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6
版次: 1
ISBN: 9787512129283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5页
字数: 1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人买过
  •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在必要的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将研究重心放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上,涉及寓言、佛教、中医等领域。《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从语言学的视角对概念隐喻理论加以分析,在分析中检验和拓展概念隐喻理论的解释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语言学理论建构与完善,使读者对相关内容的逻辑内涵有合理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既是语言学研究的专著,同时也适用于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修辞学”等课程的教学,对于隐喻研究、寓言研究、传统文化等专门领域的研究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刘宇红,男,1966年出生,湖南省新化县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分别入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和“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访学。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语义学、语用学、神经语言学。目前已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9种。 第1章 概念隐喻理论的“从上到下”方法
    1.1 导论
    1.2 “从下到上”与“从上到下”
    1.3 概念隐喻理论与生成语法的相似性
    1.4 “从上到下”方法的逻辑推论
    1.4.1 推论之一:隐喻映射发生在上级层次的范畴
    1.4.2 推论之二:使用非语境化言语隐喻是合理的
    1.4.3 推论之三:文化对概念隐喻进行选择性编码
    1.4.4 推论之四:化解了相似性问题的逻辑危机
    1.5 结语

    第2章 隐喻映射的双向性:隐喻生涯的视角
    2.1 导论
    2.2 静态映射与动态映射的关系
    2.3 隐喻生涯对双向映射及其先后次序的揭示
    2.4 对双向映射先后次序的证明
    2.5 对双向映射的进一步证明
    2.6 再论生涯隐喻的不足
    2.7 结语

    第3章 元修辞现象研究
    3.1 导论
    3.2 元修辞的功能分类
    3.2.1 解释性元修辞
    3.2.2 构成性元修辞
    3.3 修辞理解过程中的元修辞策略
    3.4 结语

    第4章 寓言类隐喻的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
    4.1 导言
    4.2 寓言类隐喻的形式结构
    4.2.1 四维结构
    4.2.2 情节意象图式
    4.3 寓言类隐喻的语义结构
    4.3.1 认知映射
    4.3.2 情感映射
    4.4 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
    4.5 寓言类隐喻与常规隐喻的比较
    4.6 结语

    第5章 寓言的隐喻特异性与寓言类隐喻的解读困惑——以《百喻经》和《新约全书》为例
    5.1 导言
    5.2 寓言的隐喻特异性
    5.3 寓言类隐喻的解读困惑
    5.3.1 寓言细节的过度解读
    5.3.2 寓言意象的表面冲突
    5.3.3 寓意的取舍
    5.4 对解读困惑的解释
    5.4.1 不变原则表述内容的嬗变
    5.4.2 新拓展不变原则与部分映射
    5.4.3 寓言类隐喻的解读步骤与解读原则
    5.5 宗教寓言与其他寓言
    5.6 结语

    第6章 寓言类隐喻与明喻的比较:共性与差异
    6.1 导言
    6.2 寓言与明喻的结构相似性
    6.3 寓言与明喻的差异
    6.4 寓言的解读方法
    6.5 寓言是否可以被解读为讽喻?
    6.6 结语

    第7章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问题
    7.1 寓言的隐喻本质
    7.2 Tumer的寓言解读方法
    7.3 常规隐喻的映射问题
    7.4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内容
    7.5 合成空间理论掩盖了什么?
    7.6 寓言类隐喻与常规隐喻的相互激活
    7.7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内容侧面化
    7.8 结语

    第8章 寓言类隐喻中的内部对话性
    8.1 隐喻映射:从常规隐喻到寓言类隐喻
    8.2 映射内容的不对称性
    8.3 对话性理论对非对称性的解释
    8.4 内部对话性外显表达的动因
    8.5 结语

    第9章 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的互证——以时间的空间隐喻为例
    9.1 引言
    9.2 什么是时间的空间隐喻?
    9.3 Lakoff和Johnson的思维实验与法界时间的互证
    9.4 Lakoff和Johnson的思维实验与大乘佛法语言观的互证
    9.5 空间隐喻的身体特征与凡夫“我执”的互证
    9.6 互证的体现
    9.7 互证何以可能:大乘佛法的学术地位
    9.8 结语

