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里的陌生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7
版次: 1
ISBN: 9787520112253
定价: 8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6人买过
  •   《村庄里的陌生人》以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小山村——黄村作为田野地点,以离农这一在乡土社会普遍发生的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在现代性拓殖背景下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生成与发展问题。《村庄里的陌生人》主要尝试解答两个问题。一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在此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笔者借鉴了社会认同理论有关社群关系的经典分析,着重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时代变迁背景下的城乡博弈对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建构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二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具有怎样的特性,以及其对黄村学生的乡土或城市社会生活产生何种影响。在此分析过程中,笔者考察了乡土年青一代的“双重边缘化”问题。
      《村庄里的陌生人》的研究有如下一些发现。其一,与现代性对乡土社会的拓殖相伴的是对乡土社会的污名化。在此过程中,乡土居民普遍认同了这种污名并生成污名意识,从而对作为外群的城市社会产生价值偏好,而对作为内群的乡土社会则产生贬抑情感。其二,离农意识的建构是黄村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城市偏好和贬抑乡土价值观的过程。当黄村学生触摸的直接经验与外界传输的间接经验达成一致时,他们对城市社会的价值偏好和对乡土社会的情感贬抑便内化进其认知结构,进而生成个体的离农意识。但当前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建构过程具有虚拟性和片面性的特征。其三,当前的黄村学生是“悬浮”在乡土社会的。他们普遍缺乏在乡土社会中生产和生活的深度经验,由此而引发的结果是:黄村学生对乡土社会的情感趋向淡漠,而且他们中的有些人缺乏传统乡土居民所拥有的勤劳、节俭、能吃苦和坚韧等品质。其四,对于那些辍学而进入城市社会务工的个体而言,他们逐渐成为游走在城乡之间的“无根”一族,并且经受着城乡社会的“双重边缘化”。   赵忠平(1986一),现任职于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5年毕业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获农村教育学方向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评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长期从事农村教育方面的研究,在《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课程·教材·教法》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 上篇 背景、个案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 文献回顾与评论
    三 理论依据
    四 研究内容与核心概念
    五 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说明
    第二章 黄村的环境、教育与学生
    一 一幅素描画:发现黄村
    二 画中人物:历史与现实中的黄村学生
    三 不同的视角:作为对象与主体的黄村学生

    中篇 大传统与小传统:黄村社会
    与教育的现实生态
    第三章 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异变
    一 家庭的构成:核心家庭、土地及家庭声誉
    二 家庭内部关系:家长威权与个体化
    三 作为初级经济群体:家庭的生产与消费
    四 作为初级礼仪群体:当前的仪式与节日
    五 作为初级教育群体: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第四章 嵌入的乡校与离农的教育
    一 情景回顾:文字的“下乡”与“上移”
    二 农村学校:乡村嵌入与乡村隔离
    三 学校教育:离农取向与污名方式
    四 现实的聒噪:学校成功学与陪读风潮
    第五章 走向开放但凋敝的黄村社区
    一 经济形式:劳务输出与本地生产
    二 政治秩序:村庄精英与村庄治理
    三 社会关系:宗族、社会网络与外部世界联系
    四 文化生活:集体活动与文化中心

