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

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2013-03
版次: 1
ISBN: 9787513310871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20页
字数: 39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695人买过
  •   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
      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也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并由此开始了一生与中国的缘分。
      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的女儿,长大之回到中国,创办培华女校,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英方代表,是让英国庚子赔款最终退还中国的有力推手。
      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
      《寻找·苏慧廉》作者沈迦,历时六年,跨越三大洲,用翔实的史料,为我们还原了苏慧廉百年前的人生轨迹,也描绘出大时代的波澜诡谲。日光之下,众生如蚁。对历史的追溯,不光是为了这些不能忘却的纪念,还有对那些逝去的岁月,保持一份尊重。   沈迦,1969年出生于温州。浙江大学文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做过记者编辑,后创业经商。现为上海能近公益基金会理事。著有《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等。 自序: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主要人物
    小 引
    第一章 陌生人 (1861-1890)
    第一节 温州城里的陌生人
    1861年 模糊的苏慧廉 呼召 偕我公会的中国版图
    李华庆的生命与爱情
    第二节 那时温州
    小城图景 烟台条约 曹雅直独腿“开教”
    第三节 苏慧廉来了
    没有人期待他的到来 说温州话、做温州人 为温州话注音
    街头与教堂
    第四节 甲申教案
    十月四日晚 历史三调 玛高温登场 孤屿江心 钦此
    第五节 荒野玫瑰
    火光中的胸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金先生 白屋 “达玲”谢福芸
    第六节 第一个十年
    教堂重建 到农村去 乐清传教站 神医苏慧廉
    戒烟所与戚宅 调寄《茉莉花》 海生 十年成绩单
    第二章 客卿(1891-1900)
    第一节 新十年的开端
    海和德加盟 城西小诊所 香港惜别
    第二节 回英述职
    翻译四福音书 大英图书馆里的温州《圣经》
    剑桥七杰与霍厚福
    第三节 枫林迷局
    一纸公告 枫林教案 温州堂审 捉放徐 踏访枫林
    第四节 定理医院
    一个叫定理的人 老照片 以定理之名
    第五节 戊戌
    北戴河的维新百日 莫理循 北京最后一晚 扩建城西教堂
    第六节 世纪之交
    两则书讯 方阵 第一次联区会议
    红灯照、哥老会、神拳会 维新变法的反动时期
    第七节 庚子年
    出温州记 中国式告别 留守 世界传教大会 国变
    回温州 英雄与歹徒
    第三章 初熟(1901-1906)
    第一节 或明或暗的新世纪
    献殿大典 温州撞了瘟神 夏正邦去世 《新约圣书》
    第二节 艺文学堂
    新来的蔡博敏校长 艺文前身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X先生 海坛山麓
    第三节 开学大典
    孙诒让年谱上的记录 李提摩太的演讲 合影 艺文新页
    刘廷芳
    第四节 女性的天空
    娒娒与妹妹 艺文女校 金达玲
    第五节 温州医事
    他叫白累德 外国包医生 温州来鸿 天职 为朗召拍照
    第六节 转折
    《中国传教纪事》 百年传教大会 温州功业 圣道公会
    第四章 山之西(1907-1911)
    第一节 生命中的贵人
    丁则良的明信片 文化传教 亦师亦友
    第二节 山西教案
    滴血的记录 何超 从太原到山西
    第三节 山西大学堂
    共赢 两条路线的斗争 历史的安排
    第四节 西学斋
    侯家巷的早晨 西学斋 前任敦崇礼
    第五节 太原生活
    屋前的杨柳 主持西斋 Y.M.C.A.
