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法总论

债法总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5
版次: 1
ISBN: 9787301270615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080页
字数: 6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The General Theory of Obligation Law
丛书: 法研教科书
371人买过
  • 本书以我国现行债法为对象,遵循法律解释之思路,论证规范之目的,平衡规则背后之利益,整理、阐述我国既有的债法规则及其体系。
    本书内容围绕债的关系展开,分债的关系概述、债的关系产生、债的关系的内容、债的关系消灭、给付障碍、损害赔偿、债的保全、债的移转、多数人之债、利他合同等章节。 王洪亮,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债法总论详目[2]00    前言    / 001法规缩略语表    / 001第一章债之关系概述    / 第一节债法    / 一、  债法的内涵    / 二、  债法的功能    / (一)  债法的动态性    / (二)  债法的经济与社会功能    / 三、  债法的法政策基础思想    / 四、  债法在私法中的地位、债法的构造及其理论基础    / (一)  债法在民法体系中的位置    / (二)  债法的结构    / 五、  债法的法律渊源    / (一)  法律    / (二)  司法解释    / (三)  国际公约    / 六、  论述思路    / 第二节债之关系    / 一、  债法之客体:债之关系    / (一)  内涵    / (二)  狭义债之关系与广义债之关系    / (三)  不同视角下的债之关系    / 二、  债之关系的特性    / (一)  债之关系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二)  债之关系为当事人之间的特别结合关系    / 三、  债之关系的类型    / (一)  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    / (二)  基于单方法律行为之债的关系与基于双方法律行为或多方法律行为之债的关系    / (三)  双务合同、单务合同    / (四)  通常的双务合同与相互的双务合同    / (五)  典型债之关系与非典型债之关系    / (六)  有因的债之关系与抽象的债之关系    / (七)  继续性债之关系与定期行为    / 四、  债务与责任    / (一)  区分    / (二)  责任的标的    / (三)  没有责任的债务    / (四)  无债务之责任    / 五、  情谊行为    / (一)  情谊行为的判定    / (二)  情谊关系与保护义务    / (三)  情谊行为与侵权责任    / 第三节给付    / 一、  给付的概念:行为或者结果    / 二、  给付的内容:作为与不作为    / 三、  给付义务的类型    / (一)  原给付义务与次给付义务    / (二)  主给付义务与从给付义务    / (三)  附随义务    / (四)   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的区别    / 四、  不真正义务    / 五、  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    / 六、  给付的确定    / 七、  不利益的给付    / 第四节债权    / 一、  债权与物权的不同性质    / (一)  债权为相对权    / (二)  物权为绝对权    / (三)  债权平等原则    / (四)  物权的优先效力    / 二、  债权相对性的例外    / 三、  债权的可实现性    / (一)  完全债权    / (二)  不完全债权    / (三)  债权与请求权    / 第二章债之关系的产生    / 第一节概述    / 一、  基于法律行为产生的债之关系    / (一)  基于合同产生债之关系    / (二)  基于单方法律行为产生债之关系    / (三)  基于多方行为产生债之关系    / 二、  法定债之关系    / 三、  事实合同    / (一)  事实合同理论    / (二)  事实合同的反驳    / (三)  事实合同制度的反思    / 四、 缔约上过失    / 五、  法定之债与意定之债的并存    / 第二节合同之债的成立    / 一、  合同之债与合同自由    / (一)  合同自由的内容    / (二) 合同自由的功能    / (三) 合同的必要    / 二、  合同的订立    / (一)  概述    / (二)  要约、承诺方式订立合同    / (三)  要约承诺方式订立合同的变化形式    / (四)  要约承诺模式以外的合同订立模式    / (五)  合意与不合意    / (六)  合同成立时间与地点    / 三、  强制缔约    / (一)  法定缔约强制    / (二)  一般性的缔约强制    / 四、  通过格式条款成立的合同之债    / (一)  格式条款的含义与构成    / (二)  格式条款的优点与缺点    / (三)  格式条款的订入    / (四)  格式条款的解释    / (五)  个别约定条款的优先效力    / (六)  格式条款的效力    / 五、  预约    / (一)   预约的概念    / (二)   法律效力    / 六、  框架合同    / 第三节缔约上过失    / 一、  概念    / 二、  缔约上过失的发展史    / (一) 耶林的发现    / (二) 《德国民法典》的接受    / (三) 缔约上过失制度的正当性理由    / (四) 司法实践中的发展    / (五) 《德国民法典》的一般性规定    / 三、  缔约上过失制度    / (一)  构成前提    / (二)  构成要件    / (三)  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类型    / (四)  第三人责任类型    / (五)  法律效果    / 第三章债之关系的内容    / 第一节诚实信用原则    / 一、  诚实信用原则    / 二、  区分    / 三、  具体适用情况    / (一)  债之关系的补充    / (二) 债之关系中义务的确立    / (三)  权利滥用之限制    / (四)  法律与合同的校正    / 第二节给付内容的确定    / 一、  概述    / 二、  给付内容的解释确定与通过法律规定确定    / 三、  合同内容的单方确定    / (一)  当事人一方确定给付    / (二)  第三人的给付确定权    / 第三节给付义务之客体    / 一、  种类之债    / (一)  概述    / (二)  债务人的选择权    / (三)  债务人的购置(设法取得)义务    / (四)  特定(具体)化    / (五)  具体化的效力    / 二、  选择之债    / 三、  代替权    / 四、  金钱之债与利息之债    / (一)  金钱之债    / (二)  利息之债    / (三)  货币贬值    / 第四节给付的方式    / 一、  部分给付    / 二、  第三人给付    / 三、  向第三人给付    / 四、  给付地    / (一)  概念    / (二) 给付地与结果地的意义    / (三)  给付地与债务类型    / (四)  给付地的确定    / 五、  给付时间    / 六、  给付费用    / 第五节履行抗辩权    / 一、  留置抗辩权    / (一) 留置抗辩权的内涵    / (二) 区别    / (三)  构成前提    / (三)  留置抗辩权的排除    / (四)  留置抗辩权的行使    / (五)  法律效果    / 二、  双务合同情况下的同时履行抗辩权    / (一)  基本思想    / (二)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性质    / (三)  功能    / (四)  构成前提    / (五)  法律效果    / 三、  先履行抗辩权    / (一)  概念    / (二)  先给付义务类型    / 四、  不安抗辩权    / (一)  概念    / (二)  不安抗辩权构成要件    / (三)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通知    / (四)  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法律效果    / (五)  与期前拒绝给付的关系    / (六) 加速到期    / 第四章债权的保全    / 第一节债权的保全概述    / 一、  概念    / 二、  意义    / 第二节代位权    / 一、  代位权概述    / (一)  概念    / (二)  代位权制度价值    / (三)  性质    / 二、  代位权的构成前提    / (一)  债权人对债务人拥有合法的债权    / (二)  须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之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 (三)  债权保全的必要性    / (四)  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    / 三、  债权人代位权的客体    / (一)  可以成为债权人代位权标的的权利    / (二)  不得由债权人代位行使的权利    / 四、  代位权的行使    / (一)  代位权的行使主体    / (二)  