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6
版次: 1
ISBN: 9787117068246
定价: 21.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8页
字数: 36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6人买过
  •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是中药学的专业课之一,是介于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于中药学的理论体系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其实用价值与临床密不可分,中药药理学的性质实际上属于临床药理学的范畴。
    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尽量贴近使用对象,以培养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基础理论够用、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高职高专培养要求,以介绍药物的实用价值为重点。注重训练学生临床处方应用和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以及中成药应用及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教材力求使编写内容更加切合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际和中药新药开发的实用价值。在药物的分类上突破了传统模式,分为辨证治本、祛因治病、对症治标三类。在分节、分目、节目名称及内涵、药物的取舍及归属等方面,遵循的原则是“以传统功效应用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研究为依据”。汲取了学科前沿成熟的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或界定,力求更加科学、清晰、适用和可靠。
    本教材力求将传统中医药优势与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使中药传统功效应用与现代药理作用相互呼应和阐释。从作为教材的基本功能和适应对象㈩发,书中药理作用的内容重点介绍结论性作用,略于研究过程和机制的阐述。现代应用项下的内容,注重与药理作用相吻合,简略介绍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单方或简方。 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第三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药性的现代研究
    一、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二、温热药的药理作用
    第二节药味的现代认识
    一、辛味药
    二、甘味药
    三、酸(涩)味药
    四、苦味药
    五、咸味药
    六、淡味药
    第三节归经的现代意义
    一、归经与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呈一定相关规律
    二、归经是中药药理作用的体现部位
    三、归经是中药对环核苷酸水平的不同影响
    四、归经是受体与药物的特异性亲和能力的表现
    第四节中药的毒性作用
    一、导致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
    二、避免中药中毒的环节
    三、常见中药毒副作用
    第三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第一节中药作用的综合性
    第二节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一、药物成分的相互拮抗
    二、剂量大小的差异
    三、机体的不同状态及反应
    第三节中药作用的机体依赖性
    一、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的差别
    二、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的差别
    三、病理状态不同的差别
    第四节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
    第四章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炮制对中药生物活性的改变
    一、传统炮制的目的
    二、中药炮制的效果
    第二节中药配伍的科学性
    一、药性"七情"配伍
    二、传统配伍的目的
    三、配伍的现代研究结果
    第三节药量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一、中药量效关系的现代研究
    二、关于中药剂量的思考
    第四节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基本要求
    一、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实验条件要求
    二、中药新药主要药效学试验要求
    三、中药新药一般药理试验要求
    四、中药新药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五、中药新药长期毒性试验要求
    各论
    第五章辨证治本药
    第一节扶正药
    一、益气药
    黄芪
    党参
    二、壮阳药
    鹿茸
    淫羊藿
    三、养血药
    当归
    四、滋阴药
    生地黄
    知母
    第二节解表药
    一、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防风
    二、散风热药
    金银花
    柴胡
    第三节清热药
    一、泻火热药
    葛根
    二、解热毒药
    板蓝根
    鱼腥草
    三、除湿热药
    黄芩
    黄连
    四、凉血热药
    牛黄
    牡丹皮
    五、退虚热药
    地骨皮
    第四节除湿药
    一、祛风湿药
    雷公藤
    青风藤
    防己
    二、化湿浊药
    厚朴
    苍术
    三、利水湿药
    茯苓
    猪苓
    四、逐水饮药
    甘遂
    第五节化痰药
    桔梗
    川贝母
    第六节祛寒药
    一、祛中寒药
    干姜
    丁香
    二、消阴翳药
    吴茱萸
    肉桂
    第七节理气药
    一、畅中气药
    陈皮
    木香
    二、疏肝气药
    香附
    第八节活血药
    一、通血脉药
    川芎
    丹参
    银杏叶
    二、散瘀滞药
    水蛭
    姜黄
    三、消癥积药
    莪术
    第九节平肝药
    一、潜肝阳药
    钩藤
    天麻
    二、息肝风药
    地龙
    白芍
    第十节固脱药
    人参
    第六章祛因治病药
    第七章对症治标药
    附录一实验指导
    附录二常用英文缩略词
    附录三中药药名索引
    附录四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五教学大纲(试行)
  • 内容简介: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是中药学的专业课之一,是介于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于中药学的理论体系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其实用价值与临床密不可分,中药药理学的性质实际上属于临床药理学的范畴。
