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演进

3G演进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瑞典] , , ,
2010-04
版次: 1
ISBN: 9787115221803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1页
字数: 7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35人买过
  •   《3G演进:HSPA与LTE(第2版)》是爱立信研究院研发人员的经验之谈,描述3G数字蜂窝系统如何演进成为先进的宽带移动接入技术,涉及3.5G和4G具体实现,重点介绍移动通信标准化开发演进路线、无线接入技术和接入网络的演进。书中内容共分为5部分,清晰勾勒出各种移动通信技术取舍的诸多细节。
      《3G演进:HSPA与LTE(第2版)》是移动通信行业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指南,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不可多得的教学参考书。   ErikDahlman博士,世界知名移动通信技术专家,爱立信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毕业于瑞典皇家工学院。早期从事WCDMA的3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后来成为3GPP项目成员,目前主要负责WCDMAR5的标准化工作以及下一代手机系统的无线接入研究工作。他在无线通信领域拥有20多项专利,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曾荣获IEEE运载工具技术学会授予的JackNeubauer奖以及爱立信研究院授予的年度发明家奖。 第一部分绪论
    第1章3G演进的背景
    1.13G的历史和背景
    1.1.13G之前
    1.1.2早期3G讨论
    1.1.33G研究
    1.1.43G标准化启动
    1.23G标准化
    1.2.1标准化进程
    1.2.23GPP
    1.2.3ITU中IMT-2000活动
    1.33G和后3G系统频谱
    第2章3G演进的背后动机
    2.1推动力
    2.1.1技术进步
    2.1.2业务
    2.1.3成本与性能
    2.23G演进:两种无线接入网络方法和一种演进的核心网
    2.2.1无线接入网络演进
    2.2.2一种演进的核心网:系统架构演进
    第二部分3G演进技术
    第3章移动通信中的高速数据传送
    3.1高数据速率:基本约束
    3.1.1噪声受限时的高数据速率
    3.1.2干扰受限时的更高数据速率
    3.2带宽受限时的更高数据速率:更高阶调制
    3.2.1与信道编码相结合的更高阶调制
    3.2.2瞬时发送功率的变化
    3.3包含多载波传输的宽带
    第4章OFDM传输
    4.1OFDM基本原理
    4.2OFDM解调
    4.3用IFFT/FFT实现OFDM
    4.4插入循环前缀
    4.5OFDM传输的频域模型
    4.6信道估计和参考符号
    4.7OFDM频率分集:信道编码重要性
    4.8OFDM基本参数选择
    4.8.1OFDM子载波间隔
    4.8.2子载波数目
    4.8.3循环前缀长度
    4.9瞬时传输功率变化
    4.10OFDM用户复用/多址接入方案
    4.11OFDM和多小区广播/多播传输
    第5章宽带“单载波”传输
    5.1均衡对抗无线信道频率选择性
    5.1.1时域线性均衡
    5.1.2频域均衡
    5.1.3其他均衡器策略
    5.2具备灵活带宽分配的上行链路FDMA
    5.3DFT扩展OFDM
    5.3.1基本原理
    5.3.2DFTS-OFDM接收机
    5.3.3使用DFTS-OFDM的用户复用
    5.3.4分布式DFTS-OFDM
    第6章多天线技术
    6.1多天线配置
    6.2采用多天线技术的好处
    6.3多根接收天线
    6.4多根发射天线
    6.4.1发射天线分集
    6.4.2发射端的波束赋型
    6.5空分复用
    6.5.1基本原理
    6.5.2基于预编码的空分复用
    6.5.3非线性接收机处理
    第7章调度、链路自适应和HARQ技术
    7.1链路自适应:功率和速率控制
    7.2信道相关调度
    7.2.1下行链路调度
    7.2.2上行链路调度
    7.2.3频域内的链路自适应和信道相关调度
    7.2.4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
    7.2.5业务行为与调度
    7.3高级重传机制
    7.4带有软合并的HARQ
    第三部分HSPA
    第8章WCDMA演进:HSPA和MBMS
    8.1WCDMA:简述