行使的方法    / (三)  代位权行使的范围    / 五、  行使代位权的效力    / (一)  债务人处分权的限制    / (二)  次债务人的抗辩权    / (三)  时效的中断    / (四)  费用的负担    / 六、  效果的归属    / (一)  入库规则    / (二)  直接归属于代位权人    / (三)  代位权判决效力    / 第三节撤销权    / 一、  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与本质    / (一)  含义    / (二)  规范目的    / (三)  性质    / 二、  撤销权的适用范围    / 三、  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前提    / (一)  债权人对债务人有效债权的存在    / (二)  须债务人曾为法律行为    / (三)  债务人的行为有害债权的实现    / (四)  债务人的诈害行为与债务人无资力之间须具有相当因果关系    / (五)  债务人恶意    / (六)  受益人与转得人恶意    / 四、  恶意抵押类型    / 五、  撤销权的行使    / (一)   行使的主体    / (二)  撤销权行使范围    / (三)  撤销权行使的期限    / 六、  法律效果    / (一)  法律效果    / (二)  效果归属    / (三)  费用承担    / 七、 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撤销权    / 第五章清偿与清偿替代    / 第一节清偿    / 一、  清偿    / (一)  概念    / (二)  给付人    / (三)  给付受领人    / (四)  清偿之效果    / (五)  清偿的证明    / (六)  举证责任    / (七)  清偿的抵充    / (八)  清偿的性质    / 二、  代物清偿    / (一)  代物清偿的概念    / (二)  代物清偿的性质    / (三)  代物清偿的构成前提    / (四)  法律效果    / (五)  与代替权的区别    / 三、  为清偿而给付    / (一)  概念    / (二)  与代物清偿的区别    / (三)  适用情况    / (四)  法律效果    / (五)  与代替权的区别    / 第二节债务的抵销    / 一、  抵销的概述    / 二、  抵销的功能    / 三、  抵销的性质    / 四、  抵销的构成前提    / (一)  二人相互享有债权    / (二)  给付标的同种类    / (三)  主动债权的可实现性    / (四)  被动债权的存在、可清偿    / 五、  抵销的排除    / (一)  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情况    / (二)  依照债权性质不能抵销者    / (三)约定禁止抵销    / 六、  抵销的行使    / (一)  抵销应由抵销人以意思表示进行    / (二)  抵销不得附有条件或期限    / 七、  抵销的效力    / (一)  消灭债权的效力    / (二)  溯及效力    / (三)  多个债权情况下的抵销    / 八、  被抵销人的异议    / 九、 合意抵销    / (一)  概念    / (二)  性质    / (三)  区别    / (四)  合意抵销与法定抵销的区别    / (五)  效力    / 第三节提存与自助出卖    / 一、  提存的概念    / 二、  提存的性质    / 三、  提存的事由    / 四、  提存程序    / (一)  提存部门    / (二)  提存标的物    / (三)  提存的申请、受理、审查与复议    / (四)  提存的通知    / (五)  提存书的交付与领取    / 五、  提存的效力    / (一)  消灭债务的效力    / (二)  提存物的取回权    / (三)  债权人的提存物领取请求权    / (四)  提存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    / (五) 领取请求权与对待给付的同时履行    / (六) 债务人的其他义务    / (七) 提存标的物的风险负担、提存物的孳息、提存费用    / 六、  自助出卖    / 第四节清偿替代方式以及其他债务关系消灭的方式    / 一、 债务的免除    / (一) 免除概述    / (二) 与原因行为的关系    / (三) 法律效果    / 二、 否认性债务承认    / 三、 混同    / (一) 混同概述    / (二) 混同发生的事由    / (三) 混同的例外    / (四) 混同的法律效果    / 四、 变更合同    / (一) 变更合同的内容    /    (二) 变更合同与债务更新    / 五、 合同废止    / 六、 和解    / (一) 概述    / (二) 相互让步    / (三) 和解的效果    / (四) 和解基础错误    / 第六章债之关系的障碍与法律救济    / 第一分章    概述    / 第一节债之关系障碍概述    / 一、 债之关系障碍    / (一) 给付义务的违反    / (二) 附随义务的违反    / 二、 义务违反作为损害赔偿与解除的本质要素    / (一) 债之关系障碍、给付障碍    / (二) 义务违反作为核心概念    / 三、 给付障碍体系    / (一) 给付义务的命运    / (二) 次位请求权体系    / (三) 对待给付义务的命运    / 四、 混合体系    / 第二分章    给付义务的消灭    / 第二节因给付不能而消灭给付义务    / 一、 继续履行的界定    / 二、 给付不能情况下原给付义务消灭    / 三、 给付不能    / (一) 给付不能的原因    / (二) 给付客体:种类物情况下的特殊规则    / (三) 部分不能    / (四) 一时不能    / 四、 规范性的不能    / (一) 经济上给付障碍    / (二) 人身上的给付障碍    / (三)  性质    / 五、 法律效果    / 六、 其他排除给付义务的原因    / 第三分章    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三节损害赔偿请求权与归责原则    / 一、 可归责与归责原则    / 二、 归责原则分析    / (一) 严格责任说    / (二) 过错责任    / (三) 二元归责原则    / (四) 本书观点    / 三、 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的比较    / (一) 对严格责任的评价    / (二) 对过错责任的评价    / 四、 损害赔偿请求权体系    / (一) 给付障碍法中的损害类型    / (二) 法律上规定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体系    / 第四节无过错责任与免责事由    / 一、 无过错责任的构成    / 二、 不可抗力    / (一) 不可抗力的构成    / (二) 具体情形    / (三) 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适用范围    / (四) 不可抗力发生免责效力的前提    / (五) 因不可抗力免责的效力    / (六) 通知义务    / 三、 意外事件    / (一) 意外事件作为免责事由    / (二) 意外事件的构成    / 四、 为自己人或第三人承担责任    / (一) 为履行辅助人承担责任    / (二) 为第三人承担责任    / 五、 债权人原因造成不履行的    / 第五节过错责任    / 一、 过错责任    / (一) 适用范围    / (二) 举证责任分配    / (三) 过错与义务违反的区分    / (四) 过错的结合点    / 二、 可归责类型    / 三、 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   (一) 过错归责    / (二) 责任能力    /    (三) 过错形式    / 四、 无过错责任    / 五、 为他人过错承担责任    /   (一) 为履行辅助人行为承担责任    / (二) 为法定代理人承担责任    / (三) 雇主责任    / 第六节因义务违反产生的简单损害赔偿    / 一、 简单损害赔偿的界定    / 二、 附随义务之违反    / (一) 合同框架内的附随义务之违反    / (二) 前合同关系中的附随义务违反    / (三) 后合同附随义务的违反    / (三) 法律效果    / (四) 举证责任    / (五) 预防性请求权    / 三、 不完全给付    / (一) 不完全给付的内涵    / (二) 瑕疵损害与瑕疵结果损害的区分    / (三) 加害给付损害之赔偿    / (四) 用益丧失损害    / (五) 法律效果    / 第七节迟延损害赔偿    / 一、 债务人迟延的界定    / 二、 构成前提    /  (一) 有效、到期并可实现的请求权    / (二) 催告    /   (三) 债务给付期经过而债务人未给付    /   (四) 可归责    /   (五) 债务人迟延的开始与结束    / 三、 债务人迟延的法律效果    / (一) 迟延损害赔偿    / (二) 迟延利息    /   (三) 责任之加重    / 第八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    / 一、 给付不能(自始与嗣后不能)    / (一) 嗣后不能情况下的损害赔偿    / (二) 替代整个给付的损害赔偿    / (三) 自始不能情况下的损害赔偿    / 二、 给付迟延与不完全给付    / (一) 原给付义务优先    / (二) 履行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之间的顺位关系    / (三) 构成前提    / (四) 法律效果    / 三、 保护义务的违反    / (一) 概述    / (二) 构成前提    / (三) 不可期待的判断标准    / 四、 履行利益的赔偿方法    / (一) 代位理论与差额理论    / (二) 差额说优先适用    / (三) 债权人选择差额说与代位说的权利    /   五、 代偿请求权    / 第九节因预期违约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 一、 预期违约的涵义    / 二、 预期违约与拒绝给付    / 三、 预期违约的规范基础    / 四、 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    /    (一) 存在有效的债之关系    /    (二) 在履行期届满前不为给付的表示    /   (三) 给付须为可能    /   (四) 须可归责于债务人    / 五、 预期违约的法律效果    / (一) 是否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 (二) 损害赔偿    /    (三) 解除合同    /    (四) 拒绝受领    / 第十节质量瑕疵的法律救济    / 一、 瑕疵担保责任    / 二、 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    / (一) 标的物存有瑕疵    / (二) 标的物的瑕疵须在风险移转时已经存在    / (三) 买受人适时地进行了检验并提出了瑕疵异议    / (四) 买受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 三、 继续履行请求权    / (一) 继续履行的优先顺位    / (二) 修理或更换    / (三) 退货    / 四、 解除权    / 五、 减价权    / 六、 损害赔偿    / (一) 与给付并存的损害赔偿    / (二) 迟延损害    / (三) 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    / 第十一节惩罚性损害赔偿    / 一、 惩罚性赔偿的产生与发展    / 二、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三、 合同责任基础上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 (一) 合同责任基础上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 (二) 法律效果    / 四、 侵权责任基础上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 (一) 构成要件    / (二) 法律效果    / 五、 诉讼    / 第四分章    对待给付义务的消灭    / 第十二节解除与对待给付义务的消灭    / 一、 解除概述    / (一) 与替代给付损害赔偿的平行结构    / (二) 无须可归责要件    / (三) 解除与损害赔偿    / 二、 解除权的产生    / [1]    0债法总论详目[2]0    (一) 不可抗力而发生解除    / (二) 因预期违约而发生的解除权    / (三) 因迟延给付产生的解除权    / (四) 不完全给付与解除    / (五) 附随义务与解除权    /    (六) 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界定    / 三、 给付不能情况下对待给付的命运    / (一) 对待给付义务    / (二) 对待给付义务消灭的例外:风险负担规则    / (三) 返还已经履行的对待给付    / (四) 解除    / 第五分章    其他给付障碍的情形    / 第十三节债权人迟延    / 一、 债权人迟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二、 构成前提    /   (一) 债权人协助的必要性    /   (二) 可履行性    /   (三) 依债务本旨提出给付    /   (四) 给付可能    / (五) 未受领给付或者拒绝为对待给付    / 三、 法律效果    / (一) 原给付义务并不免除    / (二) 债务人责任的减轻    / (三) 风险移转    / (四) 利息义务消灭    / (五) 用益返还的限制    / (六) 放弃占有    / (七) 增加费用的赔偿    / (八) 中止履行    / (九) 价格制裁    / 第十四节情势变更    / 一、 基本原理    / 二、 适用范围    / (一) 合同优先    / (二) 情势变更与给付不能    / (三) 情势变更与错误    / 三、 构成前提    / (一) 作为交易基础的情势的存在    /    (二) 交易基础发生重大变更    /    (三) 不可预见性    /    (四) 不可预见的风险没有依法或者依约归属于一方当事人    /    (五) 当事人坚守合同的不可期待性    / 四、 情势变更的具体类型    / (一) 对价关系的障碍    /   (二) 目的障碍    /   (三) 对于重大情势的双方错误    /   (四) 法律变动    /   (五) 特定法律关系的存续    / 五、 法律效果    /   (一) 再交涉义务    / (二) 变更合同    /   (三) 解除合同    / 六、 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界限    /    (一) 与给付不能的区别    /    (二) 与不可抗力的区别    /    (三) 与商业风险的区别    / 第七章债的关系的解除    / 第一节解除的概述    / 一、 解除的内涵    / 二、 解除的适用范围    / 三、 解除权的类型    /   (一) 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权    /   (二) 任意解除与非任意解除    / 四、 制度区分    /   (一) 解除权与合意解除合同    /   (二) 溯及既往的解除权与终止权    / (三) 解除与期间届满    / 第二节解除的前提    / 一、  约定解除权的构成前提    / 二、 法定解除的构成前提    /   (一) 违约行为的存在    /   (二) 存在解除行为    / 三、 解除权的行使    /    (一) 解除权人    /   (二) 解除权    /   (三) 解除权的行使    /   (四) 相对人异议    / 四、 解除权的排除    / 第三节解除的效力    / 一、 解除效力的学理基础    / 二、 解除与溯及力    /   (一) 一时性合同的解除    /   (二) 继续性合同的解除    / 三、 未履行的给付义务的消灭    / 四、 受领给付的返还    /   (一) 受领给付的返还    /   (二) 返还的风险与费用    / (三) 违反原物返还的后果    / 五、 事实上收取的用益的返还    /   (一) 收取的用益的返还    /   (二) 违反用益返还义务的后果    / 六、 返还不能时的价值赔偿    /   (一) 自始不具有返还性的给付与用益    /   (二) 返还不能与所得毁损、灭失的情况    /   (三) 价值赔偿的计算    / 七、 特殊的利益衡量:返还义务人的特权    / (一) 加工与改造时发现瑕疵的    / (二) 债权人的过错或者缺乏因果关系    / (三) 法定解除权情况下的解除权人的特权    / (四) 得利的返还    / 八、 未收取的用益以及费用的赔偿    /    (一) 未收取用益的赔偿    /    (二) 费用赔偿    / 九、 同时履行抗辩    / 十、 损害赔偿    / (一) 解除表示后毁损、灭失的    / (二) 解除表示前毁损灭失的    / (三) 定金、违约金请求权的消灭    / (四) 任意解除权情况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 十一、 担保权    / 十二、 结算和清理条款    / 第四节消费者撤回权    / 一、 消费者撤回权的体系归属    / (一) 效力模式    / (二) 法律行为效力上的体系归属    / (三) 消费者撤回权并非解除权    / 二、 消费者撤回权的正当性基础    / (一) 意思形成障碍    / (二) 意思形成障碍的救济    / (三) 任意撤回权与契约严守原则    / 三、 消费者撤回权的构成前提    / (一) 消费者撤回权的构成    / (二) 消费者撤回权的行使    / (三) 撤回权的法律效果    / 第八章损害法    / 第一节基本思想与功能    / 一、 损害赔偿的功能    / 二、 完全赔偿原则    / 三、 损害赔偿与保险    / 四、 考察思路    / 第二节损害与受害人    / 一、 损害的概念    / 二、 损害类型    /    (一) 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    /   (二) 履行损害与信赖损害    /   (三) 直接损害与间接损害    /   (四) 侵害结果与结果性损害    / 三、 被侵害人    / 第三节因果关系与损害的归责    / 一、 概述    /   (一) 原因    /   (二) 责任成立的原因与责任范围的原因    / 二、 自然科学意义上因果关系    / (一) 对等理论    / (二) 合乎规律条件说    /   (三) 规范上限制的必要性    / 三、 归责标准    /    (一) 相当性理论    / (二) 规范保护目的说    /   (三) 单纯的概率判断    /    (四) 合法的选择性行为    / (五) 假定之因果关系    /    (六) 受害人自己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害行为的归责    / 第四节违法性    / 一、 概念    / 二、 违法性的本质    / 三、 违法性判断标准    / 四、 免责事由    /   (一) 正当防卫    /   (二) 紧急避险    /   (三) 自助行为    /   (四) 受害人的同意    /   (五) 推定的同意    /   (六) 自冒风险行为    / 第五节损害赔偿的方式与范围    / 一、 损害赔偿的方式    / (一) 恢复原状    /    (二) 金钱赔偿    /   (三) 受害人的处分自由    / 二、 损害计算    / (一) 财产损失    / (二) 所失利益    /   (三) 具体与抽象的损害计算    /   (四) 以新换旧赔偿情况下的特殊性    / 三、 人身损害赔偿    / (一) 人身损害赔偿    / (二) 残疾情况下人身损害赔偿    / (三) 受害人死亡情况下的人身损害赔偿    / 四、 精神损害赔偿    / (一) 概述    / (二)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构成要件    / (三) 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    / 五、 边缘情况    / 六、 损益相抵    / 七、 受害人的共同责任(与有过失)    / (一) 意义    /   (二) 共同责任的基本思想    / (三) 适用范围    /   (四) 构成前提    /   (五) 法律效果    / 八、 减损规则    / 九、 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辅助人的共同过错    / 第九章违约金与定金    / 第一节违约金    / 一、 概述    / 二、 违约金的功能    / (一) 违约金履行担保功能    / (二) 损害赔偿功能    / (三) 违约金“惩罚性”功能的否定    / 三、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的预订    / (一)  “赔偿性违约金”的本质与功能    / (二)  赔偿性违约金具有禁止不当得利的功能吗?    / (三)  赔偿性违约金为主原则的问题    / 四、 违约金的法律结构    / 五、 违约金与其他制度的区分    /   (一) 与独立的违约金    /    (二) 与解约金    /    (三) 与社团罚    / (四)  与企业罚    / (五)  与失权约款    / 六、 违约金的构成前提    /     (一) 有效的违约金约定    / (二) 被担保义务的违反    / (三) 债权人没有违约    / (四) 违约金请求权继续存在    / 七、 违约金请求权与履行请求权的关系    /    (一) 债务人不履行的情况    /    (二) 债务人履行不符合约定的情况    / 八、 违约金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 (一) 违约金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指向利益同一性的判断    / (二) 合同解除后违约金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 (三) 违约金作为最低损害赔偿额    / (四) 违约金数额的增加    / 九、 逾期付款违约金    / 十、 违约金数额的酌减    / 第二节定金    / 一、 概述    / 二、 违约定金    / (一) 构成前提    / (二) 法律效果    / 三、 成约定金    / 四、  立约定金    / 第十章当事人的更换    / 第一节债权让与    / 一、 概述    /   (一) 问题点    /   (二) 概念    /   (三) 意义    /   (四) 类型    /   (五) 特殊类型的债权让与    /   (六) 区别    / 二、 债权让与的前提    /    (一) 债权让与合同    /    (二) 债权的存在    /    (三) 债权的可转让性    /   (四) 债权的可确定性    / 三、 让与的效力    /   (一) 债权的移转    /   (二) 从权利以及优先权利的移转    /   (三) 旧债权人的义务    /   (四) 债务人须主张与无须主张的抗辩    / 四、 债务人保护    / (一) 不知道债权让与的情况    /   (二) 抵销    /   (三) 让与通知与出具证书    / 第二节债务承担与债务加入    / 一、 概念、意义与区别    /   (一) 概念    /   (二) 区分    / 二、 免责债务承担的构成前提    /    (一) 新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    /    (二) 新旧债务人之间订立合同    /   (三) 抵押权承担    / 三、 免责债务承担的法律效果    /   (一) 债务人变更    /   (二) 无须主张的抗辩    /   (三) 债务承担合同瑕疵的效力    /   (四) 从权利或优先权利    / 四、 债务加入    /    (一) 概念    /   (二) 与保证的区别    /   (三) 效力    / 五、 法定的债务加入情况    / 第三节合同承担    / 一、 概述    /  (一) 概念    /   (二) 基础结构    / 二、 意定承担    /   (一) 要件    /   (二) 效果    / 三、 法定承担    / 第十一章涉他合同    / 第一节利他合同    / 一、 利他合同概述    / 二、 真正的利他合同与不真正的利他合同    /    (一) 《合同法》规范基础    /   (二) 真正利他合同与非真正利他合同区别的解释规则    / 三、 利他合同的理论基础    /    (一) 利他合同的性质与功能    /   (二) 第三人负担合同    /   (三) 通过利他合同仅能给与第三人债权    /    (四) 利他合同与处分行为    / 四、 与代理的区别    / 五、 利他合同的构成    / 六、 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    /   (一) 补偿关系    /   (二) 对价关系    /   (三) 执行关系    / 七、 给付障碍    /   (一) 允诺受领人造成的给付障碍    /   (二) 允诺人造成给付障碍的情况    /    (三) 第三人造成给付障碍的情况    / 八、 权利取得的时点    / 九、 债权人的撤回权与更改权    / 第二节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 一、 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的内涵    / 二、 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的效力    / 第十二章多数债权人与多数债务人    / 第一节概述    / 一、 债务人多数    / (一) 按份债务    / (二) 连带债务    / (三) 不真正连带债务    / (四) 债务人共同体    / 二、 债权人多数    / (一) 按份债权    / (二) 连带债权    / (三) 债权人共同体    / 第二节多数债权人    / 一、 意义    / 二、 多数债权人的法定类型    / (一) 按份债权    / (二) 连带债权    / (三) 债权人共同体    / 第三节多数债务人    / 一、 概述    / 二、 按份债务    /   (一) 意义    /   (二) 按份之债的成立    / (三) 按份之债的效力    / 三、 连带债务    / (一) 概述    / (二) 一般性连带债务的事实构成    / (三) 连带债务的产生    /  (四) 对外关系:对债权人的关系    /   (五) 对内关系    /   (六) 连带债务人追偿的障碍    /   (七) 追偿权的范围    / 四、 不真正连带债务    / (一) 真正连带债务与不真正连带之债的区分    / (二)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内容    / (三) 补充责任    / (四) 法律效果    / 五、 债务人共同体    / (一) 产生    / (二) 以特别财产承担责任    / (三) 法律效果    /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现行债法为对象,遵循法律解释之思路,论证规范之目的,平衡规则背后之利益,整理、阐述我国既有的债法规则及其体系。
    本书内容围绕债的关系展开,分债的关系概述、债的关系产生、债的关系的内容、债的关系消灭、给付障碍、损害赔偿、债的保全、债的移转、多数人之债、利他合同等章节。
  • 作者简介:
    王洪亮,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目录:
