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5
版次: 1
ISBN: 9787103037423
定价: 6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35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38人买过
  •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之所以将上述八首乐曲,首先分为四个系统然后再分别予以论述,是因为这些曲调系统,除已经包含的此八首代表性曲目之外,在民间另还有若干未被列入“八大曲”但又与“八大曲”分别有亲缘关系的“母曲”、“子曲”或同源变体曲目在广泛流传。正是由于这一客观音乐现象的存在,笔者即认为有必要在围绕“八大曲”及所划分出的“四大曲调系统”基础上,继续对其他曲目的音乐形态和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辨识,进一步将更多的与此相关的曲-目分别概括其内,以有序的曲调系统分类、分组来显露江南丝竹曲目总体上所包含的某些曲目的演变规律和音乐素材的相互借用。 绪论/1
    第一节丝竹、丝竹乐与江南丝竹/2
    第二节江南丝竹研究历史及现状/7
    第一章丝竹乐溯源/15
    第一节先秦丝竹乐辨踪/15
    一、“竹”、“丝”类乐器起源/15
    二、丝竹乐的滥觞/22
    三、“竽瑟之乐”为丝竹乐类型辨证/26
    第二节两汉魏晋丝竹乐管窥/28
    一、“相和诸曲”与丝竹乐/29
    二、“清商乐”与丝竹乐/32
    三、“房中乐”所涉丝竹乐器/34
    第三节隋唐宋元丝竹乐寻轨/37
    一、隋唐燕乐中的丝竹乐/37
    二、宋元丝竹乐种类扩展/47

    第二章江南丝竹的渊源与形成/59
    第一节地域化的明清丝竹乐/59
    一、丝竹乐器的扩充与壮大/59
    二、明清丝竹乐的地域化品种/64
    第二节江南丝竹的形成/69
    一、江南丝竹的渊源/69
    二、江南丝竹的形成/74
    第三节生存区域和乐种文化定位/83
    一、生存区域及流传分布划定/83
    二、乐种构成的音乐文化定位/87

    第三章江南丝竹与相关乐社/93
    第一节环太湖地区的“家乐”传统/94
    一、繁盛时尚的家乐班/95
    二、家乐班所涉丝竹乐器/106
    第二节民间“堂名”与文人“雅集”/108
    一、颇具“雅集”遗风的“堂名”班/109
    二、文人乐社与清客和清客串/114

    第四章乐队编制与乐器演奏风格/125
    第一节乐队编制的历史继承与创新拓展/125
    一、近现代乐器编制述略/125
    二、乐队编制的历史继承/128
    三、乐队编制的横向联系/131
    四、新作品演奏对传统乐队编制的“突破”/137
    第二节笛箫演奏风格的“昆曲”“琴乐”传统/140
    一、竹笛演奏风格的昆曲传统/141
    二、洞箫演奏风格的琴乐传统/147
    第三节二胡演奏风格的“包腔”传统/150
    一、江南丝竹二胡源流/150
    二、江南丝竹二胡演奏与说唱戏曲“包腔”/154
    第四节琵琶演奏风格的“文曲”传统/161
    一、南北派琵琶曲目中的“文曲”/162
    二、文板琵琶与丝竹琵琶的合一/165
    三、演奏中的文板琵琶技法显现/168

    第五章曲目类型与“八大曲”/171
    第一节江南丝竹曲目类型/171
    一、传统曲目及来源/172
    二、雅集编配曲目及原本/180
    三、专业创作曲目及代表作简析/183
    第二节“八大曲”与曲目家族/187
    一、“八大曲”认定/187
    二、“八大曲”分组与“曲目家族”概念/189

    第六章曲目家族构成辨识/193
    第一节《六板》与《六板》族/193
    一、《六板》正名/193
    二、《六板》族“三原体”认定/198
    三、《中花六板》与《慢六板》/203
    第二节《三六》与《三六》族/206
    一、《三六》标题辨证/206
    二、《三六》族相关成员及变体/213
    第三节《四合》与《四合》族/218
    一、《四合》曲称与核心曲目辨析/219
    二、《四合》族套曲的分组/227
    三、坐乐与“各赛”/233
    四、《四合》族“母曲”辨析/236
    第四节《欢乐歌》与其他,239
    一、《欢乐歌》与《欢乐歌》族/239
    二、其他“曲目系统”/242

