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8
版次: 1
ISBN: 9787106029555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68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83人买过
  •   《表演教学手册》选取了大量的练习、小品与剧目片断,并进行了一定的编写。全书具体介绍了适于我国表演教学的部分优秀表演练习及习作,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培养演员的方法,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理念、不同做法进行具体分析,并重点介绍了表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体系建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林洪桐,1937年生,福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院务、学术、艺术委员会委员。青年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培训中心艺术总监。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导演、文学、评论学会等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副会长。从事教学近四十年,达万余课时。主攻电影表演、剧作、理论。发表专著五部:《影视表演技巧入门》、《电影演员的魅力》、《多姿多彩的银幕美》等。其中《银幕技巧与手段》获广电部教材一等奖。《电影表演艺术》获广电部科研成果三等奖。发表论文近百篇(达二百余万字):《电影本体与电影表演》、《电影的现代性与银幕表演》、《电影结构的突破与创新》、《电影时空的艺术力量》、《淡泊中边走边唱》、《让灵魂追赶躯体》、《银幕美的探索》等。为电影表演学科带头人,提出“银幕表演三圈论”,“表演创作思维三种模式论”等。1992年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荣誉”。创作影视剧本:《北京人》、《黎明奏鸣曲》、《缓期执行》、《雾》、《虹》、《疯狂歌女》等15部(均拍摄发表)。导演影视作品:《往事如烟》、《雪花静静地飘》、《初升的太阳》、《超越情感》、《红舞鞋》等10部。其中《死神与少女》获“瓦尔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新时期人道主义精神奖”、“奋发进步文明”铜牌奖等。《多梦时节》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1989年度“华表奖”、第三届“铜牛奖”、艺术追求奖等。《寒夜》、《欲火焚心》选送“戛纳”、“南特”国际电影节展映。导演话剧:《悲悼》、《北京人》、《烟熏橡木》、《被埋葬的孩子》、《被残害的人》、《暗恋桃花源》等10部。历任第11、14、20届“金鸡奖”,1994年度“华表奖”,第3、4届“金桥奖”,电影百年“世纪杯奖”等评委。 总序/张会军
    序言/童道明
    引言

    第一章教学观念思索篇
    思索一掌握表演的大技巧——“生命学”
    1.加强宏观“人文”与“人性”的教育
    2.表演的“生命学问”意味着“把自己摆进去”
    3.生命感觉超越技巧——蒋雯丽入学考试的启示
    4.表演的生命美学状态
    5.“生命学”的理论阐释
    6.表演教学中如何贯彻“生命学”
    思索二对斯氏体系的肯定评价及质疑
    1.体验派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仍是教学的主体
    2.打破表演教学中斯氏体系一统天下的独家领地
    3.提倡多元化的表演关学与多元化的教学
    思索三“自我出发说”运用不当将削弱“形象塑造”
    1.作为一种技巧性方法值得肯定
    2.不应将局部具体手段上升到整体创作的美学高度
    3.片面、过分强调“自我出发说”将不利于“性格化”魅力
    4.“自我出发说”在创作实践中实际行不通
    5.“自我出发说”将造成“无形象”及“表演的衰退”
    6.辩证对待“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思索四终极目标与教学核心——表演魅力学
    1.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2.既要反对虚假,也要反对平庸
    3.既要发挥“第一自我”更要创造“第二自我”
    4.不可能的一次可能,非现实的一次实现
    5.教学中贯彻“魅力第一”的原則
    思索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1.经典名著成品教学——表演基础教学的一种探索
    2.何谓“成品教学”及其教学优势
    3.废除学生自编小品,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4.伟大的文学形象促成伟大的演员
    5.教学改革的步子要大些,教学的模式要多元些
    思索六关于情感的塑造与表达
    1.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情感问题——表演理论与实践中的薄弱环节
    3.质疑斯氏的情感“自然而然”论
    4.对斯氏“纯粹情感论”的质疑
    5.生活情感应上升为艺术情感
    6.演员塑造的艺术情感必须感染观众
    7.体现人物的情感线索及其变化
    8.塑造人物情感的多种方式
    思索七教学思维与教学法的突破及改革
    1.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2.探讨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法
    3.鼓励思考无结构的教学法
    4.无管理的管理教学法
    5.注重能力与人格的培养
    6.艺术教育是创造力的教育
    7.对学生潜能的再认识
    8.面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第二章人物形象塑造篇
    第一阶段案头工作
    1.对角色的热爱、迷恋与投入
    2.带着艺术感觉与专业眼光理解感受角色
    3.理清剧本的事件,任务、单位并给予命名
    4.对主题、意蕴及人物的初步案头分析
    5.对角色的形象构思,形成人物的“心象”
    6.始终做到“在自己心中去感觉角色”
    附录一《创造角色的提纲》(斯氏晚期的若干重要论述)
    附录二麦克先生关于《樱桃园》的案头分析
    第二阶段排演工作
    初排阶段
    1.掌握艺术的、活的表演状态
    2.寻找到对剧本与角色生活的实感
    3.让人物的创造状态与艺术魅力在演员心里扎根
    4.动作中分析剧本与角色
    5.动作与规定情境的互动
    6.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的辩证统一
    7.对事件的估计与判断
    8.表演中的难点——与对手的相互作用
    细排阶段
    9.语言的艺术处理
    10.形体的塑造与艺术处理
    11.形象创造的核心——性格化
    连排、彩排与正式演出
    12.演出——与观众的交流
    第三阶段最后的排练与演出
    1.舞台场面调度
    2.舞台节奏
    3.表演的宏观总体把握
    4.人物形象创造的评价意识
    5.风格与流派

