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7-06
ISBN: 9787108010278
定价: 29.9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分类: 社会文化
91人买过
  • 本书尝试着提出一个“儒学地域化”的解释体系,通过研究儒学从官方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民间的思想资源这一复杂的过程,展示了不同的儒学形态对近代知识分子言行的影响,这项研究不是对个别思想家脉络的追踪,也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史著作,而是突破了以往近代史解释的日有框架,试图借用新的方法把思想史与社会史加以沟通,从而对一些旧有命题提出新解。“儒学地域化”体系的提出可能会引起讨论和争议,但本书在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历史问题方面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杨念群:1964年1月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1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教授。1995―1996年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曾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形象》系列译丛,合译有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等。 目录
    导论:知识群体与作为历史话语的儒学
    第一节 一个“知识论”问题的设定
    第二节 对整体论认知方法的质疑
    第三节“知识分子”内涵的歧义性
    第四节“王者之儒”与“教化之儒”:古代知识分子的
    双重形态
    第五节 儒学地域化与知识群体空间流动的边缘化
    第六节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回响
    上篇 儒学区域话语的类型化分析――以知识群体为核心
    第一章 区域分野类型:近代知识群体话语的三重取向
    第一节 两种话语模式的渊源与湖湘知识分子
    第二节 内倾感应思维类型对岭南地域的影响
    第三节“徵实”与“崇理”之辨:江浙知识话语的中和效应
    第二章 沟通大小传统:政治思维与湖湘儒学流变
    第一节 政治思维形成的区域背景
    第二节 道统的解构
    第三节 经术与治术:湖湘与江浙的比较
    第四节 帝王之学:外王剥离于内圣
    第三章 维新变革之源:岭南神秘主义的近代意义
    第一节 康有为神秘主义思想的地域渊源
    第二节 神秘主义之果:岭南学人对
    “政治神话”的重构
    第三节 佛教神秘主义:《大同书》的逻辑起点
    第四节 岭南“浙宗”余绪与近代“道德决定论”
    第四章 道艺如何相贯?江浙地域的学术专门化思潮
    第一节 江浙知识群体的“谋生取向”
    第二节“格致”概念与江浙思维传统
    第三节 江浙新思维萌生播衍的双重条件
    下篇 儒学区域话语的功能化体现――以书院研究为核心
    第五章 权力凝聚的象征:湖湘书院与
    区域文化霸权
    第一节 先贤崇拜与区域时空观念
    第二节 朱张会讲与岳麓遗风
    第三节 岳麓模式的传承与放大
    第四节 符号资本如何转化为权力
    第六章 理想主义的没落:岭南书院与
    精英格局之变
    第一节 书院精英特色的流失
    第二节 书院与社学功能的吻合
    第三节 官学渗透与书院功能的转变
    第四节 考据与官学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古典偶像的重塑:江浙书院与
    学风梯级效应
    第一节 经古之学与科举势力的消长
    第二节 梯级效应与晚清知识群体流动
    第三节 西学与江浙书院课艺网络的形成
    第八章 地域文化的冲突:时务学堂与区际学人之争
    第一节 理论阐释角度的转变
    第二节 从三大学规比较看时务学堂之争
    第三节 湘粤冲突的地域儒学根源
    参考书目举要
    后 记
    出版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着提出一个“儒学地域化”的解释体系,通过研究儒学从官方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民间的思想资源这一复杂的过程,展示了不同的儒学形态对近代知识分子言行的影响,这项研究不是对个别思想家脉络的追踪,也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史著作,而是突破了以往近代史解释的日有框架,试图借用新的方法把思想史与社会史加以沟通,从而对一些旧有命题提出新解。“儒学地域化”体系的提出可能会引起讨论和争议,但本书在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历史问题方面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作者简介:
    杨念群:1964年1月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1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教授。1995―1996年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曾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形象》系列译丛,合译有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等。
  • 目录:
    目录
    导论:知识群体与作为历史话语的儒学
    第一节 一个“知识论”问题的设定
    第二节 对整体论认知方法的质疑
    第三节“知识分子”内涵的歧义性
    第四节“王者之儒”与“教化之儒”:古代知识分子的
    双重形态
    第五节 儒学地域化与知识群体空间流动的边缘化
    第六节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回响
    上篇 儒学区域话语的类型化分析――以知识群体为核心
    第一章 区域分野类型:近代知识群体话语的三重取向
    第一节 两种话语模式的渊源与湖湘知识分子
    第二节 内倾感应思维类型对岭南地域的影响
    第三节“徵实”与“崇理”之辨:江浙知识话语的中和效应
    第二章 沟通大小传统:政治思维与湖湘儒学流变
    第一节 政治思维形成的区域背景
    第二节 道统的解构
    第三节 经术与治术:湖湘与江浙的比较
    第四节 帝王之学:外王剥离于内圣
    第三章 维新变革之源:岭南神秘主义的近代意义
    第一节 康有为神秘主义思想的地域渊源
    第二节 神秘主义之果:岭南学人对
    “政治神话”的重构
    第三节 佛教神秘主义:《大同书》的逻辑起点
    第四节 岭南“浙宗”余绪与近代“道德决定论”
    第四章 道艺如何相贯?江浙地域的学术专门化思潮
    第一节 江浙知识群体的“谋生取向”
    第二节“格致”概念与江浙思维传统
    第三节 江浙新思维萌生播衍的双重条件
    下篇 儒学区域话语的功能化体现――以书院研究为核心
    第五章 权力凝聚的象征:湖湘书院与
    区域文化霸权
    第一节 先贤崇拜与区域时空观念
    第二节 朱张会讲与岳麓遗风
    第三节 岳麓模式的传承与放大
    第四节 符号资本如何转化为权力
    第六章 理想主义的没落:岭南书院与
    精英格局之变
    第一节 书院精英特色的流失
    第二节 书院与社学功能的吻合
    第三节 官学渗透与书院功能的转变
    第四节 考据与官学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古典偶像的重塑:江浙书院与
    学风梯级效应
    第一节 经古之学与科举势力的消长
    第二节 梯级效应与晚清知识群体流动
    第三节 西学与江浙书院课艺网络的形成
    第八章 地域文化的冲突:时务学堂与区际学人之争
    第一节 理论阐释角度的转变
    第二节 从三大学规比较看时务学堂之争
    第三节 湘粤冲突的地域儒学根源
    参考书目举要
    后 记
    出版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视域中的书法观念与文化传承
曹建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流变札记
解光宇主编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与中国社会十五讲 北大哲学教授干春松作品
干春松 著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的现代化路径
徐庆文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门径:五子精要注评
秦敬修;秦治;秦帼英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与古典学研究(第一辑):物论与中国古典形上学
陈畅 主编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概论(儒学学科丛书)
干春松 著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与儒藏(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丛书)
舒大刚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思想(儒学学科丛书)
张茂泽 著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与造型艺术
李希今 著;李黎;姚曦平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思想与中国哲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丛书)
陈来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儒学谱系论
杨泽波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