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铎八音

茶铎八音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5
版次: 1
ISBN: 9787515807263
定价: 4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184页
字数: 308千字
分类: 生活
  •  喝茶,是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也是一种雅致的生活艺术。华人喜欢喝茶,英国人每天喝好几次茶,日本人更将品茶提升到一种艺术的境界。其实,随着华人的播迁和文化传播,喝茶的文化已经传布到全世界。许玉莲老师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漳州等地传授茶道,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茶铎八音》为茶文化发展的观念与思想提供了许多正确的方向,如第一音(篇)的茶道观念,许玉莲要茶道老师们亲自泡茶、奉茶,不要只是叫学生或员工代劳。第二音的茶文化复兴,许玉莲提出了新茶文化区不要只是沿用先民带来的方式,要从现在生活的时空中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茶文化。第三音的泡茶,许老师直接指出许多所谓的风格差异实际上是做法的错误。第四音的品茶,许老师踏出了茶汤市场的第一步,亲自将泡茶与茶汤有偿地卖给消费者。第五音的器物,许老师认真地做实验,将各种茶具材质与茶汤的关系告诉我们。第六音的茶会,许老师亲自到各国家、各族群举办各类型的茶会,利用茶会传授茶道,了解他们在茶文化上的误区并给予调整补充。第七音的推广,作者提醒我们要卖茶给买者喝,不要只是卖茶给买者投资。第八音的品茗馆,作者直接提出品茗馆要以个人工作室的方式经营,不要落入罐头式生产的行列,否则很快就会丧失它的生命力。每一音都敲得很准很重。茶文化的八音就有如声界的八音,带出了音乐的秩序与创作。
     许玉莲,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宿舍村、吉隆坡慈济大学社会教育推广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学校茶艺顾问。中国《海峡茶道》《问道•中国茶》,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专栏作者。文字清新优美,茶学造诣深厚,多年来四处举办茶会与茶学讲座,颇受欢迎。
    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张锦忠这样描述阿许(许玉莲):上一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八打灵再也二一七路临接邓普勒路的地段,为姚拓与他那群南来文人伙伴的友联文化机构所在,也是许多人的“学报时代”记忆所系之处。学报社栖身二一七路十号里头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可容五六张办公桌。从一九七六年底到一九八一年初,我在那里编编写写,度过了四年多的文青岁月,也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学报的读者、作者,其中一位就是许玉莲,我们那时都叫她“阿许”。
    初识阿许时她是学报读者,年轻,刚中学毕业的样子。现在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电邮的时代,读者,尤其是年轻的小读者,是如何每周或每双周读完杂志后热情地给编者写信诉说心情,或路过都门时到二一七路十号学报社小坐半日,跟我们一块在早慧妈妈张罗的食堂喝杯热乎乎的奶茶,或在工厂门口路边相思树(还是青龙木?)下吃一碟流动摊贩的猪肠粉。阿许就是这样的一位学报读者。阿许的写作才华可能是我的编辑伙伴黄学海发掘的。有一阵子她跟韵儿应学海之邀在学报写专栏《许韵航》。两人文笔辛辣犀利,颇有亦舒风格,比亦舒多些愤怒。
    一九八三年七月,庄若到学报社当小编辑,阿许的专栏犹在,显然叫好也叫座,否则不会那么持久。一九八五年夏我大学毕业返马,二一七路十号还是友联文化机构,路边的相思树(还是青龙木?)依然林立,但学报早已停刊。阿许到纽约。后从纽约返马后,先是在怡保紫藤展开她的茶人生涯,后来到吉隆坡紫藤担任茶道老师,近十来年更执掌紫藤的茶艺学习中心主任讲师等职,推广茶艺不遗余力,茶艺功夫已有如老茶般芬甘厚醇。是的,时过沧桑,学报时代那杯茶凉了。可是人生茶馆并不是只有一杯茶,或只有六安茶。人走茶凉之后,想喝茶,等炉上的水烧开了,就再沏一壶茶吧。没有六安瓜片,沏一壶白毫乌龙又何妨?
