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适用疑难破解

刑法适用疑难破解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7-02
版次: 1
ISBN: 9787503670473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5页
字数: 270千字
分类: 法律
18人买过
  • 《刑法适用疑难破解》是一部关于刑法适用研究的法律理论专著。作者整理自1997年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0年来,在新刑法实施过程中思考、研讨过的典型疑难案例和法律适用问题,力图客观记录、探索刑事司法疑难问题的心路历程,从中提炼、总结可资借鉴的司法实践经验。书中涉及刑法总论与各论的29个专题,数百个带共性的刑法适用争议问题。本书适合法律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黄祥青,1963年12月生,湖北江陵人。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或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现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并被聘为国家法官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大学家,200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被评为首局全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现已出版个人专著《罪行相当论》、《刑法适用疑难破解》,主编、副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刑事卷)》、《法官自由裁量精义》、《优秀裁判文书选编及点评》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刑法总则篇
    第一章罪刑法定与刑法明文规定的判断标准
    一、字面含义判断法及其不足之处
    二、确立犯罪构成判断法的依据和理由
    三、单位危害行为的定罪问题
    第二章罪刑相当原则的理解与适用
    一、罪刑相当原则表述的适当性
    二、“罪”的蕴涵及其包容性
    三、“刑”的内涵与外延
    四、“相当性”的标准与具体判断
    第三章刑罚轻重的比较与择法适用
    一、犯罪主体范围的调整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二、罪的分解、合并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三、自首、立功规定的不同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四、主刑、附加刑的不同配置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五、法定刑幅度的明细化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第四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司法认定
    一、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理解与判断
    二、紧急避险“必要限度”的具体判断
    第五章刑法上“不能犯”的定罪与量刑
    一、基本案情与争议问题
    二、关于“不能犯”的定罪问题
    三、关于“不能犯”的处罚问题
    第六章不可罚的教唆行为
    一、不可罚的教唆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提出不可罚的教唆行为之命题的动因与法理
    三、确立不可罚的教唆行为之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第七章单位共同犯罪的司法认定
    一、单位共同犯罪的主体资格问题
    二、单位共同犯罪的责任人范围与责任分担问题
    三、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处罚问题
    四、单位共同犯罪认定中的例外情形
    第八章量刑的一般规则
    一、主辅事实依序裁判规则
    二、轻重罪行区别对待规则
    三、同类案件同等处罚规则
    四、同案被告人处罚协调规则
    第九章多种量刑情节的适用原则与方法
    一、适用多种量刑情节的常用方法及其问题
    二、适用多种量刑情节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三、多个同向量刑情节并存时的适用方法
    四、多个逆向量刑情节并存时的适用方法
    五、数罪与减轻处罚情节并存时的适用方法
    六、适用多种量刑情节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第十章量刑规范及其方法的选择
    一、构建我国量刑指南的一般方法
    二、对一般方法的评析与借鉴
    三、关于构建我国量刑指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的思考
    第十一章自首与立功的司法认定
    一、自首成立条件的理解与认定
    二、“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的理解与认定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理解与认定
    四、“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理解与认定
    第十二章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处罚问题
    一、对相关批复合理性的反思
    二、附加刑并罚的条件与方法
    三、完善附加刑并罚制度的建议
    第十三章刑罚适用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刑法中“以上”、“以下”含义的补正解释问题
    二、减轻处罚的标准与具体裁判问题
    三、盗窃罪累犯的加重处罚问题
    四、受过国外刑罚处罚者的累犯认定问题
    五、跨法犯的择法适用问题
    第十四章少年刑事审判的几个问题
    一、对少年犯的处罚原则
    二、附加财产刑的适用问题
    三、累犯从重、加重处罚制的适用限制问题
    四、前科报告制度的适用问题
    五、非监禁刑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问题
    六、暂缓判决的适用问题
    第十五章“严打”刑事政策的掌握与运用
    一、“严打”的范围问题
    二、“两个基本”标准的理解与掌握问题
    三、“从重从快”含义的理解与把握问题
    四、“严打”有效性的掌握问题
    第十六章刑法上公正、效率及其关系的把握
    一、公正的特性及其刑法意义
    二、效率的含义及其价值定位
    三、刑法上公正、效率价值的冲突与调和
    第十七章现代刑罚理论与刑罚观念
    一、报应主义刑罚观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二、功利主义刑罚观及其方法论评说