    8.1.1整体架构
    8.1.2物理层
    8.1.3资源处理和分组业务会话
    第9章HSDPA
    9.1概述
    9.1.1共享信道发送
    9.1.2信道依赖性调度
    9.1.3速率控制和高阶调制
    9.1.4带有软合并的HARQ
    9.1.5架构
    9.2HSDPA详述
    9.2.1HS-DSCH:WCDMAR5包含的特性
    9.2.2MAC-hs和物理层处理
    9.2.3调度
    9.2.4速率控制
    9.2.5带有软合并的HARQ
    9.2.6数据流
    9.2.7HS-DSCH信道资源控制
    9.2.8移动性
    9.2.9UE分类
    9.3HSDPA详解
    9.3.1HARQ重谈:物理层处理
    9.3.2交织和星座重排
    9.3.3HARQ回顾:协议操作
    9.3.4按序递交
    9.3.5MAC-hs报头
    9.3.6CQI和评估下行链路质量的其他方法
    9.3.7下行链路控制信道:HS-SCCH
    9.3.8下行链路控制信道:F-DPCH
    9.3.9上行链路控制信道:HS-DPCCH
    第10章增强型上行链路技术
    10.1概述
    10.1.1调度
    10.1.2带有软合并的HARQ
    10.1.3架构
    10.2增强型上行链路详述
    10.2.1MAC-e和物理层处理
    10.2.2调度
    10.2.3E-TFC选择
    10.2.4带有软合并的HARQ
    10.2.5物理信道分配
    10.2.6功率控制
    10.2.7数据流
    10.2.8E-DCH的资源控制
    10.2.9移动性
    10.2.10UE等级
    10.3增强型上行链路的进一步剖析
    10.3.1调度
    10.3.2更多HARQ操作细节
    10.3.3控制信令
    第11章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
    11.1概述
    11.1.1宏分集
    11.1.2应用层编码
    11.2MBMS细节
    11.2.1MTCH
    11.2.2MCCH和MICH
    11.2.3MSCH
    第12章HSPA演进
    12.1MIMO
    12.1.1HSDPA-MIMO数据传输
    12.1.2HSDPA-MIMO的速率控制
    12.1.3HSDPA-MIMO中软合并的HARQ
    12.1.4HSDPA-MIMO中的控制信息
    12.1.5UE性能
    12.2高阶调制
    12.3连续性分组连接
    12.3.1DTX——降低上行链路开销
    12.3.2DRX——降低UE功率消耗
    12.3.3HS-SCCH精简模式:降低下行链路开销
    12.3.4控制信令
    12.4增强型CELL_FACH操作
    12.5层2协议增强技术
    12.6高级接收机
    12.6.13GPP指定的高级接收机
    12.6.2接收机分集(类型1)
    12.6.3码片级均衡器和类似的接收机(类型2)
    12.6.4结合天线分集(类型3)
    12.6.5无线分集和干扰消除的结合(类型3i)
    12.7MBSFN操作
    12.8小结
    第四部分LTE和SAE
    第13章LTE和SAE:简介和设计目标
    13.1LTE设计目标
    13.1.1能力
    13.1.2系统性能
    13.1.3配置相关方面
    13.1.4架构与迁移
    13.1.5无线资源管理
    13.1.6复杂度
    13.1.7通用方面
    13.2SAE设计目标
    第14章LTE无线接入:概述
    14.1LTE传输机制:下行链路OFDM和上行链路DFTS-OFDM/SC-FDMA
    14.2信道相关调度和速率自适应
    14.2.1下行链路调度
    14.2.2上行链路调度
    14.2.3小区间干扰协调
    14.3带有软合并的HARQ
    14.4对多天线的支持
    14.5对多播和广播的支持
    14.6频谱灵活性
    14.6.1双工方式的灵活性
    14.6.2频带操作的灵活性
    14.6.3带宽灵活性
    第15章LTE无线接口架构
    15.1无线链路控制
    15.2媒体接入控制
    15.2.1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
    15.2.2调度
    15.2.3带有软合并的HARQ
    15.3物理层
    15.4终端状态
    15.5数据流
    第16章下行链路传输机制
    16.1整体时域结构和双工可选方式
    16.2下行链路物理资源
    16.3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16.3.1小区特定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16.3.2UE特定参考信号
