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人类学教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5-08
版次: 1
ISBN: 9787107187032
定价: 33.6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7页
字数: 432千字
167人买过
  •   本教材的主要编写结构是,全书由四大部分构成,即学科发展研究;教育与人的生成研究,教育进化与人类进化、与民族发展、与个体文化适应及生物适应的研究;学校教育人类学研究;以及教育人类学的未来发展。首先,第一至第三章探讨学科发展和学科体系问题。其中,第一章作为导论,是研究学科发展的导引,第二章探讨西方教育人类学发展的历程,第三章研究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对各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了探讨。第四章专章研究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其次,第二到第十章探讨教育人类学中的基本问题,其中又可看成两个不同的研究层面,一个层面是第五章研究教育与人的一般生成原理,这是教育人类学对人及人的本质生成的关键性研究,决定着教育人类学的全部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研究路线。另一层面从第六至第十章研究文化与教育进化、教育与人类进化、民族发展和文化演进、个体文化适应及人的生物演进的问题,这是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研究人的生成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探求教育的内在本性,寻找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力图突破把教育作为“上所施下所效”、“养子使作善”的狭隘认识,展示现代教育的全面功能,强化发展教育的自觉性。再次,第十一至第十四章研究学校中的教育问题,从较为具体的微观层面上对学校中、课程和课堂教学中以及班级、学生、教师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第十五章是对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的展望。教学中可以依据情况对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安排,部分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研计学习。 冯增俊,1952年生,海南琼海市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长期从事比较教育学和教育理论研究,在教育现代化、教育人类学、学校道德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有所建树。近年来承担十余项全国及省级重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意义

       一、探寻教育生成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推动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型

        三、发挥教育人类学的决策功能

        四、建立中国教育人类学

      第二节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主题

        一、教育人噗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历史发展特征

        三、当代教育人类学学科的主题建构

     第三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一、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概念

        二、教育人类学的学科领域

        三、教育人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教育人类学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人类学与教育人类学

       一、人类学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节 文化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启蒙阶段

        二、应用性学科阶段

        三、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阶段

      第三节 哲学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草创时期

        二、形成探索性学科时期

        三、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时期

    第三章 教育人类学理论体系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框架(上)  

        一、对理论分析框架的探讨

        二、本质生成模式

        三、工具主义模式

        四、互动传递模式

     第二节 教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框架(下)  

        五、系统共生模式

        六、信息系统论模式

        七、生态学模式

        八、进化论模式

        九、简要评价

     第三节 教育人类学研究特性

        一、教育人类学研究目的

        二、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特点

        三、教育人类学的方法论原则

    第四章 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第一节 人种志与教育人种志

        一、人种志概念及其意义

    ……

    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生成

    第六章 教育与人类进化

    第七章 教育与民族发展

    第八章 教育与文化演进

    第九章 教育与个体文化过程

    第十章 教育与人的生物适应性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人类学研究

    第十二章 学校课堂人种志研究

    第十三章 班级生活与学生文化

    第十四章 教师文化的人类学研究

    第十五章 教育人类学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主要编写结构是,全书由四大部分构成,即学科发展研究;教育与人的生成研究,教育进化与人类进化、与民族发展、与个体文化适应及生物适应的研究;学校教育人类学研究;以及教育人类学的未来发展。首先,第一至第三章探讨学科发展和学科体系问题。其中,第一章作为导论,是研究学科发展的导引,第二章探讨西方教育人类学发展的历程,第三章研究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对各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了探讨。第四章专章研究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其次,第二到第十章探讨教育人类学中的基本问题,其中又可看成两个不同的研究层面,一个层面是第五章研究教育与人的一般生成原理,这是教育人类学对人及人的本质生成的关键性研究,决定着教育人类学的全部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研究路线。另一层面从第六至第十章研究文化与教育进化、教育与人类进化、民族发展和文化演进、个体文化适应及人的生物演进的问题,这是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研究人的生成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探求教育的内在本性,寻找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力图突破把教育作为“上所施下所效”、“养子使作善”的狭隘认识,展示现代教育的全面功能,强化发展教育的自觉性。再次,第十一至第十四章研究学校中的教育问题,从较为具体的微观层面上对学校中、课程和课堂教学中以及班级、学生、教师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第十五章是对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的展望。教学中可以依据情况对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安排,部分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研计学习。
  • 作者简介:
    冯增俊,1952年生,海南琼海市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长期从事比较教育学和教育理论研究,在教育现代化、教育人类学、学校道德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有所建树。近年来承担十余项全国及省级重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意义

       一、探寻教育生成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推动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型

        三、发挥教育人类学的决策功能

        四、建立中国教育人类学

      第二节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主题

        一、教育人噗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历史发展特征

        三、当代教育人类学学科的主题建构

     第三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一、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概念

        二、教育人类学的学科领域

        三、教育人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教育人类学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人类学与教育人类学

       一、人类学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节 文化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启蒙阶段

        二、应用性学科阶段

        三、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阶段

      第三节 哲学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草创时期

        二、形成探索性学科时期

        三、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时期

    第三章 教育人类学理论体系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框架(上)  

        一、对理论分析框架的探讨

        二、本质生成模式

        三、工具主义模式

        四、互动传递模式

     第二节 教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框架(下)  

        五、系统共生模式

        六、信息系统论模式

        七、生态学模式

        八、进化论模式

        九、简要评价

     第三节 教育人类学研究特性

        一、教育人类学研究目的

        二、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特点

        三、教育人类学的方法论原则

    第四章 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第一节 人种志与教育人种志

        一、人种志概念及其意义

    ……

    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生成

    第六章 教育与人类进化

    第七章 教育与民族发展

    第八章 教育与文化演进

    第九章 教育与个体文化过程

    第十章 教育与人的生物适应性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人类学研究

    第十二章 学校课堂人种志研究

    第十三章 班级生活与学生文化

    第十四章 教师文化的人类学研究

    第十五章 教育人类学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无痕:掌握家庭教育核心法则,与孩子共同成长
王琳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写作:从教改实践走向成果表达 大夏书系
颜莹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
彭学明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哲学译丛)
[英]理查德·S·彼得斯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与激情:社会转型背景下县城高中教师情感能量研究
胡鹏辉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政策与法规(修订版)
苏艳霞 孟宪景 贾晓静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心理学
刘儒德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
丁雪峰,殷婕,郭真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人类学
凯瑟琳·安德森-莱维特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就是给孩子高情绪价值
贾杜晶,岳贤伦著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法导读
唐之享
教育人类学教程
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总体规划论纲
苗逢春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