    第六节 一本破旧的《论语》
    苏慧廉与理雅各 网上淘书 烬余之书 牛津经典
    第七节 洋人与大人
    丁宝铨 夜宴 巡抚之死
    第八节 苏家、翁家与渠家
    常熟翁氏 寻找翁氏后人 翁万戈的回忆 花儿
    听渠川说往事 问答
    第九节 学生与运动
    学运发轫 塞西尔宴客
    第十节 最后一课
    蜡烛与空气 十年期满 移交 苏慧廉走后
    第五章 烽火(1912-1919)
    第一节 北京女校
    皇城根下 北京培华女中
    第二节 逃难
    逃难之夜 1912年2月29日夜
    第三节 托付
    Lo大人家世 Lo府灾难 带枪的路熙 戒指
    Lo大人与Kung大人
    第四节 华中联大梦
    苏慧廉的新工作 百年大会上的议题 华中联合大学
    《儒释道三教》
    第五节 华工与青年会
    赴法华工 青年会 抱犊崮余响
    第六章 牛津(1920-1925)
    第一节 英国汉学
    沃尔顿街上的“中文系” 牛津汉学
    第二节 选举风波
    北京的隐士 巴克斯豪举 尘埃落定
    第三节 书斋里的革命
    牛津圣三一 《李提摩太在中国》 遥望东方
    第四节 翁之憙的旅欧日记
    旅欧鸿爪 五月二日、周六、晴 布拉德莫路4号 徐树铮
    第七章 庚款(1926)
    第一节 悲伤的庚款
    庚款与退款 蔡元培出场 中庸的建议 衮衮诸公 中方委员
    第二节 威灵顿代表团
    香港特别任务 礼查饭店 苏慧廉答记者问 海上踪迹
    第三节 告别温州
    艺文内争 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 花随梦已空 背影
    第四节 苏慧廉与胡适
    火车上的访谈 莫斯科插曲 伦敦迎接胡适 牛津地陪
    台北纪念馆的偶遇
    第八章 暮年(1927-1935)
    第一节 大地辙环吾倦矣
    访学哥大 艺文复校 高徒费正清
    第二节 告别
    路熙去世 苏慧廉也走了 残缺的讣闻
    第三节 苏慧廉之后
    陈寅恪接棒 四海兵戈迷病眼 继任者 《中英佛学辞典》 重逢
    后 来
    1948年 1951年 1972年 1991年 2009年 2011年
    附 录
    苏慧廉年谱简编
    苏慧廉著述目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 内容简介:
      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
      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也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并由此开始了一生与中国的缘分。
      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的女儿,长大之回到中国,创办培华女校,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英方代表,是让英国庚子赔款最终退还中国的有力推手。
      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
      《寻找·苏慧廉》作者沈迦,历时六年,跨越三大洲,用翔实的史料,为我们还原了苏慧廉百年前的人生轨迹,也描绘出大时代的波澜诡谲。日光之下,众生如蚁。对历史的追溯,不光是为了这些不能忘却的纪念,还有对那些逝去的岁月,保持一份尊重。
  • 作者简介:
      沈迦,1969年出生于温州。浙江大学文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做过记者编辑,后创业经商。现为上海能近公益基金会理事。著有《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等。
  • 目录:
    自序: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主要人物
    小 引
    第一章 陌生人 (1861-1890)
    第一节 温州城里的陌生人
    1861年 模糊的苏慧廉 呼召 偕我公会的中国版图
    李华庆的生命与爱情
    第二节 那时温州
    小城图景 烟台条约 曹雅直独腿“开教”
    第三节 苏慧廉来了
    没有人期待他的到来 说温州话、做温州人 为温州话注音
    街头与教堂
    第四节 甲申教案
    十月四日晚 历史三调 玛高温登场 孤屿江心 钦此
    第五节 荒野玫瑰