    债法总论详目[2]00    前言    / 001法规缩略语表    / 001第一章债之关系概述    / 第一节债法    / 一、  债法的内涵    / 二、  债法的功能    / (一)  债法的动态性    / (二)  债法的经济与社会功能    / 三、  债法的法政策基础思想    / 四、  债法在私法中的地位、债法的构造及其理论基础    / (一)  债法在民法体系中的位置    / (二)  债法的结构    / 五、  债法的法律渊源    / (一)  法律    / (二)  司法解释    / (三)  国际公约    / 六、  论述思路    / 第二节债之关系    / 一、  债法之客体:债之关系    / (一)  内涵    / (二)  狭义债之关系与广义债之关系    / (三)  不同视角下的债之关系    / 二、  债之关系的特性    / (一)  债之关系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二)  债之关系为当事人之间的特别结合关系    / 三、  债之关系的类型    / (一)  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    / (二)  基于单方法律行为之债的关系与基于双方法律行为或多方法律行为之债的关系    / (三)  双务合同、单务合同    / (四)  通常的双务合同与相互的双务合同    / (五)  典型债之关系与非典型债之关系    / (六)  有因的债之关系与抽象的债之关系    / (七)  继续性债之关系与定期行为    / 四、  债务与责任    / (一)  区分    / (二)  责任的标的    / (三)  没有责任的债务    / (四)  无债务之责任    / 五、  情谊行为    / (一)  情谊行为的判定    / (二)  情谊关系与保护义务    / (三)  情谊行为与侵权责任    / 第三节给付    / 一、  给付的概念:行为或者结果    / 二、  给付的内容:作为与不作为    / 三、  给付义务的类型    / (一)  原给付义务与次给付义务    / (二)  主给付义务与从给付义务    / (三)  附随义务    / (四)   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的区别    / 四、  不真正义务    / 五、  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    / 六、  给付的确定    / 七、  不利益的给付    / 第四节债权    / 一、  债权与物权的不同性质    / (一)  债权为相对权    / (二)  物权为绝对权    / (三)  债权平等原则    / (四)  物权的优先效力    / 二、  债权相对性的例外    / 三、  债权的可实现性    / (一)  完全债权    / (二)  不完全债权    / (三)  债权与请求权    / 第二章债之关系的产生    / 第一节概述    / 一、  基于法律行为产生的债之关系    / (一)  基于合同产生债之关系    / (二)  基于单方法律行为产生债之关系    / (三)  基于多方行为产生债之关系    / 二、  法定债之关系    / 三、  事实合同    / (一)  事实合同理论    / (二)  事实合同的反驳    / (三)  事实合同制度的反思    / 四、 缔约上过失    / 五、  法定之债与意定之债的并存    / 第二节合同之债的成立    / 一、  合同之债与合同自由    / (一)  合同自由的内容    / (二) 合同自由的功能    / (三) 合同的必要    / 二、  合同的订立    / (一)  概述    / (二)  要约、承诺方式订立合同    / (三)  要约承诺方式订立合同的变化形式    / (四)  要约承诺模式以外的合同订立模式    / (五)  合意与不合意    / (六)  合同成立时间与地点    / 三、  强制缔约    / (一)  法定缔约强制    / (二)  一般性的缔约强制    / 四、  通过格式条款成立的合同之债    / (一)  格式条款的含义与构成    / (二)  格式条款的优点与缺点    / (三)  格式条款的订入    / (四)  格式条款的解释    / (五)  个别约定条款的优先效力    / (六)  格式条款的效力    / 五、  预约    / (一)   预约的概念    / (二)   法律效力    / 六、  框架合同    / 第三节缔约上过失    / 一、  概念    / 二、  缔约上过失的发展史    / (一) 耶林的发现    / (二) 《德国民法典》的接受    / (三) 缔约上过失制度的正当性理由    / (四) 司法实践中的发展    / (五) 《德国民法典》的一般性规定    / 三、  缔约上过失制度    / (一)  构成前提    / (二)  构成要件    / (三)  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类型    / (四)  第三人责任类型    / (五)  法律效果    / 第三章债之关系的内容    / 第一节诚实信用原则    / 一、  诚实信用原则    / 二、  区分    / 三、  具体适用情况    / (一)  债之关系的补充    / (二) 债之关系中义务的确立    / (三)  权利滥用之限制    / (四)  法律与合同的校正    / 第二节给付内容的确定    / 一、  概述    / 二、  给付内容的解释确定与通过法律规定确定    / 三、  合同内容的单方确定    / (一)  当事人一方确定给付    / (二)  第三人的给付确定权    / 第三节给付义务之客体    / 一、  种类之债    / (一)  概述    / (二)  债务人的选择权    / (三)  债务人的购置(设法取得)义务    / (四)  特定(具体)化    / (五)  具体化的效力    / 二、  选择之债    / 三、  代替权    / 四、  金钱之债与利息之债    / (一)  金钱之债    / (二)  利息之债    / (三)  货币贬值    / 第四节给付的方式    / 一、  部分给付    / 二、  第三人给付    / 三、  向第三人给付    / 四、  给付地    / (一)  概念    / (二) 给付地与结果地的意义    / (三)  给付地与债务类型    / (四)  给付地的确定    / 五、  给付时间    / 六、  给付费用    / 第五节履行抗辩权    / 一、  留置抗辩权    / (一) 留置抗辩权的内涵    / (二) 区别    / (三)  构成前提    / (三)  留置抗辩权的排除    / (四)  留置抗辩权的行使    / (五)  法律效果    / 二、  双务合同情况下的同时履行抗辩权    / (一)  基本思想    / (二)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性质    / (三)  功能    / (四)  构成前提    / (五)  法律效果    / 三、  先履行抗辩权    / (一)  概念    / (二)  先给付义务类型    / 四、  不安抗辩权    / (一)  概念    / (二)  不安抗辩权构成要件    / (三)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通知    / (四)  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法律效果    / (五)  与期前拒绝给付的关系    / (六) 加速到期    / 第四章债权的保全    / 第一节债权的保全概述    / 一、  概念    / 二、  意义    / 第二节代位权    / 一、  代位权概述    / (一)  概念    / (二)  代位权制度价值    / (三)  性质    / 二、  代位权的构成前提    / (一)  债权人对债务人拥有合法的债权    / (二)  须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之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 (三)  债权保全的必要性    / (四)  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    / 三、  债权人代位权的客体    / (一)  可以成为债权人代位权标的的权利    / (二)  不得由债权人代位行使的权利    / 四、  代位权的行使    / (一)  代位权的行使主体    / (二)  行使的方法    / (三)  代位权行使的范围    / 五、  行使代位权的效力    / (一)  债务人处分权的限制    / (二)  次债务人的抗辩权    / (三)  时效的中断    / (四)  费用的负担    / 六、  效果的归属    / (一)  入库规则    / (二)  直接归属于代位权人    / (三)  代位权判决效力    / 第三节撤销权    / 一、  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与本质    / (一)  含义    / (二)  规范目的    / (三)  性质    / 二、  撤销权的适用范围    / 三、  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前提    / (一)  债权人对债务人有效债权的存在    / (二)  须债务人曾为法律行为    / (三)  债务人的行为有害债权的实现    / (四)  债务人的诈害行为与债务人无资力之间须具有相当因果关系    / (五)  债务人恶意    / (六)  受益人与转得人恶意    / 四、  恶意抵押类型    / 五、  撤销权的行使    / (一)   行使的主体    / (二)  撤销权行使范围    / (三)  撤销权行使的期限    / 六、  法律效果    / (一)  法律效果    / (二)  效果归属    / (三)  费用承担    / 七、 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撤销权    / 第五章清偿与清偿替代    / 第一节清偿    / 一、  清偿    / (一)  概念    / (二)  