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一部)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一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2005-08
版次: 1
ISBN: 9787506018418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8页
字数: 200千字
分类: 文学
1639人买过
  •   2006年刘心武百家讲坛开讲
      独创“红学”中的“秦学”
      一时受到读者追捧,也引发了红学界的集体反诘。
      一个民族,它那历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
      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这并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是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好比打开一扇最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迈过一道最能通向深处的门槛,掌握一把最能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
      ——刘心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CCTV-10百家讲坛中的红学讲座的一个书面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究《红楼梦》的心血结晶。他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复原了《红楼梦》诞生时的时代风貌。
      刘心武认为:《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的女儿。如果废太子能摆脱厄运,当上皇帝,她就是一个公主,贾家因为这种潜在的政治资本,冒险收留了“秦可卿”,并隐瞒其身世。而贾元春原型是曹家当选王妃的一位女性,并且曾将“秦可卿”身世秘密向康熙告发,造成这位落魄公主之死。这就是刘心武一系列“秦学”著作的一个核心内容。    
      [相关焦点]
      红学家:刘心武将红学研究引入歧途 2005年第10期《艺术评论》杂志以“红学界反诘刘心武”为话题,发表了四位红学家的文章。比如蔡义江先生称刘心武的研究是新索隐派。他说,老索隐派认定的影射对象还实有其人其事,而新索隐派影射的对象却是虚妄的,比如说废太子胤礽有个私生女寄养在曹家等等。他还说,许多新说轻率立论,言多荒诞不经,全然不见求真务实之心,倒能看出一些人哗众取宠、装腔作势,甚至走火入魔,几同疯语。  
      刘心武:“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刘心武在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中说,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在讲座里引用了蔡元培先贤的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独他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    读者:应该反思“主流红学” 有媒体对8631人做了调查,近八成认为,所有喜欢《红楼梦》的人都有权阐释《红楼梦》。广州学者陈林还在《新京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主流红学家更应该反躬自省。陈林说:“当专家学者将‘学术规范’的锋利矛头指向刘心武时,其实更应该反省有更大影响力的、头顶‘学术’耀眼光环的‘主流红学’。”
      此次围绕刘心武的争论,专家的驳斥和读者的激赏呈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双方剑拔弩张,当仁不让。分析其情其状,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当今时代是蔑视权威,张扬个性的时代。所以,刘心武的“讲红楼是我的权利”,才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而主流红学家们又能否拥有一个宽容的情怀?(《工人日报》11.12)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之后又陆续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秦可卿之死》、《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多部享誉文坛的作品。1993年他开始涉足红学研究,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 说在前头
    第一讲  追寻[红学]谜踪(上)
    第二讲  追寻[红学]谜踪(下)
    第三讲  贾府婚配之谜
    第四讲  秦可卿抱养之谜
    第五讲  秦可卿生存之谜
    第六讲  秦可卿出身之谜
    第七讲  帐殿夜警之谜
    第八讲  曹家浮沉之谜
    第九讲  日月双悬之谜
    第十讲  蒋玉菡之谜
    第十一讲  北静王之谜
    第十二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第十三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第十四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
    第十五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
    第十六讲  贾元春原型之谜
    第十七讲  贾元春判词之谜
    第十八讲  贾元春死亡之谜
    第十九讲  刘心武创作简历
  • 内容简介:
      2006年刘心武百家讲坛开讲
      独创“红学”中的“秦学”
      一时受到读者追捧,也引发了红学界的集体反诘。
      一个民族,它那历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
      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这并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是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好比打开一扇最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迈过一道最能通向深处的门槛,掌握一把最能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
      ——刘心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CCTV-10百家讲坛中的红学讲座的一个书面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究《红楼梦》的心血结晶。他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复原了《红楼梦》诞生时的时代风貌。
      刘心武认为:《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的女儿。如果废太子能摆脱厄运,当上皇帝,她就是一个公主,贾家因为这种潜在的政治资本,冒险收留了“秦可卿”,并隐瞒其身世。而贾元春原型是曹家当选王妃的一位女性,并且曾将“秦可卿”身世秘密向康熙告发,造成这位落魄公主之死。这就是刘心武一系列“秦学”著作的一个核心内容。    
      [相关焦点]
      红学家:刘心武将红学研究引入歧途 2005年第10期《艺术评论》杂志以“红学界反诘刘心武”为话题,发表了四位红学家的文章。比如蔡义江先生称刘心武的研究是新索隐派。他说,老索隐派认定的影射对象还实有其人其事,而新索隐派影射的对象却是虚妄的,比如说废太子胤礽有个私生女寄养在曹家等等。他还说,许多新说轻率立论,言多荒诞不经,全然不见求真务实之心,倒能看出一些人哗众取宠、装腔作势,甚至走火入魔,几同疯语。  
      刘心武:“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刘心武在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中说,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在讲座里引用了蔡元培先贤的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独他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    读者:应该反思“主流红学” 有媒体对8631人做了调查,近八成认为,所有喜欢《红楼梦》的人都有权阐释《红楼梦》。广州学者陈林还在《新京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主流红学家更应该反躬自省。陈林说:“当专家学者将‘学术规范’的锋利矛头指向刘心武时,其实更应该反省有更大影响力的、头顶‘学术’耀眼光环的‘主流红学’。”
      此次围绕刘心武的争论,专家的驳斥和读者的激赏呈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双方剑拔弩张,当仁不让。分析其情其状,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当今时代是蔑视权威,张扬个性的时代。所以,刘心武的“讲红楼是我的权利”,才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而主流红学家们又能否拥有一个宽容的情怀?(《工人日报》11.12)
  • 作者简介: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之后又陆续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秦可卿之死》、《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多部享誉文坛的作品。1993年他开始涉足红学研究,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
  • 目录:
    说在前头
    第一讲  追寻[红学]谜踪(上)
    第二讲  追寻[红学]谜踪(下)
    第三讲  贾府婚配之谜
    第四讲  秦可卿抱养之谜
    第五讲  秦可卿生存之谜
    第六讲  秦可卿出身之谜
    第七讲  帐殿夜警之谜
    第八讲  曹家浮沉之谜
    第九讲  日月双悬之谜
    第十讲  蒋玉菡之谜
    第十一讲  北静王之谜
    第十二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第十三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第十四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
    第十五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
    第十六讲  贾元春原型之谜
    第十七讲  贾元春判词之谜
    第十八讲  贾元春死亡之谜
    第十九讲  刘心武创作简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