    16.4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
    16.4.1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16.4.2物理HARQ指示信道
    16.4.3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16.4.4下行链路调度分配
    16.4.5上行链路调度请求
    16.4.6功率控制命令
    16.4.7PDCCH处理
    16.4.8PDCCH的盲解码
    16.5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
    16.5.1每个传输块的CRC插入
    16.5.2码块分割和单码块CRC插入
    16.5.3Turbo编码
    16.5.4速率匹配和物理层HARQ功能
    16.5.5比特级加扰
    16.5.6数据调制
    16.5.7天线映射
    16.5.8资源块映射
    16.6多天线传输
    16.6.1发射分集
    16.6.2空分复用
    16.6.3通用波束赋型
    16.7MBSFN传输和MCH
    第17章上行链路传输机制
    17.1上行链路物理资源
    17.2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17.2.1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
    17.2.2上行链路探询参考信号
    17.3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
    17.3.1在PUCCH上传输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
    17.3.2在PUSCH上传输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
    17.4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
    17.5PUSCH跳频
    17.5.1根据小区特定的跳频/镜像模式跳频
    17.5.2基于明确跳频信息的跳频
    第18章LTE接入过程
    18.1捕获与小区搜索
    18.1.1LTE小区搜索概述
    18.1.2PSS结构
    18.1.3SSS结构
    18.2系统信息
    18.2.1MIB和BCH传输
    18.2.2系统信息块
    18.3随机接入
    18.3.1步骤1:随机接入前导信号传输
    18.3.2步骤2:随机接入响应
    18.3.3步骤3:终端标识
    18.3.4步骤4:竞争决策
    18.4寻呼
    第19章LTE传输过程
    19.1RLC和HARQ协议操作
    19.1.1带有软合并的HARQ
    19.1.2无线链路控制
    19.2调度和速率控制
    19.2.1下行链路调度
    19.2.2上行链路调度
    19.2.3半静态调度
    19.2.4半双工FDD的调度
    19.2.5信道状态报告
    19.3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19.3.1PUCCH的功率控制
    19.3.2PUSCH的功率控制
    19.3.3SRS的功率控制
    19.4非连续接收(DRX)
    19.5上行链路定时对齐
    19.6UE等级
    第20章LTE的灵活带宽
    20.1LTE的频谱
    20.1.1LTE的频带
    20.1.2新频带
    20.2灵活的频带使用
    20.3灵活信道带宽运行
    20.4支持灵活带宽的要求
    20.4.1LTE的RF需求
    20.4.2区域性需求
    20.4.3BS传输的需求
    20.4.4BS接收需求
    20.4.5终端发送需求
    20.4.6终端接收需求
    第21章SAE
    21.1无线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之间的功能划分
    21.1.1WCDMA/HSPA无线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间的功能划分
    21.1.2LTERAN与核心网络间的功能划分
    21.2HSPA/WCDMA和LTE无线接入网络
    21.2.1WCDMA/HSPA无线接入网络
    21.2.2LTE无线接入网络
    21.3核心网架构
    21.3.1WCDMA/HSPA的GSM核心网络
    21.3.2SAE核心网:增强型分组核心网
    21.3.3连接到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的WCDMA/HSPA
    21.3.4连接到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的非3GPP接入技术
