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

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1
版次: 1
ISBN: 9787566412539
定价: 62.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17人买过
  • 顾祖钊*的《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是国内** 部关于中国式文化诗学的系统理论建构。它是在西方 文化诗学启发下,利用我们的不同于两方的文化观和 历史观、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进行的中国特色的文艺 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它反思了中国学术的百年来路, 选择了中两融合之路;它对20世纪西方理论主潮进行 了批判,汲取了其中的合理成分;它采用中国道家哲 学智慧,为中国文化诗学建构了新理性主义的哲学基 础;它阐释的文化视角、文化身份、审美文化、审美 重塑、历史文化语境、文化焦虑、生命形式、诗意逻 辑等一系列范畴,将全面刷新现有文艺理论形态;它 充分显示了中国文论对于两方的他者文化的特征,冲 破了欧洲中心论和逻辑中心论的樊篱;因此,它是创 新点密集的、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一部文艺 理论专*。不仅可以为学术研究、高校教学提供新视 野、新方法,而且也是一般文学艺术工作者、广大的 文学青年和艺术爱好者应当关注的新学问。 顾祖钊,安徽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1941年生于安徽太和,祖籍南京。196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前身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教于四川乐山教育学院、安庆师范学院,1995年调任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安徽大学中西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两文化与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和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文学组成员。曾获全国**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提出的艺术至境论、三元文学观已被写进全国大学统编教材多年,其中“意境的特征”一节,还被选为上海高中浯文教材内容。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及其他*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有《艺术至境论》(1992、1999)、《文学原理新释》(1999、2002)、《中西文艺理论融合的尝试》(2005)、《华夏原始文化与三元文学观念》(2005、2006)、《诗魂的追寻》(2004)、《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2016)等*作,尚有《中国绘画史》正待付梓。                                  前言:中国文论:敢问路在何方?  