    目 录
    自序 1
    推荐序 文化不在一朝一夕 2
    推荐序 优雅的人文生活 5
    “耽”之章 9
    耽慢之人 10
    踏上国乐的门槛 14
    十九岁的打鼓“姥” 17
    “同期”与“票房” 27
    琴与书: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33
    “乐”之章 43
    打击乐和锣鼓乐 44
    一方风土一方人 48
    西安鼓乐 51
    新疆手鼓 54
    潮州锣鼓 57
    土家族打溜子 61
    苏南十番锣鼓 66
    “器”之章 75
    古器物,越陈越香 76
    初试古董买卖 82
    从古董到新瓷 88
    “玩物尚置”,茶味相倚 92
    人生功课转向 100
    玉瓷润心,“敦睦窑” 104
    “茶”之章 115
    学茶之始 116
    初任事茶人 119
    茶与乐 123
    我的自在茶 129
    “慢”之章 137
    在亚维侬 139
    传统是奢侈品? 147
    慢的生活美学 154
    悠游于古 160
    附录一:昆曲剧团相关资料 166
    水磨曲集昆剧团 166
    兰庭昆剧团 167
    台北昆曲研习社 169
    附录二:琴苑相关资料 171
    百乐琴苑 171
    等闲琴馆 172
    中华古琴学会——台北琴道馆 173
     
  • 内容简介:
     喝茶,是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也是一种雅致的生活艺术。华人喜欢喝茶,英国人每天喝好几次茶,日本人更将品茶提升到一种艺术的境界。其实,随着华人的播迁和文化传播,喝茶的文化已经传布到全世界。许玉莲老师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漳州等地传授茶道,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茶铎八音》为茶文化发展的观念与思想提供了许多正确的方向,如第一音(篇)的茶道观念,许玉莲要茶道老师们亲自泡茶、奉茶,不要只是叫学生或员工代劳。第二音的茶文化复兴,许玉莲提出了新茶文化区不要只是沿用先民带来的方式,要从现在生活的时空中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茶文化。第三音的泡茶,许老师直接指出许多所谓的风格差异实际上是做法的错误。第四音的品茶,许老师踏出了茶汤市场的第一步,亲自将泡茶与茶汤有偿地卖给消费者。第五音的器物,许老师认真地做实验,将各种茶具材质与茶汤的关系告诉我们。第六音的茶会,许老师亲自到各国家、各族群举办各类型的茶会,利用茶会传授茶道,了解他们在茶文化上的误区并给予调整补充。第七音的推广,作者提醒我们要卖茶给买者喝,不要只是卖茶给买者投资。第八音的品茗馆,作者直接提出品茗馆要以个人工作室的方式经营,不要落入罐头式生产的行列,否则很快就会丧失它的生命力。每一音都敲得很准很重。茶文化的八音就有如声界的八音,带出了音乐的秩序与创作。
  • 作者简介:
     许玉莲,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宿舍村、吉隆坡慈济大学社会教育推广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学校茶艺顾问。中国《海峡茶道》《问道•中国茶》,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专栏作者。文字清新优美,茶学造诣深厚,多年来四处举办茶会与茶学讲座,颇受欢迎。
    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张锦忠这样描述阿许(许玉莲):上一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八打灵再也二一七路临接邓普勒路的地段,为姚拓与他那群南来文人伙伴的友联文化机构所在,也是许多人的“学报时代”记忆所系之处。学报社栖身二一七路十号里头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可容五六张办公桌。从一九七六年底到一九八一年初,我在那里编编写写,度过了四年多的文青岁月,也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学报的读者、作者,其中一位就是许玉莲,我们那时都叫她“阿许”。
    初识阿许时她是学报读者,年轻,刚中学毕业的样子。现在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电邮的时代,读者,尤其是年轻的小读者,是如何每周或每双周读完杂志后热情地给编者写信诉说心情,或路过都门时到二一七路十号学报社小坐半日,跟我们一块在早慧妈妈张罗的食堂喝杯热乎乎的奶茶,或在工厂门口路边相思树(还是青龙木?)下吃一碟流动摊贩的猪肠粉。阿许就是这样的一位学报读者。阿许的写作才华可能是我的编辑伙伴黄学海发掘的。有一阵子她跟韵儿应学海之邀在学报写专栏《许韵航》。两人文笔辛辣犀利,颇有亦舒风格,比亦舒多些愤怒。
    一九八三年七月,庄若到学报社当小编辑,阿许的专栏犹在,显然叫好也叫座,否则不会那么持久。一九八五年夏我大学毕业返马,二一七路十号还是友联文化机构,路边的相思树(还是青龙木?)依然林立,但学报早已停刊。阿许到纽约。后从纽约返马后,先是在怡保紫藤展开她的茶人生涯,后来到吉隆坡紫藤担任茶道老师,近十来年更执掌紫藤的茶艺学习中心主任讲师等职,推广茶艺不遗余力,茶艺功夫已有如老茶般芬甘厚醇。是的,时过沧桑,学报时代那杯茶凉了。可是人生茶馆并不是只有一杯茶,或只有六安茶。人走茶凉之后,想喝茶,等炉上的水烧开了,就再沏一壶茶吧。没有六安瓜片,沏一壶白毫乌龙又何妨?