    21.3.5连接到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的CDMA2000和HRPD
    第22章LTE-Advanced
    22.1IMT-2000的发展
    22.2LTE-Advanced——来自3GPP的IMT-Advanced候选方案
    22.2.1LTE-Advanced的基本要求
    22.2.2ITU要求之外的扩展要求
    22.3LTE-Advanced的技术组成部分
    22.3.1更宽的带宽和载频聚集
    22.3.2扩展的多天线解决方案
    22.3.3高级中继功能
    22.4小结
    第五部分性能与结论
    第23章3G演进的性能
    23.1性能评估
    23.1.1终端用户体验性能
    23.1.2运营商角度
    23.2以峰值数据速率表示的性能
    23.3G演进的性能评估
    23.3.1建模与假设
    23.3.2带有5MHzFDD载波的LTE性能指标
    23.4GPP中LTE的评估
    23.4.1LTE性能需求
    23.4.2LTE性能评估
    23.4.3带有20MHzFDD载波的LTE性能评估
    23.5小结
    第24章其他无线通信系统
    24.1UTRATDD
    24.2TD-SCDMA(低码片速率UTRATDD)
    24.3CDMA2000
    24.3.1CDMA2000x
    24.3.2xEV-DORev
    24.3.3xEV-DORevA
    24.3.4xEV-DORevB
    24.3.5UMB(1xEV-DORevC)
    24.4GSM/EDGE
    24.4.1GSM/EDGE演进的目的
    24.4.2双天线终端
    24.4.3多载波EDGE
    24.4.4减小的TTI和快速反馈
    24.4.5改进的调制和编码
    24.4.6更高符号速率
    24.5WiMAX(IEEE802.16)
    24.5.1频谱、带宽选项以及双工方式
    24.5.2可度量的OFDMA
    24.5.3TDD帧结构
    24.5.4调制、编码和HARQ
    24.5.5业务质量控制
    24.5.6移动性
    24.5.7多天线技术
    24.5.8分段的频率复用
    24.5.9先进的空中接口(IEEE802.16m)
    24.6移动宽带无线接入(IEEE802.20)
    24.7小结
    第25章未来演进
    25.1IMT-Advanced
    25.2研究团体
    25.3标准组织
    25.4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语对照表
    索引
  • 内容简介:
      《3G演进:HSPA与LTE(第2版)》是爱立信研究院研发人员的经验之谈,描述3G数字蜂窝系统如何演进成为先进的宽带移动接入技术,涉及3.5G和4G具体实现,重点介绍移动通信标准化开发演进路线、无线接入技术和接入网络的演进。书中内容共分为5部分,清晰勾勒出各种移动通信技术取舍的诸多细节。
      《3G演进:HSPA与LTE(第2版)》是移动通信行业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指南,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不可多得的教学参考书。
  • 作者简介:
      ErikDahlman博士,世界知名移动通信技术专家,爱立信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毕业于瑞典皇家工学院。早期从事WCDMA的3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后来成为3GPP项目成员,目前主要负责WCDMAR5的标准化工作以及下一代手机系统的无线接入研究工作。他在无线通信领域拥有20多项专利,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曾荣获IEEE运载工具技术学会授予的JackNeubauer奖以及爱立信研究院授予的年度发明家奖。
  •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第1章3G演进的背景
    1.13G的历史和背景
    1.1.13G之前
    1.1.2早期3G讨论
    1.1.33G研究
    1.1.43G标准化启动
    1.23G标准化
    1.2.1标准化进程
    1.2.23GPP
    1.2.3ITU中IMT-2000活动
    1.33G和后3G系统频谱
    第2章3G演进的背后动机
    2.1推动力
    2.1.1技术进步
    2.1.2业务
    2.1.3成本与性能
    2.23G演进:两种无线接入网络方法和一种演进的核心网
    2.2.1无线接入网络演进
    2.2.2一种演进的核心网:系统架构演进
    第二部分3G演进技术
    第3章移动通信中的高速数据传送
