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2
版次: 1
ISBN: 9787530206751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36页
字数: 486千字
分类: 历史
463人买过
  •   八十岁的全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话,有人说他是“文坛侠圣”,有人称他为香港“良知的灯塔”,也有人认为他一钱不值。其实,媒体和大众眼中的金庸都是神坛之上的金庸。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忠实地再现了金庸青少年时代备历艰辛的求学生活、创作武侠小说和创立《明报》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他成长的脚印,奋斗的汗水和思想的脉络。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的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在这部传记中,您将看到一个神坛之下的金庸,一个同样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人性中的欢乐与悲伤、高尚与卑微、天才与平庸、谦逊与傲慢……都能在他身上找到。他的理想、事业、婚姻……从各个侧面反映出历史的曲折和变化,他的思想与故事折射出了大时代的星星点点。   傅国涌,1967年出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1999年以来,在《读书》、《书屋》、《东方》、《博览群书》、《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文章。 第一篇生逢乱世
    第一章海宁袁花
    一、海宁潮
    二、海宁查家
    三、祖父查文清
    四、父亲查枢卿、母亲徐禄
    五、未曾谋面的表哥徐志摩
    六、龙山小学堂
    七、和生的故事
    八、月云
    九、读小说的少年
    第二章乱世求学路(上)
    一、嘉兴中学
    二、千里流亡
    三、母亲之死
    四、初到碧湖
    五、《献给投考初中者》
    六、《阿丽丝漫游记》:“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
    第三章乱世求学路(下)
    一、石梁:衢州中学
    二、《一事能狂便少年》
    三、《人比黄花瘦》
    四、衢江悠悠
    五、《“千人中之一人”》
    六、西去求学路
    七、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
    八、中央图书馆干事
    九、湘西生活
    第四章初入报界
    一、重回故乡
    一、《东南日报》
    三、电讯翻译
    四、杭州西湖
    五、浙大梦未圆
    六、表姐蒋英的歌
    七、考入《大公报》
    第二篇南下香港
    第五章“南来白手少年行”
    一、南下香港
    二、《听不到那些话了》
    三、梦断京华
    四、父亲的噩耗
    五、“下午茶座”
    第六章“金庸”出世
    一、与梁羽生同事
    二、《书剑思仇录》:金庸出世
    三、《碧血剑》
    四、“三剑楼随笔”
    五、告别《大公报》
    第七章电影编剧
    一、长城电影
    二、“夏梦的春梦”
    三、《射雕英雄传》
    四、《雪山飞狐》
    五、离开“长城”
    第三篇创立《明报》
    第八章《明报》初创
    一、同学沈宝新
    二、《明报》的理想
    三、筚路蓝缕
    四、《神雕侠侣》
    五、《武侠和历史》与《飞狐外传》
    六、《倚天屠龙记》
    七、《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
    第九章《明报》崛起
    一、“灾民逃亡潮”
    二、初露锋芒的社评
    三、“裤子与核子”
    四、《连城诀》
    五、《天龙八部》
    六、笔战《大公报》
    七、倪匡代笔
    第十章查良镛社评
    一、预测“文革”
    二、“查记出品,黑体为号”
    三、“六七风暴”
    四、第二个暗杀对象
    第十一章《明报》集团
    一、《明报月刊》
    二、《明报周刊》
    三、粗具规模
    四、从胡菊人到董桥
    五、金庸的“字条”
    六、“很抠门的老板”
    七、几位《明报》人
    第十二章“讲故事人”
    一、《侠客行》
    二、《金庸梁羽生合论》
    三、“讲故事人”
    四、《笑傲江湖》
    五、《鹿鼎记》:“韦小宝作风”
    六、《越女剑》·《三十三剑客图》
    七、十年修订
    第四篇两岸三地
    第十三章台湾之行
    一、《在台所见·所闻·所思》
    二、解禁
    三、“国”与“华”:围棋搭桥
    四、“心目中的女神”:萧蔷
    五、阿扁的不同意见
    六、悼念余纪忠
    第十四章大陆,永远的故乡
    一、敬佩邓小平
