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谏议制度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101104400
定价: 1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05页
字数: 6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52人买过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谏议制度史》客观描述了先秦至清末谏议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盛衰的演变历程,并通过对有关重大谏诤事件和谏议人物的分析,总结其规律、特点、作用和得失,并对古代谏议思想,尤其是儒家谏议思想作了深入探讨。可以清楚看出,如君主善于纳谏,言路畅通,这时就政治清明、国家昌盛。反之,如言路壅蔽,君主独断专行,就会导致朝政混乱和国家衰亡。从本质上来说,谏议制度具有统治集团内部民主决策的性质,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应该肯定的部分。今天,这对实现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晁中辰,男,1947年生,1982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重在明清)和中外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明成祖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崇祯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李自成大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国古代科技与西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明代海外贸易研究》(故宫出版社2012年);参编有《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郑和下西洋》;个人主编有《中国改革通史?明代卷》、《中国冤案实录》、《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历代谋士传》等数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前言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先秦时期谏议制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谏议制度的起源
    二、夏商时期的谏议制度
    三、西周时期的谏议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谏议与政治兴衰
    一、谏议与西周的兴盛和衰亡
    二、谏议与春秋时期吴国霸业的兴衰
    三、谏议与战国时期齐国的威宣盛世
    第三节先秦时期的著名谏议人物和事件
    一、殷商时期比干的谏议活动
    二、西周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三、春秋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四、战国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第四节先秦时期的谏议思想
    一、先秦时期的谏议理论
    二、儒家的谏议思想
    三、法家的谏议思想
    四、墨家的谏议思想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秦代的谏议制度
    一、秦代谏议职官的设置及职掌
    二、焚书坑儒和二世而亡
    第二节汉代的谏议制度
    一、汉代重视谏议的原因
    二、汉代谏官的设置
    三、汉代谏议的方式
    第三节汉代重大谏议事件
    一、西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二、东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第四节汉代著名的谏诤之士
    一、司马迁及其《史记》中的谏议思想
    二、贾谊的谏议活动
    三、晁错的谏议活动
    四、其他著名谏议人物
    第五节汉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得失
    一、言路壅通与汉代兴衰
    二、特点和得失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魏晋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
    一、职官设置的演变及门下省的设立
    二、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三、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第二节南朝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
    一、南朝时期门下省组织机构的变化
    二、南朝时期门下省职能的扩展与谏议制度的发展
    三、南朝谏议制度执行失效的原因
    四、南朝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第三节北朝谏议制度与言路得失
    一、北朝谏议制度的演变
    二、北朝言路壅通问题
    三、北朝谏议名臣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隋代的谏议制度
    一、隋代职官调整及门下省谏官职权
    二、言路壅通与隋朝兴亡
    三、重要谏诤人物与重大谏诤事件
    四、隋代谏议制度得失
    第二节唐代谏议制度的完备
    一、唐代谏官设置及其职掌
    二、三省并立和谏官参与
    三、谏议渠道壅通及其原因
    四、唐代谏官选任制度
    第三节唐代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一、“贞观之治”与魏征直谏
    二、左拾遗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三、韩愈及其《谏迎佛骨表》
    四、唐代其他著名谏臣
    第四节唐代谏议思想与文士精神
    一、唐代谏议思想的发展
    二、唐代的文士精神和谏诤意识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五代和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五代十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一、五代十国时期谏官的设置及职掌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言路壅通与诸国兴亡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重大谏诤事件
    第二节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
    一、两宋时期的谏官
    二、宋代御史言事权的与夺
    三、宋代的台谏合流之势
    四、两宋时期的其他谏议渠道及其壅通
    第三节两宋时期的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谏官与庆历新政的成败
    二、仁宗朝台谏集体弹劾外戚张尧佐
    三、台谏官与庆元党禁
    第四节宋代士大夫与谏议文化
    一、宋代士大夫的谏议精神
    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包拯的谏议艺术
    三、格君心之非:朱熹的谏议思想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辽、夏、金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辽代的谏议制度
    一、辽代初期的汉化与谏议
    二、辽代的谏议系统和职官
    三、辽代中后期重大谏议事件
    第二节西夏的谏议制度
    一、西夏的建国及其谏官制度
    二、西夏中后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第三节金代的谏议制度
    一、金代的谏议机构和职官
    二、金代的谏议思想及其实践
    三、金代重大谏议事件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元代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元代的“御史职当言路”与台谏合流
    一、御史台的设立与建制
    二、元代的台谏合流
