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10
版次: 1
ISBN: 9787810785600
定价: 21.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5页
字数: 266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从中国当前社会财富的总量来看,中国完全负担得起所有公民在生命波折期的基本生活需要,而社会保障显然比个人和家庭保障更有效率,但为什么中国没有建立起一个覆盖全体公民,至少是多数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是缺失的或者缺乏可持续性的?中国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最需要社会保障的人群在生命波折期的生存问题?这是本书的研究主题。
      
      
      有关家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系列观点和政策建议贯穿其中:
      
      
      对中国城乡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并做出绩效评价。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差异何以存在,本书甚于相关的数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以及中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问题。本书部分以解决费用筹集问题、保障水平确定和管理体制选择——农村健康保险制度面临的三大难题为重点,研究如何在一些政治、经济条件能够支撑起农村社会合作健康保险的地方建立合作健康保险制度,在经济水平不高的地方建立合作医疗等低层次的健康保障制度,最终形成一个可以和城市社区性健康保险体系相对接的制度性的农村社区健康保障体系。本书部分主要分析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商业性运作和城乡统筹模式。 1 引言:基本命题与研究背景

      1.1 六个基本例题

      1.2 研究背景

    2 中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城乡差距

      2.1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横向比较

      2.2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绩效评价

    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3.1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要性的理论解说

      3.2 中国家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

    4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条件与必要前提

      4.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实条件

      4.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条件

    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困境与出路

      5.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历程

      5.2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迹迁的简要评述

      5.3 现行家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困境

      5.4 农村健康保险制度的困境

      5.5 小结:家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出路

    6 城乡保障制度衔接的过渡模式与目标模式设计

      6.1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6.2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原因分析

      6.3 衔接时机选择

      6.4 三维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7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

      7.1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经济条件:国际经验

      7.2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7.3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测算

    8 社会健康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

      8.1 健康保险的基本 予盾与供求分析

      8.2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建设中的误区

      8.3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模式选择和城乡统筹

      8.4 农村社会健康保险制度中的供需双方费用控制手段

    9 非职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

      9.1 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统筹

      9.2 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与统筹

      9.3 城乡优抚安置制度的现状、问题和统筹思路

    10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的城乡衔接和商业化运作

      10.1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10.2 失地家民养老保障方式比较

      10.3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的城乡衔接和运作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从中国当前社会财富的总量来看,中国完全负担得起所有公民在生命波折期的基本生活需要,而社会保障显然比个人和家庭保障更有效率,但为什么中国没有建立起一个覆盖全体公民,至少是多数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是缺失的或者缺乏可持续性的?中国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最需要社会保障的人群在生命波折期的生存问题?这是本书的研究主题。
      
      
      有关家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系列观点和政策建议贯穿其中:
      
      
      对中国城乡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并做出绩效评价。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差异何以存在,本书甚于相关的数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以及中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问题。本书部分以解决费用筹集问题、保障水平确定和管理体制选择——农村健康保险制度面临的三大难题为重点,研究如何在一些政治、经济条件能够支撑起农村社会合作健康保险的地方建立合作健康保险制度,在经济水平不高的地方建立合作医疗等低层次的健康保障制度,最终形成一个可以和城市社区性健康保险体系相对接的制度性的农村社区健康保障体系。本书部分主要分析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商业性运作和城乡统筹模式。
  • 目录:
    1 引言:基本命题与研究背景

      1.1 六个基本例题

      1.2 研究背景

    2 中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城乡差距

      2.1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横向比较

      2.2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绩效评价

    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3.1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要性的理论解说

      3.2 中国家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

    4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条件与必要前提

      4.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实条件

      4.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条件

    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困境与出路

      5.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历程

      5.2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迹迁的简要评述

      5.3 现行家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困境

      5.4 农村健康保险制度的困境

      5.5 小结:家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出路

    6 城乡保障制度衔接的过渡模式与目标模式设计

      6.1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6.2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原因分析

      6.3 衔接时机选择

      6.4 三维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7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

      7.1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经济条件:国际经验

      7.2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7.3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测算

    8 社会健康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

      8.1 健康保险的基本 予盾与供求分析

      8.2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建设中的误区

      8.3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模式选择和城乡统筹

      8.4 农村社会健康保险制度中的供需双方费用控制手段

    9 非职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

      9.1 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统筹

      9.2 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与统筹

      9.3 城乡优抚安置制度的现状、问题和统筹思路

    10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的城乡衔接和商业化运作

      10.1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10.2 失地家民养老保障方式比较

      10.3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的城乡衔接和运作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保险(第四版)
邓大松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思想底色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Hofstadter)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文化脑:人类天性的文化神经科学 韩世辉
韩世辉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权的法理与实践
汤闳淼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保障理论:发生机制与政策逻辑
席恒 著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调查:设计与评估
祝建华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
朱惠国
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
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探究
姒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