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2
版次: 1
ISBN: 9787520110228
定价: 1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96页
字数: 60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1人买过
  • 本书使用基本人际状态、心理社会均衡(PSH)等心理文化学工具,剖析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内核,解释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行为原理,进行中日文化的比较研究。作者将中国与日本的基本人际状态分别称为“伦人”和“缘人”,探讨了中日在个人、家庭、集团、宗教、两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差异。这种“文化基因”的解码工作,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及日本人,也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身和自己的文化,有助于避免中日交往中的文化冲突。 尚会鹏,男,195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开封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1981年北京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北大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日本、印度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学、比较文化研究以及文化与国际关系研究。 上册目录
    上 编 “文化基因”解码
    第一章 解码“文化基因”的工具:心理文化学的若干核心概念/3
      一 心理社会均衡、基本人际状态:研究大规模文明社会的两个新范式/3
      二 基本人际状态的类型/7
      三 滨口惠俊的“间人”概念/10
      四 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12
    第二章 “缘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17
      一 探讨日本人行为模式的努力/17
      二 “间人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缘”/20
      三 “间人社会”中“缘”的宗教意义/23
      四 “伦人”与“缘人”/26
    第三章 “缘人”的自我认知模式/34
      一 对日本人文化心理特征的探索/34
      二 “缘人”自我认知的群体特征/39
      三 “缘人”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42
      四 “缘人”自我认知模式的优点与缺点/45
    第四章 “缘人”的情感模式/49
      一 基本人际状态的情感控制维度/49
      二 情感配置模式/50
      三 情感控制机制/54
      四 情感控制机制的两个表征:“耻感意识”与“情境中心型”行为/59
      五 “缘人”的性与文化/62
    第五章 “缘人”的交换模式/68
      一 现代交换理论的不足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的应用/68
      二 互酬式交换的两种类型:“信用借贷型”和“好意优先型”/72
      三 日本人交换关系的三个圈子及其法则/75
    第六章 全球化形势下的“缘人”与“伦人”:从人与集团的角度考察/82
      一 “文化基因”的变化/82
      二 亚洲金融危机与亚洲式资本主义/83
      三 个人与群体/85
      四 契约与“缘”/89
      五 “无缘化”:东亚社会的变化趋势/92
    第七章 日本社会的“个人化”:心理文化视角的考察/97
      一 对“个人化”的研究及视角/97
      二 “个人化”的两个阶段及表现/102
      三 “个人化”:日本人基本人际状态的变化及其特点/105

    下 编 事例分析
    第八章 日常生活层面:文化冲击与跨文化理解/115
      一 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115
      二 文化的相对性原则与不同文化群体的“共生”/116
      三 为中日相互理解而努力/118
      四 事例分析/119
    第九章 个人行为层面:道德与行为模式/144
      一 “情境中心”: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的共同点/144
      二 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差异及其原因/145
      三 中国国民素质提高之途径/148
      四 事例分析/150
    第十章 人际关系层面:“个人主义”与“间人主义”/179
      一 “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跨文化研究/179
      二 “间人主义”:中日人际关系的共同点/182
      三 中国和日本人际关系的差异/183
      四 事例分析/184
    第十一章 社会集团层面:中日企业组织的特点/220
      一 文化传统与企业组织/220
      二 企业组织的参与方式/221
      三 企业组织的统合方式/223
      四 个人的权利和责任模式/225
      五 “关系主义”的“待遇”:中国企业改革的课题/225
      六 事例分析/227

    下册目录
    绪 论/1
      一 目的/1
      二 民族性、民族行为方式和深层结构研究/2
      三 比较的方法/8
      四 若干原则/11
      五 材料与分析逻辑/14
    第一章 “家”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18
      一 居住方式:四合院与榻榻米/19
      二 家庭制度/28
      三 中日育儿方式/41
    第二章 “族”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57
      一 族人集团的构造特点/57
      二 族人集团的变化/72
      三 族人集团与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80
    第三章 非亲属集团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88
      一 日本的家元制度及其特征/88
      二 家元制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基础/93
      三 中国人、日本人缔结非亲属集团的原则/100
      四 亲属集团、家元组织与日本一般社团的特点/106
      五 个案分析:CS会和“奥姆真理教”/114
    第四章 中日社会的现代化:从人与集团的层面考察/121
      一 家元组织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121
      二 日本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128
    第五章 信仰宗教的中国人与日本人/141
      一 传统宗教和宗教观的特点/141
      二 日本新兴宗教的特点和原因——以“奥姆真理教”为中心/155
      三 中国新宗教热的特点和原因——以中原地区基督教的传播为例/166
    第六章 两性之间/182
      一 性文化的基本差异/182
      二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的情爱主题/195
      三 当代日本人的性观念与性意识/206
      四 男人眼中的女人/211
    第七章 民族性格的若干倾向/220
      一 “小集团本位”与“家族本位”/222
      二 序列意识与平均意识/228
      三 “义理人情”与“人情世故”/236
      四 “名”与“耻”/246
      五 其他一些倾向/251
    第八章 关于日本人与中日比较的若干理论/261
      一 R.本尼迪克特的理论/261
      二 土居健郎的“娇宠”理论/273
      三 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285
      四 许烺光的日本人理论及对中日心理文化的比较/296
    附 录/305
      首版序言【严绍璗】/305
      再版序言【徐隆德】/308
      再版自序/312
      首版后记/314
  • 内容简介:
    本书使用基本人际状态、心理社会均衡(PSH)等心理文化学工具,剖析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内核,解释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行为原理,进行中日文化的比较研究。作者将中国与日本的基本人际状态分别称为“伦人”和“缘人”,探讨了中日在个人、家庭、集团、宗教、两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差异。这种“文化基因”的解码工作,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及日本人,也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身和自己的文化,有助于避免中日交往中的文化冲突。
  • 作者简介:
    尚会鹏,男,195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开封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1981年北京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北大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日本、印度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学、比较文化研究以及文化与国际关系研究。
  • 目录:
    上册目录
    上 编 “文化基因”解码
    第一章 解码“文化基因”的工具:心理文化学的若干核心概念/3
      一 心理社会均衡、基本人际状态:研究大规模文明社会的两个新范式/3
      二 基本人际状态的类型/7
      三 滨口惠俊的“间人”概念/10
      四 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12
    第二章 “缘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17
      一 探讨日本人行为模式的努力/17
      二 “间人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缘”/20
      三 “间人社会”中“缘”的宗教意义/23
      四 “伦人”与“缘人”/26
    第三章 “缘人”的自我认知模式/34
      一 对日本人文化心理特征的探索/34
      二 “缘人”自我认知的群体特征/39
      三 “缘人”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42
      四 “缘人”自我认知模式的优点与缺点/45
    第四章 “缘人”的情感模式/49
      一 基本人际状态的情感控制维度/49
      二 情感配置模式/50
      三 情感控制机制/54
      四 情感控制机制的两个表征:“耻感意识”与“情境中心型”行为/59
      五 “缘人”的性与文化/62
    第五章 “缘人”的交换模式/68
      一 现代交换理论的不足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的应用/68
      二 互酬式交换的两种类型:“信用借贷型”和“好意优先型”/72
      三 日本人交换关系的三个圈子及其法则/75
    第六章 全球化形势下的“缘人”与“伦人”:从人与集团的角度考察/82
      一 “文化基因”的变化/82
      二 亚洲金融危机与亚洲式资本主义/83
      三 个人与群体/85
      四 契约与“缘”/89
      五 “无缘化”:东亚社会的变化趋势/92
    第七章 日本社会的“个人化”:心理文化视角的考察/97
      一 对“个人化”的研究及视角/97
      二 “个人化”的两个阶段及表现/102
      三 “个人化”:日本人基本人际状态的变化及其特点/105

