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执行)
2020-09
版次: 1
ISBN: 9787520171946
定价: 9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8页
字数: 318千字
3人买过
  • 本辑组织专题有三。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聚焦审美代沟的概念、审美话语权的代际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审美代沟微观现象、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建构跨代际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可能性等问题。专题二“城市空间研究”,则持续关注与城市建筑、历史书写、文化建构有关的研究,以实际的“城市空间”个案研究阐释中国城市空间意义的生产与再创造,试图从文化政治角度丰富、深化读者对于城市的感知与理解。专题三“形象学研究”,则集中阐述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作为一种观念史研究的材料,在与作者自身异国观念经过互相阐发、互为参照后所能够反映的作者所代表的社会集体观念及其反思。
    专题之外的其他文章,如对中国电影文化的研究及其背景解析,不同于以上文化理论专题研究,而是从具体的艺术类别上深入阐释中国电影文化及其意涵,这是对本辑专题的补益。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
    主持人语 吕鹤颖
    “审美代沟”:作为命题的研讨 简圣宇
    香港“80后”的文化与审美转向:以近年香港电影为例 霍胜侠
    撕:网络圈层冲突中的语言操演、认同建构与性别鸿沟 杨玲
    情动的挑战
    ――移动短视频的“技术―身心”潜能及其文明论意义 罗成
    萌要素与数据库写作――网络文艺的“二次元”化 王玉T
    继后形象与中国社会女性自我实现审美想象的变化 周文萍

    专题二城市空间研究
    主持人语 李潇雨
    风景与国家:民国西安“古都”形象的形成 杨博
    社会主义外贸空间的塑造
    ――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中心(1957~1964) 潘博成
    老围屋・博物馆・旅游区――城市更新浪潮中的旧民居 李潇雨
    艺术作为“文化造城”的手段:当代中国语境中的上海私人美术馆浪潮 罗先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被展览的记忆符号与文化生产 邹赞

    专题三跨文化形象学
    主持人语 陈国战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中的中国形象
    ――以《明六杂志》为中心 边明江 陆超
    论唐纳德・金对现代日本赴欧日记的研究
    ――以森鸥外和夏目漱石为中心 冯新华
    西方人的中医观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立 罗英华

    其他研究
    走向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电影文化 张慧瑜
    两种“现代性”
    ――对1979年三部中国电影的叙事伦理分析 刘晓希
    电影《少年的你》:青春痛感遭遇“伪装的现实主义” 魏建宇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学术资本主义” 李丽丽

    《文化研究》稿约
  • 内容简介:
    本辑组织专题有三。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聚焦审美代沟的概念、审美话语权的代际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审美代沟微观现象、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建构跨代际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可能性等问题。专题二“城市空间研究”,则持续关注与城市建筑、历史书写、文化建构有关的研究,以实际的“城市空间”个案研究阐释中国城市空间意义的生产与再创造,试图从文化政治角度丰富、深化读者对于城市的感知与理解。专题三“形象学研究”,则集中阐述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作为一种观念史研究的材料,在与作者自身异国观念经过互相阐发、互为参照后所能够反映的作者所代表的社会集体观念及其反思。
    专题之外的其他文章,如对中国电影文化的研究及其背景解析,不同于以上文化理论专题研究,而是从具体的艺术类别上深入阐释中国电影文化及其意涵,这是对本辑专题的补益。
  • 作者简介: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 目录:
    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
    主持人语 吕鹤颖
    “审美代沟”:作为命题的研讨 简圣宇
    香港“80后”的文化与审美转向:以近年香港电影为例 霍胜侠
    撕:网络圈层冲突中的语言操演、认同建构与性别鸿沟 杨玲
    情动的挑战
    ――移动短视频的“技术―身心”潜能及其文明论意义 罗成
    萌要素与数据库写作――网络文艺的“二次元”化 王玉T
    继后形象与中国社会女性自我实现审美想象的变化 周文萍

    专题二城市空间研究
    主持人语 李潇雨
    风景与国家:民国西安“古都”形象的形成 杨博
    社会主义外贸空间的塑造
    ――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中心(1957~1964) 潘博成
    老围屋・博物馆・旅游区――城市更新浪潮中的旧民居 李潇雨
    艺术作为“文化造城”的手段:当代中国语境中的上海私人美术馆浪潮 罗先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被展览的记忆符号与文化生产 邹赞

    专题三跨文化形象学
    主持人语 陈国战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中的中国形象
    ――以《明六杂志》为中心 边明江 陆超
    论唐纳德・金对现代日本赴欧日记的研究
    ――以森鸥外和夏目漱石为中心 冯新华
    西方人的中医观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立 罗英华

    其他研究
    走向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电影文化 张慧瑜
    两种“现代性”
    ――对1979年三部中国电影的叙事伦理分析 刘晓希
    电影《少年的你》:青春痛感遭遇“伪装的现实主义” 魏建宇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学术资本主义” 李丽丽

    《文化研究》稿约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48辑)(2022年·春)
陶东风;周宪;胡疆锋;周计武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46辑)(2021年·秋)
陶东风、周宪、胡疆锋、周计武 编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42辑)(2020年·秋)
陶东风;周宪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38辑)(2019年·秋)
陶东风 ;周宪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36辑)(2019年·春)
陶东风、周宪 著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34辑(2018年·秋)
陶东风周宪 胡疆锋 周计武(执行) 著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32辑(2018年·春)
陶东风 周宪 胡疆锋 周计武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6)
陶东风 著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30辑)(2017年·秋)
陶东风;周宪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文选(套装上下册)
陶东风、张蕴艳、吴娱玉 编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5)
陶东风
文化研究(第40辑)(2020年·春)
文化研究(第28辑 2017年·春)
陶东风、周宪、胡疆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