    三、两种刑罚观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刑法分则篇
    第一章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认定
    一、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
    二、肇事者逃逸的处罚问题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与认定
    第二章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认定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适用范围
    二、骗领、使用伪造的不同种信用卡行为的定罪
    三、捡拾、冒用信用卡行为的定罪
    四、盗窃、盗划信用卡行为的定罪
    第三章贩卖盗版光盘行为的司法认定
    一、定性上的争议
    二、法理上的辨析
    三、问题的展开与评析
    四、处罚标准的掌握问题
    第四章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司法认定
    一、罪质要素的把握与准确定罪
    二、罪量要素的法律地位与犯罪既、未遂形态的认定
    三、共犯的范围与责任认定
    第五章刑法上财物控制关系的判定
    一、控制行为及其构成要素
    二、控制行为方式与既未遂形态的认定
    三、控制行为认定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六章抢劫罪情节加重犯的理解与认定
    一、抢劫罪情节加重犯的特性与限制解释方法的选择
    二、“入户抢劫”的理解与认定
    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理解与认定
    四、“多次抢劫”的理解与认定
    第七章职务侵占罪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认定
    一、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等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工作条件便利”的区别
    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理解与认定
    四、不同身份者共同侵占单位财物行为的定性
    第八章侵占罪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认定
    一、侵占行为的构成前提
    二、“遗忘物”与“遗失物”的界限
    三、“拒不退还”与“拒不交出”行为的具体认定
    第九章贩卖、运输毒品罪既未遂形态的区分标准与具体认定
    一、关于犯罪既未遂标准的争论
    二、确立即成行为犯标准的理由
    三、贩卖、运输毒品罪既未遂形态的具体认定
    四、故意犯罪既遂形态的设定依据
    第十章聚众斗殴中转化犯的范围与责任分析
    一、基本案情与争议问题
    二、确定转化犯范围与刑事责任的不同情况
    三、对具体案件的分析评判
    第十一章贪污罪与近似职务犯罪的界限
    一、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二、国有公司、企业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三、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第十二章挪用公款罪的数额认定问题
    一、挪用公款数额的认定范围
    二、多次挪用公款数额的累计方法
    三、挪用数额特别巨大公款行为的成罪条件
    后记
  • 内容简介:
    《刑法适用疑难破解》是一部关于刑法适用研究的法律理论专著。作者整理自1997年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0年来,在新刑法实施过程中思考、研讨过的典型疑难案例和法律适用问题,力图客观记录、探索刑事司法疑难问题的心路历程,从中提炼、总结可资借鉴的司法实践经验。书中涉及刑法总论与各论的29个专题,数百个带共性的刑法适用争议问题。本书适合法律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 作者简介:
    黄祥青,1963年12月生,湖北江陵人。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或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现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并被聘为国家法官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大学家,200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被评为首局全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现已出版个人专著《罪行相当论》、《刑法适用疑难破解》,主编、副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刑事卷)》、《法官自由裁量精义》、《优秀裁判文书选编及点评》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 目录:
    刑法总则篇
    第一章罪刑法定与刑法明文规定的判断标准
    一、字面含义判断法及其不足之处
    二、确立犯罪构成判断法的依据和理由
    三、单位危害行为的定罪问题
    第二章罪刑相当原则的理解与适用
    一、罪刑相当原则表述的适当性
    二、“罪”的蕴涵及其包容性
    三、“刑”的内涵与外延
    四、“相当性”的标准与具体判断
    第三章刑罚轻重的比较与择法适用
    一、犯罪主体范围的调整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二、罪的分解、合并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三、自首、立功规定的不同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四、主刑、附加刑的不同配置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五、法定刑幅度的明细化与刑罚轻重的变化
    第四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司法认定
    一、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理解与判断
    二、紧急避险“必要限度”的具体判断
    第五章刑法上“不能犯”的定罪与量刑
    一、基本案情与争议问题
    二、关于“不能犯”的定罪问题
    三、关于“不能犯”的处罚问题
    第六章不可罚的教唆行为
    一、不可罚的教唆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提出不可罚的教唆行为之命题的动因与法理