      一、宿命与必然:中国文论三部曲

      二、新时期以来文论界的三大议题

      三、中国文化诗学理论形态的初步探究 

    第一章  西方文化研究及文化诗学的启示 

      一、来自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启示 

      二、西方文化诗学的启示

      三、巴赫金诗学思想的启示

    第二章  后殖民、后现代和文化人类学的启示

      一、后殖民理论与女性主义的启示 

      二、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启示

      三、西方人类学诸流派的方法论启示 

    第三章  中国文化诗学的提出

      一、中国文化诗学提出的理论背景

      二、中国文化诗学提出的现实语境

      三、中国文化诗学的基本诉求

    第四章  中西文化诗学理论的不同

      一、哲学基础和目的论方面的不同

      二、对文化视野、文化结构理解的不同 

      三、在历史观和语境观上理解的不同

      四、在学术态度和政治身份上的不同

    第五章  批评的难点与理论的盲区

      一、知识谱系的更新问题

      二、建立什么样文化视角的问题

      三、历史文化语境的复杂性与作家的文化焦虑

    第六章  中国文化诗学的基本范畴

      一、中国文化诗学的性质和文化视角

      二、审美文化和审美理想

      三、再论历史文化语境范畴

    第七章  生命形式与诗意逻辑

      一、生命形式论对西方传统文论的继承和超越

      二、建构中西融合的生命形式论的可能与意义

      三、诗意逻辑与文学语言之谜

    第八章  哲学基础、艺术原则与批评方法

      一、中国文化诗学的哲学基础是新理性主义

      二、中国文化诗学价值诉求的三大原则

      三、中国文化诗学的新批评方法

    第九章  中国文化诗学的超越与创新

      一、由文化视角带来的变化与创新

      二、由文化身份与他者理论带来的变革

      三、由历史文化语境和人类学方法带来的变革 

      四、文学理论形态与批评模式的变化

    第十章  中国文化诗学批评实践示例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批评示例

      二、现当代文学作品批评示例

      三、外国文学作品批评示例

    后记
  • 内容简介:
    顾祖钊*的《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是国内** 部关于中国式文化诗学的系统理论建构。它是在西方 文化诗学启发下,利用我们的不同于两方的文化观和 历史观、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进行的中国特色的文艺 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它反思了中国学术的百年来路, 选择了中两融合之路;它对20世纪西方理论主潮进行 了批判,汲取了其中的合理成分;它采用中国道家哲 学智慧,为中国文化诗学建构了新理性主义的哲学基 础;它阐释的文化视角、文化身份、审美文化、审美 重塑、历史文化语境、文化焦虑、生命形式、诗意逻 辑等一系列范畴,将全面刷新现有文艺理论形态;它 充分显示了中国文论对于两方的他者文化的特征,冲 破了欧洲中心论和逻辑中心论的樊篱;因此,它是创 新点密集的、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一部文艺 理论专*。不仅可以为学术研究、高校教学提供新视 野、新方法,而且也是一般文学艺术工作者、广大的 文学青年和艺术爱好者应当关注的新学问。
  • 作者简介:
    顾祖钊,安徽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1941年生于安徽太和,祖籍南京。196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前身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教于四川乐山教育学院、安庆师范学院,1995年调任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安徽大学中西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两文化与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和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文学组成员。曾获全国**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提出的艺术至境论、三元文学观已被写进全国大学统编教材多年,其中“意境的特征”一节,还被选为上海高中浯文教材内容。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及其他*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有《艺术至境论》(1992、1999)、《文学原理新释》(1999、2002)、《中西文艺理论融合的尝试》(2005)、《华夏原始文化与三元文学观念》(2005、2006)、《诗魂的追寻》(2004)、《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2016)等*作,尚有《中国绘画史》正待付梓。                                 
  • 目录:
    前言:中国文论:敢问路在何方?  

      一、宿命与必然:中国文论三部曲

      二、新时期以来文论界的三大议题

      三、中国文化诗学理论形态的初步探究 

    第一章  西方文化研究及文化诗学的启示 

      一、来自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启示 

      二、西方文化诗学的启示

      三、巴赫金诗学思想的启示

    第二章  后殖民、后现代和文化人类学的启示

      一、后殖民理论与女性主义的启示 

      二、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启示

      三、西方人类学诸流派的方法论启示 

    第三章  中国文化诗学的提出

      一、中国文化诗学提出的理论背景

      二、中国文化诗学提出的现实语境

      三、中国文化诗学的基本诉求

    第四章  中西文化诗学理论的不同

      一、哲学基础和目的论方面的不同

      二、对文化视野、文化结构理解的不同 

      三、在历史观和语境观上理解的不同

      四、在学术态度和政治身份上的不同

    第五章  批评的难点与理论的盲区

      一、知识谱系的更新问题

      二、建立什么样文化视角的问题

      三、历史文化语境的复杂性与作家的文化焦虑

    第六章  中国文化诗学的基本范畴

      一、中国文化诗学的性质和文化视角

      二、审美文化和审美理想

      三、再论历史文化语境范畴

    第七章  生命形式与诗意逻辑

      一、生命形式论对西方传统文论的继承和超越

      二、建构中西融合的生命形式论的可能与意义

      三、诗意逻辑与文学语言之谜

    第八章  哲学基础、艺术原则与批评方法

      一、中国文化诗学的哲学基础是新理性主义

      二、中国文化诗学价值诉求的三大原则

      三、中国文化诗学的新批评方法

    第九章  中国文化诗学的超越与创新

      一、由文化视角带来的变化与创新

      二、由文化身份与他者理论带来的变革

      三、由历史文化语境和人类学方法带来的变革 

      四、文学理论形态与批评模式的变化

    第十章  中国文化诗学批评实践示例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批评示例

      二、现当代文学作品批评示例

      三、外国文学作品批评示例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
文艺学教程:中国文化诗学的新阐释
顾祖钊 著
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
华夏原始文化与三元文学观念
顾祖钊 著
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
文学原理新释
顾祖钊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