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史

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1
版次: 1
ISBN: 9787561781890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03页
分类: 文学
9人买过
  • 本书是《中国各体文学理论史丛书》五种中的一种,全面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清代的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发展的历程。书的前言首先对古典散文的概念做了厘定,确定“泛义地理解古典散文的概念以作相应的理论史研究”的宗旨。从第一至第七章的章名“先秦:关于言辞的认识——理论起点”、“两汉:相伴经学的理论初建”、“魏晋南北朝:成一家言与体情摛藻的理论交织”、“隋唐:从‘经国之大业’趋向复古明道的理论走势”、“宋金元:‘道’的深化及理论衍生”、“明代:以文学表现为理论重心的流派之争”、“清代:古文理论之集大成与终结”,可以看出作者的致力处。
      
      
       本书中的中国古代散文,指的是古代诗、词、曲、小说以外的各体文章,主要包括散体文、辞赋、与骈文等。全书分历史朝代论述各时期中国古典散文理论的发展历史,梳理归纳出古典散文理论各家各派的脉络与要点。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先秦:关于言辞的认识——理论起点

    绪论

    第一节 言辞的作用

    第二节 先秦诸子对言辞的审美共性:质实简约

    第三节 先秦诸子关于言辞审美的个性特征

    第四节 表达主体与言辞的关系

    第五节 书籍文辞观念的产生

    第二章 两汉:相伴经学的理论初建

    绪论

    第一节 西汉初期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

    第二节 《春秋》引发的文章意识

    第三节 拟经著书生成的文章理论

    第四节 突破经学模式的文章主张

    第五节 关于辞赋、《史记》的论说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成一家言与体情摘藻的理论交织

    绪论

    第一节 文体研究中的文章观念

    第二节 著书以成一家之言的情结

    第三节 论赋:丽词雅义

    第四节 若干论题的重新阐释

    第四章  隋唐:从“经国之大业”趋向复古明道的理论走势

    绪论

    第一节 隋与唐初期:文章关及经国大事

    第二节 以史传为核心的文章理论

    第三节 盛唐以后文章价值观的发展变化

    第四节 对本朝散文状况作宏观审察的理论昭示

    第五节 唐代古文理论的巅峰与转折

    第六节 中唐以后关于散文表现的多元认识

    第五章  宋金元:“道”的深化及理论衍生

    绪论

    第一节 宋初:本于道的几种理论倾向

    第二节 古文理论由对抗时弊走向成熟

    第三节 北宋前期散文理论状况

    第四节 “言止于达意”的理论意义

    第五节 北宋后期散文理论状况

    第六节 南宋:纳入理学认识体系的散文理论

    第七节 金元散文理论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明代:以文学表现形式为理论重心的流派之争

    绪论

    第一节 明前期馆阁诸臣的散文理论

    第二节 着眼文法的拟古派理论

    第三节 以心会道的唐宋派理论

    第四节 高唱性灵的公安派理论

    第五节 晚明散文理论的两种倾向

    第七章  清代:古文理论之集大成与终结

    绪论

    第一节 政治情怀铸就的散文理论

    第二节 清初古文三大家论文法

    第三节 清中期各派学者与文家的散文理论

    第四节 桐城派古文理论

    第五节 桐城派直系弟子与旁支的古文理论

    第六节 对桐城派理论的批评及古文理论的终结

    主要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各体文学理论史丛书》五种中的一种,全面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清代的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发展的历程。书的前言首先对古典散文的概念做了厘定,确定“泛义地理解古典散文的概念以作相应的理论史研究”的宗旨。从第一至第七章的章名“先秦:关于言辞的认识——理论起点”、“两汉:相伴经学的理论初建”、“魏晋南北朝:成一家言与体情摛藻的理论交织”、“隋唐:从‘经国之大业’趋向复古明道的理论走势”、“宋金元:‘道’的深化及理论衍生”、“明代:以文学表现为理论重心的流派之争”、“清代:古文理论之集大成与终结”,可以看出作者的致力处。
      
      
       本书中的中国古代散文,指的是古代诗、词、曲、小说以外的各体文章,主要包括散体文、辞赋、与骈文等。全书分历史朝代论述各时期中国古典散文理论的发展历史,梳理归纳出古典散文理论各家各派的脉络与要点。
  •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先秦:关于言辞的认识——理论起点

    绪论

    第一节 言辞的作用

    第二节 先秦诸子对言辞的审美共性:质实简约

    第三节 先秦诸子关于言辞审美的个性特征

    第四节 表达主体与言辞的关系

    第五节 书籍文辞观念的产生

    第二章 两汉:相伴经学的理论初建

    绪论

    第一节 西汉初期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

    第二节 《春秋》引发的文章意识

    第三节 拟经著书生成的文章理论

    第四节 突破经学模式的文章主张

    第五节 关于辞赋、《史记》的论说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成一家言与体情摘藻的理论交织

    绪论

    第一节 文体研究中的文章观念

    第二节 著书以成一家之言的情结

    第三节 论赋:丽词雅义

    第四节 若干论题的重新阐释

    第四章  隋唐:从“经国之大业”趋向复古明道的理论走势

    绪论

    第一节 隋与唐初期:文章关及经国大事

    第二节 以史传为核心的文章理论

    第三节 盛唐以后文章价值观的发展变化

    第四节 对本朝散文状况作宏观审察的理论昭示

    第五节 唐代古文理论的巅峰与转折

    第六节 中唐以后关于散文表现的多元认识

    第五章  宋金元:“道”的深化及理论衍生

    绪论

    第一节 宋初:本于道的几种理论倾向

    第二节 古文理论由对抗时弊走向成熟

    第三节 北宋前期散文理论状况

    第四节 “言止于达意”的理论意义

    第五节 北宋后期散文理论状况

    第六节 南宋:纳入理学认识体系的散文理论

    第七节 金元散文理论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明代:以文学表现形式为理论重心的流派之争

    绪论

    第一节 明前期馆阁诸臣的散文理论

    第二节 着眼文法的拟古派理论

    第三节 以心会道的唐宋派理论

    第四节 高唱性灵的公安派理论

    第五节 晚明散文理论的两种倾向

    第七章  清代:古文理论之集大成与终结

    绪论

    第一节 政治情怀铸就的散文理论

    第二节 清初古文三大家论文法

    第三节 清中期各派学者与文家的散文理论

    第四节 桐城派古文理论

    第五节 桐城派直系弟子与旁支的古文理论

    第六节 对桐城派理论的批评及古文理论的终结

    主要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史
四书(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陈晓芬、王国轩、蓝旭 译
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史
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升级版)
陈晓芬 译
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史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论语、大学、中庸
陈晓芬、徐儒宗 注
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史
司马迁散文选集/百花散文书系
陈晓芬 选注
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史
论语·大学·中庸
陈晓芬、徐儒宗 译
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史
开店智慧王:小店经营的66堂课
陈晓芬 著
中国古典散文理论史
开家饰品店
陈晓芬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