    三、元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元代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一、元太祖、太宗时期的谏议活动
    二、元宪宗、元世祖时期的进谏与纳谏
    第三节元代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一、耶律楚材的劝谏与汉法的推行
    二、刘秉忠劝谏忽必烈
    三、郝经的劝谏与南北和议及汉法的实行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明代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谏议职官的设置和特点
    一、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与谏议制度的式微
    二、科道言官与台谏合一
    三、章奏、经筵日讲及其他谏议渠道
    第二节明前期的言路得失
    一、洪武时期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二、建文时期的进谏与纳谏
    三、永乐时期的纳谏与拒谏
    四、洪熙、宣德时期的纳谏与政治革新
    第三节明中期的纳谏与拒谏
    一、正统至天顺年问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二、成化、弘治年间的谏议活动
    三、正德、嘉靖、隆庆时期的纳谏与拒谏
    第四节明后期的言路与朋党之争
    一、万历年间言路由通畅转阻塞
    二、天启年间特务横行与言路阻塞
    三、崇祯年问言官加速蜕变,谏议制度名存实亡
    第五节明代文士的谏诤意识
    一、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特点
    二、明代文士谏诤意识形成的原因
    三、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得失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九章清代前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谏议职官的设置与谏议渠道的拓展
    一、都察院、六科的设置及台谏合一
    二、秘密奏折与谏议
    三、其他谏议方式
    第二节顺治、康熙时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一、顺治朝的谏议活动
    二、康熙朝的进谏与纳谏
    第三节雍正、乾隆时的谏议活动
    一、雍正朝的纳谏和拒谏
    二、乾隆朝的纳谏与政事得失
    第四节嘉庆、道光时的纳谏与拒谏
    一、嘉庆朝的谏议活动
    二、道光朝的纳谏、拒谏与政事得失
    第五节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洪承畴力谏善待汉人
    二、围绕迁海的谏诤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十章清后期(鸦片战争后)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清后期谏议制度的变化
    一、通民情、开言路之法的探索——近代议会民主制思潮的兴起
    二、各省谘议局及中央资政院的设立及其活动
    第二节清后期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官员的谏诤活动
    二、国会请愿运动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结语:中国传统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谏议思想
    二、谏议制度的演变脉络
    三、专职谏官与非专职谏官的主要区别
    四、古代谏议制度的作用和局限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谏议制度史》客观描述了先秦至清末谏议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盛衰的演变历程,并通过对有关重大谏诤事件和谏议人物的分析,总结其规律、特点、作用和得失,并对古代谏议思想,尤其是儒家谏议思想作了深入探讨。可以清楚看出,如君主善于纳谏,言路畅通,这时就政治清明、国家昌盛。反之,如言路壅蔽,君主独断专行,就会导致朝政混乱和国家衰亡。从本质上来说,谏议制度具有统治集团内部民主决策的性质,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应该肯定的部分。今天,这对实现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作者简介:
      晁中辰,男,1947年生,1982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重在明清)和中外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明成祖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崇祯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李自成大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国古代科技与西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明代海外贸易研究》(故宫出版社2012年);参编有《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郑和下西洋》;个人主编有《中国改革通史?明代卷》、《中国冤案实录》、《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历代谋士传》等数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先秦时期谏议制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谏议制度的起源
    二、夏商时期的谏议制度
    三、西周时期的谏议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谏议与政治兴衰
    一、谏议与西周的兴盛和衰亡
    二、谏议与春秋时期吴国霸业的兴衰
    三、谏议与战国时期齐国的威宣盛世
    第三节先秦时期的著名谏议人物和事件
    一、殷商时期比干的谏议活动
    二、西周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三、春秋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四、战国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第四节先秦时期的谏议思想
    一、先秦时期的谏议理论
    二、儒家的谏议思想
    三、法家的谏议思想
    四、墨家的谏议思想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秦代的谏议制度
    一、秦代谏议职官的设置及职掌
    二、焚书坑儒和二世而亡
    第二节汉代的谏议制度
    一、汉代重视谏议的原因
    二、汉代谏官的设置
    三、汉代谏议的方式
    第三节汉代重大谏议事件
    一、西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二、东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第四节汉代著名的谏诤之士
    一、司马迁及其《史记》中的谏议思想
    二、贾谊的谏议活动
    三、晁错的谏议活动
    四、其他著名谏议人物
    第五节汉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得失
    一、言路壅通与汉代兴衰
    二、特点和得失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魏晋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
    一、职官设置的演变及门下省的设立
    二、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三、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第二节南朝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
    一、南朝时期门下省组织机构的变化
    二、南朝时期门下省职能的扩展与谏议制度的发展
    三、南朝谏议制度执行失效的原因
    四、南朝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第三节北朝谏议制度与言路得失
    一、北朝谏议制度的演变
    二、北朝言路壅通问题
    三、北朝谏议名臣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隋代的谏议制度
