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刑法观(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刘艳红刑法学研究系列

实质刑法观(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刘艳红刑法学研究系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9
版次: 1
ISBN: 9787300273303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4页
分类: 法律
35人买过
  •   《实质刑法观(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刘艳红刑法学研究系列》以法律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为线索,展开对刑法基本立场的探讨。《实质刑法观(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刘艳红刑法学研究系列》认为,刑法中所有基本问题如刑事法治模式、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主义)、犯罪概念、犯罪论、解释论等都可以还原为法律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对峙和统一。在刑法理性的构建中,不能抛弃形式的一面一味追求实质的一面或者反之;在刑法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之间,应该坚守以形式理性的侧面和内容为前提,建构以追求处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之实质要求为内容的实质理性。因此,《实质刑法观(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刘艳红刑法学研究系列》主张树立实质的刑法观,亦即建立以形式的、定型的犯罪论体系为前提,以实质的可罚性为内容的实质的犯罪论体系;相应地,对刑法规范应该从是否达到了值得处罚的程度进行实质的解释;同时,这种实质解释的意义与功能在于:形式入罪实质出罪、入罪合法出罪合理。   刘艳红,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东南大学二级教授、博上生导师,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各类奖励20余项。个人专著有《实质犯罪论》《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罪名研究》《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合作著作有《中国反腐败立法研究》《中西刑法文化与定罪制度之比较》《人格刑法导论》《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主编教材《刑法学》(上)/(下);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第一章 理性选择:形式与实质的(合)理性
    一、理性主义法律观
    (一)理性主义法律观的演变:法律与理性的传统
    (二)理性主义法律观的本质
    二、法(律)的合理性问题
    (一)黑格尔的法律合理性观
    (二)马克斯·韦伯的法律合理性观
    (三)麦考密克的法律合理性观
    三、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辩证统
    (一)实证法学派对法律实质合理性的责难
    (二)超验自然法与法律实质合理性之肯定
    (三)法律(合)理性之内容:形式与实质合理性的辩证统
    四、理性选择——形式合理性抑或实质合理性
    (一)实质合理性对于形式合理性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二)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优越于实质合理性
    (三)结论

    第二章 刑事法治模式:形式与实质的法治国
    一、法治国模式:形式与实质的法治国
    (一)古典法治理念:形式与实质法治国思想之雏形
    (二)近代法治理念:形式与实质法治国思想之形成
    二、刑事法治国之标志:罪刑法定原则
    (一)古典法治国思想及近代自由法治国思想与形式罪刑法定原则
    (二)形式罪刑法定原则到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形成
    (三)结论
    三、形式与实质刑事法治国之基本模式
    (一)形式合理性——形式的刑事法治国之坚守
    (二)实质合理性——实质的刑事法治国之构建
    四、现代社会包容性刑事法治国之构建
    (一)形式与实质的刑事法治之冲突
    (二)出路——包容性刑事法治国之提倡
    (三)结论