    3.1高数据速率:基本约束
    3.1.1噪声受限时的高数据速率
    3.1.2干扰受限时的更高数据速率
    3.2带宽受限时的更高数据速率:更高阶调制
    3.2.1与信道编码相结合的更高阶调制
    3.2.2瞬时发送功率的变化
    3.3包含多载波传输的宽带
    第4章OFDM传输
    4.1OFDM基本原理
    4.2OFDM解调
    4.3用IFFT/FFT实现OFDM
    4.4插入循环前缀
    4.5OFDM传输的频域模型
    4.6信道估计和参考符号
    4.7OFDM频率分集:信道编码重要性
    4.8OFDM基本参数选择
    4.8.1OFDM子载波间隔
    4.8.2子载波数目
    4.8.3循环前缀长度
    4.9瞬时传输功率变化
    4.10OFDM用户复用/多址接入方案
    4.11OFDM和多小区广播/多播传输
    第5章宽带“单载波”传输
    5.1均衡对抗无线信道频率选择性
    5.1.1时域线性均衡
    5.1.2频域均衡
    5.1.3其他均衡器策略
    5.2具备灵活带宽分配的上行链路FDMA
    5.3DFT扩展OFDM
    5.3.1基本原理
    5.3.2DFTS-OFDM接收机
    5.3.3使用DFTS-OFDM的用户复用
    5.3.4分布式DFTS-OFDM
    第6章多天线技术
    6.1多天线配置
    6.2采用多天线技术的好处
    6.3多根接收天线
    6.4多根发射天线
    6.4.1发射天线分集
    6.4.2发射端的波束赋型
    6.5空分复用
    6.5.1基本原理
    6.5.2基于预编码的空分复用
    6.5.3非线性接收机处理
    第7章调度、链路自适应和HARQ技术
    7.1链路自适应:功率和速率控制
    7.2信道相关调度
    7.2.1下行链路调度
    7.2.2上行链路调度
    7.2.3频域内的链路自适应和信道相关调度
    7.2.4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
    7.2.5业务行为与调度
    7.3高级重传机制
    7.4带有软合并的HARQ
    第三部分HSPA
    第8章WCDMA演进:HSPA和MBMS
    8.1WCDMA:简述
    8.1.1整体架构
    8.1.2物理层
    8.1.3资源处理和分组业务会话
    第9章HSDPA
    9.1概述
    9.1.1共享信道发送
    9.1.2信道依赖性调度
    9.1.3速率控制和高阶调制
    9.1.4带有软合并的HARQ
    9.1.5架构
    9.2HSDPA详述
    9.2.1HS-DSCH:WCDMAR5包含的特性
    9.2.2MAC-hs和物理层处理
    9.2.3调度
    9.2.4速率控制
    9.2.5带有软合并的HARQ
    9.2.6数据流
    9.2.7HS-DSCH信道资源控制
    9.2.8移动性
    9.2.9UE分类
    9.3HSDPA详解
    9.3.1HARQ重谈:物理层处理
    9.3.2交织和星座重排
    9.3.3HARQ回顾:协议操作
    9.3.4按序递交
    9.3.5MAC-hs报头
    9.3.6CQI和评估下行链路质量的其他方法
    9.3.7下行链路控制信道:HS-SCCH
    9.3.8下行链路控制信道:F-DPCH
    9.3.9上行链路控制信道:HS-DPCCH
    第10章增强型上行链路技术
    10.1概述
    10.1.1调度
    10.1.2带有软合并的HARQ
    10.1.3架构
    10.2增强型上行链路详述
    10.2.1MAC-e和物理层处理
    10.2.2调度
    10.2.3E-TFC选择
    10.2.4带有软合并的HARQ
    10.2.5物理信道分配
    10.2.6功率控制
    10.2.7数据流
    10.2.8E-DCH的资源控制
    10.2.9移动性
    10.2.10UE等级
    10.3增强型上行链路的进一步剖析
    10.3.1调度
    10.3.2更多HARQ操作细节
    10.3.3控制信令
    第11章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
    11.1概述
    11.1.1宏分集
    11.1.2应用层编码
    11.2MBMS细节
    11.2.1MTCH
    11.2.2MCCH和MICH
    11.2.3MSCH
    第12章HSPA演进
    12.1MIMO
    12.1.1HSDPA-MIMO数据传输
    12.1.2HSDPA-MIMO的速率控制
    12.1.3HSDPA-MIMO中软合并的HARQ
    12.1.4HSDPA-MIMO中的控制信息
    12.1.5UE性能
    12.2高阶调制
    12.3连续性分组连接
    12.3.1DTX——降低上行链路开销
    12.3.2DRX——降低UE功率消耗