    一、隋代职官调整及门下省谏官职权
    二、言路壅通与隋朝兴亡
    三、重要谏诤人物与重大谏诤事件
    四、隋代谏议制度得失
    第二节唐代谏议制度的完备
    一、唐代谏官设置及其职掌
    二、三省并立和谏官参与
    三、谏议渠道壅通及其原因
    四、唐代谏官选任制度
    第三节唐代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一、“贞观之治”与魏征直谏
    二、左拾遗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三、韩愈及其《谏迎佛骨表》
    四、唐代其他著名谏臣
    第四节唐代谏议思想与文士精神
    一、唐代谏议思想的发展
    二、唐代的文士精神和谏诤意识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五代和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五代十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一、五代十国时期谏官的设置及职掌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言路壅通与诸国兴亡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重大谏诤事件
    第二节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
    一、两宋时期的谏官
    二、宋代御史言事权的与夺
    三、宋代的台谏合流之势
    四、两宋时期的其他谏议渠道及其壅通
    第三节两宋时期的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谏官与庆历新政的成败
    二、仁宗朝台谏集体弹劾外戚张尧佐
    三、台谏官与庆元党禁
    第四节宋代士大夫与谏议文化
    一、宋代士大夫的谏议精神
    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包拯的谏议艺术
    三、格君心之非:朱熹的谏议思想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辽、夏、金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辽代的谏议制度
    一、辽代初期的汉化与谏议
    二、辽代的谏议系统和职官
    三、辽代中后期重大谏议事件
    第二节西夏的谏议制度
    一、西夏的建国及其谏官制度
    二、西夏中后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第三节金代的谏议制度
    一、金代的谏议机构和职官
    二、金代的谏议思想及其实践
    三、金代重大谏议事件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元代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元代的“御史职当言路”与台谏合流
    一、御史台的设立与建制
    二、元代的台谏合流
    三、元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元代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一、元太祖、太宗时期的谏议活动
    二、元宪宗、元世祖时期的进谏与纳谏
    第三节元代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一、耶律楚材的劝谏与汉法的推行
    二、刘秉忠劝谏忽必烈
    三、郝经的劝谏与南北和议及汉法的实行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明代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谏议职官的设置和特点
    一、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与谏议制度的式微
    二、科道言官与台谏合一
    三、章奏、经筵日讲及其他谏议渠道
    第二节明前期的言路得失
    一、洪武时期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二、建文时期的进谏与纳谏
    三、永乐时期的纳谏与拒谏
    四、洪熙、宣德时期的纳谏与政治革新
    第三节明中期的纳谏与拒谏
    一、正统至天顺年问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二、成化、弘治年间的谏议活动
    三、正德、嘉靖、隆庆时期的纳谏与拒谏
    第四节明后期的言路与朋党之争
    一、万历年间言路由通畅转阻塞
    二、天启年间特务横行与言路阻塞
    三、崇祯年问言官加速蜕变,谏议制度名存实亡
    第五节明代文士的谏诤意识
    一、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特点
    二、明代文士谏诤意识形成的原因
    三、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得失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九章清代前期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谏议职官的设置与谏议渠道的拓展
    一、都察院、六科的设置及台谏合一
    二、秘密奏折与谏议
    三、其他谏议方式
    第二节顺治、康熙时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一、顺治朝的谏议活动
    二、康熙朝的进谏与纳谏
    第三节雍正、乾隆时的谏议活动
    一、雍正朝的纳谏和拒谏
    二、乾隆朝的纳谏与政事得失
    第四节嘉庆、道光时的纳谏与拒谏
    一、嘉庆朝的谏议活动
    二、道光朝的纳谏、拒谏与政事得失
    第五节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洪承畴力谏善待汉人
    二、围绕迁海的谏诤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十章清后期(鸦片战争后)的谏议制度
    第一节清后期谏议制度的变化
    一、通民情、开言路之法的探索——近代议会民主制思潮的兴起
    二、各省谘议局及中央资政院的设立及其活动
    第二节清后期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官员的谏诤活动
    二、国会请愿运动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结语:中国传统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谏议思想
    二、谏议制度的演变脉络
    三、专职谏官与非专职谏官的主要区别
    四、古代谏议制度的作用和局限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蜚蠊大图鉴
王宗庆 邱鹭 车艳丽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致公党史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安徽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戴木才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研究
毛振华 等著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诗的精神:诗学独立宣言暨与经院式文学哲学研究的决裂 诗歌研究 经典诗歌 说诗
孙亚君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东方智谋 晁中辰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一部人物传记合集)
晁中辰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历代谋士传
晁中辰 著
中国谏议制度史
李自成大传
晁中辰 著
中国谏议制度史
崇祯帝大传
晁中辰 著
中国谏议制度史
回顾丛书 中国历代谋士传
晁中辰 编
中国谏议制度史
明朝文化研究丛书:明朝对外交流
晁中辰 著;商传 编
中国谏议制度史
明成祖传(修订本)(平)/历代帝王传记
晁中辰 著
中国谏议制度史
明清史学术文库:明代海外贸易研究
晁中辰 著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历代帝王传记:明成祖传(修订本)
晁中辰 著
中国谏议制度史
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晁中辰
中国谏议制度史
明成祖传
晁中辰 著
中国谏议制度史
中国末代帝王崇祯帝
晁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