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6
版次: 1
ISBN: 9787300282435
定价: 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203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6人买过
  • 儒家的仁义思想不只是由仁而义,还包括由义而仁,前者是孟子的“居仁由义”,是由道德而政治,后者是荀子的“处仁以义”,是由政治而道德,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仁义观。传统四书不足以反映儒学的完整面貌,不足以体现仁义的精神内涵,故需要有新的经典体系出现,这就是本书所提出的《论语》、《礼记》、《孟子》与《荀子》,合称“新四书”。在“新四书”中,孟荀既相互对立,又存在相互补充的可能与需要。孟子人性论更准确地理解应该是以善为性论,有利于突出道德主体,说明人的道德实践;荀子人性论并非传统所认为的性恶论,而是性恶心善说,适合说明礼义、制度的建立,易于解释人的政治实践。统合孟荀,方可创新儒学。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孟子研究院秘书长,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出土简帛等。已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2008)、《儒家道统说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 目录

    “新四书”与“新道统”

    ——当代儒学思想体系的重建1

    《论语》“亲亲相隐”章新释10

    怎样读《孟子》?21

    孟子的以善为性论29

    《孟子》“天下之言性”章与孟子性善论46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的理想与坚守53

    开展孟学史研究,挖掘中国文化的清流56

    应将《荀子》列入儒家的“新四书”62

    廓清荀子人性论的千年迷雾66

    统合孟荀,创新儒学78

    超越尊孟抑荀,回归同尊孟荀92

    君子儒学与庶民儒学

    ——兼论统合孟荀107

    孟荀之间124

    中庸的艺术132

    “道不远人”与“以人治人”

    ——《中庸》“道不远人”章发微160

    《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176

    以《大学》理解儒学的意义及局限

    ——兼论统合孟荀204

    儒学的根基:习性还是精神?232

    孔老对话与儒学反思237

    激进与保守之间

    ——五四九十周年回望242

    不是请回上帝,而是多元一体256

    附录一儒家经学的历史作用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270

    附录二如何理解传统儒家的“人禽之辨”?283

    附录三重新认识荀子,还儒家一个整体面貌288

    后记296
  • 内容简介:
    儒家的仁义思想不只是由仁而义,还包括由义而仁,前者是孟子的“居仁由义”,是由道德而政治,后者是荀子的“处仁以义”,是由政治而道德,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仁义观。传统四书不足以反映儒学的完整面貌,不足以体现仁义的精神内涵,故需要有新的经典体系出现,这就是本书所提出的《论语》、《礼记》、《孟子》与《荀子》,合称“新四书”。在“新四书”中,孟荀既相互对立,又存在相互补充的可能与需要。孟子人性论更准确地理解应该是以善为性论,有利于突出道德主体,说明人的道德实践;荀子人性论并非传统所认为的性恶论,而是性恶心善说,适合说明礼义、制度的建立,易于解释人的政治实践。统合孟荀,方可创新儒学。
  • 作者简介: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孟子研究院秘书长,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出土简帛等。已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2008)、《儒家道统说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
  • 目录:
    目录

    “新四书”与“新道统”

    ——当代儒学思想体系的重建1

    《论语》“亲亲相隐”章新释10

    怎样读《孟子》?21

    孟子的以善为性论29

    《孟子》“天下之言性”章与孟子性善论46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的理想与坚守53

    开展孟学史研究,挖掘中国文化的清流56

    应将《荀子》列入儒家的“新四书”62

    廓清荀子人性论的千年迷雾66

    统合孟荀,创新儒学78

    超越尊孟抑荀,回归同尊孟荀92

    君子儒学与庶民儒学

    ——兼论统合孟荀107

    孟荀之间124

    中庸的艺术132

    “道不远人”与“以人治人”

    ——《中庸》“道不远人”章发微160

    《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176

    以《大学》理解儒学的意义及局限

    ——兼论统合孟荀204

    儒学的根基:习性还是精神?232

    孔老对话与儒学反思237

    激进与保守之间

    ——五四九十周年回望242

    不是请回上帝,而是多元一体256

    附录一儒家经学的历史作用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270

    附录二如何理解传统儒家的“人禽之辨”?283

    附录三重新认识荀子,还儒家一个整体面貌288

    后记296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铁军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张廷干 编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研究 第10辑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编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中上海兵
本书编委会 编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水网地区征战
刘苏闽 著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战史
《新四军战史》编委会 编者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研究(第九辑)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来到殷家浜【聚焦阳澄湖地区抗日战争历史,在战火中铭记历史血泪与民族新生】
鹿鸣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抗战
陈洋 著;张量 编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故事
刘以顺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级听力密码:新闻英语考前突击(改革新题型)
孔新柯、张元婧 编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快高效学习法(卓越版)上册、下册
四快学堂 著
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新四军老战士的青年时代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