    第三章 犯罪概念:形式与实质犯罪概念
    一、形式犯罪概念到实质犯罪概念之发展
    (一)我国混合犯罪概念的立法发展
    (二)混合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之关系
    二、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之聚讼
    (一)对实质犯罪概念的批判观点之概括
    (二)完善我国犯罪概念的方案意见之归纳
    三、实质犯罪概念与社会危害性之合理性
    (一)混合犯罪概念具备存在的一般合理性
    (二)混合犯罪概念具备存在的优越合理性
    四、实质犯罪概念与社会危害性之价值立场
    (一)在犯罪圈外,形式合理性是实质合理性的制度保障
    (二)在犯罪圈内,实质合理性是形式合理性的实现手段
    ……
    第四章 犯罪论:形式与实质的犯罪论
    第五章 现代社会与实质的犯罪论体系
    第六章 刑法方法论与实质刑法解释论
    第七章 形式与实质刑法解释论的来源、功能与意义
    第八章 实质刑法观的体系化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第二版后记
  • 内容简介:
      《实质刑法观(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刘艳红刑法学研究系列》以法律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为线索,展开对刑法基本立场的探讨。《实质刑法观(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刘艳红刑法学研究系列》认为,刑法中所有基本问题如刑事法治模式、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主义)、犯罪概念、犯罪论、解释论等都可以还原为法律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对峙和统一。在刑法理性的构建中,不能抛弃形式的一面一味追求实质的一面或者反之;在刑法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之间,应该坚守以形式理性的侧面和内容为前提,建构以追求处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之实质要求为内容的实质理性。因此,《实质刑法观(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刘艳红刑法学研究系列》主张树立实质的刑法观,亦即建立以形式的、定型的犯罪论体系为前提,以实质的可罚性为内容的实质的犯罪论体系;相应地,对刑法规范应该从是否达到了值得处罚的程度进行实质的解释;同时,这种实质解释的意义与功能在于:形式入罪实质出罪、入罪合法出罪合理。
  • 作者简介:
      刘艳红,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东南大学二级教授、博上生导师,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各类奖励20余项。个人专著有《实质犯罪论》《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罪名研究》《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合作著作有《中国反腐败立法研究》《中西刑法文化与定罪制度之比较》《人格刑法导论》《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主编教材《刑法学》(上)/(下);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 目录:
    第一章 理性选择:形式与实质的(合)理性
    一、理性主义法律观
    (一)理性主义法律观的演变:法律与理性的传统
    (二)理性主义法律观的本质
    二、法(律)的合理性问题
    (一)黑格尔的法律合理性观
    (二)马克斯·韦伯的法律合理性观
    (三)麦考密克的法律合理性观
    三、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辩证统
    (一)实证法学派对法律实质合理性的责难
    (二)超验自然法与法律实质合理性之肯定
    (三)法律(合)理性之内容:形式与实质合理性的辩证统
    四、理性选择——形式合理性抑或实质合理性
    (一)实质合理性对于形式合理性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二)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优越于实质合理性
    (三)结论

    第二章 刑事法治模式:形式与实质的法治国
    一、法治国模式:形式与实质的法治国
    (一)古典法治理念:形式与实质法治国思想之雏形
    (二)近代法治理念:形式与实质法治国思想之形成
    二、刑事法治国之标志:罪刑法定原则
    (一)古典法治国思想及近代自由法治国思想与形式罪刑法定原则
    (二)形式罪刑法定原则到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形成
    (三)结论
    三、形式与实质刑事法治国之基本模式
    (一)形式合理性——形式的刑事法治国之坚守
    (二)实质合理性——实质的刑事法治国之构建
    四、现代社会包容性刑事法治国之构建
    (一)形式与实质的刑事法治之冲突
    (二)出路——包容性刑事法治国之提倡
    (三)结论

    第三章 犯罪概念:形式与实质犯罪概念
    一、形式犯罪概念到实质犯罪概念之发展
    (一)我国混合犯罪概念的立法发展
    (二)混合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之关系
    二、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之聚讼
    (一)对实质犯罪概念的批判观点之概括
    (二)完善我国犯罪概念的方案意见之归纳
    三、实质犯罪概念与社会危害性之合理性
    (一)混合犯罪概念具备存在的一般合理性
    (二)混合犯罪概念具备存在的优越合理性
    四、实质犯罪概念与社会危害性之价值立场
    (一)在犯罪圈外,形式合理性是实质合理性的制度保障
    (二)在犯罪圈内,实质合理性是形式合理性的实现手段
    ……
    第四章 犯罪论:形式与实质的犯罪论
    第五章 现代社会与实质的犯罪论体系
    第六章 刑法方法论与实质刑法解释论
    第七章 形式与实质刑法解释论的来源、功能与意义
    第八章 实质刑法观的体系化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第二版后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