施行

    《论语》中的“和”与“中庸”
    读《论语》,学做人(一)
    一、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二、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读《论语》,学做人(二)

    知命
    一、知命一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
    二、西周以下“天”、“命”思想的发展
    三、《论语》中关于天命的记述
    四、关于“天人合一”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钱逊讲国学
什刹海书院文库:周易与先秦诸子学
赵玲玲 著;乐黛云、怡学 编
钱逊讲国学
名家讲国学
楼宇烈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钱逊讲国学
钱逊讲《论语》(大字版)
钱逊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