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1-11
版次: 1
ISBN: 9787511655905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62页
字数: 58.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1人买过
  • 奶类对人体营养、免疫与肠道微生物具有稳态调节作用,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明确提出,尽量保证每人每天至少300 g奶及其制品,以提高人体抵抗力。本书稿主要介绍了奶类的基础营养功能及奶类的活性营养功能,详细总结了已有研究进展中揭示的奶类对人类整个成长阶段的重要健康作用,引导人们树立奶类具有“基础营养”和“活性营养”双重营养功能的科学理念,让奶类为国民营养计划和提高人民生命健康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郑楠,研究员,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主任。王加启,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主要从事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15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创建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平台,连续12年共同主办6届“Dairy Cow Nutrition and Milk Quality”国际研讨会,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奶业学术交流平台。 

    1 全球人群健康状况

     1.1 不同收入国家人群健康情况

     1.1.1 高收入国家

     1.1.2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1.1.3 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国家

     1.2 不同性别人群健康状况

     1.2.1 男性

     1.2.2 女性

     1.3 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状况

     1.3.1 年龄划分

     1.3.2 婴幼儿时期

     1.3.3 青少年时期

     1.3.4 中青年时期

     1.3.5 老年时期

    2 奶类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 奶类的基础营养成分

     2.1.1 乳糖

     2.1.2 乳蛋白

     2.1.3 乳脂肪

     2.1.4 其他物质

     2.2 奶类的活性营养成分

     2.2.1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2.2.2 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

     2.2.3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

     2.2.4 脂肪酸(Fattyacids,FAS)

     2.3 奶类的基础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3.1 心血管疾病

     2.3.2 骨科疾病

     2.3.3 心理健康

     2.4 奶类的活性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4.1 癌症

     2.4.2 内分泌疾病

     2.4.3 消化道疾病

     2.4.4 病毒感染

    3 小结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奶类对人体营养、免疫与肠道微生物具有稳态调节作用,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明确提出,尽量保证每人每天至少300 g奶及其制品,以提高人体抵抗力。本书稿主要介绍了奶类的基础营养功能及奶类的活性营养功能,详细总结了已有研究进展中揭示的奶类对人类整个成长阶段的重要健康作用,引导人们树立奶类具有“基础营养”和“活性营养”双重营养功能的科学理念,让奶类为国民营养计划和提高人民生命健康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 作者简介:

     
    郑楠,研究员,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主任。王加启,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主要从事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15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创建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平台,连续12年共同主办6届“Dairy Cow Nutrition and Milk Quality”国际研讨会,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奶业学术交流平台。 

  • 目录:
    1 全球人群健康状况

     1.1 不同收入国家人群健康情况

     1.1.1 高收入国家

     1.1.2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1.1.3 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国家

     1.2 不同性别人群健康状况

     1.2.1 男性

     1.2.2 女性

     1.3 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状况

     1.3.1 年龄划分

     1.3.2 婴幼儿时期

     1.3.3 青少年时期

     1.3.4 中青年时期

     1.3.5 老年时期

    2 奶类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 奶类的基础营养成分

     2.1.1 乳糖

     2.1.2 乳蛋白

     2.1.3 乳脂肪

     2.1.4 其他物质

     2.2 奶类的活性营养成分

     2.2.1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2.2.2 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

     2.2.3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

     2.2.4 脂肪酸(Fattyacids,FAS)

     2.3 奶类的基础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3.1 心血管疾病

     2.3.2 骨科疾病

     2.3.3 心理健康

     2.4 奶类的活性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4.1 癌症

     2.4.2 内分泌疾病

     2.4.3 消化道疾病

     2.4.4 病毒感染

    3 小结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去哪儿了
[英]斯莫尔曼 绘;[英]戈尔德萨克 著;柳漾 译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中兽药残留检测实用手册
熊琳;阎萍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系绘画-次元突破:照片加工插画场景
[日]鲑腹须(sakeharasu) 著;优莱柏 译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可乐经济学4
[美]罗伯特·弗兰克 著;王堃 、俸绪娴 、康溪馨 译;湛庐文化 出品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的由来/身边的科学
郭翔 著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重要营养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王加启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的前世今生—奶香飘万家系列活动科普问答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中国乳业》杂志社 著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河
白冰 文字;谢静 绘画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去哪儿了(启蒙版)/和朋友们一起想办法
[英]加比·戈尔德萨克 著;陈喜嘉 编;柳漾 译;[英]史蒂芬·斯莫尔曼 绘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与蜂蜜
[加]露比·考尔(rubi kaur)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可乐经济学3
[美]罗伯特· 弗兰克 著;闾佳 译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牛奶将军(《牛奶将军》、《小鼹鼠挖地道》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野军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优质乳工程助力健康中国(精)
郑楠、张养东 编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生乳关键指标研究
郑楠、卫琳 著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8年度)
郑楠、李松励、王加启 编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复原乳产品标准体系
郑楠、李松励、王加启 编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规划教材
郑楠、闫贤贤、黄卓 编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度 )
郑楠、李松励、王加启 著
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概论)/牛奶对健康的双重营养功能科普系列/农业科普丛书
江苏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核心能力突破
郑楠、杨靖、王士彪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