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之治:“三会”制度与基层民主

协商之治:“三会”制度与基层民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2021-07
版次: 1
ISBN: 9787543232549
定价: 7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政治
4人买过
  • 本书是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威利领衔撰写的一部以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三会”制度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基层协商民主政治发展现状的学术著作。所谓“三会”制度,指的是五里桥街道在实践中发展出的一套以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协商体系,用以解决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协调基层矛盾,推进公共利益事项等。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三会制度不断完善,当前已经发展成以听证会搭配议题征询会和公示制度,以协调会搭配民主恳谈会和责任制,以评议会搭配监督合议会和承诺制从而形成的“新三会”制度,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的完善。为了研究这套制度,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在前三个章节中,作者对协商民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在基层场域中的运行状态进行了研究;接下来的三个章节具体分析了“三会”制度的各组成部分;后两个章节讨论了三会制度的新发展,并从历史比较和类型比较的角度探讨了以“三会”制度为代表的现代中国基层协商民主体系。 李威利,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访问学者。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上海市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秘书长。主要从事结构政治学、转型国家理论、政党与群团组织研究、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研究。

    马梦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尹文,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 论 

    章 协商民主:中国之治的形态与结构 

    一、 协商价值的发现

    二、 协商政治的缺陷 

    三、 两种政体: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四、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体系与形态 

    第二章 基层协商:中国之治的底盘与基石 

    一、 民主协商的体系与结构 

    二、 政治协商、行政协商与基层协商 

    三、 决议型协商、参与型协商与咨询型协商 

    四、 基层协商在协商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意义 

    五、从协商之制到协商之治 

    第三章 基层协商的制度化发展 

    一、生活政治与社区治理 

    二、社区治理中的非正式协商 

    三、基层协商的特征与实践困境 

    四、基层协商制度化发展的基础要素 

    五、基层协商制度的创新探索——五里桥街道的“三会”制度

    第四章  以听证会为核心的议题形成机制 

    一、 听证会制度的背景与内容 

    二、听证会制度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三、听证会制度的程序和效果 

    四、听证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意义 

    第五章 以协调会为核心的协调推进机制 

    一、协调会制度的背景与内容 

    二、协调会制度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三、协调会制度的程序和效果

    四、协调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意义 

    第六章 以评议会为核心的监督评价机制 

    一、评议会形成的背景与内容 

    二、评议会制度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三、评议会制度的程序和效果 

    四、评议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意义 

    第七章 从制度机制到议事规则的新发展 

    一、五里桥“三会”制度的机制精髓 

    二、五里桥“三会”制度的议事原则 

    三、“三会”制度的民主协商精神 

    四、走向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的五里桥经验 

    第八章 比较视野中的“三会”制度 

    一、“三会”制度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二、“三治”与法治 

    三、“以礼入法”与“以法入礼” 

    四、 传统协商与现代协商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威利领衔撰写的一部以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三会”制度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基层协商民主政治发展现状的学术著作。所谓“三会”制度,指的是五里桥街道在实践中发展出的一套以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协商体系,用以解决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协调基层矛盾,推进公共利益事项等。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三会制度不断完善,当前已经发展成以听证会搭配议题征询会和公示制度,以协调会搭配民主恳谈会和责任制,以评议会搭配监督合议会和承诺制从而形成的“新三会”制度,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的完善。为了研究这套制度,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在前三个章节中,作者对协商民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在基层场域中的运行状态进行了研究;接下来的三个章节具体分析了“三会”制度的各组成部分;后两个章节讨论了三会制度的新发展,并从历史比较和类型比较的角度探讨了以“三会”制度为代表的现代中国基层协商民主体系。
  • 作者简介:
    李威利,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访问学者。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上海市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秘书长。主要从事结构政治学、转型国家理论、政党与群团组织研究、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研究。

    马梦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尹文,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目录:
    导 论 

    章 协商民主:中国之治的形态与结构 

    一、 协商价值的发现

    二、 协商政治的缺陷 

    三、 两种政体: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四、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体系与形态 

    第二章 基层协商:中国之治的底盘与基石 

    一、 民主协商的体系与结构 

    二、 政治协商、行政协商与基层协商 

    三、 决议型协商、参与型协商与咨询型协商 

    四、 基层协商在协商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意义 

    五、从协商之制到协商之治 

    第三章 基层协商的制度化发展 

    一、生活政治与社区治理 

    二、社区治理中的非正式协商 

    三、基层协商的特征与实践困境 

    四、基层协商制度化发展的基础要素 

    五、基层协商制度的创新探索——五里桥街道的“三会”制度

    第四章  以听证会为核心的议题形成机制 

    一、 听证会制度的背景与内容 

    二、听证会制度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三、听证会制度的程序和效果 

    四、听证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意义 

    第五章 以协调会为核心的协调推进机制 

    一、协调会制度的背景与内容 

    二、协调会制度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三、协调会制度的程序和效果

    四、协调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意义 

    第六章 以评议会为核心的监督评价机制 

    一、评议会形成的背景与内容 

    二、评议会制度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三、评议会制度的程序和效果 

    四、评议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意义 

    第七章 从制度机制到议事规则的新发展 

    一、五里桥“三会”制度的机制精髓 

    二、五里桥“三会”制度的议事原则 

    三、“三会”制度的民主协商精神 

    四、走向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的五里桥经验 

    第八章 比较视野中的“三会”制度 

    一、“三会”制度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二、“三治”与法治 

    三、“以礼入法”与“以法入礼” 

    四、 传统协商与现代协商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协商之治:“三会”制度与基层民主
城市基层党建指导手册
李威利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