    12.3.3HS-SCCH精简模式:降低下行链路开销
    12.3.4控制信令
    12.4增强型CELL_FACH操作
    12.5层2协议增强技术
    12.6高级接收机
    12.6.13GPP指定的高级接收机
    12.6.2接收机分集(类型1)
    12.6.3码片级均衡器和类似的接收机(类型2)
    12.6.4结合天线分集(类型3)
    12.6.5无线分集和干扰消除的结合(类型3i)
    12.7MBSFN操作
    12.8小结
    第四部分LTE和SAE
    第13章LTE和SAE:简介和设计目标
    13.1LTE设计目标
    13.1.1能力
    13.1.2系统性能
    13.1.3配置相关方面
    13.1.4架构与迁移
    13.1.5无线资源管理
    13.1.6复杂度
    13.1.7通用方面
    13.2SAE设计目标
    第14章LTE无线接入:概述
    14.1LTE传输机制:下行链路OFDM和上行链路DFTS-OFDM/SC-FDMA
    14.2信道相关调度和速率自适应
    14.2.1下行链路调度
    14.2.2上行链路调度
    14.2.3小区间干扰协调
    14.3带有软合并的HARQ
    14.4对多天线的支持
    14.5对多播和广播的支持
    14.6频谱灵活性
    14.6.1双工方式的灵活性
    14.6.2频带操作的灵活性
    14.6.3带宽灵活性
    第15章LTE无线接口架构
    15.1无线链路控制
    15.2媒体接入控制
    15.2.1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
    15.2.2调度
    15.2.3带有软合并的HARQ
    15.3物理层
    15.4终端状态
    15.5数据流
    第16章下行链路传输机制
    16.1整体时域结构和双工可选方式
    16.2下行链路物理资源
    16.3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16.3.1小区特定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16.3.2UE特定参考信号
    16.4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
    16.4.1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16.4.2物理HARQ指示信道
    16.4.3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16.4.4下行链路调度分配
    16.4.5上行链路调度请求
    16.4.6功率控制命令
    16.4.7PDCCH处理
    16.4.8PDCCH的盲解码
    16.5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
    16.5.1每个传输块的CRC插入
    16.5.2码块分割和单码块CRC插入
    16.5.3Turbo编码
    16.5.4速率匹配和物理层HARQ功能
    16.5.5比特级加扰
    16.5.6数据调制
    16.5.7天线映射
    16.5.8资源块映射
    16.6多天线传输
    16.6.1发射分集
    16.6.2空分复用
    16.6.3通用波束赋型
    16.7MBSFN传输和MCH
    第17章上行链路传输机制
    17.1上行链路物理资源
    17.2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17.2.1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
    17.2.2上行链路探询参考信号
    17.3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
    17.3.1在PUCCH上传输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
    17.3.2在PUSCH上传输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
    17.4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
    17.5PUSCH跳频
    17.5.1根据小区特定的跳频/镜像模式跳频
    17.5.2基于明确跳频信息的跳频
    第18章LTE接入过程
    18.1捕获与小区搜索
    18.1.1LTE小区搜索概述
    18.1.2PSS结构
    18.1.3SSS结构
    18.2系统信息
    18.2.1MIB和BCH传输
    18.2.2系统信息块
    18.3随机接入
    18.3.1步骤1:随机接入前导信号传输
    18.3.2步骤2:随机接入响应
