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6
版次: 1
ISBN: 9787520382847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1页
分类: 政治
3人买过
  •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以“意识形态批判”为研究平台,开启了卡尔・马克思与安东尼・吉登斯两位跨时代人物的“对话”,旨在进一步确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和科学性,挖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理论生长点,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傅艳蕾,女,1985年生,浙江绍兴人,201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浙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6项,参编论著3部。 导论
    一 建构吉登斯与马克思跨时代“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二 研究现状述评:以“结构化理论”为选材
    三 本书基本概念界定
    四 本书建构“对话”的基本思路
    五 本书的特点与不足

    第一章 吉登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批判:聚焦社会关系维度的直接“对话
    第一节 吉登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诠释
    一 生产关系是意识形态纵向生成的根本来源
    二 “异化”催化了意识形态及其虚幻性的生成
    三 意识形态依靠经济权力使阶级关系合法化
    四 意识形态将随阶级斗争的消失而消亡
    第二节 社会关系:吉登斯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维度
    一 马克思存在将社会关系化约为生产关系的逻辑:“对话的核心”
    二 所谓马克思化约逻辑的表现与理论缺陷
    三 所谓马克思化约逻辑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挖掘社会关系新媒介:吉登斯重构社会关系分析框架的着眼点
    一 强化行动者的能动性在建构社会关系中作用
    二 突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结构性特征
    第四节 “形式”方面: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的可能超越空间
    一 意识形态的媒介与载体
    二 意识形态的控制领域与动员路径
    三 意识形态的传播特征

    第二章 吉登斯对社会关系分析框架的重构:“知识”假设的提出
    第一节 吉登斯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结构化理论
    一 结构化理论关于社会关系的若干范畴分析
    二 结构化理论的逻辑
    第二节 结构化理论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假设:“知识”的出场
    一 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具备大量的知识
    二 社会关系的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
    三 常识展现社会关系的恒定性、合法性与真实性特征
    四 社会关系借助生活常规得到顺利再生产

    第三章 基于”知识“媒介的社会关系:吉登斯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知识”媒介:吉登斯对现代社会关系的关注点
    一 知识共享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全球化和脱域
    二 知识不对称构成社会关系支配权力的重要来源
    三 知识不确定与稳定性需求导致社会关系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 传统社会非物化意识形态的复苏:吉登斯的实证分析(一)
    一 传统的社会关系及其合法性
    二 宗教意识形态
    三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节 现代社会物化意识形态的生成:吉登斯的实证分析(二)
    一 脱域的社会关系及其合法性
    二 作为意识形态的货币
    三 作为意识形态的专家技术
    第四节 吉登斯对意识形态“形式”方面的解蔽:以“知识”为视角
    ……
    第四章 回到马克思:对吉登斯所做批判的批判
    第五章 马克思与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综合分析:立足社会关系维度的间接“对话”
    第六章 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对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余论“对话”之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马克思与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相关范畴及观点的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以“意识形态批判”为研究平台,开启了卡尔・马克思与安东尼・吉登斯两位跨时代人物的“对话”,旨在进一步确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和科学性,挖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理论生长点,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作者简介:
      傅艳蕾,女,1985年生,浙江绍兴人,201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浙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6项,参编论著3部。
  • 目录:
    导论
    一 建构吉登斯与马克思跨时代“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二 研究现状述评:以“结构化理论”为选材
    三 本书基本概念界定
    四 本书建构“对话”的基本思路
    五 本书的特点与不足

    第一章 吉登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批判:聚焦社会关系维度的直接“对话
    第一节 吉登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诠释
    一 生产关系是意识形态纵向生成的根本来源
    二 “异化”催化了意识形态及其虚幻性的生成
    三 意识形态依靠经济权力使阶级关系合法化
    四 意识形态将随阶级斗争的消失而消亡
    第二节 社会关系:吉登斯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维度
    一 马克思存在将社会关系化约为生产关系的逻辑:“对话的核心”
    二 所谓马克思化约逻辑的表现与理论缺陷
    三 所谓马克思化约逻辑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挖掘社会关系新媒介:吉登斯重构社会关系分析框架的着眼点
    一 强化行动者的能动性在建构社会关系中作用
    二 突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结构性特征
    第四节 “形式”方面: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的可能超越空间
    一 意识形态的媒介与载体
    二 意识形态的控制领域与动员路径
    三 意识形态的传播特征

    第二章 吉登斯对社会关系分析框架的重构:“知识”假设的提出
    第一节 吉登斯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结构化理论
    一 结构化理论关于社会关系的若干范畴分析
    二 结构化理论的逻辑
    第二节 结构化理论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假设:“知识”的出场
    一 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具备大量的知识
    二 社会关系的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
    三 常识展现社会关系的恒定性、合法性与真实性特征
    四 社会关系借助生活常规得到顺利再生产

    第三章 基于”知识“媒介的社会关系:吉登斯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知识”媒介:吉登斯对现代社会关系的关注点
    一 知识共享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全球化和脱域
    二 知识不对称构成社会关系支配权力的重要来源
    三 知识不确定与稳定性需求导致社会关系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 传统社会非物化意识形态的复苏:吉登斯的实证分析(一)
    一 传统的社会关系及其合法性
    二 宗教意识形态
    三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节 现代社会物化意识形态的生成:吉登斯的实证分析(二)
    一 脱域的社会关系及其合法性
    二 作为意识形态的货币
    三 作为意识形态的专家技术
    第四节 吉登斯对意识形态“形式”方面的解蔽:以“知识”为视角
    ……
    第四章 回到马克思:对吉登斯所做批判的批判
    第五章 马克思与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综合分析:立足社会关系维度的间接“对话”
    第六章 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对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余论“对话”之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马克思与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相关范畴及观点的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障碍康复评定与治疗学
冯珍;宋为群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上传中(特德·姜的科幻偶像×新海诚的灵感来源!不愧是硬科幻之王!Goodreads 4.29罕见高分,科幻发烧友心中的TOP神作!)读客科幻文库
姚向辉 译;读客文化 出品;[澳]格雷格·伊根(Greg Egan)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Ideology and Utopia(导读注释版)
[德]卡尔·曼海姆 著;张进 导读 注释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的河流
奥利弗·萨克斯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现象学教程:关于意识结构与意识发生的精神科学研究(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倪梁康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本能
[加拿大]迈克尔·加扎尼加 著;罗路 译;湛庐文化 出品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论集
唐孝威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的解释:与道金斯、侯世达齐名的思想家探讨人类最深奥的问题;作者被称为“下一个罗素”
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C.Dennett)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形态的起源:16世纪法国的意识与社会(纷争的诞生,妥协的登场)
[英]唐纳德·克雷 著;江晟 译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整体性研究
申文杰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心智的基本奥秘
(美)安娜卡· 哈里斯(Annaka Harris)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的神经科学原理
汪云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