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现象学初探

技术现象学初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05-11
版次: 1
ISBN: 9787542622075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3页
字数: 250千字
分类: 自然科学
28人买过
  • “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这一表述等同于“技术的工具性”、“技术工具论”。国内的技术定义,如知识论、物质手段说等都对技术作出了工具性的规定。在这个意义上,这些技术定义都可以包含在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中。在“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这一表述中,有一个因素被忽略。这涉及到“工具主义”这一范畴。“工具主义”,更确节地说是尾于认识论领域内的范畴。在知识、理论与真理的本性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观点:实在论和工具主义的规定。“工具主义”的观点认为,理论、知识和真理是预测、控制的工具,而不是对实在的表述。“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这一表述则是借自认识论的结果。当然,这一规定具的特殊的含义。“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主要强调出“技术是人的工具”这样的命题,主 是突出持术是通过“工具性”来规定的。
      
      
      关于“超越”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出发点是日常的技术观念——工具主义。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是熟知而正确的观念。黑格尔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但是这一观念本身却没有被真正追问。“熟知并非真知”“正确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都说明只有进一步才可以达到事实本身,才可以获得关于技术的本质的解答。“超越”的意思也是来源于这里。 导言

    第一章 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

      第一节 关于技术的四种观点

        一、技术知识论或知识主义的观点

        二、技术行动论或技术活动主义

        三、技术工具论或者技术工具主义

        四、技术本体论

      第二节 工具主义的源流

        一、“工具主义”的历史根源:宗教

        二、工具主义的现代背景:实在论

      第三节 工具主义技术观的概要

        一、理论与工具

        二、目的与工具

        三、价值与工具

    第二章 社会学视野内的工具主义

      第一节 对社会学视野的限定

        一、现代现象

        二、工具理性或目的理性

        三、自反性现象

      第二节 技术与工具理性

        一、韦伯、齐美尔与现代性

        二、韦伯、齐美尔与工具理性

        三、社会领域内的工具主义

      第三节 技术与意识形态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

        二、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技术作为意识形态

      第四节 技术与自反性现象

        一、安东尼·吉登斯与自反性

        二、乌尔里希·贝克与自反性

      第五节 技术与社会建构

        一、建构概念的考察

        二、社会建构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三、社会建构主义与工具主义

    第三章 生态学视野内的工具主义

      一、环境伦理学

      二、内在价值与伦理观念的扩展

      三、伦理规范的无效

      四、工具主义的前提

    第四章 伦理学视野内的工具主义

      第一节失控的技术

        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及其伦理问题

        二、工具主义的根据

        三、被侵犯的主体

      第二节 工具主义的思路

        一、无可怀疑与可信任的技术

        二、信任的危机

        三、主体性的幻象

      第三节 主体性幻象的粉碎

        一、主体所面临的问题

        二、坦塔罗斯和夸父

    第五章 对工具主义技术观的批判

      第一节 对目的和工具的考察

        一、目的之主动性

        二、工具之被动性,

      第二节 工具主义的哲学根据

        一、被动性的前提

        二、作为工具的技术

        三、自主的技术

      第三节 技术工具主义的局限

        一、乐观主义

        二、价值中立

        三、技术作为生产

    第六章 技术与目的

      第一节 关于目的的四种理解方式

        一、规定生命的自然产物的原则

        二、构成人的内在活动的因素

        三、作为主观性的东西

        四、作为客观性的东西

      第二节 技术物中的目的

        一、目的:为何之故

        二、作为原因的目的

        三、自然物与技术物

      第三节 目的:理解技术的关键

        一、用具

        二、有用性

      第四节 作为有用性的技术

        一、有用性与合目的性

        二、对锤子的分析

    第七章 技术与生产

      第一节 马克思技术哲学

        一、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叙事方式

        二、马克思技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生产

      第二节 作为实践的物质生产

        一、生产:工具使用的指向性

        二、技术:对象性活动

      第三节 生产与使用工具的活动

        一、使用工具的活动和工具本身

        二、经济范畴:二者的区分依据

      第四节 作为生产的个体与类

        一、实践着的个人

        二、实践着的类存在

      第五节 技术之生产分析的局限

    第八章 技术与存在

      第一节 被误解的海德格尔

        一、批判技术的海德格尔

        二、批判理解的结果

      第二节 技术与此在

        一、与用具有关的矛盾

        二、技术与用具、工具

        三、此在的在世与用具的使用

        四、用具与整体性

        五、整体性与此在

      第三节 技术与表象

        一、命题的基本背景

        二、命题的解析

        三、命题的理解

        四、对起初问题的回答

      第四节 技术与存在

        一、技术:解蔽的方式

        二、座架:本有(Ereignis)的先行形式

      第五节 小结

    结束语

    被遗忘的可能性与技术作为目的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这一表述等同于“技术的工具性”、“技术工具论”。国内的技术定义,如知识论、物质手段说等都对技术作出了工具性的规定。在这个意义上,这些技术定义都可以包含在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中。在“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这一表述中,有一个因素被忽略。这涉及到“工具主义”这一范畴。“工具主义”,更确节地说是尾于认识论领域内的范畴。在知识、理论与真理的本性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观点:实在论和工具主义的规定。“工具主义”的观点认为,理论、知识和真理是预测、控制的工具,而不是对实在的表述。“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这一表述则是借自认识论的结果。当然,这一规定具的特殊的含义。“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主要强调出“技术是人的工具”这样的命题,主 是突出持术是通过“工具性”来规定的。
      