    第三章表演教学程序篇
    第一阶段表演基础教学
    1.表演基础练习的教学与操作
    2.关于小品教学的思索
    3.“观察人物练习”——基础教学的重头戏
    4.“小说(小品)片断”的成品教学
    个案分析永失我爱
    第二阶段片断教学阶段
    1.片断阶段在教学上的优势
    2.形象塑造重要性的再认识
    3.片断阶段教学的內容
    4.片断教学的阶段性
    5.解剖一只麻雀
    6.自选片断教学阶段
    7.如何选择片断
    第三阶段完整人物形象塑造——独幕戏、大戏教学阶段
    1.组合、整体、综合、演出
    2.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教学要求
    3.教学剧目选择与演出的安排
    4.题材风格与演员培养
    5.关于独幕戏的教学
    6.大戏教学与排练
    7.教学演出转到剧场公演
    8.教学应实行目标管理
    9.团队观念与职业道德
    10.教师的双重工作效能
    独幕戏、大戏剧目索引

    第四章表演片断教材篇
    第一部分小说改编的片断
    中国小说片断
    王朔作品系列
    1.《空中小姐》
    2.《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3.《过把瘾就死》
    4.《浮出海面》
    5.《无人喝彩》
    6.《顽主》
    7.《永失我爱》
    苏童作品系列
    8.《红粉》
    9.《离婚指南》
    10.《平静如水》
    其他中国小说
    11.《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海岩
    12.《天狗》贾平凹
    13.《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14.《青春之歌》杨沫
    15.《祝福》秦志钰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
    16.《金锁记》张爱玲
    17.《骆驼祥子》老舍
    18.《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李容根据慕容雪村网络小说改编
    19.《天堂打左灯向右拐》李容根据慕容雪村网络小说改编
    外国小说片断
    20.《卡门》(嘉尔曼)(法)梅里美
    21.《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
    22.《简·爱》(英)夏洛特·勃朗时
    23.《复活》(俄)托尔斯泰
    24.《牛虻》(意)伏尼契
    第二部分电影及电视剧改编的片断
    25.《李双双》李準鲁韧
    26.《喜盈门》辛显令赵焕章
    27.《上海人在东京》樊祥达张弘富敏
    28.《人间四月天》王惠玲
    29.《望乡》(日)广泽荣熊井启
    30.《蒲田进行曲》(日)深作欣二
    31.《第四十一》(苏)柯尔图诺夫丘赫莱依
    32.《但丁街凶杀案》(苏)格布里罗维奇罗姆
    33.《囚徒》(希腊)尼·福斯科罗斯
    34.《命运的拨弄》(苏)梁赞诺夫
    35.《办公室的故事》(苏)梁赞诺夫
    第三部分话剧改编的片断
    中国话剧片断
    现代剧目
    36.《上海屋檐下》夏衍
    37.《称心如意》杨绛
    38.《妇女代表》孙芋
    39.《喜相逢》胡可
    创新、探索剧目
    40.《大雪地》扬利民
    41.《桑树坪纪事》陈子度杨健朱晓平
    42.《情感操练》吴玉中
    43.《灵魂出窍》苏雷
    44.《绝对信号》高行健刘会远
    45.《恋爱的犀牛》廖一梅孟京辉
    46.《蛾》车连滨
    47.《废墟中环》(香港)潘惠森
    48.《暗恋桃花源》(台湾)赖声川
    49.《非常麻将》李六乙
    ……
    外国话剧片断