  • 目录:
    目 录
    自序 1
    推荐序 文化不在一朝一夕 2
    推荐序 优雅的人文生活 5
    “耽”之章 9
    耽慢之人 10
    踏上国乐的门槛 14
    十九岁的打鼓“姥” 17
    “同期”与“票房” 27
    琴与书: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33
    “乐”之章 43
    打击乐和锣鼓乐 44
    一方风土一方人 48
    西安鼓乐 51
    新疆手鼓 54
    潮州锣鼓 57
    土家族打溜子 61
    苏南十番锣鼓 66
    “器”之章 75
    古器物,越陈越香 76
    初试古董买卖 82
    从古董到新瓷 88
    “玩物尚置”,茶味相倚 92
    人生功课转向 100
    玉瓷润心,“敦睦窑” 104
    “茶”之章 115
    学茶之始 116
    初任事茶人 119
    茶与乐 123
    我的自在茶 129
    “慢”之章 137
    在亚维侬 139
    传统是奢侈品? 147
    慢的生活美学 154
    悠游于古 160
    附录一:昆曲剧团相关资料 166
    水磨曲集昆剧团 166
    兰庭昆剧团 167
    台北昆曲研习社 169
    附录二:琴苑相关资料 171
    百乐琴苑 171
    等闲琴馆 172
    中华古琴学会——台北琴道馆 173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茶铎八音
我们八月见(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遗作小说全球同步首发。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新经典 出品
茶铎八音
富马利中国见闻录
[美]富马利
茶铎八音
中国山水画对谈录(跟随十位大师,走近山水画世界)
许钦松 编著
茶铎八音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
[美]迈克尔·李普斯基(Michael Lipsky)
茶铎八音
少数派的感受
[美]凯茜·帕克·洪
茶铎八音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加拿大]方秀洁 著;陈昉昊 译;周睿
茶铎八音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法]乔治·维加埃罗 著;刘康宁 译
茶铎八音
影子母亲:保姆、换工与育儿中的微观政治(薄荷实验)
[美]卡梅隆·林·麦克唐纳 著;杨可 译
茶铎八音
逃出瓶子的精灵:一部关于“我”的哲学史
[荷兰]戈尔·格罗特
茶铎八音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
临风君
茶铎八音
【贝页】消失中的食物:除了美味,我们还将失去什么
丹·萨拉迪诺
茶铎八音
我该走了吗
李翊云
系列丛书 / 更多
茶铎八音
我们八月见(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遗作小说全球同步首发。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新经典 出品
茶铎八音
富马利中国见闻录
[美]富马利
茶铎八音
中国山水画对谈录(跟随十位大师,走近山水画世界)
许钦松 编著
茶铎八音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
[美]迈克尔·李普斯基(Michael Lipsky)
茶铎八音
少数派的感受
[美]凯茜·帕克·洪
茶铎八音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加拿大]方秀洁 著;陈昉昊 译;周睿
茶铎八音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法]乔治·维加埃罗 著;刘康宁 译
茶铎八音
影子母亲:保姆、换工与育儿中的微观政治(薄荷实验)
[美]卡梅隆·林·麦克唐纳 著;杨可 译
茶铎八音
逃出瓶子的精灵:一部关于“我”的哲学史
[荷兰]戈尔·格罗特
茶铎八音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
临风君
茶铎八音
【贝页】消失中的食物:除了美味,我们还将失去什么
丹·萨拉迪诺
茶铎八音
我该走了吗
李翊云
相关图书 / 更多
茶铎八音
我们八月见(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遗作小说全球同步首发。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新经典 出品
茶铎八音
富马利中国见闻录
[美]富马利
茶铎八音
中国山水画对谈录(跟随十位大师,走近山水画世界)
许钦松 编著
茶铎八音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
[美]迈克尔·李普斯基(Michael Lipsky)
茶铎八音
少数派的感受
[美]凯茜·帕克·洪
茶铎八音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加拿大]方秀洁 著;陈昉昊 译;周睿
茶铎八音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法]乔治·维加埃罗 著;刘康宁 译
茶铎八音
影子母亲:保姆、换工与育儿中的微观政治(薄荷实验)
[美]卡梅隆·林·麦克唐纳 著;杨可 译
茶铎八音
逃出瓶子的精灵:一部关于“我”的哲学史
[荷兰]戈尔·格罗特
茶铎八音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
临风君
茶铎八音
【贝页】消失中的食物:除了美味,我们还将失去什么
丹·萨拉迪诺
茶铎八音
我该走了吗
李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