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范——大变局时代的文化思考

言之有范——大变局时代的文化思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10
版次: 1
ISBN: 9787513074384
定价: 86.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2页
字数: 328.00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提出了一个重大论断,即“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8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变革时代下,回眸文化发展40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细,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本书对此时期的一些文化热点和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相关从业人士具有参考价值。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英文版)主编。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等近十项,承担各个省市文化发展规划13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聚焦政策,阐述顶层动态的内在逻辑

    四大成就,七大亮点: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文化精神

    两会闭幕,文化产业人都应关注这些“大趋势” 

    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坚守社会效益是“底线”

    从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看文化产业学界研究热点

    也说“适用性”,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才能更“解渴”?

    2019年全国重大工程项目的三大领域和两个关键词

    区域经济,国家战略下的产业思考

    汇聚“一带一路”企业力量,点亮共商共建共享之光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力量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回应“时代之问”

    文化引领、融合创新,解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读懂“大运河联席会议制度”,需要理解这几个方面

    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大运河文化活化利用的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研究

    城乡建设, 感悟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力量

    从漆黑一片到流光溢彩,城市需点亮的不只是灯火

    历史文化名城:“香饽饽”何以成为“烫手山芋”?

    面对四个新常态,文化产业园区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收藏梦”渐行渐远,潘家园的文创转型之路该如何往下走?

    历时7年、先后5批,传统村落名录档案的建成仅是开始

    传统文化,忧喜交集下的文化博弈

    巴黎圣母院失火:只有它的文化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

    文物“回家”路漫漫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后,我们应当如何向世人展现中华5000年文明?

    我们热议的“博物馆文创”,究竟指的是什么?

    灯光首秀热潮退去,故宫还有这些方面值得关注

    弘扬传统表演艺术,韩国都做了什么?

    当传统中医药遇见文创,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汉服热”:文化自觉下的顾影自怜?

    时尚节事,蕴藏节日下的文化潜力

    让青春的力量奔腾向前

    沧桑巨变70年,文化自信润人心.

    从“吃货”到“美食客”,中国味道如何为文化传播出力?

    从“妇女节”到“女神节”:被消费文化诱导的女权主义

    透视深圳文博会:未来发展要关注三个重点

    红色旅游如何唤醒青年力量?

    中秋节:文创产品的名利场

    国庆文旅市场释放出哪些信号?

    北京世园会:从花卉产业到文化产业

    热点追踪,文化热点现象的背后机理

    如何拯救“丑入膏肓”的中国招牌?

    《一口菜饼子》主创忆幕后故事

    镰仓电车、重庆轻轨,公共交通工具缘何成为城市旅游打卡胜地?

    《忘不了餐厅》:聚焦银发一族的同时,治愈屏幕前的你我

    食品跨界文创掀“新国潮”

    《乐队的夏天》,能否带来独立音乐的黄金时代?

    新规落地,“萌娃经济”的光环还能继续吗?

    被“碰瓷”的高校:商标保护路在何方?

    “优衣库 x Kaws”联名款的全民疯抢,救不了品牌稀缺的文创市场

    文创观察,用脚步丈量国际文化发展

    向上生长的迪拜,独特的城市营销功不可没

    法拉利“跨界”主题公园的启示和思考

    从小渔村到中东威尼斯, 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资源诅咒?

    野生动物大迁徙?不,肯尼亚真的不止于此!

    从不发达的国家到小众旅游胜地:坦桑尼亚是怎么做到的?

    后 记
  •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提出了一个重大论断,即“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8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变革时代下,回眸文化发展40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细,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本书对此时期的一些文化热点和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相关从业人士具有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英文版)主编。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等近十项,承担各个省市文化发展规划13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 目录:
     聚焦政策,阐述顶层动态的内在逻辑

    四大成就,七大亮点: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文化精神

    两会闭幕,文化产业人都应关注这些“大趋势” 

    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坚守社会效益是“底线”

    从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看文化产业学界研究热点

    也说“适用性”,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才能更“解渴”?

    2019年全国重大工程项目的三大领域和两个关键词

    区域经济,国家战略下的产业思考

    汇聚“一带一路”企业力量,点亮共商共建共享之光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力量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回应“时代之问”

    文化引领、融合创新,解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读懂“大运河联席会议制度”,需要理解这几个方面

    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大运河文化活化利用的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研究

    城乡建设, 感悟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力量

    从漆黑一片到流光溢彩,城市需点亮的不只是灯火

    历史文化名城:“香饽饽”何以成为“烫手山芋”?

    面对四个新常态,文化产业园区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收藏梦”渐行渐远,潘家园的文创转型之路该如何往下走?

    历时7年、先后5批,传统村落名录档案的建成仅是开始

    传统文化,忧喜交集下的文化博弈

    巴黎圣母院失火:只有它的文化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

    文物“回家”路漫漫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后,我们应当如何向世人展现中华5000年文明?

    我们热议的“博物馆文创”,究竟指的是什么?

    灯光首秀热潮退去,故宫还有这些方面值得关注

    弘扬传统表演艺术,韩国都做了什么?

    当传统中医药遇见文创,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汉服热”:文化自觉下的顾影自怜?

    时尚节事,蕴藏节日下的文化潜力

    让青春的力量奔腾向前

    沧桑巨变70年,文化自信润人心.

    从“吃货”到“美食客”,中国味道如何为文化传播出力?

    从“妇女节”到“女神节”:被消费文化诱导的女权主义

    透视深圳文博会:未来发展要关注三个重点

    红色旅游如何唤醒青年力量?

    中秋节:文创产品的名利场

    国庆文旅市场释放出哪些信号?

    北京世园会:从花卉产业到文化产业

    热点追踪,文化热点现象的背后机理

    如何拯救“丑入膏肓”的中国招牌?

    《一口菜饼子》主创忆幕后故事

    镰仓电车、重庆轻轨,公共交通工具缘何成为城市旅游打卡胜地?

    《忘不了餐厅》:聚焦银发一族的同时,治愈屏幕前的你我

    食品跨界文创掀“新国潮”

    《乐队的夏天》,能否带来独立音乐的黄金时代?

    新规落地,“萌娃经济”的光环还能继续吗?

    被“碰瓷”的高校:商标保护路在何方?

    “优衣库 x Kaws”联名款的全民疯抢,救不了品牌稀缺的文创市场

    文创观察,用脚步丈量国际文化发展

    向上生长的迪拜,独特的城市营销功不可没

    法拉利“跨界”主题公园的启示和思考

    从小渔村到中东威尼斯, 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资源诅咒?

    野生动物大迁徙?不,肯尼亚真的不止于此!

    从不发达的国家到小众旅游胜地:坦桑尼亚是怎么做到的?

    后 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