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彩色本(第2版)

中国文化史彩色本(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9-09
版次: 1
ISBN: 9787040518146
定价: 8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5页
48人买过
  •   《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作者是当代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曾有《中华文化史》等多种文化著作问世。
      《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是作者为大中专院校教学而专门编著的教材,也是作者相关研究的精炼浓缩。
      《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在重点叙述学术思想文化演变历程的同时,对行为、制度和物质等其他文化层面都有关注。
      与已出版的多种文化史教材比较,《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对中国文化史整体脉络把握准确,断代分期明晰;材料新颖,吸纳了新的出土文献和研究成果,篇幅适中,宜于教学,语言典雅,通俗易懂。
      《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中选插的200幅图片,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史的丰富内涵和曲折历程,大有帮助,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独具特色。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现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名誉主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尤其是明清和近现代文化史)研究,出版有《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人文论衡》《月华集》《张之洞评传》《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著作。
      
      杨华,1967年生,湖北钟祥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礼制问题)研究,出版有《先秦礼乐文化》《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古礼新研》《中国文化史经典精读》(合著)等著作。
      
      任放,1964年生,四川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及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出版有《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通史.清代卷》(合著)、《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合著)等著作。 导论
    一 释“中国”
    二 释“中华民族”
    三 释“文化”“文明”
    四 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五 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
    六 中国文化的特质
    七 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八 中国文化史的分期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 中国人的起源
    二 原始农业与畜牧业
    三 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四 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文明的初现
    二 青铜器及三代的物质文明
    三 文字的早期形态
    四 三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
    五 礼乐制度与社会生活

    第三章 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
    一 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革
    二 士的崛起与私学出现
    三 百家争鸣与元典创制
    四 出土简帛与先秦学术
    五 尊君重民的政治伦理
    六 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

    第四章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一 专制帝国的文化模式
    二 汉文化对秦、楚文化的继承
    三 秦汉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
    四 经学与经今古文之争
    五 帝国文化的固守与外拓
    六 佛教传人和道教创立
    七 文史创作和科技成就

    第五章 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
    一 魏晋之际的文化变革
    二 玄学与魏晋风度
    三 胡、汉文化的融合互补
    四 南、北文化的差异与整合
    五 佛教华化与三教共弘
    六 隋唐盛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七 科举制度
    八 文史自觉

    第六章 近古文化的定型
    一 唐中叶的文化转折
    二 渗透禅机的新儒学——理学
    三 文化的雅化
    四 俗文化的展开
    五 文官政治的确立
    六 文化中心的南移
    ……

    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
    第八章 晚期帝国文化
    第九章 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

    结语 中国文化的发展节奏与走向
    参考图录来源
    关键词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作者是当代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曾有《中华文化史》等多种文化著作问世。
      《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是作者为大中专院校教学而专门编著的教材,也是作者相关研究的精炼浓缩。
      《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在重点叙述学术思想文化演变历程的同时,对行为、制度和物质等其他文化层面都有关注。
      与已出版的多种文化史教材比较,《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对中国文化史整体脉络把握准确,断代分期明晰;材料新颖,吸纳了新的出土文献和研究成果,篇幅适中,宜于教学,语言典雅,通俗易懂。
      《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中选插的200幅图片,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史的丰富内涵和曲折历程,大有帮助,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独具特色。
  •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现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名誉主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尤其是明清和近现代文化史)研究,出版有《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人文论衡》《月华集》《张之洞评传》《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著作。
      
      杨华,1967年生,湖北钟祥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礼制问题)研究,出版有《先秦礼乐文化》《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古礼新研》《中国文化史经典精读》(合著)等著作。
      
      任放,1964年生,四川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及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出版有《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通史.清代卷》(合著)、《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合著)等著作。
  • 目录:
    导论
    一 释“中国”
    二 释“中华民族”
    三 释“文化”“文明”
    四 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五 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
    六 中国文化的特质
    七 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八 中国文化史的分期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 中国人的起源
    二 原始农业与畜牧业
    三 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四 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文明的初现
    二 青铜器及三代的物质文明
    三 文字的早期形态
    四 三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
    五 礼乐制度与社会生活

    第三章 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
    一 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革
    二 士的崛起与私学出现
    三 百家争鸣与元典创制
    四 出土简帛与先秦学术
    五 尊君重民的政治伦理
    六 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

    第四章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一 专制帝国的文化模式
    二 汉文化对秦、楚文化的继承
    三 秦汉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
    四 经学与经今古文之争
    五 帝国文化的固守与外拓
    六 佛教传人和道教创立
    七 文史创作和科技成就

    第五章 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
    一 魏晋之际的文化变革
    二 玄学与魏晋风度
    三 胡、汉文化的融合互补
    四 南、北文化的差异与整合
    五 佛教华化与三教共弘
    六 隋唐盛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七 科举制度
    八 文史自觉

    第六章 近古文化的定型
    一 唐中叶的文化转折
    二 渗透禅机的新儒学——理学
    三 文化的雅化
    四 俗文化的展开
    五 文官政治的确立
    六 文化中心的南移
    ……

    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
    第八章 晚期帝国文化
    第九章 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

    结语 中国文化的发展节奏与走向
    参考图录来源
    关键词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