    18.3.3步骤3:终端标识
    18.3.4步骤4:竞争决策
    18.4寻呼
    第19章LTE传输过程
    19.1RLC和HARQ协议操作
    19.1.1带有软合并的HARQ
    19.1.2无线链路控制
    19.2调度和速率控制
    19.2.1下行链路调度
    19.2.2上行链路调度
    19.2.3半静态调度
    19.2.4半双工FDD的调度
    19.2.5信道状态报告
    19.3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19.3.1PUCCH的功率控制
    19.3.2PUSCH的功率控制
    19.3.3SRS的功率控制
    19.4非连续接收(DRX)
    19.5上行链路定时对齐
    19.6UE等级
    第20章LTE的灵活带宽
    20.1LTE的频谱
    20.1.1LTE的频带
    20.1.2新频带
    20.2灵活的频带使用
    20.3灵活信道带宽运行
    20.4支持灵活带宽的要求
    20.4.1LTE的RF需求
    20.4.2区域性需求
    20.4.3BS传输的需求
    20.4.4BS接收需求
    20.4.5终端发送需求
    20.4.6终端接收需求
    第21章SAE
    21.1无线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之间的功能划分
    21.1.1WCDMA/HSPA无线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间的功能划分
    21.1.2LTERAN与核心网络间的功能划分
    21.2HSPA/WCDMA和LTE无线接入网络
    21.2.1WCDMA/HSPA无线接入网络
    21.2.2LTE无线接入网络
    21.3核心网架构
    21.3.1WCDMA/HSPA的GSM核心网络
    21.3.2SAE核心网:增强型分组核心网
    21.3.3连接到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的WCDMA/HSPA
    21.3.4连接到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的非3GPP接入技术
    21.3.5连接到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的CDMA2000和HRPD
    第22章LTE-Advanced
    22.1IMT-2000的发展
    22.2LTE-Advanced——来自3GPP的IMT-Advanced候选方案
    22.2.1LTE-Advanced的基本要求
    22.2.2ITU要求之外的扩展要求
    22.3LTE-Advanced的技术组成部分
    22.3.1更宽的带宽和载频聚集
    22.3.2扩展的多天线解决方案
    22.3.3高级中继功能
    22.4小结
    第五部分性能与结论
    第23章3G演进的性能
    23.1性能评估
    23.1.1终端用户体验性能
    23.1.2运营商角度
    23.2以峰值数据速率表示的性能
    23.3G演进的性能评估
    23.3.1建模与假设
    23.3.2带有5MHzFDD载波的LTE性能指标
    23.4GPP中LTE的评估
    23.4.1LTE性能需求
    23.4.2LTE性能评估
    23.4.3带有20MHzFDD载波的LTE性能评估
    23.5小结
    第24章其他无线通信系统
    24.1UTRATDD
    24.2TD-SCDMA(低码片速率UTRATDD)
    24.3CDMA2000
    24.3.1CDMA2000x
    24.3.2xEV-DORev
    24.3.3xEV-DORevA
    24.3.4xEV-DORevB
    24.3.5UMB(1xEV-DORevC)
    24.4GSM/EDGE
    24.4.1GSM/EDGE演进的目的
    24.4.2双天线终端
    24.4.3多载波EDGE
    24.4.4减小的TTI和快速反馈
    24.4.5改进的调制和编码
    24.4.6更高符号速率
    24.5WiMAX(IEEE802.16)
    24.5.1频谱、带宽选项以及双工方式
    24.5.2可度量的OFDMA
    24.5.3TDD帧结构
    24.5.4调制、编码和HARQ
    24.5.5业务质量控制
    24.5.6移动性
    24.5.7多天线技术
    24.5.8分段的频率复用
    24.5.9先进的空中接口(IEEE802.16m)
    24.6移动宽带无线接入(IEEE802.20)
    24.7小结
    第25章未来演进
    25.1IMT-Advanced
    25.2研究团体
    25.3标准组织
    25.4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语对照表