    三、确立不可罚的教唆行为之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第七章单位共同犯罪的司法认定
    一、单位共同犯罪的主体资格问题
    二、单位共同犯罪的责任人范围与责任分担问题
    三、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处罚问题
    四、单位共同犯罪认定中的例外情形
    第八章量刑的一般规则
    一、主辅事实依序裁判规则
    二、轻重罪行区别对待规则
    三、同类案件同等处罚规则
    四、同案被告人处罚协调规则
    第九章多种量刑情节的适用原则与方法
    一、适用多种量刑情节的常用方法及其问题
    二、适用多种量刑情节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三、多个同向量刑情节并存时的适用方法
    四、多个逆向量刑情节并存时的适用方法
    五、数罪与减轻处罚情节并存时的适用方法
    六、适用多种量刑情节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第十章量刑规范及其方法的选择
    一、构建我国量刑指南的一般方法
    二、对一般方法的评析与借鉴
    三、关于构建我国量刑指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的思考
    第十一章自首与立功的司法认定
    一、自首成立条件的理解与认定
    二、“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的理解与认定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理解与认定
    四、“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理解与认定
    第十二章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处罚问题
    一、对相关批复合理性的反思
    二、附加刑并罚的条件与方法
    三、完善附加刑并罚制度的建议
    第十三章刑罚适用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刑法中“以上”、“以下”含义的补正解释问题
    二、减轻处罚的标准与具体裁判问题
    三、盗窃罪累犯的加重处罚问题
    四、受过国外刑罚处罚者的累犯认定问题
    五、跨法犯的择法适用问题
    第十四章少年刑事审判的几个问题
    一、对少年犯的处罚原则
    二、附加财产刑的适用问题
    三、累犯从重、加重处罚制的适用限制问题
    四、前科报告制度的适用问题
    五、非监禁刑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问题
    六、暂缓判决的适用问题
    第十五章“严打”刑事政策的掌握与运用
    一、“严打”的范围问题
    二、“两个基本”标准的理解与掌握问题
    三、“从重从快”含义的理解与把握问题
    四、“严打”有效性的掌握问题
    第十六章刑法上公正、效率及其关系的把握
    一、公正的特性及其刑法意义
    二、效率的含义及其价值定位
    三、刑法上公正、效率价值的冲突与调和
    第十七章现代刑罚理论与刑罚观念
    一、报应主义刑罚观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二、功利主义刑罚观及其方法论评说
    三、两种刑罚观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刑法分则篇
    第一章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认定
    一、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
    二、肇事者逃逸的处罚问题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与认定
    第二章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认定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适用范围
    二、骗领、使用伪造的不同种信用卡行为的定罪
    三、捡拾、冒用信用卡行为的定罪
    四、盗窃、盗划信用卡行为的定罪
    第三章贩卖盗版光盘行为的司法认定
    一、定性上的争议
    二、法理上的辨析
    三、问题的展开与评析
    四、处罚标准的掌握问题
    第四章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司法认定
    一、罪质要素的把握与准确定罪
    二、罪量要素的法律地位与犯罪既、未遂形态的认定
    三、共犯的范围与责任认定
    第五章刑法上财物控制关系的判定
    一、控制行为及其构成要素
    二、控制行为方式与既未遂形态的认定
    三、控制行为认定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六章抢劫罪情节加重犯的理解与认定
    一、抢劫罪情节加重犯的特性与限制解释方法的选择
    二、“入户抢劫”的理解与认定
    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理解与认定
    四、“多次抢劫”的理解与认定
    第七章职务侵占罪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认定
    一、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等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工作条件便利”的区别
    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理解与认定
    四、不同身份者共同侵占单位财物行为的定性
    第八章侵占罪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认定
    一、侵占行为的构成前提
    二、“遗忘物”与“遗失物”的界限
    三、“拒不退还”与“拒不交出”行为的具体认定
    第九章贩卖、运输毒品罪既未遂形态的区分标准与具体认定
    一、关于犯罪既未遂标准的争论
    二、确立即成行为犯标准的理由
    三、贩卖、运输毒品罪既未遂形态的具体认定
    四、故意犯罪既遂形态的设定依据
    第十章聚众斗殴中转化犯的范围与责任分析
    一、基本案情与争议问题
    二、确定转化犯范围与刑事责任的不同情况
    三、对具体案件的分析评判
    第十一章贪污罪与近似职务犯罪的界限
    一、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二、国有公司、企业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三、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第十二章挪用公款罪的数额认定问题
    一、挪用公款数额的认定范围
    二、多次挪用公款数额的累计方法
    三、挪用数额特别巨大公款行为的成罪条件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