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1995-06
ISBN: 9787116017412
定价: 10.35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分类: 自然科学
112人买过
  •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绪言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1地球上的水
    1.2自然界的水循环
    1.2.1水文循环
    1.2.2地质循环
    1.3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1.3.1气象因素
    1.3.2径流
    1.4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2.1岩石中的空隙
    2.1.1孔隙
    2.1.2裂隙
    2.1.3溶穴
    2.2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2.1结合水
    2.2.2重力水
    2.2.3毛细水
    2.2.4气态水、固态水及矿物中的水
    2.3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2.3.1容水度
    2.3.2含水量
    2.3.3给水度
    2.3.4持水度
    2.3.5透水性
    2.4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2.4.1有效应力原理
    2.4.2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3.1包气带与饱水带
    3.2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3.3地下水分类
    3.4潜水
    3.5承压水
    3.6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3.7上层滞水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4.1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4.1达西定律
    4.1.2渗透流速(V)
    4.1.3水力梯度(I)
    4.1.4渗透系数(K)
    4.2流网
    4.2.1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流网
    4.2.2层状非均质介质中的流网
    4.3饱水粘性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第五章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5.1毛细现象的实质
    5.2毛细负压
    5.3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5.4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6.1概述
    6.2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6.2.1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
    6.2.2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6.2.3地下水中的其它成分
    6.2.4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化学成分表示式
    6.3地下水的温度
    6.4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6.4.1溶滤作用
    6.4.2浓缩作用
    6.4.3脱碳酸作用
    6.4.4脱硫酸作用
    6.4.5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6.4.6混合作用
    6.4.7人类活动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6.5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
    6.5.1溶滤水
    6.5.2沉积水
    6.5.3内生水
    6.6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分类图示
    6.6.1地下水化学分析内容
    6.6.2地下水化学分类与图示方法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7.1地下水的补给
    7.1.1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7.1.2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7.1.3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
    7.1.4凝结水的补给
    7.1.5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7.1.6地下水的其它补给来源
    7.2地下水的排泄
    7.2.1泉
    7.2.2泄流
    7.2.3蒸发
    7.2.4蒸腾
    7.3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第八章 地下水系统
    8.1系统概念
    8.2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8.2.1地下水系统概念的产生
    8.2.2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8.2.3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比较
    8.3地下水含水系统
    8.4地下水流动系统
    8.4.1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的由来
    8.4.2地下水流动系统
    第九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9.1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9.2地下水动态
    9.2.1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9.2.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9.2.3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
    9.2.4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9.3地下水均衡
    9.3.1均衡区与均衡期
    9.3.2水均衡方程式
    9.3.3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均衡
    9.3.4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均衡
    9.3.5大区域地下水均衡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 孔隙水
    10.1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10.2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
    10.3湖积物中的地下水
    10.4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10.5孔隙含水系统实例分析
    第十一章 裂隙水
    11.1概述
    11.2裂隙水的类型
    11.2.1成岩裂隙水
    11.2.2风化裂隙水
    11.2.3构造裂隙水
    11.3裂隙介质及其渗流
    11.3.1裂隙及裂隙网络
    11.3.2裂隙水流的基本特征
    11.4裂隙介质的研究方法
    11.4.1等效多孔介质方法
    11.4.2双重介质方法
    11.4.3非连续介质方法
    11.5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第十二章 岩溶水
    12.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
    12.1.1碳酸盐岩的成分与结构
    12.1.2碳酸盐岩、水、二氧化碳体系
    12.2岩溶水系统的演变
    12.2.1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
    12.2.2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岩溶发育的空间特征
    12.3岩溶水的特征
    12.3.1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
    12.3.2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12.3.3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动态
    12.4我国南北方岩溶及岩溶水的差异
    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
    13.1作为资源的地下水
    13.1.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比较
    13.1.2地下水资源概念的演变
    13.2地下水资源的特征
    13.2.1地下水资源的系统性
    13.2.2地下水资源的可调节性
    13.2.3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
    13.3地下水资源分类及其供水意义
    13.3.1地下水资源分类
    13.3.2地下水储存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13.3.3地下水补给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第十四章 地下水与环境…
    14.1生态环境系统的特性
    14.2作为环境敏感因子的地下水
    14.3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4.4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4.5过度开发水资源引起环境退化的实例
    14.6地下水污染
    第十五章 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
    15.1作为自然历史与人为作用产物的地下水
    15.2水文地质学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
    15.3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 目录: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绪言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1地球上的水
    1.2自然界的水循环
    1.2.1水文循环
    1.2.2地质循环
    1.3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1.3.1气象因素
    1.3.2径流
    1.4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2.1岩石中的空隙
    2.1.1孔隙
    2.1.2裂隙
    2.1.3溶穴
    2.2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2.1结合水
    2.2.2重力水
    2.2.3毛细水
    2.2.4气态水、固态水及矿物中的水
    2.3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2.3.1容水度
