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艺术形式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11
版次: 1
ISBN: 9787538623574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29人买过
  •   《绘画艺术形式》全部的内容中,无论是对近四百件作品的分析与评述,还是对基础理论部分的诠释都有其独到之处。并且言之切合实际。而行文在力求深入浅出的同时,随意处又不拘一格,以期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其独到之处列举如下:
      一、传统的绘画形式要素为三个,而他发展开拓为八个,其中近半数是属精神领域里的内容。
      二、提出了统领性与平衡感是形式秩序的机制。
      三、形式法则分为两大类一属事物普遍意义的法则,二属表现性的法则。而后者常受前者所制约。
      四、画面上的平衡感,是凭“形式量”与“含义量”两者来完成的,从而解决了一般理论上的无定性。
      五、提出了广场艺术的三条形式法则①形象的鲜明性,②动作的明确性:③形式的独特性。壁画属于广场艺术。
      六、“引力环”一章是对不同的心理视距反应上的假设性的探索,并已见其价值。
      七、认为艺术趣味有激发形象思维的能量,并使审美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八、提出了画家的视角心理的价值,九、以“形式高于内容”作为《绘画艺术形式》的结束语。
      凡此等等也就奠定了绘画形式理论的基础。从“绘画艺术形式”这个命题来说,此书尚属初见的第一本,是属可贵之处。
      绘画艺术形式一书的作者是一位老画家,他通过自己的创作与教学两方面的实践与体验,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论观点。   李松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1949.5——担任上海区铁路工会美工室主持人,主编《上海铁路职工画刊》并著有《美术字讲话》,发行四十万册。·1951.2——历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绘画课的讲师、副教授、教授。·1953.12——从第二届全国美展起历年时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的各类美展。其中参展全国青年美展(二届)的油画作品《古箭楼旁》获奖。·1983.12——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厅,举行《李松石风景画展》。其中作品《太行烈士潭》、《朔风》、《绿汀》、《南国一古榕》、《成山角潮》、《闽船》等六件油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松石风景画选》。·作品《太行烈士潭》曾展出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并入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集》(中国文联)。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初稿被北京市美协收藏。·中国美术馆所编的该馆四十年年鉴中编入李松石条目。·作品概况早期风格写实,晚期在追求意境的基础上对形式感作出求索。近期作品有《黄河之魂》、《大河黎明》、《黄河饮马》、《金环蚀》以及多幅作形式处理的静物画。·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此前,曾就读于武昌艺专高中师范部。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特定形式
    第二节写实体系与“形式主义”
    第三节“构图”只是绘画创作中的一个环节
    第四节主次论是传统创作方法的核心
    第五节绘画艺术的形式基因
    第六节绘画艺术的形式法则

    第二章空间的形式语汇
    第一节空、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画面中的第一方位与其平面性
    第三节空间与物象
    第四节画幅自身比例的意义
    第五节方位与向度
    第六节视平线高低与其展示量
    第七节广度、深度与高度同义
    第八节大空问对照
    第九节边缘空间上的形式语汇
    第十节反视顺·反焦点透视·四维空间
    第十一节现代流派艺术中的空间形式

    第三章造型与形式感
    第一节必须同时把握造型与形式感
    第二节画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三节素描的类型与其性质
    第四节调子素描的不同样式
    第五节线素描的不同样式
    第六节装饰性的线与兼有调子的线
    第七节点的形式语汇
    第八节团块状的形式语汇
    第九节板块形的语汇
    第十节光与阴影的语汇
    第十节蒙胧的形式与苍茫的意境
    第十二节毕加索的语境
    第十三节几何性含量
    第十四节形声共震
    结束语

    第四章平衡的形式
    第一节平衡的原理与其类型
    第二节辐射平衡与其样式
    第三节对称样式
    第四节力距平衡的样式
    第五节形式量
    第六节含义量
    第七节形式量的转换与形式量的调度
    第八节辐射平衡在绘画作品中
    第九节满的格式
    第十节金字塔形模式
    第十一节承载模式
    第十二节独立的模式
    第十三节单元模式
    第十四节对置模式
    第十五节圆与围的格式
    第十六节字形的模式
    第十七节条幅型模式
    第十八节力距平衡的范例
    第十九节气氛源于倾斜与失衡
    第二十节动势·倾倒·冲击与对峙

    第五章统领感与其形式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日常生活题材中的统领性形象
    第三节政治题材中的统领性形象
    第四节战争题材中的统领性形象
    第五节画面中的统领性形象

    第六章引力环——一个假设的法则
    第一节引言——个假设的法则
    第二节对称
    第三节依托
    第四节归属
    第五节联缀
    第六节呼应
    第七节倾斜(对角线)
    第八节离散
    第九节动荡
    第十节混乱·无序
    结束语

