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丛书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16-06
版次: 1
ISBN: 9787101118513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2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5人买过
  •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在分析冷战后中国与四个周边地区板块(东南亚、中亚、东北亚、南亚)的互动模式和政策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差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已逐渐发展为次区域——双边——地区的多层次政策框架,国内因素和地区互动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差异化发展。在国内层面,多元利益主体组成不同的“国内联盟”,通过跨部门、跨层次、多渠道的相互博弈影响中国周边政策在不同地区议题上的决策过程和结果;在地区层面,与中国密切互动的四个周边地区板块因其“地区自主性”的不同,导致中国与这些地区互动的社会化模式、角色扮演及其地区政策取向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周边外交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差异化,进一步完善层次化、差异化的周边地区政策将是未来我国塑造周边环境和构建地区秩序的长期任务。
  • 内容简介:
    《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动力机制研究》在分析冷战后中国与四个周边地区板块(东南亚、中亚、东北亚、南亚)的互动模式和政策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差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已逐渐发展为次区域——双边——地区的多层次政策框架,国内因素和地区互动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冷战后中国周边地区政策的差异化发展。在国内层面,多元利益主体组成不同的“国内联盟”,通过跨部门、跨层次、多渠道的相互博弈影响中国周边政策在不同地区议题上的决策过程和结果;在地区层面,与中国密切互动的四个周边地区板块因其“地区自主性”的不同,导致中国与这些地区互动的社会化模式、角色扮演及其地区政策取向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周边外交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差异化,进一步完善层次化、差异化的周边地区政策将是未来我国塑造周边环境和构建地区秩序的长期任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