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8
版次: 1
ISBN: 9787301086322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5页
字数: 15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20人买过
  •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是一部系统而全面的学术著作,该作以清代说唱艺术子弟书为研究课题,确定了子弟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其突出优点,首先在于它选择了一个清代文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对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选题上有拓展学术领域,弥补前人不足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学术界加强了对俗文学的研究,但对子弟书的研究仍显薄弱。该文从俗文学角度入手,对其文本、文献、文化进行了细致探讨,尤其对子弟书艺术实践活动的研究,前人很少论及,该文从演出场地、曲调、演出过程、票房诸方面进行考辩,将文本与艺术活动统一起来,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崔蕴华,1974年生,山西长治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已发表文章数十篇,参编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大学生人文素质”立项项目《意义世界探幽:中外文化名著导读》(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代表论文:《子弟书中的八旗子弟形象论》(载《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红楼梦子弟书论》(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载《安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等。 引言
    第一章子弟书概述
    第一节子弟书名称研究
    第二节子弟书渊源考
    第三节子弟书的体制
    第四节子弟书作家群
    第五节子弟书的没落及文化意义

    第二章子弟书文本研究(一)
    第一节改编作品:经典的诗化重构
    第二节自创作品:子弟身份的体认与反思
    第三节风俗作品:京韵自多情

    第三章子弟书文本研究(二)
    第一节子弟书的叙事结构
    第二节子弟书的多重叙述身份
    第三节心语化与物语化
    第四节流动的叙事视角
    第五节子弟书的语言与修辞

    第四章子弟书艺术活动研究
    第一节演出场地
    第二节伴奏乐器
    第三节音乐曲调
    第四节演唱的艺术功能
    第五节演出过程
    第六节票友与票房

    第五章子弟书版本及流传
    第一节子弟书目录综述
    第二节子弟书版本研究
    第三节天津版本
    第四节百本张与子弟书书坊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是一部系统而全面的学术著作,该作以清代说唱艺术子弟书为研究课题,确定了子弟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其突出优点,首先在于它选择了一个清代文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对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选题上有拓展学术领域,弥补前人不足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学术界加强了对俗文学的研究,但对子弟书的研究仍显薄弱。该文从俗文学角度入手,对其文本、文献、文化进行了细致探讨,尤其对子弟书艺术实践活动的研究,前人很少论及,该文从演出场地、曲调、演出过程、票房诸方面进行考辩,将文本与艺术活动统一起来,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 作者简介:
    崔蕴华,1974年生,山西长治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已发表文章数十篇,参编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大学生人文素质”立项项目《意义世界探幽:中外文化名著导读》(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代表论文:《子弟书中的八旗子弟形象论》(载《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红楼梦子弟书论》(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载《安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等。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子弟书概述
    第一节子弟书名称研究
    第二节子弟书渊源考
    第三节子弟书的体制
    第四节子弟书作家群
    第五节子弟书的没落及文化意义

    第二章子弟书文本研究(一)
    第一节改编作品:经典的诗化重构
    第二节自创作品:子弟身份的体认与反思
    第三节风俗作品:京韵自多情

    第三章子弟书文本研究(二)
    第一节子弟书的叙事结构
    第二节子弟书的多重叙述身份
    第三节心语化与物语化
    第四节流动的叙事视角
    第五节子弟书的语言与修辞

    第四章子弟书艺术活动研究
    第一节演出场地
    第二节伴奏乐器
    第三节音乐曲调
    第四节演唱的艺术功能
    第五节演出过程
    第六节票友与票房

    第五章子弟书版本及流传
    第一节子弟书目录综述
    第二节子弟书版本研究
    第三节天津版本
    第四节百本张与子弟书书坊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文化:图文典藏本
朱亚夫、王明洪 编著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内外尽穷理:何祚庥口述自传/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何祚麻 口述;刘戟锋 整理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漫话
周越然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里的革命:朱学勤文选
朱学勤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的盛宴
魏邦良 著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二三事 智力开发 新华正版
作者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与旷野
沈 苇 著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的瑰宝:笔墨纸砚
黄鹏 著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文存/冯骥才分类文集
冯骥才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风云录——对日关系、地区秩序及中国史论集
王少普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时光(理趣之光系列)
南帆 著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书斋杂录
季羡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