    索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3G演进
精通开关电源设计(第2版)
[美]Sanjaya Maniktala 著;王健强 译
3G演进
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3版)
[美]Darren Ashby 著;尹华杰 译
3G演进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
[瑞典]Erik Dahlman 著;堵久辉、缪庆育 译
3G演进
LTE权威指南
[美]Arunabha Ghosh Jun Zhang 著;李莉 译
3G演进
运算放大器权威指南(第4版)
[美]Bruce Carter 著;孙宗晓 译
3G演进
WCDMA设计与优化手册
[美]谢瓦利尔 著;杨鸿文 译
3G演进
FPGA设计指南:器件、工具和流程
[美]马克斯菲尔德(Maxfiel C.) 著;杜生海、邢闻 译
3G演进
工程电磁兼容:原理、测试、技术工艺及计算机模型(第2版)
陈淑凤 译;柯达里(Kodali)
3G演进
无线通信基础
[美]谢、[美]维斯瓦纳斯 著;李锵 译
3G演进
开关电源手册(第2版)
比林斯 著;张占松、汪仁皇、谢丽萍 译
3G演进
运算放大器权威指南
[美]科特尔、[美]曼西尼 编;姚剑清 译
3G演进
视频技术手册
[美]杰克 著;杨征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3G演进
3G移动服务用户采纳: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刘子龙 著
3G演进
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信息产业部3G移动通信培训指定教材
刘宝玲;付长东
3G演进
3G Evolution: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
Erik Dahlman;Stefan Parkvall;Johan Skold;Per Beming
3G演进
3G网络建设与运营
蔡康、李洪、朱英军 编著
3G演进
3G模型解题法. 初中化学
周业虹 主讲
3G演进
3G营销
[英]托米·T.荷南、[芬兰]缇莫·卡斯帕、[德]莎拉·梅尔康 著;钱峰、莫昕玮 译
3G演进
3G模型解题法. 初中物理
刘建国、梁学军、丁光成 主讲
3G演进
3G Wireless Networks, Second Edition
Clint Smith 著
3G演进
3G资本帝国
克里斯蒂娜·柯利娅 著;王仁荣 译
3G演进
3G Evolution, Second Edition: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
Erik Dahlman;Stefan Parkvall;Johan Skold;Per Beming
3G演进
3G模型解题法. 高中数学
张鹤 主讲
3G演进
3G核心网技术
张智江 编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3G演进
汉娜·阿伦特:爱与恶
[瑞典]安·黑贝莱因
3G演进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彩图注音版 一二三四年级5-6-7-8-9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夫
3G演进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全彩注音版 经典儿童文学分级阅读丛书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少儿文学童话故事书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3G演进
黑天鹅意识:企业如何应对充满变数的未来
[瑞典]霍坎·扬肯斯加德(H.kan Jankensg.rd)
3G演进
拥有强心脏!
[瑞典]马丁·拉茨 后浪
3G演进
你准备好上小学了吗?(魔法象·图画书王国)
[瑞典]安娜·菲斯克 译者:宁蒙 绘者
3G演进
蜥蜴脑:写给大家看的图画心理学
[瑞典]达恩·卡茨(Dan Katz)著 (瑞典)伊冯娜·斯文松(Yvonne
3G演进
TensorFlow 2机器学习实战:聚焦经济金融科研与产业的深度学习模型
[瑞典]以赛亚·赫尔(Isaiah Hull)著 朱文强 译
3G演进
蚂蚁们的领奖时刻
[瑞典]卡佳·巴尔古姆 著
3G演进
水下的世界
[瑞典]亚历山德拉·达尔奎斯特
3G演进
无尽夏夜(北欧现实版《我们与恶的距离》北欧文坛至高荣誉“玻璃钥匙奖”得主、2020年“瑞典年度犯罪小说)
[瑞典]托夫·阿尔斯特达尔 著;梁颂宇 译;星文文化 出品
3G演进
鸟巢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夫 著;[中国]林清玄 译;[斯洛伐克]卡米拉·什坦茨洛娃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