    二、关山万里行
    三、“我心里很乐观”
    四、追念胡耀邦
    五、十七本书
    第十五章香港,数十年来的家园
    一、论香港前途
    一、基本法草委
    三、“核战”风波
    四、“主流方案”
    五、风雨满香港
    六、告别五年草委
    七、笔伐彭定康
    第十六章婚姻、佛经和围棋
    一、三次婚姻
    二、长子查传使自缢身亡
    三、渣甸山·太平山
    四、佛经
    五、围棋·人生
    第十七章文字之交
    一、董千里:“和而不同”
    二、倪匡:“曾代金庸写小说”
    三、董桥:“为天龙八部所见”
    四、蔡澜:“结伴同游”
    五、张敏仪:同在新闻界
    六、冯其庸:“奇才天下说金庸”
    七、温瑞安:共生“金庸号”
    第五篇是耶非耶
    第十八章出售《明报》
    一、钦仰范蠡、张良
    一、于品海其人
    三、牛津讲学
    四、“第三个和第四个理想”
    五、《明报》再度易主
    第十九章结庐西湖
    一、“云松书舍”
    一、与池田大作对话
    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四、《两种社会中的新闻工作》
    五、“招博现象”
    第二十章是耶非耶
    一、“拒绝金庸”
    二、“论岳飞与秦桧”
    三、“评点本”风波
    四、王朔的石子
    五、央视版《笑傲江湖》
    六、入编教科书传闻
    七、“三联”版的终结
    第二十一章飞来飞去
    一、北大演讲
    二、岳麓书院讲学
    三、天山下棋·桃花岛看戏
    四、“西湖论剑”
    五、广州:本·拉登的“人权”
    六、为“美女”作序、题诗
    七、与“兔子”对话
    结束语
    一、“金庸神话”
    二、“文学革命”
    三、三个永恒的话题
    全庸大事年表
    参考书(篇)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八十岁的全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话,有人说他是“文坛侠圣”,有人称他为香港“良知的灯塔”,也有人认为他一钱不值。其实,媒体和大众眼中的金庸都是神坛之上的金庸。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忠实地再现了金庸青少年时代备历艰辛的求学生活、创作武侠小说和创立《明报》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他成长的脚印,奋斗的汗水和思想的脉络。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的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在这部传记中,您将看到一个神坛之下的金庸,一个同样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人性中的欢乐与悲伤、高尚与卑微、天才与平庸、谦逊与傲慢……都能在他身上找到。他的理想、事业、婚姻……从各个侧面反映出历史的曲折和变化,他的思想与故事折射出了大时代的星星点点。
  • 作者简介:
      傅国涌,1967年出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1999年以来,在《读书》、《书屋》、《东方》、《博览群书》、《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文章。
  • 目录:
    第一篇生逢乱世
    第一章海宁袁花
    一、海宁潮
    二、海宁查家
    三、祖父查文清
    四、父亲查枢卿、母亲徐禄
    五、未曾谋面的表哥徐志摩
    六、龙山小学堂
    七、和生的故事
    八、月云
    九、读小说的少年
    第二章乱世求学路(上)
    一、嘉兴中学
    二、千里流亡
    三、母亲之死
    四、初到碧湖
    五、《献给投考初中者》
    六、《阿丽丝漫游记》:“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
    第三章乱世求学路(下)
    一、石梁:衢州中学
    二、《一事能狂便少年》
    三、《人比黄花瘦》
    四、衢江悠悠
    五、《“千人中之一人”》
    六、西去求学路
    七、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
    八、中央图书馆干事
    九、湘西生活
    第四章初入报界
    一、重回故乡
    一、《东南日报》
    三、电讯翻译
    四、杭州西湖
    五、浙大梦未圆
    六、表姐蒋英的歌
    七、考入《大公报》
    第二篇南下香港
    第五章“南来白手少年行”
    一、南下香港
    二、《听不到那些话了》
    三、梦断京华
    四、父亲的噩耗
    五、“下午茶座”
    第六章“金庸”出世
    一、与梁羽生同事
    二、《书剑思仇录》:金庸出世
    三、《碧血剑》
    四、“三剑楼随笔”
    五、告别《大公报》
    第七章电影编剧
