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问题专论

国际法问题专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4-02
版次: 1
ISBN: 9787307037014
定价: 34.5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80页
字数: 547千字
分类: 法律
63人买过
  • 该书主要为适应研究生的教学需要,由武汉大学国际法所六位博导编写的国际法三套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以专题研究性质的形式,紧紧结合当今国际形式的变化与发展(科索沃危机、9·11事件、中国加入WTO后、跨国犯罪、洗钱等等)分8个专题,深刻地阐述了国际社会与国际法的新动向、新视野及对国际法律秩序的呼唤,展示加强国际合作的时代迫切感与完善国内立法的反思,为研究生的教学及学子们提供更新、更艰巨的课题。
    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自1980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开设了多门学位课程,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可供研究生参考与学习的文章、专著和教材。为了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最近国际法研究所决定各教研室分别编写国际(公)
    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套研究生系列教材。本书是国际法教研室的六位教授在自己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共同选编的国际法的第一本专题教学用书。全书分八个专题论述国际法若干新的发展和趋势,为学习过《国际法》本科教程的研究生进一步深入进行专题研究提供某些参考和帮助。
    本书撰稿人各自的研究工作常得益于梁西先生多年“严谨治学”的言传身教。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先生多次参加讨论会,书的书名、体例、内容等,都承先生亲自审定。先生已近80高龄,不辞辛劳,关注本书的出版,正是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及时完成了任务。
    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应有前瞻性,贵在拓新。我们所设想的“专题教学”,亦应顾及主客观条件,使其多样化,不宜拘于一格。因此,本书是一本还需要继续补充、完善和提高的书,抛砖引玉,恳切希望获得批评指正。受全体撰稿人委托,我们担任本书的主编与具体事务,并撰写“出版说明”和“后记”。
    邵沙平余敏友2002年11月12日于珞珈山出版说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自1980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开设了多门学位课程,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可供研究生参考与学习的文章、专著和教材。为了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最近国际法研究所决定各教研室分别编写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套研究生系列教材。本书是国际法教研室的六位教授在自己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共同选编的国际法的第一本专题教学
    用书。全书分八个专题论述国际法若干新的发展和趋势,为学习过《国际法》本科教程的研究生进一步深入进行专题研究提供某些参考和帮助。
    本书撰稿人各自的研究工作常得益于梁西先生多年“严谨治学”的言传身教。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先生多次参加讨论会,书的书名、体例、内容等,都承先生亲自审定。先生已近80高龄,不辞辛劳,关注本书的出版,正是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及时完成了任务。
    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应有前瞻性,贵在拓新。我们所设想的“专题教学”,亦应顾及主客观条件,使其多样化,不宜拘于一格。因此,本书是一本还需要继续补充、完善和提高的书,抛砖引玉,恳切希望获得批评指正。受全体撰稿人委托,我们担任本书的主编与具体事务,并撰写“出版说明”和“后记”。 出版说明
    专题一:国际社会与国际法
    一、国际法的基础与性质
    (一)植根于国际社会的国际法
    (二)国际法的效力与特征
    二、国际法的发展
    (一)国际法的阶段性
    (二)三个半世纪的演变
    (三)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四)国际组织与国际法
    (五)国际法是“国际”的法
    三、人类组织化与当代国际法的新动向——国际“结构平衡论”初述
    (一)国际社会的组织化现象
    (二)国际法发展的动向
    (三)国际组织的准造法功能
    (四)一个哲学思考:发展的极限问题
    四、国际法律秩序的呼唤——“9·11”事件后的理性反思
    (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高度文明与发展的时代
    (二)战争与和平问题
    (三)最不发达国家与全球经济发展问题
    (四)恐怖主义与人类共同利益问题
    (五)权力政治与国际法律秩序
    专题二:国家主权与国际法
    一、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
    (一)导语:有关国家主权的新论调
    (二)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
    (三)国际组织与国家主权
    (四)国际法的新发展与国家主权
    (五)国家主权的辩证法
    二、以新主权观迎接新世纪的国际法学
    (一)主权概念的产生
    (二)绝对主权观的荒谬与危害
    (三)相对主权观的“缺陷”与危险
    (四)主权虚无观的极端错误
    (五)主要国家集团对主权的政策取向
