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与人物

学术思想与人物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1
版次: 1
ISBN: 9787543453180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7页
分类: 社会文化
48人买过
  • 本书内容包括:季羡林先生九十寿序、“文化神州丧一身”——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新释、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中西体用资循诱”——陈寅恪的文化态度、“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陈寅恪与《红楼梦》、义宁之学的渊源与宗主、中国现代史学人物一瞥、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熊十力和马一浮、冯友兰和“贞元六书”、晚清新学信叙论、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百年红学说索隐、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录、哈佛的中国学与美国的中国学——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访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一篇 季羡林先生九十寿序

    第二篇 “文化神州丧一身”——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新释

    第三篇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思想

    第四篇 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

    第五篇 “中西体用资循诱”——陈寅恪的文化态度

    第六篇 “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

    第七篇 “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

    第八篇 陈寅恪与《红楼梦》

    第九篇 义宁之学的渊源与宗主

    第十篇 中国现代史学人物一瞥

    第十一篇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第十二篇熊十力和马一浮

    第十三篇冯友兰和“贞元六书”

    第十四篇晚清新学信叙论

    第十五篇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第十六篇百年红学说索隐

    第十七篇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录

    第十八篇哈佛的中国学与美国的中国学——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访谈

    第十九篇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后序
  •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季羡林先生九十寿序、“文化神州丧一身”——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新释、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中西体用资循诱”——陈寅恪的文化态度、“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陈寅恪与《红楼梦》、义宁之学的渊源与宗主、中国现代史学人物一瞥、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熊十力和马一浮、冯友兰和“贞元六书”、晚清新学信叙论、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百年红学说索隐、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录、哈佛的中国学与美国的中国学——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访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 目录:
    第一篇 季羡林先生九十寿序

    第二篇 “文化神州丧一身”——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新释

    第三篇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思想

    第四篇 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

    第五篇 “中西体用资循诱”——陈寅恪的文化态度

    第六篇 “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

    第七篇 “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

    第八篇 陈寅恪与《红楼梦》

    第九篇 义宁之学的渊源与宗主

    第十篇 中国现代史学人物一瞥

    第十一篇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第十二篇熊十力和马一浮

    第十三篇冯友兰和“贞元六书”

    第十四篇晚清新学信叙论

    第十五篇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第十六篇百年红学说索隐

    第十七篇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录

    第十八篇哈佛的中国学与美国的中国学——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访谈

    第十九篇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后序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