    第五章教学原则方法篇
  • 内容简介:
      《表演教学手册》选取了大量的练习、小品与剧目片断,并进行了一定的编写。全书具体介绍了适于我国表演教学的部分优秀表演练习及习作,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培养演员的方法,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理念、不同做法进行具体分析,并重点介绍了表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体系建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作者简介:
      林洪桐,1937年生,福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院务、学术、艺术委员会委员。青年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培训中心艺术总监。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导演、文学、评论学会等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副会长。从事教学近四十年,达万余课时。主攻电影表演、剧作、理论。发表专著五部:《影视表演技巧入门》、《电影演员的魅力》、《多姿多彩的银幕美》等。其中《银幕技巧与手段》获广电部教材一等奖。《电影表演艺术》获广电部科研成果三等奖。发表论文近百篇(达二百余万字):《电影本体与电影表演》、《电影的现代性与银幕表演》、《电影结构的突破与创新》、《电影时空的艺术力量》、《淡泊中边走边唱》、《让灵魂追赶躯体》、《银幕美的探索》等。为电影表演学科带头人,提出“银幕表演三圈论”,“表演创作思维三种模式论”等。1992年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荣誉”。创作影视剧本:《北京人》、《黎明奏鸣曲》、《缓期执行》、《雾》、《虹》、《疯狂歌女》等15部(均拍摄发表)。导演影视作品:《往事如烟》、《雪花静静地飘》、《初升的太阳》、《超越情感》、《红舞鞋》等10部。其中《死神与少女》获“瓦尔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新时期人道主义精神奖”、“奋发进步文明”铜牌奖等。《多梦时节》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1989年度“华表奖”、第三届“铜牛奖”、艺术追求奖等。《寒夜》、《欲火焚心》选送“戛纳”、“南特”国际电影节展映。导演话剧:《悲悼》、《北京人》、《烟熏橡木》、《被埋葬的孩子》、《被残害的人》、《暗恋桃花源》等10部。历任第11、14、20届“金鸡奖”,1994年度“华表奖”,第3、4届“金桥奖”,电影百年“世纪杯奖”等评委。
  • 目录:
    总序/张会军
    序言/童道明
    引言

    第一章教学观念思索篇
    思索一掌握表演的大技巧——“生命学”
    1.加强宏观“人文”与“人性”的教育
    2.表演的“生命学问”意味着“把自己摆进去”
    3.生命感觉超越技巧——蒋雯丽入学考试的启示
    4.表演的生命美学状态
    5.“生命学”的理论阐释
    6.表演教学中如何贯彻“生命学”
    思索二对斯氏体系的肯定评价及质疑
    1.体验派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仍是教学的主体
    2.打破表演教学中斯氏体系一统天下的独家领地
    3.提倡多元化的表演关学与多元化的教学
    思索三“自我出发说”运用不当将削弱“形象塑造”
    1.作为一种技巧性方法值得肯定
    2.不应将局部具体手段上升到整体创作的美学高度
    3.片面、过分强调“自我出发说”将不利于“性格化”魅力
    4.“自我出发说”在创作实践中实际行不通
    5.“自我出发说”将造成“无形象”及“表演的衰退”
    6.辩证对待“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思索四终极目标与教学核心——表演魅力学
    1.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2.既要反对虚假,也要反对平庸
    3.既要发挥“第一自我”更要创造“第二自我”
    4.不可能的一次可能,非现实的一次实现
    5.教学中贯彻“魅力第一”的原則
    思索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1.经典名著成品教学——表演基础教学的一种探索
    2.何谓“成品教学”及其教学优势
    3.废除学生自编小品,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4.伟大的文学形象促成伟大的演员
    5.教学改革的步子要大些,教学的模式要多元些
    思索六关于情感的塑造与表达
    1.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情感问题——表演理论与实践中的薄弱环节
    3.质疑斯氏的情感“自然而然”论
    4.对斯氏“纯粹情感论”的质疑
    5.生活情感应上升为艺术情感
    6.演员塑造的艺术情感必须感染观众
    7.体现人物的情感线索及其变化
    8.塑造人物情感的多种方式
    思索七教学思维与教学法的突破及改革
    1.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2.探讨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法
    3.鼓励思考无结构的教学法
    4.无管理的管理教学法
    5.注重能力与人格的培养
    6.艺术教育是创造力的教育
    7.对学生潜能的再认识
    8.面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第二章人物形象塑造篇
    第一阶段案头工作
    1.对角色的热爱、迷恋与投入
    2.带着艺术感觉与专业眼光理解感受角色
    3.理清剧本的事件,任务、单位并给予命名
    4.对主题、意蕴及人物的初步案头分析
    5.对角色的形象构思,形成人物的“心象”
    6.始终做到“在自己心中去感觉角色”
    附录一《创造角色的提纲》(斯氏晚期的若干重要论述)
    附录二麦克先生关于《樱桃园》的案头分析
    第二阶段排演工作
    初排阶段
    1.掌握艺术的、活的表演状态
    2.寻找到对剧本与角色生活的实感
    3.让人物的创造状态与艺术魅力在演员心里扎根
    4.动作中分析剧本与角色
    5.动作与规定情境的互动
    6.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的辩证统一
    7.对事件的估计与判断
    8.表演中的难点——与对手的相互作用
    细排阶段
    9.语言的艺术处理
    10.形体的塑造与艺术处理
    11.形象创造的核心——性格化
    连排、彩排与正式演出
    12.演出——与观众的交流
    第三阶段最后的排练与演出
    1.舞台场面调度
    2.舞台节奏
    3.表演的宏观总体把握
    4.人物形象创造的评价意识
    5.风格与流派