    火光中的胸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金先生 白屋 “达玲”谢福芸
    第六节 第一个十年
    教堂重建 到农村去 乐清传教站 神医苏慧廉
    戒烟所与戚宅 调寄《茉莉花》 海生 十年成绩单
    第二章 客卿(1891-1900)
    第一节 新十年的开端
    海和德加盟 城西小诊所 香港惜别
    第二节 回英述职
    翻译四福音书 大英图书馆里的温州《圣经》
    剑桥七杰与霍厚福
    第三节 枫林迷局
    一纸公告 枫林教案 温州堂审 捉放徐 踏访枫林
    第四节 定理医院
    一个叫定理的人 老照片 以定理之名
    第五节 戊戌
    北戴河的维新百日 莫理循 北京最后一晚 扩建城西教堂
    第六节 世纪之交
    两则书讯 方阵 第一次联区会议
    红灯照、哥老会、神拳会 维新变法的反动时期
    第七节 庚子年
    出温州记 中国式告别 留守 世界传教大会 国变
    回温州 英雄与歹徒
    第三章 初熟(1901-1906)
    第一节 或明或暗的新世纪
    献殿大典 温州撞了瘟神 夏正邦去世 《新约圣书》
    第二节 艺文学堂
    新来的蔡博敏校长 艺文前身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X先生 海坛山麓
    第三节 开学大典
    孙诒让年谱上的记录 李提摩太的演讲 合影 艺文新页
    刘廷芳
    第四节 女性的天空
    娒娒与妹妹 艺文女校 金达玲
    第五节 温州医事
    他叫白累德 外国包医生 温州来鸿 天职 为朗召拍照
    第六节 转折
    《中国传教纪事》 百年传教大会 温州功业 圣道公会
    第四章 山之西(1907-1911)
    第一节 生命中的贵人
    丁则良的明信片 文化传教 亦师亦友
    第二节 山西教案
    滴血的记录 何超 从太原到山西
    第三节 山西大学堂
    共赢 两条路线的斗争 历史的安排
    第四节 西学斋
    侯家巷的早晨 西学斋 前任敦崇礼
    第五节 太原生活
    屋前的杨柳 主持西斋 Y.M.C.A.
    第六节 一本破旧的《论语》
    苏慧廉与理雅各 网上淘书 烬余之书 牛津经典
    第七节 洋人与大人
    丁宝铨 夜宴 巡抚之死
    第八节 苏家、翁家与渠家
    常熟翁氏 寻找翁氏后人 翁万戈的回忆 花儿
    听渠川说往事 问答
    第九节 学生与运动
    学运发轫 塞西尔宴客
    第十节 最后一课
    蜡烛与空气 十年期满 移交 苏慧廉走后
    第五章 烽火(1912-1919)
    第一节 北京女校
    皇城根下 北京培华女中
    第二节 逃难
    逃难之夜 1912年2月29日夜
    第三节 托付
    Lo大人家世 Lo府灾难 带枪的路熙 戒指
    Lo大人与Kung大人
    第四节 华中联大梦
    苏慧廉的新工作 百年大会上的议题 华中联合大学
    《儒释道三教》
    第五节 华工与青年会
    赴法华工 青年会 抱犊崮余响
    第六章 牛津(1920-1925)
    第一节 英国汉学
    沃尔顿街上的“中文系” 牛津汉学
    第二节 选举风波
    北京的隐士 巴克斯豪举 尘埃落定
    第三节 书斋里的革命
    牛津圣三一 《李提摩太在中国》 遥望东方
    第四节 翁之憙的旅欧日记
    旅欧鸿爪 五月二日、周六、晴 布拉德莫路4号 徐树铮
    第七章 庚款(1926)
    第一节 悲伤的庚款
    庚款与退款 蔡元培出场 中庸的建议 衮衮诸公 中方委员
    第二节 威灵顿代表团
    香港特别任务 礼查饭店 苏慧廉答记者问 海上踪迹
    第三节 告别温州
    艺文内争 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 花随梦已空 背影
    第四节 苏慧廉与胡适
    火车上的访谈 莫斯科插曲 伦敦迎接胡适 牛津地陪
    台北纪念馆的偶遇
    第八章 暮年(1927-1935)
    第一节 大地辙环吾倦矣
    访学哥大 艺文复校 高徒费正清
    第二节 告别
    路熙去世 苏慧廉也走了 残缺的讣闻
    第三节 苏慧廉之后
    陈寅恪接棒 四海兵戈迷病眼 继任者 《中英佛学辞典》 重逢
    后 来
    1948年 1951年 1972年 1991年 2009年 2011年
    附 录
    苏慧廉年谱简编
    苏慧廉著述目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