    第10章 事件隐喻映射:中医五行学说的本质
    10.1 隐喻映射问题
    10.2 隐喻映射在中医五行学说中的部分失效
    10.3 事件隐喻:一种被忽略的隐喻类型
    10.4 事件隐喻对实体隐喻的兼容性问题
    10.5 “五行”中事件隐喻的理据
    10.6 “五行”以外的事件隐喻:以寓言为例
    10.7 结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在必要的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将研究重心放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上,涉及寓言、佛教、中医等领域。《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从语言学的视角对概念隐喻理论加以分析,在分析中检验和拓展概念隐喻理论的解释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语言学理论建构与完善,使读者对相关内容的逻辑内涵有合理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既是语言学研究的专著,同时也适用于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修辞学”等课程的教学,对于隐喻研究、寓言研究、传统文化等专门领域的研究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刘宇红,男,1966年出生,湖南省新化县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分别入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和“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访学。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语义学、语用学、神经语言学。目前已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9种。
  • 目录:
    第1章 概念隐喻理论的“从上到下”方法
    1.1 导论
    1.2 “从下到上”与“从上到下”
    1.3 概念隐喻理论与生成语法的相似性
    1.4 “从上到下”方法的逻辑推论
    1.4.1 推论之一:隐喻映射发生在上级层次的范畴
    1.4.2 推论之二:使用非语境化言语隐喻是合理的
    1.4.3 推论之三:文化对概念隐喻进行选择性编码
    1.4.4 推论之四:化解了相似性问题的逻辑危机
    1.5 结语

    第2章 隐喻映射的双向性:隐喻生涯的视角
    2.1 导论
    2.2 静态映射与动态映射的关系
    2.3 隐喻生涯对双向映射及其先后次序的揭示
    2.4 对双向映射先后次序的证明
    2.5 对双向映射的进一步证明
    2.6 再论生涯隐喻的不足
    2.7 结语

    第3章 元修辞现象研究
    3.1 导论
    3.2 元修辞的功能分类
    3.2.1 解释性元修辞
    3.2.2 构成性元修辞
    3.3 修辞理解过程中的元修辞策略
    3.4 结语

    第4章 寓言类隐喻的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
    4.1 导言
    4.2 寓言类隐喻的形式结构
    4.2.1 四维结构
    4.2.2 情节意象图式
    4.3 寓言类隐喻的语义结构
    4.3.1 认知映射
    4.3.2 情感映射
    4.4 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
    4.5 寓言类隐喻与常规隐喻的比较
    4.6 结语

    第5章 寓言的隐喻特异性与寓言类隐喻的解读困惑——以《百喻经》和《新约全书》为例
    5.1 导言
    5.2 寓言的隐喻特异性
    5.3 寓言类隐喻的解读困惑
    5.3.1 寓言细节的过度解读
    5.3.2 寓言意象的表面冲突
    5.3.3 寓意的取舍
    5.4 对解读困惑的解释
    5.4.1 不变原则表述内容的嬗变
    5.4.2 新拓展不变原则与部分映射
    5.4.3 寓言类隐喻的解读步骤与解读原则
    5.5 宗教寓言与其他寓言
    5.6 结语

    第6章 寓言类隐喻与明喻的比较:共性与差异
    6.1 导言
    6.2 寓言与明喻的结构相似性
    6.3 寓言与明喻的差异
    6.4 寓言的解读方法
    6.5 寓言是否可以被解读为讽喻?
    6.6 结语

    第7章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问题
    7.1 寓言的隐喻本质
    7.2 Tumer的寓言解读方法
    7.3 常规隐喻的映射问题
    7.4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内容
    7.5 合成空间理论掩盖了什么?
    7.6 寓言类隐喻与常规隐喻的相互激活
    7.7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内容侧面化
    7.8 结语

    第8章 寓言类隐喻中的内部对话性
    8.1 隐喻映射:从常规隐喻到寓言类隐喻
    8.2 映射内容的不对称性
    8.3 对话性理论对非对称性的解释
    8.4 内部对话性外显表达的动因
    8.5 结语

    第9章 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的互证——以时间的空间隐喻为例
    9.1 引言
    9.2 什么是时间的空间隐喻?
    9.3 Lakoff和Johnson的思维实验与法界时间的互证
    9.4 Lakoff和Johnson的思维实验与大乘佛法语言观的互证
    9.5 空间隐喻的身体特征与凡夫“我执”的互证
    9.6 互证的体现
    9.7 互证何以可能:大乘佛法的学术地位
    9.8 结语

    第10章 事件隐喻映射:中医五行学说的本质
    10.1 隐喻映射问题
    10.2 隐喻映射在中医五行学说中的部分失效
    10.3 事件隐喻:一种被忽略的隐喻类型
    10.4 事件隐喻对实体隐喻的兼容性问题
    10.5 “五行”中事件隐喻的理据
    10.6 “五行”以外的事件隐喻:以寓言为例
    10.7 结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语言的奥秘:新编语言学教程
刘宇红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河北省精品课程推荐教材:基于工程设计思想的工程图学实践--案例与实操
刘宇红;刘伟;戚开诚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中西文化与汉英翻译文本比较
刘宇红 著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结核病学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系列教材·结核病流行和预防控制
刘宇红 著;刘宇红、李亮 编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英语演讲艺术
刘宇红 著;董晓波 编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实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展望(Prospect)全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系列精品教材
刘宇红 著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个人投资理财
刘宇红、杨天平、姚又中 编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
刘宇红 著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工程图学实践教程
刘宇红、李爱荣 主编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语言的神经基础
刘宇红 著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刘宇红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说英语 话家常
刘宇红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