    下 编 事例分析
    第八章 日常生活层面:文化冲击与跨文化理解/115
      一 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115
      二 文化的相对性原则与不同文化群体的“共生”/116
      三 为中日相互理解而努力/118
      四 事例分析/119
    第九章 个人行为层面:道德与行为模式/144
      一 “情境中心”: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的共同点/144
      二 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差异及其原因/145
      三 中国国民素质提高之途径/148
      四 事例分析/150
    第十章 人际关系层面:“个人主义”与“间人主义”/179
      一 “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跨文化研究/179
      二 “间人主义”:中日人际关系的共同点/182
      三 中国和日本人际关系的差异/183
      四 事例分析/184
    第十一章 社会集团层面:中日企业组织的特点/220
      一 文化传统与企业组织/220
      二 企业组织的参与方式/221
      三 企业组织的统合方式/223
      四 个人的权利和责任模式/225
      五 “关系主义”的“待遇”:中国企业改革的课题/225
      六 事例分析/227

    下册目录
    绪 论/1
      一 目的/1
      二 民族性、民族行为方式和深层结构研究/2
      三 比较的方法/8
      四 若干原则/11
      五 材料与分析逻辑/14
    第一章 “家”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18
      一 居住方式:四合院与榻榻米/19
      二 家庭制度/28
      三 中日育儿方式/41
    第二章 “族”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57
      一 族人集团的构造特点/57
      二 族人集团的变化/72
      三 族人集团与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80
    第三章 非亲属集团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88
      一 日本的家元制度及其特征/88
      二 家元制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基础/93
      三 中国人、日本人缔结非亲属集团的原则/100
      四 亲属集团、家元组织与日本一般社团的特点/106
      五 个案分析:CS会和“奥姆真理教”/114
    第四章 中日社会的现代化:从人与集团的层面考察/121
      一 家元组织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121
      二 日本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128
    第五章 信仰宗教的中国人与日本人/141
      一 传统宗教和宗教观的特点/141
      二 日本新兴宗教的特点和原因——以“奥姆真理教”为中心/155
      三 中国新宗教热的特点和原因——以中原地区基督教的传播为例/166
    第六章 两性之间/182
      一 性文化的基本差异/182
      二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的情爱主题/195
      三 当代日本人的性观念与性意识/206
      四 男人眼中的女人/211
    第七章 民族性格的若干倾向/220
      一 “小集团本位”与“家族本位”/222
      二 序列意识与平均意识/228
      三 “义理人情”与“人情世故”/236
      四 “名”与“耻”/246
      五 其他一些倾向/251
    第八章 关于日本人与中日比较的若干理论/261
      一 R.本尼迪克特的理论/261
      二 土居健郎的“娇宠”理论/273
      三 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285
      四 许烺光的日本人理论及对中日心理文化的比较/296
    附 录/305
      首版序言【严绍璗】/305
      再版序言【徐隆德】/308
      再版自序/312
      首版后记/314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建筑意象差异比较研究
刘灵芝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古典文学关系十六讲
郭雪妮 著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汉字词比较研究
何华珍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手工艺文化保护及传承经验比较研究
钟朝芳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史学史脞论
李军 著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外交史·缅甸纪略
陈博文、[清]冯光熊 撰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尾崎红叶文学研究
张秀强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战争(全七册)
中国史学会 著;中国史学会 编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银行业对外开放比较研究
倪东明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汉籍关系论考(精)/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葛继勇 著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否定与否定极性副词的研究
葛金龙
中日“文化基因”解码(全2卷)
中日佛教书法交流研究
纯一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