    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尽量贴近使用对象,以培养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基础理论够用、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高职高专培养要求,以介绍药物的实用价值为重点。注重训练学生临床处方应用和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以及中成药应用及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教材力求使编写内容更加切合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际和中药新药开发的实用价值。在药物的分类上突破了传统模式,分为辨证治本、祛因治病、对症治标三类。在分节、分目、节目名称及内涵、药物的取舍及归属等方面,遵循的原则是“以传统功效应用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研究为依据”。汲取了学科前沿成熟的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或界定,力求更加科学、清晰、适用和可靠。
    本教材力求将传统中医药优势与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使中药传统功效应用与现代药理作用相互呼应和阐释。从作为教材的基本功能和适应对象㈩发,书中药理作用的内容重点介绍结论性作用,略于研究过程和机制的阐述。现代应用项下的内容,注重与药理作用相吻合,简略介绍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单方或简方。
  • 目录:
    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第三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药性的现代研究
    一、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二、温热药的药理作用
    第二节药味的现代认识
    一、辛味药
    二、甘味药
    三、酸(涩)味药
    四、苦味药
    五、咸味药
    六、淡味药
    第三节归经的现代意义
    一、归经与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呈一定相关规律
    二、归经是中药药理作用的体现部位
    三、归经是中药对环核苷酸水平的不同影响
    四、归经是受体与药物的特异性亲和能力的表现
    第四节中药的毒性作用
    一、导致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
    二、避免中药中毒的环节
    三、常见中药毒副作用
    第三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第一节中药作用的综合性
    第二节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一、药物成分的相互拮抗
    二、剂量大小的差异
    三、机体的不同状态及反应
    第三节中药作用的机体依赖性
    一、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的差别
    二、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的差别
    三、病理状态不同的差别
    第四节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
    第四章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炮制对中药生物活性的改变
    一、传统炮制的目的
    二、中药炮制的效果
    第二节中药配伍的科学性
    一、药性"七情"配伍
    二、传统配伍的目的
    三、配伍的现代研究结果
    第三节药量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一、中药量效关系的现代研究
    二、关于中药剂量的思考
    第四节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基本要求
    一、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实验条件要求
    二、中药新药主要药效学试验要求
    三、中药新药一般药理试验要求
    四、中药新药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五、中药新药长期毒性试验要求
    各论
    第五章辨证治本药
    第一节扶正药
    一、益气药
    黄芪
    党参
    二、壮阳药
    鹿茸
    淫羊藿
    三、养血药
    当归
    四、滋阴药
    生地黄
    知母
    第二节解表药
    一、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防风
    二、散风热药
    金银花
    柴胡
    第三节清热药
    一、泻火热药
    葛根
    二、解热毒药
    板蓝根
    鱼腥草
    三、除湿热药
    黄芩
    黄连
    四、凉血热药
    牛黄
    牡丹皮
    五、退虚热药
    地骨皮
    第四节除湿药
    一、祛风湿药
    雷公藤
    青风藤
    防己
    二、化湿浊药
    厚朴
    苍术
    三、利水湿药
    茯苓
    猪苓
    四、逐水饮药
    甘遂
    第五节化痰药
    桔梗
    川贝母
    第六节祛寒药
    一、祛中寒药
    干姜
    丁香
    二、消阴翳药
    吴茱萸
    肉桂
    第七节理气药
    一、畅中气药
    陈皮
    木香
    二、疏肝气药
    香附
    第八节活血药
    一、通血脉药
    川芎
    丹参
    银杏叶
    二、散瘀滞药
    水蛭
    姜黄
    三、消癥积药
    莪术
    第九节平肝药
    一、潜肝阳药
    钩藤
    天麻
    二、息肝风药
    地龙
    白芍
    第十节固脱药
    人参
    第六章祛因治病药
    第七章对症治标药
    附录一实验指导
    附录二常用英文缩略词
    附录三中药药名索引
    附录四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五教学大纲(试行)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
傅淑清 编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
肖振辉、李佃贵 编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张钦德 编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常用护理技术
程家娥 编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郑小吉 编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解剖生理学
刘春波 著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方剂学(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
王义祁 编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
刘百祥 编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学(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
苑光军 编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
郭争鸣、冯志强 著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经典选读(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
姜建国 编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有机化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卢苏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