    一、长城电影
    二、“夏梦的春梦”
    三、《射雕英雄传》
    四、《雪山飞狐》
    五、离开“长城”
    第三篇创立《明报》
    第八章《明报》初创
    一、同学沈宝新
    二、《明报》的理想
    三、筚路蓝缕
    四、《神雕侠侣》
    五、《武侠和历史》与《飞狐外传》
    六、《倚天屠龙记》
    七、《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
    第九章《明报》崛起
    一、“灾民逃亡潮”
    二、初露锋芒的社评
    三、“裤子与核子”
    四、《连城诀》
    五、《天龙八部》
    六、笔战《大公报》
    七、倪匡代笔
    第十章查良镛社评
    一、预测“文革”
    二、“查记出品,黑体为号”
    三、“六七风暴”
    四、第二个暗杀对象
    第十一章《明报》集团
    一、《明报月刊》
    二、《明报周刊》
    三、粗具规模
    四、从胡菊人到董桥
    五、金庸的“字条”
    六、“很抠门的老板”
    七、几位《明报》人
    第十二章“讲故事人”
    一、《侠客行》
    二、《金庸梁羽生合论》
    三、“讲故事人”
    四、《笑傲江湖》
    五、《鹿鼎记》:“韦小宝作风”
    六、《越女剑》·《三十三剑客图》
    七、十年修订
    第四篇两岸三地
    第十三章台湾之行
    一、《在台所见·所闻·所思》
    二、解禁
    三、“国”与“华”:围棋搭桥
    四、“心目中的女神”:萧蔷
    五、阿扁的不同意见
    六、悼念余纪忠
    第十四章大陆,永远的故乡
    一、敬佩邓小平
    二、关山万里行
    三、“我心里很乐观”
    四、追念胡耀邦
    五、十七本书
    第十五章香港,数十年来的家园
    一、论香港前途
    一、基本法草委
    三、“核战”风波
    四、“主流方案”
    五、风雨满香港
    六、告别五年草委
    七、笔伐彭定康
    第十六章婚姻、佛经和围棋
    一、三次婚姻
    二、长子查传使自缢身亡
    三、渣甸山·太平山
    四、佛经
    五、围棋·人生
    第十七章文字之交
    一、董千里:“和而不同”
    二、倪匡:“曾代金庸写小说”
    三、董桥:“为天龙八部所见”
    四、蔡澜:“结伴同游”
    五、张敏仪:同在新闻界
    六、冯其庸:“奇才天下说金庸”
    七、温瑞安:共生“金庸号”
    第五篇是耶非耶
    第十八章出售《明报》
    一、钦仰范蠡、张良
    一、于品海其人
    三、牛津讲学
    四、“第三个和第四个理想”
    五、《明报》再度易主
    第十九章结庐西湖
    一、“云松书舍”
    一、与池田大作对话
    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四、《两种社会中的新闻工作》
    五、“招博现象”
    第二十章是耶非耶
    一、“拒绝金庸”
    二、“论岳飞与秦桧”
    三、“评点本”风波
    四、王朔的石子
    五、央视版《笑傲江湖》
    六、入编教科书传闻
    七、“三联”版的终结
    第二十一章飞来飞去
    一、北大演讲
    二、岳麓书院讲学
    三、天山下棋·桃花岛看戏
    四、“西湖论剑”
    五、广州:本·拉登的“人权”
    六、为“美女”作序、题诗
    七、与“兔子”对话
    结束语
    一、“金庸神话”
    二、“文学革命”
    三、三个永恒的话题
    全庸大事年表
    参考书(篇)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开门见山——故乡雁荡杂忆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史想录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傅国涌民国人物专辑,再现近代中国转型期大师群像)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帝国尽头是民国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百年寻梦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民国年间那人这事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金庸传(修订版)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百年辛亥(下册):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百年辛亥(上册):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傅国涌 著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
追寻失去的传统
傅国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