给付人    / (三)  给付受领人    / (四)  清偿之效果    / (五)  清偿的证明    / (六)  举证责任    / (七)  清偿的抵充    / (八)  清偿的性质    / 二、  代物清偿    / (一)  代物清偿的概念    / (二)  代物清偿的性质    / (三)  代物清偿的构成前提    / (四)  法律效果    / (五)  与代替权的区别    / 三、  为清偿而给付    / (一)  概念    / (二)  与代物清偿的区别    / (三)  适用情况    / (四)  法律效果    / (五)  与代替权的区别    / 第二节债务的抵销    / 一、  抵销的概述    / 二、  抵销的功能    / 三、  抵销的性质    / 四、  抵销的构成前提    / (一)  二人相互享有债权    / (二)  给付标的同种类    / (三)  主动债权的可实现性    / (四)  被动债权的存在、可清偿    / 五、  抵销的排除    / (一)  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情况    / (二)  依照债权性质不能抵销者    / (三)约定禁止抵销    / 六、  抵销的行使    / (一)  抵销应由抵销人以意思表示进行    / (二)  抵销不得附有条件或期限    / 七、  抵销的效力    / (一)  消灭债权的效力    / (二)  溯及效力    / (三)  多个债权情况下的抵销    / 八、  被抵销人的异议    / 九、 合意抵销    / (一)  概念    / (二)  性质    / (三)  区别    / (四)  合意抵销与法定抵销的区别    / (五)  效力    / 第三节提存与自助出卖    / 一、  提存的概念    / 二、  提存的性质    / 三、  提存的事由    / 四、  提存程序    / (一)  提存部门    / (二)  提存标的物    / (三)  提存的申请、受理、审查与复议    / (四)  提存的通知    / (五)  提存书的交付与领取    / 五、  提存的效力    / (一)  消灭债务的效力    / (二)  提存物的取回权    / (三)  债权人的提存物领取请求权    / (四)  提存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    / (五) 领取请求权与对待给付的同时履行    / (六) 债务人的其他义务    / (七) 提存标的物的风险负担、提存物的孳息、提存费用    / 六、  自助出卖    / 第四节清偿替代方式以及其他债务关系消灭的方式    / 一、 债务的免除    / (一) 免除概述    / (二) 与原因行为的关系    / (三) 法律效果    / 二、 否认性债务承认    / 三、 混同    / (一) 混同概述    / (二) 混同发生的事由    / (三) 混同的例外    / (四) 混同的法律效果    / 四、 变更合同    / (一) 变更合同的内容    /    (二) 变更合同与债务更新    / 五、 合同废止    / 六、 和解    / (一) 概述    / (二) 相互让步    / (三) 和解的效果    / (四) 和解基础错误    / 第六章债之关系的障碍与法律救济    / 第一分章    概述    / 第一节债之关系障碍概述    / 一、 债之关系障碍    / (一) 给付义务的违反    / (二) 附随义务的违反    / 二、 义务违反作为损害赔偿与解除的本质要素    / (一) 债之关系障碍、给付障碍    / (二) 义务违反作为核心概念    / 三、 给付障碍体系    / (一) 给付义务的命运    / (二) 次位请求权体系    / (三) 对待给付义务的命运    / 四、 混合体系    / 第二分章    给付义务的消灭    / 第二节因给付不能而消灭给付义务    / 一、 继续履行的界定    / 二、 给付不能情况下原给付义务消灭    / 三、 给付不能    / (一) 给付不能的原因    / (二) 给付客体:种类物情况下的特殊规则    / (三) 部分不能    / (四) 一时不能    / 四、 规范性的不能    / (一) 经济上给付障碍    / (二) 人身上的给付障碍    / (三)  性质    / 五、 法律效果    / 六、 其他排除给付义务的原因    / 第三分章    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三节损害赔偿请求权与归责原则    / 一、 可归责与归责原则    / 二、 归责原则分析    / (一) 严格责任说    / (二) 过错责任    / (三) 二元归责原则    / (四) 本书观点    / 三、 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的比较    / (一) 对严格责任的评价    / (二) 对过错责任的评价    / 四、 损害赔偿请求权体系    / (一) 给付障碍法中的损害类型    / (二) 法律上规定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体系    / 第四节无过错责任与免责事由    / 一、 无过错责任的构成    / 二、 不可抗力    / (一) 不可抗力的构成    / (二) 具体情形    / (三) 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适用范围    / (四) 不可抗力发生免责效力的前提    / (五) 因不可抗力免责的效力    / (六) 通知义务    / 三、 意外事件    / (一) 意外事件作为免责事由    / (二) 意外事件的构成    / 四、 为自己人或第三人承担责任    / (一) 为履行辅助人承担责任    / (二) 为第三人承担责任    / 五、 债权人原因造成不履行的    / 第五节过错责任    / 一、 过错责任    / (一) 适用范围    / (二) 举证责任分配    / (三) 过错与义务违反的区分    / (四) 过错的结合点    / 二、 可归责类型    / 三、 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   (一) 过错归责    / (二) 责任能力    /    (三) 过错形式    / 四、 无过错责任    / 五、 为他人过错承担责任    /   (一) 为履行辅助人行为承担责任    / (二) 为法定代理人承担责任    / (三) 雇主责任    / 第六节因义务违反产生的简单损害赔偿    / 一、 简单损害赔偿的界定    / 二、 附随义务之违反    / (一) 合同框架内的附随义务之违反    / (二) 前合同关系中的附随义务违反    / (三) 后合同附随义务的违反    / (三) 法律效果    / (四) 举证责任    / (五) 预防性请求权    / 三、 不完全给付    / (一) 不完全给付的内涵    / (二) 瑕疵损害与瑕疵结果损害的区分    / (三) 加害给付损害之赔偿    / (四) 用益丧失损害    / (五) 法律效果    / 第七节迟延损害赔偿    / 一、 债务人迟延的界定    / 二、 构成前提    /  (一) 有效、到期并可实现的请求权    / (二) 催告    /   (三) 债务给付期经过而债务人未给付    /   (四) 可归责    /   (五) 债务人迟延的开始与结束    / 三、 债务人迟延的法律效果    / (一) 迟延损害赔偿    / (二) 迟延利息    /   (三) 责任之加重    / 第八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    / 一、 给付不能(自始与嗣后不能)    / (一) 嗣后不能情况下的损害赔偿    / (二) 替代整个给付的损害赔偿    / (三) 自始不能情况下的损害赔偿    / 二、 给付迟延与不完全给付    / (一) 原给付义务优先    / (二) 履行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之间的顺位关系    / (三) 构成前提    / (四) 法律效果    / 三、 保护义务的违反    / (一) 概述    / (二) 构成前提    / (三) 不可期待的判断标准    / 四、 履行利益的赔偿方法    / (一) 代位理论与差额理论    / (二) 差额说优先适用    / (三) 债权人选择差额说与代位说的权利    /   五、 代偿请求权    / 第九节因预期违约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 一、 预期违约的涵义    / 二、 预期违约与拒绝给付    / 三、 预期违约的规范基础    / 四、 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    /    (一) 存在有效的债之关系    /    (二) 在履行期届满前不为给付的表示    /   (三) 给付须为可能    /   (四) 须可归责于债务人    / 五、 预期违约的法律效果    / (一) 是否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 (二) 损害赔偿    /    (三) 解除合同    /    (四) 拒绝受领    / 第十节质量瑕疵的法律救济    / 一、 瑕疵担保责任    / 二、 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    / (一) 标的物存有瑕疵    / (二) 标的物的瑕疵须在风险移转时已经存在    / (三) 买受人适时地进行了检验并提出了瑕疵异议    / (四) 