    下篇 污名化与去污名化:黄村学生离农
    意识的社会建构
    第六章 现代性拓殖与乡土社会污名化
    一 社会比较:一个关键概念
    二 乡土污名:城市作为优势范畴
    三 污名自认:乡村作为弱势一方
    四 印象黄村:污名化的刻板印象
    第七章 去污名化与离农意识建构
    一 去污名化:何以可能?
    二 去污名化:主体与路径
    三 学生作为对象:教育离农的外在动力学
    四 学生作为主体:教育离农的心理动力学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村庄里的陌生人》以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小山村——黄村作为田野地点,以离农这一在乡土社会普遍发生的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在现代性拓殖背景下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生成与发展问题。《村庄里的陌生人》主要尝试解答两个问题。一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在此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笔者借鉴了社会认同理论有关社群关系的经典分析,着重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时代变迁背景下的城乡博弈对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建构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二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具有怎样的特性,以及其对黄村学生的乡土或城市社会生活产生何种影响。在此分析过程中,笔者考察了乡土年青一代的“双重边缘化”问题。
      《村庄里的陌生人》的研究有如下一些发现。其一,与现代性对乡土社会的拓殖相伴的是对乡土社会的污名化。在此过程中,乡土居民普遍认同了这种污名并生成污名意识,从而对作为外群的城市社会产生价值偏好,而对作为内群的乡土社会则产生贬抑情感。其二,离农意识的建构是黄村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城市偏好和贬抑乡土价值观的过程。当黄村学生触摸的直接经验与外界传输的间接经验达成一致时,他们对城市社会的价值偏好和对乡土社会的情感贬抑便内化进其认知结构,进而生成个体的离农意识。但当前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建构过程具有虚拟性和片面性的特征。其三,当前的黄村学生是“悬浮”在乡土社会的。他们普遍缺乏在乡土社会中生产和生活的深度经验,由此而引发的结果是:黄村学生对乡土社会的情感趋向淡漠,而且他们中的有些人缺乏传统乡土居民所拥有的勤劳、节俭、能吃苦和坚韧等品质。其四,对于那些辍学而进入城市社会务工的个体而言,他们逐渐成为游走在城乡之间的“无根”一族,并且经受着城乡社会的“双重边缘化”。
  • 作者简介:
      赵忠平(1986一),现任职于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5年毕业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获农村教育学方向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评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长期从事农村教育方面的研究,在《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课程·教材·教法》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
  • 目录:
    上篇 背景、个案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 文献回顾与评论
    三 理论依据
    四 研究内容与核心概念
    五 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说明
    第二章 黄村的环境、教育与学生
    一 一幅素描画:发现黄村
    二 画中人物:历史与现实中的黄村学生
    三 不同的视角:作为对象与主体的黄村学生

    中篇 大传统与小传统:黄村社会
    与教育的现实生态
    第三章 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异变
    一 家庭的构成:核心家庭、土地及家庭声誉
    二 家庭内部关系:家长威权与个体化
    三 作为初级经济群体:家庭的生产与消费
    四 作为初级礼仪群体:当前的仪式与节日
    五 作为初级教育群体: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第四章 嵌入的乡校与离农的教育
    一 情景回顾:文字的“下乡”与“上移”
    二 农村学校:乡村嵌入与乡村隔离
    三 学校教育:离农取向与污名方式
    四 现实的聒噪:学校成功学与陪读风潮
    第五章 走向开放但凋敝的黄村社区
    一 经济形式:劳务输出与本地生产
    二 政治秩序:村庄精英与村庄治理
    三 社会关系:宗族、社会网络与外部世界联系
    四 文化生活:集体活动与文化中心

    下篇 污名化与去污名化:黄村学生离农
    意识的社会建构
    第六章 现代性拓殖与乡土社会污名化
    一 社会比较:一个关键概念
    二 乡土污名:城市作为优势范畴
    三 污名自认:乡村作为弱势一方
    四 印象黄村:污名化的刻板印象
    第七章 去污名化与离农意识建构
    一 去污名化:何以可能?
    二 去污名化:主体与路径
    三 学生作为对象:教育离农的外在动力学
    四 学生作为主体:教育离农的心理动力学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 著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婚姻圈变迁及影响研究-以华北F村为例
尹木子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规划志愿服务活动研究报告(2017年度)
赵雲泰、田志强 编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内源性组织与乡村治理——浙东刘村老人会的人类学研究(1990-2020)
阮云星;相丽均;褚雯莉;崔若淋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的大地
李世伟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杜姣 著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
于建伟;张晓瑞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合并与治道变革
李冉 著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里的艺术——村社传统田野手记
乔晓光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规划
程茂吉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规划志愿服务活动研究报告(2018年度)
贾克敬、张宁 编
村庄里的陌生人
村庄转型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以浙江实践为例
王萍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