    (六)20世纪国际法实践所揭示的国家主权及其特点
    (七)21世纪的国际法需要新的主权观——平等主权观
    专题三:国际组织与国际洁
    一、20世纪的国际组织研究与国际组织法学
    (一)欧美国际组织研究的概况与趋势
    (二)国际组织研究在我国的兴起
    (三)国际组织的研究方法
    (四)国际组织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五)展望
    二、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法律依据
    (一)概述
    (二)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含义与特点
    (三)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法律依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三、欧共体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一)引论: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两种法律形式
    (二)典型透视:欧共体与GATT/WTO的法律关系
    (三)展望:21世纪区域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及对策
    四、WTO法在国际法律秩序中的共性与个性
    (一)引言
    (二)WTO法与一般国际法的共性:整体审视
    (三)WTO法的独特性:一些具体考究
    专题四:国际人权法论著评
    一、人权的整体概念
    (一)人权的主体
    (二)人权的主要内容
    (三)人权内容的实现
    二、人权的国际标准
    (一)人权的国际习惯法标准
    (二)人权的国际条约法标准
    (三)人权的民间国际标准
    (四)人权的国际标准
    三、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评《世界人权宣言》
    (一)制定《宣言》的历史背景
    (二)《宣言》的基本内容
    (三)《宣言》的重要影响
    (四)《宣言》的历史局限性
    专题五:国际条约法辨析
    一、海洋法公约与条约制度的新发展
    (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与条约谈判表决制度
    (二)海洋法公约与条约保留制度
    (三)海洋法公约与强行法制度
    (四)结论
    二、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
    (一)概述
    (二)影响国家作出保留的因素
    (三)“和谐一致”规则
    (四)与保留有关的其他规则
    (五)结论
    三、国际人权条约的准司法监督机制
    (一)准司法性国际监督的基本特征
    (二)国际人权条约的监督机构和程序
    (三)国际人权条约监督机制的制约因素
    (四)对话与合作是实现国际人权宗旨的最终途径
    专题六:国际刑法的新视野
    专题七:国际法在环境领域新发展
    专题八:国际法的实施与中国
    附录
    一、国际法部分阅读书目
    二、国际法科研相关网址
    三、法学学位论文的设计与写作
    四、英文法规资料的查找方法与技巧
    后记
  •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为适应研究生的教学需要,由武汉大学国际法所六位博导编写的国际法三套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以专题研究性质的形式,紧紧结合当今国际形式的变化与发展(科索沃危机、9·11事件、中国加入WTO后、跨国犯罪、洗钱等等)分8个专题,深刻地阐述了国际社会与国际法的新动向、新视野及对国际法律秩序的呼唤,展示加强国际合作的时代迫切感与完善国内立法的反思,为研究生的教学及学子们提供更新、更艰巨的课题。
    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自1980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开设了多门学位课程,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可供研究生参考与学习的文章、专著和教材。为了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最近国际法研究所决定各教研室分别编写国际(公)
    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套研究生系列教材。本书是国际法教研室的六位教授在自己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共同选编的国际法的第一本专题教学用书。全书分八个专题论述国际法若干新的发展和趋势,为学习过《国际法》本科教程的研究生进一步深入进行专题研究提供某些参考和帮助。
    本书撰稿人各自的研究工作常得益于梁西先生多年“严谨治学”的言传身教。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先生多次参加讨论会,书的书名、体例、内容等,都承先生亲自审定。先生已近80高龄,不辞辛劳,关注本书的出版,正是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及时完成了任务。
    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应有前瞻性,贵在拓新。我们所设想的“专题教学”,亦应顾及主客观条件,使其多样化,不宜拘于一格。因此,本书是一本还需要继续补充、完善和提高的书,抛砖引玉,恳切希望获得批评指正。受全体撰稿人委托,我们担任本书的主编与具体事务,并撰写“出版说明”和“后记”。
    邵沙平余敏友2002年11月12日于珞珈山出版说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自1980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开设了多门学位课程,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可供研究生参考与学习的文章、专著和教材。为了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最近国际法研究所决定各教研室分别编写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套研究生系列教材。本书是国际法教研室的六位教授在自己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共同选编的国际法的第一本专题教学
