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2
版次: 1
ISBN: 9787565302862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9页
字数: 273千字
分类: 法律
24人买过
  •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在依托精神医学与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和刑事证据学的理论,借鉴相关国家的立法例,对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实体性及程序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一是从刑法理论角度重新诠释了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与地位;二是从刑法规范及刑事政策角度对国内外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作了深入分析;三是从刑事诉讼法理论与立法角度研究了精神鉴定以及司法判定等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从法医学与精神医学角度分析了精神障碍的分类、界限以及人格障碍等问题。全书以综合考察的方法将实体性规范置于影响其实现的现实环境或因素中予以透彻研析,所得相应结论具有较强的操作针对性,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刑事法学相关理论的研究,而且对提升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爱艳,女,1972年4月生,山东潍坊人。1995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山东政法学院并获山东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O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并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青岛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著有《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合著)一书,在《法学家》、《法学论坛》、《中国刑事法杂志》、《法制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术新星”(一等奖)称号。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刑法学界的研究

    (二)刑事诉讼法学界的研究

    (三)司法精神医学界的研究

    三、写作思路与框架

    (一)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基础理论

    (二)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实体标准

    (三)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程序问题

    第一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

    一、中外观点的考察

    二、刑事责任能力本质的二重性

    第二节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地位

    一、责任要素说与责任前提说

    二、刑事责任能力地位的二重性

    第三节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一、二分制与三分制的划分

    二、限制责任能力的争议

    三、部分责任能力的分析

    四、我国的立法演进及评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立法模式

    第一节 立法方式的基本类型

    一、纯医学的立法方式

    二、纯心理学的立法方式

    三、混合的立法方式

    第二节 判断标准的医学要件

    一、医学要件的表述方式

    二、精神障碍界限的变异性

    三、精神障碍的分类标准

    第三节 判断标准的心理学要件

    一、心理学要件的规定方式

    二、心理学要件的构成要素

    三、心理学要件中的情绪情感因素

    第四节 医学要件与心理学要件的关系

    一、不同观点的考察

    二、推定关系的相对性

    三、相互制约关系的合理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具体标准

    第一节 判例法中的规则

    一、马克诺顿规则

    二、不能控制规则

    三、德赫姆规则

    四、模范刑法典规则

    五、犯罪综合控制法规则

    ……

    第四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中国模式

    第五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程序问题

    结语:制度的完善与价值的追求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在依托精神医学与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和刑事证据学的理论,借鉴相关国家的立法例,对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实体性及程序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一是从刑法理论角度重新诠释了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与地位;二是从刑法规范及刑事政策角度对国内外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作了深入分析;三是从刑事诉讼法理论与立法角度研究了精神鉴定以及司法判定等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从法医学与精神医学角度分析了精神障碍的分类、界限以及人格障碍等问题。全书以综合考察的方法将实体性规范置于影响其实现的现实环境或因素中予以透彻研析,所得相应结论具有较强的操作针对性,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刑事法学相关理论的研究,而且对提升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张爱艳,女,1972年4月生,山东潍坊人。1995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山东政法学院并获山东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O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并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青岛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著有《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合著)一书,在《法学家》、《法学论坛》、《中国刑事法杂志》、《法制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术新星”(一等奖)称号。
  •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刑法学界的研究

    (二)刑事诉讼法学界的研究

    (三)司法精神医学界的研究

    三、写作思路与框架

    (一)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基础理论

    (二)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实体标准

    (三)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程序问题

    第一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

    一、中外观点的考察

    二、刑事责任能力本质的二重性

    第二节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地位

    一、责任要素说与责任前提说

    二、刑事责任能力地位的二重性

    第三节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一、二分制与三分制的划分

    二、限制责任能力的争议

    三、部分责任能力的分析

    四、我国的立法演进及评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立法模式

    第一节 立法方式的基本类型

    一、纯医学的立法方式

    二、纯心理学的立法方式

    三、混合的立法方式

    第二节 判断标准的医学要件

    一、医学要件的表述方式

    二、精神障碍界限的变异性

    三、精神障碍的分类标准

    第三节 判断标准的心理学要件

    一、心理学要件的规定方式

    二、心理学要件的构成要素

    三、心理学要件中的情绪情感因素

    第四节 医学要件与心理学要件的关系

    一、不同观点的考察

    二、推定关系的相对性

    三、相互制约关系的合理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具体标准

    第一节 判例法中的规则

    一、马克诺顿规则

    二、不能控制规则

    三、德赫姆规则

    四、模范刑法典规则

    五、犯罪综合控制法规则

    ……

    第四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中国模式

    第五章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程序问题

    结语:制度的完善与价值的追求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入门
陈碧霞、杨成、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编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分裂症:你尚未知晓的事实
[日]冈田尊司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的力量.雷锋故事美绘本 共六册
柯渔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病患者的艺术作品(西方思想文化译丛)
[法]法比安娜·于 拉克 著;郝淑芬 译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病预后档案:从遗弃中诞生
穆戈 著;博集天卷 出品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分析的生态之维
杨文臣 著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分析研究(第九辑)
霍大同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疾病啮齿类动物模型及行为学实验
崔东红 徐林 主编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科护理学(新形态一体化系列教材)
周丽、张明娥、王香妮 编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心理疾病临床诊治与康复护理
赵娜,吴铮,王晓红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科护理教学案例分析
许冬梅王绍礼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
精神科医生破案笔记2:青山医院之谜《心灵法医》原著作者朱明川 系列长篇第2部 内有8幅原创脑洞向插画
朱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