    第七章壁画与装饰画的形式
    第一节壁画是一种广场艺术·装饰画源于民间
    第二节岩画·古埃及壁画·中国画像石
    第三节正面的一字形排列格式
    第四节圆形填充·复式契合
    第五节《朝元图》与《雅典学院》
    第六节前苏联壁画与其设计稿
    第七节嵌玻璃画与马赛克画
    第八节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的壁画
    第九节本顿的壁画空间
    第十节现代一字形排列中的契合结构
    第十一节俄罗斯新的宗教壁画
    第十二节民间装饰画
    第十三节现代漆画艺术
    第十四节装饰性绘画
    第十五节招贴宣传画

    第八章色彩的形式
    第一节色彩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色彩的特性
    第三节绘画色彩的技术手段
    第四节色彩的取义与象征
    第五节色彩的心理平衡
    第六节印象派色彩风格举例
    第七节西班牙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第八节色彩平衡中的和谐
    第九节对比·典雅
    第十节白云·长笛·忏悔‘黄伞
    第十一节三幅红色调子的画
    第十二节三个睡美人
    第十三节单纯的力度
    第十四节桃色易俗
    第十五节深灰色的震撼
    第十六节色环上的高纯度

    第九章视觉与心理
    第一节心理旁证
    第二节联想与想象
    第三节心理直诉·内心呼喊·语声密集
    第四节形象的完整律
    第五节闭合与开展
    第六节永远高大的与永远长不高的造型
    第七节凝固了的时间
    第八节神秘的视觉信号
    第九节对“残缺美”的重新探讨
    第十节假象·错觉
    第十一节沉重的影子
    第十二节数的排列里有审美的要求
    第十三节不可知的世界
    第十四节心态语境
    第十五节画家的心理视角

    第十章形式与趣味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趣味性
    第二节节奏与韵律
    第三节线的趣味与线的品位
    第四节三种不同的线韵
    第五节三幅肖像画里的情趣
    第六节永存的音容
    第七节自我完满律
    第八节童趣·意趣·风趣
    第九节几何形里的理趣
    第十节喻意·讽刺·幽默
    第十一节寻常·平淡·朴素
    第十二节“冬季草原”
    第十三节变奏与递变
    第十四节材质肌理之趣
    结束语形式高于内容
  • 内容简介:
      《绘画艺术形式》全部的内容中,无论是对近四百件作品的分析与评述,还是对基础理论部分的诠释都有其独到之处。并且言之切合实际。而行文在力求深入浅出的同时,随意处又不拘一格,以期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其独到之处列举如下:
      一、传统的绘画形式要素为三个,而他发展开拓为八个,其中近半数是属精神领域里的内容。
      二、提出了统领性与平衡感是形式秩序的机制。
      三、形式法则分为两大类一属事物普遍意义的法则,二属表现性的法则。而后者常受前者所制约。
      四、画面上的平衡感,是凭“形式量”与“含义量”两者来完成的,从而解决了一般理论上的无定性。
      五、提出了广场艺术的三条形式法则①形象的鲜明性,②动作的明确性:③形式的独特性。壁画属于广场艺术。
      六、“引力环”一章是对不同的心理视距反应上的假设性的探索,并已见其价值。
      七、认为艺术趣味有激发形象思维的能量,并使审美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八、提出了画家的视角心理的价值,九、以“形式高于内容”作为《绘画艺术形式》的结束语。
      凡此等等也就奠定了绘画形式理论的基础。从“绘画艺术形式”这个命题来说,此书尚属初见的第一本,是属可贵之处。
      绘画艺术形式一书的作者是一位老画家,他通过自己的创作与教学两方面的实践与体验,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论观点。
  • 作者简介:
      李松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1949.5——担任上海区铁路工会美工室主持人,主编《上海铁路职工画刊》并著有《美术字讲话》,发行四十万册。·1951.2——历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绘画课的讲师、副教授、教授。·1953.12——从第二届全国美展起历年时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的各类美展。其中参展全国青年美展(二届)的油画作品《古箭楼旁》获奖。·1983.12——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厅,举行《李松石风景画展》。其中作品《太行烈士潭》、《朔风》、《绿汀》、《南国一古榕》、《成山角潮》、《闽船》等六件油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松石风景画选》。·作品《太行烈士潭》曾展出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并入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集》(中国文联)。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初稿被北京市美协收藏。·中国美术馆所编的该馆四十年年鉴中编入李松石条目。·作品概况早期风格写实,晚期在追求意境的基础上对形式感作出求索。近期作品有《黄河之魂》、《大河黎明》、《黄河饮马》、《金环蚀》以及多幅作形式处理的静物画。·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此前,曾就读于武昌艺专高中师范部。
  • 目录: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特定形式
    第二节写实体系与“形式主义”
    第三节“构图”只是绘画创作中的一个环节
    第四节主次论是传统创作方法的核心
    第五节绘画艺术的形式基因
    第六节绘画艺术的形式法则

