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散步

美学的散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8
版次: 2
ISBN: 9787533626785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6页
字数: 19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 《美学的散步》收录了宗先生在报刊、报告会、研讨会上发表的学术作品。宗先生在这些作品中阐述了自己在该领域独特的见解。论文观点新颖,论据确凿,理论性强,独具见解,别具特色。《美学的散步》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许多观点、论题值得广大学者进一步探讨。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美学的散步》荟萃了宗先生的美文精品22篇,是宗先生所写美学论著精品中的精品,先生用洋溢着艺术灵性与激情的生动文笔,揭示出诗歌、音乐、绘画、雕塑、戏剧以及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所隐藏的美,曾影响过整整几代学人。 宗白华,1897年12月15日生于安徽庆市小南门方宅母亲的家中,祖籍江苏省常熟县。原名宗之櫆。童年在南京模范小学读书。1913年,到青岛入德国人办的青岛大学部修习德文,秋天转到上海同济医工学堂中学部,继续修习德文,1916年夏卒业。秋升入同济医工学堂大学预科。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上海编辑出版《少年中国》月刊。同年,经巴黎赴德国留学,在佛兰府大学哲学系学习,第三学期转到柏林大学学习美学及历史哲学。1921年3月,《看了罗丹雕刻以后》发表于《少年中国》第2卷第9期。1923年12月,诗集《流云》由亚东图书馆出版。1925年12月,从德国归来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哲学系任教。1935年7月,译作歌德的《单纯的自然描摹、式样、风格》发表于《文学》第5卷第1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2月南京陷落,随学校迁至重庆。1940年5月,《我所见到的“五四”时代的一方面》发表于《中苏文艺》第6卷第3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继续任教。1952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美学史教授至今。论著有《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等。 作者自传
    美学与艺术略谈
    美学寄语
    美学的散步
    美从何处寻?
    《艺苑趣谈录》序
    近代技术的精神价值
    谈技术美学
    读《论美》后一些疑问
    美学
    我和艺术
    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
    艺术与中国社会
    艺术生活——艺术生活与同情
    技术与艺术——在复旦大学文史地学会上的演讲
    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三境界
    艺术形式美二题
    艺术学
    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
    诗话的美学意义
    新文学底源泉——新的精神生活内容底创造与修养
    新诗略谈
    附录关于诗的通信
    《蕙的风》之赞扬者
    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论《游春图》
    任伯年的一本册页
    与宣夫谈画
    徐悲鸿与中国绘画
    关于山水诗画的点滴感想
    戏曲在文艺上的地位
    戏曲座谈会上讲话
    对于“新上海建设”的一点意见
  • 内容简介:
    《美学的散步》收录了宗先生在报刊、报告会、研讨会上发表的学术作品。宗先生在这些作品中阐述了自己在该领域独特的见解。论文观点新颖,论据确凿,理论性强,独具见解,别具特色。《美学的散步》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许多观点、论题值得广大学者进一步探讨。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美学的散步》荟萃了宗先生的美文精品22篇,是宗先生所写美学论著精品中的精品,先生用洋溢着艺术灵性与激情的生动文笔,揭示出诗歌、音乐、绘画、雕塑、戏剧以及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所隐藏的美,曾影响过整整几代学人。
  • 作者简介:
    宗白华,1897年12月15日生于安徽庆市小南门方宅母亲的家中,祖籍江苏省常熟县。原名宗之櫆。童年在南京模范小学读书。1913年,到青岛入德国人办的青岛大学部修习德文,秋天转到上海同济医工学堂中学部,继续修习德文,1916年夏卒业。秋升入同济医工学堂大学预科。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上海编辑出版《少年中国》月刊。同年,经巴黎赴德国留学,在佛兰府大学哲学系学习,第三学期转到柏林大学学习美学及历史哲学。1921年3月,《看了罗丹雕刻以后》发表于《少年中国》第2卷第9期。1923年12月,诗集《流云》由亚东图书馆出版。1925年12月,从德国归来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哲学系任教。1935年7月,译作歌德的《单纯的自然描摹、式样、风格》发表于《文学》第5卷第1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2月南京陷落,随学校迁至重庆。1940年5月,《我所见到的“五四”时代的一方面》发表于《中苏文艺》第6卷第3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继续任教。1952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美学史教授至今。论著有《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等。
  • 目录:
    作者自传
    美学与艺术略谈
    美学寄语
    美学的散步
    美从何处寻?
    《艺苑趣谈录》序
    近代技术的精神价值
    谈技术美学
    读《论美》后一些疑问
    美学
    我和艺术
    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
    艺术与中国社会
    艺术生活——艺术生活与同情
    技术与艺术——在复旦大学文史地学会上的演讲
    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三境界
    艺术形式美二题
    艺术学
    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
    诗话的美学意义
    新文学底源泉——新的精神生活内容底创造与修养
    新诗略谈
    附录关于诗的通信
    《蕙的风》之赞扬者
    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论《游春图》
    任伯年的一本册页
    与宣夫谈画
    徐悲鸿与中国绘画
    关于山水诗画的点滴感想
    戏曲在文艺上的地位
    戏曲座谈会上讲话
    对于“新上海建设”的一点意见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