      
      关于“超越”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出发点是日常的技术观念——工具主义。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是熟知而正确的观念。黑格尔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但是这一观念本身却没有被真正追问。“熟知并非真知”“正确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都说明只有进一步才可以达到事实本身,才可以获得关于技术的本质的解答。“超越”的意思也是来源于这里。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

      第一节 关于技术的四种观点

        一、技术知识论或知识主义的观点

        二、技术行动论或技术活动主义

        三、技术工具论或者技术工具主义

        四、技术本体论

      第二节 工具主义的源流

        一、“工具主义”的历史根源:宗教

        二、工具主义的现代背景:实在论

      第三节 工具主义技术观的概要

        一、理论与工具

        二、目的与工具

        三、价值与工具

    第二章 社会学视野内的工具主义

      第一节 对社会学视野的限定

        一、现代现象

        二、工具理性或目的理性

        三、自反性现象

      第二节 技术与工具理性

        一、韦伯、齐美尔与现代性

        二、韦伯、齐美尔与工具理性

        三、社会领域内的工具主义

      第三节 技术与意识形态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

        二、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技术作为意识形态

      第四节 技术与自反性现象

        一、安东尼·吉登斯与自反性

        二、乌尔里希·贝克与自反性

      第五节 技术与社会建构

        一、建构概念的考察

        二、社会建构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三、社会建构主义与工具主义

    第三章 生态学视野内的工具主义

      一、环境伦理学

      二、内在价值与伦理观念的扩展

      三、伦理规范的无效

      四、工具主义的前提

    第四章 伦理学视野内的工具主义

      第一节失控的技术

        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及其伦理问题

        二、工具主义的根据

        三、被侵犯的主体

      第二节 工具主义的思路

        一、无可怀疑与可信任的技术

        二、信任的危机

        三、主体性的幻象

      第三节 主体性幻象的粉碎

        一、主体所面临的问题

        二、坦塔罗斯和夸父

    第五章 对工具主义技术观的批判

      第一节 对目的和工具的考察

        一、目的之主动性

        二、工具之被动性,

      第二节 工具主义的哲学根据

        一、被动性的前提

        二、作为工具的技术

        三、自主的技术

      第三节 技术工具主义的局限

        一、乐观主义

        二、价值中立

        三、技术作为生产

    第六章 技术与目的

      第一节 关于目的的四种理解方式

        一、规定生命的自然产物的原则

        二、构成人的内在活动的因素

        三、作为主观性的东西

        四、作为客观性的东西

      第二节 技术物中的目的

        一、目的:为何之故

        二、作为原因的目的

        三、自然物与技术物

      第三节 目的:理解技术的关键

        一、用具

        二、有用性

      第四节 作为有用性的技术

        一、有用性与合目的性

        二、对锤子的分析

    第七章 技术与生产

      第一节 马克思技术哲学

        一、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叙事方式

        二、马克思技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生产

      第二节 作为实践的物质生产

        一、生产:工具使用的指向性

        二、技术:对象性活动

      第三节 生产与使用工具的活动

        一、使用工具的活动和工具本身

        二、经济范畴:二者的区分依据

      第四节 作为生产的个体与类

        一、实践着的个人

        二、实践着的类存在

      第五节 技术之生产分析的局限

    第八章 技术与存在

      第一节 被误解的海德格尔

        一、批判技术的海德格尔

        二、批判理解的结果

      第二节 技术与此在

        一、与用具有关的矛盾

        二、技术与用具、工具

        三、此在的在世与用具的使用

        四、用具与整体性

        五、整体性与此在

      第三节 技术与表象

        一、命题的基本背景

        二、命题的解析

        三、命题的理解

        四、对起初问题的回答

      第四节 技术与存在

        一、技术:解蔽的方式

        二、座架:本有(Ereignis)的先行形式

      第五节 小结

    结束语

    被遗忘的可能性与技术作为目的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技术现象学初探
技术有病,我没药
杨庆峰、闫宏秀、段伟文、刘永谋 著
技术现象学初探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杨庆峰 著
技术现象学初探
翱翔的信天翁: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研究
杨庆峰 著
技术现象学初探
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
杨庆峰 著
技术现象学初探
精明的温州人
杨庆峰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