    第二章空间的形式语汇
    第一节空、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画面中的第一方位与其平面性
    第三节空间与物象
    第四节画幅自身比例的意义
    第五节方位与向度
    第六节视平线高低与其展示量
    第七节广度、深度与高度同义
    第八节大空问对照
    第九节边缘空间上的形式语汇
    第十节反视顺·反焦点透视·四维空间
    第十一节现代流派艺术中的空间形式

    第三章造型与形式感
    第一节必须同时把握造型与形式感
    第二节画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三节素描的类型与其性质
    第四节调子素描的不同样式
    第五节线素描的不同样式
    第六节装饰性的线与兼有调子的线
    第七节点的形式语汇
    第八节团块状的形式语汇
    第九节板块形的语汇
    第十节光与阴影的语汇
    第十节蒙胧的形式与苍茫的意境
    第十二节毕加索的语境
    第十三节几何性含量
    第十四节形声共震
    结束语

    第四章平衡的形式
    第一节平衡的原理与其类型
    第二节辐射平衡与其样式
    第三节对称样式
    第四节力距平衡的样式
    第五节形式量
    第六节含义量
    第七节形式量的转换与形式量的调度
    第八节辐射平衡在绘画作品中
    第九节满的格式
    第十节金字塔形模式
    第十一节承载模式
    第十二节独立的模式
    第十三节单元模式
    第十四节对置模式
    第十五节圆与围的格式
    第十六节字形的模式
    第十七节条幅型模式
    第十八节力距平衡的范例
    第十九节气氛源于倾斜与失衡
    第二十节动势·倾倒·冲击与对峙

    第五章统领感与其形式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日常生活题材中的统领性形象
    第三节政治题材中的统领性形象
    第四节战争题材中的统领性形象
    第五节画面中的统领性形象

    第六章引力环——一个假设的法则
    第一节引言——个假设的法则
    第二节对称
    第三节依托
    第四节归属
    第五节联缀
    第六节呼应
    第七节倾斜(对角线)
    第八节离散
    第九节动荡
    第十节混乱·无序
    结束语

    第七章壁画与装饰画的形式
    第一节壁画是一种广场艺术·装饰画源于民间
    第二节岩画·古埃及壁画·中国画像石
    第三节正面的一字形排列格式
    第四节圆形填充·复式契合
    第五节《朝元图》与《雅典学院》
    第六节前苏联壁画与其设计稿
    第七节嵌玻璃画与马赛克画
    第八节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的壁画
    第九节本顿的壁画空间
    第十节现代一字形排列中的契合结构
    第十一节俄罗斯新的宗教壁画
    第十二节民间装饰画
    第十三节现代漆画艺术
    第十四节装饰性绘画
    第十五节招贴宣传画

    第八章色彩的形式
    第一节色彩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色彩的特性
    第三节绘画色彩的技术手段
    第四节色彩的取义与象征
    第五节色彩的心理平衡
    第六节印象派色彩风格举例
    第七节西班牙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第八节色彩平衡中的和谐
    第九节对比·典雅
    第十节白云·长笛·忏悔‘黄伞
    第十一节三幅红色调子的画
    第十二节三个睡美人
    第十三节单纯的力度
    第十四节桃色易俗
    第十五节深灰色的震撼
    第十六节色环上的高纯度

    第九章视觉与心理
    第一节心理旁证
    第二节联想与想象
    第三节心理直诉·内心呼喊·语声密集
    第四节形象的完整律
    第五节闭合与开展
    第六节永远高大的与永远长不高的造型
    第七节凝固了的时间
    第八节神秘的视觉信号
    第九节对“残缺美”的重新探讨
    第十节假象·错觉
    第十一节沉重的影子
    第十二节数的排列里有审美的要求
    第十三节不可知的世界
    第十四节心态语境
    第十五节画家的心理视角

    第十章形式与趣味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趣味性
    第二节节奏与韵律
    第三节线的趣味与线的品位
    第四节三种不同的线韵
    第五节三幅肖像画里的情趣
    第六节永存的音容
    第七节自我完满律
    第八节童趣·意趣·风趣
    第九节几何形里的理趣
    第十节喻意·讽刺·幽默
    第十一节寻常·平淡·朴素
    第十二节“冬季草原”
    第十三节变奏与递变
    第十四节材质肌理之趣
    结束语形式高于内容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的基础 水彩技法入门教程
飞乐鸟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的基础 漫画技法入门教程
哒哒猫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透视原理与技法
李碚生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构图学
胡继宁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艺术:唐卡.昌都卷(藏汉对照)/藏族美术集成
康·格桑益希、《藏族美术集成》编撰委员会 编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的元形象
左剑虹 著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反对图像
汪民安 著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行走
郜少华 著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记住乡愁留给孩子们的中国民俗文化
徐东鹏 著;刘魁立、李春园 编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三故事
东门杨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心理团体辅导实务(一本团体辅导者的使用指南,完整阐释绘画心理团体辅导理论与实务)
严虎 朱斯妤 编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中的乾隆宫廷/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文库
王敬雅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绘画艺术形式
两宋题画诗词研究
李松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