    第七章“体式和”“腔型”变体势态/245
    第一节曲体结构“体式”的横向扩展/246
    一、以母曲为“体”的体式扩展/247
    二、以母曲为“段”的体式扩展/250
    三、以母曲材料为“句”的体式扩展/252
    第二节腔调结构“腔型”的纵向扩展/256
    一、由简至繁的腔型扩展/257
    二、不同腔型叠置的多声部扩展/261
    三、“以凡代工”的宫调扩展/266
    第三节活眼、活腔与活调/268
    一、“活眼”及其乐理内涵/268
    二、“活腔”及其乐理内涵/271
    三、“活调”及其乐理内涵/273

    第八章江南丝竹的传播与影响/277
    第一节江南丝竹的传播/277
    一、“天下彝家第一寨”遗响/278
    二、近现代江南丝竹的外传/284
    第二节江南丝竹的社会影响/291
    一、对音乐普及教育的影响/291
    二、对乡镇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295
    结语/301
    参考文献/307
    著述/307
    论文/309
    图鉴、百科、大系、大成、曲集/310
    附录/313
    “苏南三社”调查记/313
    江南丝竹大事年谱(1901-2006)/333
    后记/352
  • 内容简介: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之所以将上述八首乐曲,首先分为四个系统然后再分别予以论述,是因为这些曲调系统,除已经包含的此八首代表性曲目之外,在民间另还有若干未被列入“八大曲”但又与“八大曲”分别有亲缘关系的“母曲”、“子曲”或同源变体曲目在广泛流传。正是由于这一客观音乐现象的存在,笔者即认为有必要在围绕“八大曲”及所划分出的“四大曲调系统”基础上,继续对其他曲目的音乐形态和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辨识,进一步将更多的与此相关的曲-目分别概括其内,以有序的曲调系统分类、分组来显露江南丝竹曲目总体上所包含的某些曲目的演变规律和音乐素材的相互借用。
  •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丝竹、丝竹乐与江南丝竹/2
    第二节江南丝竹研究历史及现状/7
    第一章丝竹乐溯源/15
    第一节先秦丝竹乐辨踪/15
    一、“竹”、“丝”类乐器起源/15
    二、丝竹乐的滥觞/22
    三、“竽瑟之乐”为丝竹乐类型辨证/26
    第二节两汉魏晋丝竹乐管窥/28
    一、“相和诸曲”与丝竹乐/29
    二、“清商乐”与丝竹乐/32
    三、“房中乐”所涉丝竹乐器/34
    第三节隋唐宋元丝竹乐寻轨/37
    一、隋唐燕乐中的丝竹乐/37
    二、宋元丝竹乐种类扩展/47

    第二章江南丝竹的渊源与形成/59
    第一节地域化的明清丝竹乐/59
    一、丝竹乐器的扩充与壮大/59
    二、明清丝竹乐的地域化品种/64
    第二节江南丝竹的形成/69
    一、江南丝竹的渊源/69
    二、江南丝竹的形成/74
    第三节生存区域和乐种文化定位/83
    一、生存区域及流传分布划定/83
    二、乐种构成的音乐文化定位/87

    第三章江南丝竹与相关乐社/93
    第一节环太湖地区的“家乐”传统/94
    一、繁盛时尚的家乐班/95
    二、家乐班所涉丝竹乐器/106
    第二节民间“堂名”与文人“雅集”/108
    一、颇具“雅集”遗风的“堂名”班/109
    二、文人乐社与清客和清客串/114