    用书。全书分八个专题论述国际法若干新的发展和趋势,为学习过《国际法》本科教程的研究生进一步深入进行专题研究提供某些参考和帮助。
    本书撰稿人各自的研究工作常得益于梁西先生多年“严谨治学”的言传身教。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先生多次参加讨论会,书的书名、体例、内容等,都承先生亲自审定。先生已近80高龄,不辞辛劳,关注本书的出版,正是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及时完成了任务。
    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应有前瞻性,贵在拓新。我们所设想的“专题教学”,亦应顾及主客观条件,使其多样化,不宜拘于一格。因此,本书是一本还需要继续补充、完善和提高的书,抛砖引玉,恳切希望获得批评指正。受全体撰稿人委托,我们担任本书的主编与具体事务,并撰写“出版说明”和“后记”。
  • 目录:
    出版说明
    专题一:国际社会与国际法
    一、国际法的基础与性质
    (一)植根于国际社会的国际法
    (二)国际法的效力与特征
    二、国际法的发展
    (一)国际法的阶段性
    (二)三个半世纪的演变
    (三)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四)国际组织与国际法
    (五)国际法是“国际”的法
    三、人类组织化与当代国际法的新动向——国际“结构平衡论”初述
    (一)国际社会的组织化现象
    (二)国际法发展的动向
    (三)国际组织的准造法功能
    (四)一个哲学思考:发展的极限问题
    四、国际法律秩序的呼唤——“9·11”事件后的理性反思
    (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高度文明与发展的时代
    (二)战争与和平问题
    (三)最不发达国家与全球经济发展问题
    (四)恐怖主义与人类共同利益问题
    (五)权力政治与国际法律秩序
    专题二:国家主权与国际法
    一、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
    (一)导语:有关国家主权的新论调
    (二)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
    (三)国际组织与国家主权
    (四)国际法的新发展与国家主权
    (五)国家主权的辩证法
    二、以新主权观迎接新世纪的国际法学
    (一)主权概念的产生
    (二)绝对主权观的荒谬与危害
    (三)相对主权观的“缺陷”与危险
    (四)主权虚无观的极端错误
    (五)主要国家集团对主权的政策取向
    (六)20世纪国际法实践所揭示的国家主权及其特点
    (七)21世纪的国际法需要新的主权观——平等主权观
    专题三:国际组织与国际洁
    一、20世纪的国际组织研究与国际组织法学
    (一)欧美国际组织研究的概况与趋势
    (二)国际组织研究在我国的兴起
    (三)国际组织的研究方法
    (四)国际组织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五)展望
    二、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法律依据
    (一)概述
    (二)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含义与特点
    (三)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法律依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三、欧共体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一)引论: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两种法律形式
    (二)典型透视:欧共体与GATT/WTO的法律关系
    (三)展望:21世纪区域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及对策
    四、WTO法在国际法律秩序中的共性与个性
    (一)引言
    (二)WTO法与一般国际法的共性:整体审视
    (三)WTO法的独特性:一些具体考究
    专题四:国际人权法论著评
    一、人权的整体概念
    (一)人权的主体
    (二)人权的主要内容
    (三)人权内容的实现
    二、人权的国际标准
    (一)人权的国际习惯法标准
    (二)人权的国际条约法标准
    (三)人权的民间国际标准
    (四)人权的国际标准
    三、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评《世界人权宣言》
    (一)制定《宣言》的历史背景
    (二)《宣言》的基本内容
    (三)《宣言》的重要影响
    (四)《宣言》的历史局限性
    专题五:国际条约法辨析
    一、海洋法公约与条约制度的新发展
    (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与条约谈判表决制度
    (二)海洋法公约与条约保留制度
    (三)海洋法公约与强行法制度
    (四)结论
    二、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
    (一)概述
    (二)影响国家作出保留的因素
    (三)“和谐一致”规则
    (四)与保留有关的其他规则
    (五)结论
    三、国际人权条约的准司法监督机制
    (一)准司法性国际监督的基本特征
    (二)国际人权条约的监督机构和程序
    (三)国际人权条约监督机制的制约因素
    (四)对话与合作是实现国际人权宗旨的最终途径
    专题六:国际刑法的新视野
    专题七:国际法在环境领域新发展
    专题八:国际法的实施与中国
    附录
    一、国际法部分阅读书目
    二、国际法科研相关网址
    三、法学学位论文的设计与写作
    四、英文法规资料的查找方法与技巧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