    2.3.2含水量
    2.3.3给水度
    2.3.4持水度
    2.3.5透水性
    2.4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2.4.1有效应力原理
    2.4.2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3.1包气带与饱水带
    3.2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3.3地下水分类
    3.4潜水
    3.5承压水
    3.6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3.7上层滞水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4.1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4.1达西定律
    4.1.2渗透流速(V)
    4.1.3水力梯度(I)
    4.1.4渗透系数(K)
    4.2流网
    4.2.1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流网
    4.2.2层状非均质介质中的流网
    4.3饱水粘性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第五章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5.1毛细现象的实质
    5.2毛细负压
    5.3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5.4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6.1概述
    6.2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6.2.1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
    6.2.2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6.2.3地下水中的其它成分
    6.2.4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化学成分表示式
    6.3地下水的温度
    6.4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6.4.1溶滤作用
    6.4.2浓缩作用
    6.4.3脱碳酸作用
    6.4.4脱硫酸作用
    6.4.5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6.4.6混合作用
    6.4.7人类活动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6.5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
    6.5.1溶滤水
    6.5.2沉积水
    6.5.3内生水
    6.6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分类图示
    6.6.1地下水化学分析内容
    6.6.2地下水化学分类与图示方法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7.1地下水的补给
    7.1.1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7.1.2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7.1.3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
    7.1.4凝结水的补给
    7.1.5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7.1.6地下水的其它补给来源
    7.2地下水的排泄
    7.2.1泉
    7.2.2泄流
    7.2.3蒸发
    7.2.4蒸腾
    7.3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第八章 地下水系统
    8.1系统概念
    8.2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8.2.1地下水系统概念的产生
    8.2.2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8.2.3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比较
    8.3地下水含水系统
    8.4地下水流动系统
    8.4.1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的由来
    8.4.2地下水流动系统
    第九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9.1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9.2地下水动态
    9.2.1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9.2.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9.2.3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
    9.2.4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9.3地下水均衡
    9.3.1均衡区与均衡期
    9.3.2水均衡方程式
    9.3.3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均衡
    9.3.4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均衡
    9.3.5大区域地下水均衡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 孔隙水
    10.1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10.2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
    10.3湖积物中的地下水
    10.4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10.5孔隙含水系统实例分析
    第十一章 裂隙水
    11.1概述
    11.2裂隙水的类型
    11.2.1成岩裂隙水
    11.2.2风化裂隙水
    11.2.3构造裂隙水
    11.3裂隙介质及其渗流
    11.3.1裂隙及裂隙网络
    11.3.2裂隙水流的基本特征
    11.4裂隙介质的研究方法
    11.4.1等效多孔介质方法
    11.4.2双重介质方法
    11.4.3非连续介质方法
    11.5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第十二章 岩溶水
    12.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
    12.1.1碳酸盐岩的成分与结构
    12.1.2碳酸盐岩、水、二氧化碳体系
    12.2岩溶水系统的演变
    12.2.1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
    12.2.2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岩溶发育的空间特征
    12.3岩溶水的特征
    12.3.1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
    12.3.2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12.3.3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动态
    12.4我国南北方岩溶及岩溶水的差异
    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
    13.1作为资源的地下水
    13.1.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比较
    13.1.2地下水资源概念的演变
    13.2地下水资源的特征
    13.2.1地下水资源的系统性
    13.2.2地下水资源的可调节性
    13.2.3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
    13.3地下水资源分类及其供水意义
    13.3.1地下水资源分类
    13.3.2地下水储存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13.3.3地下水补给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第十四章 地下水与环境…
    14.1生态环境系统的特性
    14.2作为环境敏感因子的地下水
    14.3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4.4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4.5过度开发水资源引起环境退化的实例
    14.6地下水污染
    第十五章 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
    15.1作为自然历史与人为作用产物的地下水
    15.2水文地质学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
    15.3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土壤学导论 李小雁等著
李小雁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学原理(“十四五”时期水利类专业重点建设教材 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责编:朱双林 编;马建琴 编者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育人综合指导书(详编版之课程实/试验)(“十四五”时期水利类专业重点建设教材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王栋 吴吉春 吴剑锋 王远坤 主编;曾献奎 蒋建国 徐红霞 谢月清 叶淑君 孙媛媛 副主编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
王文亮,王晓燕,崔姣利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育人综合指导书(详编版之专业实习)(“十四五”时期水利类专业重点建设教材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王栋;吴吉春;吴剑锋;王远坤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概念对比
吴勇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育人综合指导书(详编版之课程设计)(“十四五”时期水利类专业重点建设教材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王栋 吴吉春 吴剑锋 王远坤 主编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学
杨晓非;李强;何丰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学原理(第2版)()
缪韧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学与水资源实习教程
王东启 王初 主编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化概论()
温乐平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测绘装备产业计量测试研究与应用
隋海琛 著;李绍辉;柳义成;杨鲲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