买受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 三、 继续履行请求权    / (一) 继续履行的优先顺位    / (二) 修理或更换    / (三) 退货    / 四、 解除权    / 五、 减价权    / 六、 损害赔偿    / (一) 与给付并存的损害赔偿    / (二) 迟延损害    / (三) 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    / 第十一节惩罚性损害赔偿    / 一、 惩罚性赔偿的产生与发展    / 二、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三、 合同责任基础上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 (一) 合同责任基础上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 (二) 法律效果    / 四、 侵权责任基础上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 (一) 构成要件    / (二) 法律效果    / 五、 诉讼    / 第四分章    对待给付义务的消灭    / 第十二节解除与对待给付义务的消灭    / 一、 解除概述    / (一) 与替代给付损害赔偿的平行结构    / (二) 无须可归责要件    / (三) 解除与损害赔偿    / 二、 解除权的产生    / [1]    0债法总论详目[2]0    (一) 不可抗力而发生解除    / (二) 因预期违约而发生的解除权    / (三) 因迟延给付产生的解除权    / (四) 不完全给付与解除    / (五) 附随义务与解除权    /    (六) 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界定    / 三、 给付不能情况下对待给付的命运    / (一) 对待给付义务    / (二) 对待给付义务消灭的例外:风险负担规则    / (三) 返还已经履行的对待给付    / (四) 解除    / 第五分章    其他给付障碍的情形    / 第十三节债权人迟延    / 一、 债权人迟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二、 构成前提    /   (一) 债权人协助的必要性    /   (二) 可履行性    /   (三) 依债务本旨提出给付    /   (四) 给付可能    / (五) 未受领给付或者拒绝为对待给付    / 三、 法律效果    / (一) 原给付义务并不免除    / (二) 债务人责任的减轻    / (三) 风险移转    / (四) 利息义务消灭    / (五) 用益返还的限制    / (六) 放弃占有    / (七) 增加费用的赔偿    / (八) 中止履行    / (九) 价格制裁    / 第十四节情势变更    / 一、 基本原理    / 二、 适用范围    / (一) 合同优先    / (二) 情势变更与给付不能    / (三) 情势变更与错误    / 三、 构成前提    / (一) 作为交易基础的情势的存在    /    (二) 交易基础发生重大变更    /    (三) 不可预见性    /    (四) 不可预见的风险没有依法或者依约归属于一方当事人    /    (五) 当事人坚守合同的不可期待性    / 四、 情势变更的具体类型    / (一) 对价关系的障碍    /   (二) 目的障碍    /   (三) 对于重大情势的双方错误    /   (四) 法律变动    /   (五) 特定法律关系的存续    / 五、 法律效果    /   (一) 再交涉义务    / (二) 变更合同    /   (三) 解除合同    / 六、 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界限    /    (一) 与给付不能的区别    /    (二) 与不可抗力的区别    /    (三) 与商业风险的区别    / 第七章债的关系的解除    / 第一节解除的概述    / 一、 解除的内涵    / 二、 解除的适用范围    / 三、 解除权的类型    /   (一) 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权    /   (二) 任意解除与非任意解除    / 四、 制度区分    /   (一) 解除权与合意解除合同    /   (二) 溯及既往的解除权与终止权    / (三) 解除与期间届满    / 第二节解除的前提    / 一、  约定解除权的构成前提    / 二、 法定解除的构成前提    /   (一) 违约行为的存在    /   (二) 存在解除行为    / 三、 解除权的行使    /    (一) 解除权人    /   (二) 解除权    /   (三) 解除权的行使    /   (四) 相对人异议    / 四、 解除权的排除    / 第三节解除的效力    / 一、 解除效力的学理基础    / 二、 解除与溯及力    /   (一) 一时性合同的解除    /   (二) 继续性合同的解除    / 三、 未履行的给付义务的消灭    / 四、 受领给付的返还    /   (一) 受领给付的返还    /   (二) 返还的风险与费用    / (三) 违反原物返还的后果    / 五、 事实上收取的用益的返还    /   (一) 收取的用益的返还    /   (二) 违反用益返还义务的后果    / 六、 返还不能时的价值赔偿    /   (一) 自始不具有返还性的给付与用益    /   (二) 返还不能与所得毁损、灭失的情况    /   (三) 价值赔偿的计算    / 七、 特殊的利益衡量:返还义务人的特权    / (一) 加工与改造时发现瑕疵的    / (二) 债权人的过错或者缺乏因果关系    / (三) 法定解除权情况下的解除权人的特权    / (四) 得利的返还    / 八、 未收取的用益以及费用的赔偿    /    (一) 未收取用益的赔偿    /    (二) 费用赔偿    / 九、 同时履行抗辩    / 十、 损害赔偿    / (一) 解除表示后毁损、灭失的    / (二) 解除表示前毁损灭失的    / (三) 定金、违约金请求权的消灭    / (四) 任意解除权情况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 十一、 担保权    / 十二、 结算和清理条款    / 第四节消费者撤回权    / 一、 消费者撤回权的体系归属    / (一) 效力模式    / (二) 法律行为效力上的体系归属    / (三) 消费者撤回权并非解除权    / 二、 消费者撤回权的正当性基础    / (一) 意思形成障碍    / (二) 意思形成障碍的救济    / (三) 任意撤回权与契约严守原则    / 三、 消费者撤回权的构成前提    / (一) 消费者撤回权的构成    / (二) 消费者撤回权的行使    / (三) 撤回权的法律效果    / 第八章损害法    / 第一节基本思想与功能    / 一、 损害赔偿的功能    / 二、 完全赔偿原则    / 三、 损害赔偿与保险    / 四、 考察思路    / 第二节损害与受害人    / 一、 损害的概念    / 二、 损害类型    /    (一) 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    /   (二) 履行损害与信赖损害    /   (三) 直接损害与间接损害    /   (四) 侵害结果与结果性损害    / 三、 被侵害人    / 第三节因果关系与损害的归责    / 一、 概述    /   (一) 原因    /   (二) 责任成立的原因与责任范围的原因    / 二、 自然科学意义上因果关系    / (一) 对等理论    / (二) 合乎规律条件说    /   (三) 规范上限制的必要性    / 三、 归责标准    /    (一) 相当性理论    / (二) 规范保护目的说    /   (三) 单纯的概率判断    /    (四) 合法的选择性行为    / (五) 假定之因果关系    /    (六) 受害人自己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害行为的归责    / 第四节违法性    / 一、 概念    / 二、 违法性的本质    / 三、 违法性判断标准    / 四、 免责事由    /   (一) 正当防卫    /   (二) 紧急避险    /   (三) 自助行为    /   (四) 受害人的同意    /   (五) 推定的同意    /   (六) 自冒风险行为    / 第五节损害赔偿的方式与范围    / 一、 损害赔偿的方式    / (一) 恢复原状    /    (二) 金钱赔偿    /   (三) 受害人的处分自由    / 二、 损害计算    / (一) 财产损失    / (二) 所失利益    /   (三) 具体与抽象的损害计算    /   (四) 以新换旧赔偿情况下的特殊性    / 三、 人身损害赔偿    / (一) 人身损害赔偿    / (二) 残疾情况下人身损害赔偿    / (三) 受害人死亡情况下的人身损害赔偿    / 四、 精神损害赔偿    / (一) 概述    / (二)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构成要件    / (三) 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    / 五、 边缘情况    / 六、 损益相抵    / 七、 受害人的共同责任(与有过失)    / (一) 意义    /   (二) 共同责任的基本思想    / (三) 适用范围    /   (四) 构成前提    /   (五) 法律效果    / 八、 减损规则    / 九、 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辅助人的共同过错    / 第九章违约金与定金    / 第一节违约金    / 一、 概述    / 二、 违约金的功能    / (一) 违约金履行担保功能    / (二) 损害赔偿功能    / (三) 违约金“惩罚性”功能的否定    / 三、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的预订    / (一)  “赔偿性违约金”的本质与功能    / (二)  赔偿性违约金具有禁止不当得利的功能吗?    / (三)  赔偿性违约金为主原则的问题    / 四、 违约金的法律结构    / 五、 违约金与其他制度的区分    /   (一) 与独立的违约金    /    (二) 与解约金    /    (三) 与社团罚    / (四)  与企业罚    / (五)  与失权约款    / 六、 违约金的构成前提    /     (一) 有效的违约金约定    / (二) 被担保义务的违反    / (三) 债权人没有违约    / (四) 违约金请求权继续存在    / 七、 违约金请求权与履行请求权的关系    /    (一) 债务人不履行的情况    /    (二) 债务人履行不符合约定的情况    / 八、 违约金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 (一) 违约金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指向利益同一性的判断    / (二) 合同解除后违约金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 (三) 违约金作为最低损害赔偿额    / (四) 违约金数额的增加    / 九、 逾期付款违约金    / 十、 违约金数额的酌减    / 第二节定金    / 一、 概述    / 二、 违约定金    / (一) 构成前提    / (二) 法律效果    / 三、 成约定金    / 四、  立约定金    / 第十章当事人的更换    / 第一节债权让与    / 一、 概述    /   (一) 问题点    /   (二) 概念    /   (三) 意义    /   (四) 类型    /   (五) 特殊类型的债权让与    /   (六) 区别    / 二、 债权让与的前提    /    (一) 债权让与合同    /    (二) 债权的存在    /    (三) 债权的可转让性    /   (四) 债权的可确定性    / 三、 让与的效力    /   (一) 债权的移转    /   (二) 从权利以及优先权利的移转    /   (三) 旧债权人的义务    /   (四) 债务人须主张与无须主张的抗辩    / 四、 债务人保护    / (一) 不知道债权让与的情况    /   (二) 抵销    /   (三) 让与通知与出具证书    / 第二节债务承担与债务加入    / 一、 概念、意义与区别    /   (一) 概念    /   (二) 区分    / 二、 免责债务承担的构成前提    /    (一) 新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    /    (二) 新旧债务人之间订立合同    /   (三) 抵押权承担    / 三、 免责债务承担的法律效果    /   (一) 债务人变更    /   (二) 无须主张的抗辩    /   (三) 债务承担合同瑕疵的效力    /   (四) 从权利或优先权利    / 四、 债务加入    /    (一) 概念    /   (二) 与保证的区别    /   (三) 效力    / 五、 法定的债务加入情况    / 第三节合同承担    / 一、 概述    /  (一) 概念    /   (二) 基础结构    / 二、 意定承担    /   (一) 要件    /   (二) 效果    / 三、 法定承担    / 第十一章涉他合同    / 第一节利他合同    / 一、 利他合同概述    / 二、 真正的利他合同与不真正的利他合同    /    (一) 《合同法》规范基础    /   (二) 真正利他合同与非真正利他合同区别的解释规则    / 三、 利他合同的理论基础    /    (一) 利他合同的性质与功能    /   (二) 第三人负担合同    /   (三) 通过利他合同仅能给与第三人债权    /    (四) 利他合同与处分行为    / 四、 与代理的区别    / 五、 利他合同的构成    / 六、 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    /   (一) 补偿关系    /   (二) 对价关系    /   (三) 执行关系    / 七、 给付障碍    /   (一) 允诺受领人造成的给付障碍    /   (二) 允诺人造成给付障碍的情况    /    (三) 第三人造成给付障碍的情况    / 八、 权利取得的时点    / 九、 债权人的撤回权与更改权    / 第二节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 一、 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的内涵    / 二、 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的效力    / 第十二章多数债权人与多数债务人    / 第一节概述    / 一、 债务人多数    / (一) 按份债务    / (二) 连带债务    / (三) 不真正连带债务    / (四) 债务人共同体    / 二、 债权人多数    / (一) 按份债权    / (二) 连带债权    / (三) 债权人共同体    / 第二节多数债权人    / 一、 意义    / 二、 多数债权人的法定类型    / (一) 按份债权    / (二) 连带债权    / (三) 债权人共同体    / 第三节多数债务人    / 一、 概述    / 二、 按份债务    /   (一) 意义    /   (二) 按份之债的成立    / (三) 按份之债的效力    / 三、 连带债务    / (一) 概述    / (二) 一般性连带债务的事实构成    / (三) 连带债务的产生    /  (四) 对外关系:对债权人的关系    /   (五) 对内关系    /   (六) 连带债务人追偿的障碍    /   (七) 追偿权的范围    / 四、 不真正连带债务    / (一) 真正连带债务与不真正连带之债的区分    / (二)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内容    / (三) 补充责任    / (四) 法律效果    / 五、 债务人共同体    / (一) 产生    / (二) 以特别财产承担责任    / (三) 法律效果    /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债法总论
民法总论(第二版)
朱庆育 著
债法总论
侵权责任法
杨立新 著
债法总论
侵权责任法(第二版)
杨立新 著
债法总论
行政法学总论
章志远 著
债法总论
法研教科书:财税法专题研究(第三版)
刘剑文 著
债法总论
美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版)
王兆鹏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债法总论
债法总则研究(第二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王利明 著
债法总论
债法总论/新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法学核心课系列
柳经纬 编
债法总论
债法总论(第二卷)
[葡]若昂·德·马图斯·安图内斯·瓦雷拉、João、de、Matos、Antunes 著
债法总论
债法(第二版)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杨立新
债法总论
债法分则之一:让与之债/黄茂荣法学文丛
黄茂荣 著
债法总论
债法总则:历史、体系与功能
谢鸿飞
债法总论
债法通论
陈华彬 著
债法总论
债法总论
陈进 著;崔建远
债法总论
债法分论
陈华彬
债法总论
债法(第三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杨立新 著;曾宪义、王利明 编
债法总论
债法分则之二:劳务之债/黄茂荣法学文丛
黄茂荣 著
债法总论
债法原理
崔吉子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债法总论
缔约过失构成与类型
王洪亮
债法总论
零基础掌握五脏养生防与调
王洪亮
债法总论
中德私法研究(21):私法上的决议
王洪亮;张双根;张谷;朱庆育;田士永
债法总论
人工智能艺术与设计
王洪亮 徐婵婵
债法总论
中德私法研究(20):情势变更
王洪亮;田士永;张双根;张谷;朱庆育
债法总论
中德私法研究(19):民法体系的融贯性
王洪亮;田士永;张双根;张谷;朱庆育
债法总论
中德私法研究(18):民法规范与法学方法
王洪亮、田士永、张双根、张谷、朱庆育 著
债法总论
中德私法研究(17)司法造法与法学方法
王洪亮、田士永、张双根、张谷、朱庆育 著
债法总论
中德私法研究(16)混合担保
王洪亮、朱庆育、张双根 著
债法总论
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研究
王洪亮 著
债法总论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
王洪亮;张峰
债法总论
麦红吸浆虫的滞育研究
王洪亮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