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542673183
定价: 8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政治
5人买过
  • 以象征为用,以认同为体。中国女排与“女排精神”、“中国电视法治节目”、抗战题材电视剧、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以及视听新综艺等传播案例,皆从属于“国家建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作为历史—文化共同体与政治—法律共同体的“必修课”。40年来,“认同辩证法”强调作为政治认同主体的公众与作为政治认同客体的国家之间在“共现”、“共构”及元传播基础上的主体间性。在 “体”“用”融通的动态摸索中,逐渐隐现某些新型传统;这些传统作为活态遗产,可以作为今后政治传播行动的工具箱,包括理念、技巧与风格,成为动名词意义上的社会行动架构。与此同时,这些新型传统不断接受快速变迁的媒介技术的巨大冲击,正缓慢而有序地重构新的“行动路线图”。 张健,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道德与学术仲裁委员会委员,江苏社科英才,苏州大学“传播与认同”人文社科学术团队带头人。先后主持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出版有《自由的逻辑:进步时代美国新闻业的转型》《民意表达与危机治理》《视听节目类型解析》《用数字说话:民意调查如何塑造美国政治》(译著)等书,在专业或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CSSCI论文40余篇。主要学术兴趣包括政治传播、新闻传播史论、视听节目类型等。
  • 内容简介:
    以象征为用,以认同为体。中国女排与“女排精神”、“中国电视法治节目”、抗战题材电视剧、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以及视听新综艺等传播案例,皆从属于“国家建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作为历史—文化共同体与政治—法律共同体的“必修课”。40年来,“认同辩证法”强调作为政治认同主体的公众与作为政治认同客体的国家之间在“共现”、“共构”及元传播基础上的主体间性。在 “体”“用”融通的动态摸索中,逐渐隐现某些新型传统;这些传统作为活态遗产,可以作为今后政治传播行动的工具箱,包括理念、技巧与风格,成为动名词意义上的社会行动架构。与此同时,这些新型传统不断接受快速变迁的媒介技术的巨大冲击,正缓慢而有序地重构新的“行动路线图”。
  • 作者简介:
    张健,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道德与学术仲裁委员会委员,江苏社科英才,苏州大学“传播与认同”人文社科学术团队带头人。先后主持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出版有《自由的逻辑:进步时代美国新闻业的转型》《民意表达与危机治理》《视听节目类型解析》《用数字说话:民意调查如何塑造美国政治》(译著)等书,在专业或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CSSCI论文40余篇。主要学术兴趣包括政治传播、新闻传播史论、视听节目类型等。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热爱中国” 在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里
[美]洛伊斯·惠勒·斯诺著董乐山 译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们爱科学”中小学科普分级阅读书系(第一辑)
冰波 著;张冲 主编;嵇鸿;张秋生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与马克思:国外学者访谈录
方珏 著;李志、李志、方珏、王成军 编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在郑州挺好的”:父子家书(1992—2001)
马国兴 著;马耀武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不用做完美小孩”系列(全3册)
漆仰平 译;[美]乔里·约翰 文;[美]皮特·奥斯瓦尔德 图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把党来比母亲”故事丛书——我把党来比母亲(一)
编著译者 民政部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坐过的交通工具集合啦”系列(全7册)
[日]三宫麻由子 著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会长大的!”铃木精选认知绘本(全12册) 名家绘本,幼儿启蒙
新井洋行 著;彭懿 译;[日]宫西达也;渡边有一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想看懂这些大家伙”建筑工程绘本系列(全5册)
[日]加古里子;[日]福井优子;[日]嘉来国夫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忠于中国人民”——1950年代钱学森在美听证会全记录
张现民 编译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是海燕”
潘嘉峻 作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和爸爸”系列绘本
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