    第三章表演教学程序篇
    第一阶段表演基础教学
    1.表演基础练习的教学与操作
    2.关于小品教学的思索
    3.“观察人物练习”——基础教学的重头戏
    4.“小说(小品)片断”的成品教学
    个案分析永失我爱
    第二阶段片断教学阶段
    1.片断阶段在教学上的优势
    2.形象塑造重要性的再认识
    3.片断阶段教学的內容
    4.片断教学的阶段性
    5.解剖一只麻雀
    6.自选片断教学阶段
    7.如何选择片断
    第三阶段完整人物形象塑造——独幕戏、大戏教学阶段
    1.组合、整体、综合、演出
    2.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教学要求
    3.教学剧目选择与演出的安排
    4.题材风格与演员培养
    5.关于独幕戏的教学
    6.大戏教学与排练
    7.教学演出转到剧场公演
    8.教学应实行目标管理
    9.团队观念与职业道德
    10.教师的双重工作效能
    独幕戏、大戏剧目索引

    第四章表演片断教材篇
    第一部分小说改编的片断
    中国小说片断
    王朔作品系列
    1.《空中小姐》
    2.《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3.《过把瘾就死》
    4.《浮出海面》
    5.《无人喝彩》
    6.《顽主》
    7.《永失我爱》
    苏童作品系列
    8.《红粉》
    9.《离婚指南》
    10.《平静如水》
    其他中国小说
    11.《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海岩
    12.《天狗》贾平凹
    13.《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14.《青春之歌》杨沫
    15.《祝福》秦志钰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
    16.《金锁记》张爱玲
    17.《骆驼祥子》老舍
    18.《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李容根据慕容雪村网络小说改编
    19.《天堂打左灯向右拐》李容根据慕容雪村网络小说改编
    外国小说片断
    20.《卡门》(嘉尔曼)(法)梅里美
    21.《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
    22.《简·爱》(英)夏洛特·勃朗时
    23.《复活》(俄)托尔斯泰
    24.《牛虻》(意)伏尼契
    第二部分电影及电视剧改编的片断
    25.《李双双》李準鲁韧
    26.《喜盈门》辛显令赵焕章
    27.《上海人在东京》樊祥达张弘富敏
    28.《人间四月天》王惠玲
    29.《望乡》(日)广泽荣熊井启
    30.《蒲田进行曲》(日)深作欣二
    31.《第四十一》(苏)柯尔图诺夫丘赫莱依
    32.《但丁街凶杀案》(苏)格布里罗维奇罗姆
    33.《囚徒》(希腊)尼·福斯科罗斯
    34.《命运的拨弄》(苏)梁赞诺夫
    35.《办公室的故事》(苏)梁赞诺夫
    第三部分话剧改编的片断
    中国话剧片断
    现代剧目
    36.《上海屋檐下》夏衍
    37.《称心如意》杨绛
    38.《妇女代表》孙芋
    39.《喜相逢》胡可
    创新、探索剧目
    40.《大雪地》扬利民
    41.《桑树坪纪事》陈子度杨健朱晓平
    42.《情感操练》吴玉中
    43.《灵魂出窍》苏雷
    44.《绝对信号》高行健刘会远
    45.《恋爱的犀牛》廖一梅孟京辉
    46.《蛾》车连滨
    47.《废墟中环》(香港)潘惠森
    48.《暗恋桃花源》(台湾)赖声川
    49.《非常麻将》李六乙
    ……
    外国话剧片断

    第五章教学原则方法篇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 陆茵茵 新华正版
陆茵茵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与阐释:早期中国诗学研究
[美]柯马丁 著;郭西安 编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创作基础元素教程
施浩野 著;魏微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基础训练
耿黎明 编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视域下的口头文学研究——以苏州评弹为例(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段静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基础教程()
肖跃英;李志;曾明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九重城:林洪桐自选集
林洪桐 著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性理论:文学与艺术研究的新方向
何成洲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艺术概论
林洪桐 著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技术新论
赵宁宇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艺术研究(第1辑)
刘进清 编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
表演训练教程
林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