    第四章乐队编制与乐器演奏风格/125
    第一节乐队编制的历史继承与创新拓展/125
    一、近现代乐器编制述略/125
    二、乐队编制的历史继承/128
    三、乐队编制的横向联系/131
    四、新作品演奏对传统乐队编制的“突破”/137
    第二节笛箫演奏风格的“昆曲”“琴乐”传统/140
    一、竹笛演奏风格的昆曲传统/141
    二、洞箫演奏风格的琴乐传统/147
    第三节二胡演奏风格的“包腔”传统/150
    一、江南丝竹二胡源流/150
    二、江南丝竹二胡演奏与说唱戏曲“包腔”/154
    第四节琵琶演奏风格的“文曲”传统/161
    一、南北派琵琶曲目中的“文曲”/162
    二、文板琵琶与丝竹琵琶的合一/165
    三、演奏中的文板琵琶技法显现/168

    第五章曲目类型与“八大曲”/171
    第一节江南丝竹曲目类型/171
    一、传统曲目及来源/172
    二、雅集编配曲目及原本/180
    三、专业创作曲目及代表作简析/183
    第二节“八大曲”与曲目家族/187
    一、“八大曲”认定/187
    二、“八大曲”分组与“曲目家族”概念/189

    第六章曲目家族构成辨识/193
    第一节《六板》与《六板》族/193
    一、《六板》正名/193
    二、《六板》族“三原体”认定/198
    三、《中花六板》与《慢六板》/203
    第二节《三六》与《三六》族/206
    一、《三六》标题辨证/206
    二、《三六》族相关成员及变体/213
    第三节《四合》与《四合》族/218
    一、《四合》曲称与核心曲目辨析/219
    二、《四合》族套曲的分组/227
    三、坐乐与“各赛”/233
    四、《四合》族“母曲”辨析/236
    第四节《欢乐歌》与其他,239
    一、《欢乐歌》与《欢乐歌》族/239
    二、其他“曲目系统”/242

    第七章“体式和”“腔型”变体势态/245
    第一节曲体结构“体式”的横向扩展/246
    一、以母曲为“体”的体式扩展/247
    二、以母曲为“段”的体式扩展/250
    三、以母曲材料为“句”的体式扩展/252
    第二节腔调结构“腔型”的纵向扩展/256
    一、由简至繁的腔型扩展/257
    二、不同腔型叠置的多声部扩展/261
    三、“以凡代工”的宫调扩展/266
    第三节活眼、活腔与活调/268
    一、“活眼”及其乐理内涵/268
    二、“活腔”及其乐理内涵/271
    三、“活调”及其乐理内涵/273

    第八章江南丝竹的传播与影响/277
    第一节江南丝竹的传播/277
    一、“天下彝家第一寨”遗响/278
    二、近现代江南丝竹的外传/284
    第二节江南丝竹的社会影响/291
    一、对音乐普及教育的影响/291
    二、对乡镇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295
    结语/301
    参考文献/307
    著述/307
    论文/309
    图鉴、百科、大系、大成、曲集/310
    附录/313
    “苏南三社”调查记/313
    江南丝竹大事年谱(1901-2006)/333
    后记/352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集成(医药卫生卷第3分册)(精)
冯立昇 主编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大义
胡晓明 主编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集成(工艺制造卷第1分册)(精)
冯立昇 主编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集成(地学测绘气象航海卷第3分册)(精)
冯立昇 主编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集成(矿学冶金卷第2分册)(精)
冯立昇 主编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集成(化学卷第1分册)(精)
冯立昇 主编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国匠 当代苏州园林与生活艺术
杭间吴光荣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四时变奏曲
子薇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忆最忆白乐天/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
李郁葱 著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寻园记(精)
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 编;朱朱、秦同千、陈汉煜 绘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戏曲文化史
黄文杰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江南制造局科技译著集成(军事科技卷第2分册)(精)
冯立昇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中国民族音乐(第2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新形态音乐专业系列教材
伍国栋 著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民族音乐学概论
伍国栋 著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系列教材——中国民族音乐
伍国栋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伍国栋 著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
伍国栋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中国音乐
伍国栋 著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中国古代音乐
伍国栋 著
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
民族音乐学概论
伍国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