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法学文库·解释性的法史学: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为侧重点

中青年法学文库·解释性的法史学: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为侧重点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1
版次: 1
ISBN: 9787562026761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83页
字数: 39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29人买过
  •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学术文化传统。在我们的古典文化中,经学、史学、文学等学术领域都曾有过极为灿烂的成就,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传统一样,中国古典学术文化的发展并不均衡,也有其缺陷。最突出的是,虽然我们有着漫长的成文法传统,但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却迟迟得不到发育、成长。清末以降,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法律学校的设立,法学才作为一门学科而确立其独立的地位。然而,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坎坷曲折的历史终于使法律难以走上坦途,经常在模仿域外法学与注释现行法律之间徘徊。到十年文革期间更索性彻底停滞。先天既不足,后天又失调,中国法学真可谓命运多舛、路途艰辛。
      《中青年法学文库·解释性的法史学: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为侧重点》以法学理论新著为发表范围的书。希望《中青年法学文库·解释性的法史学: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为侧重点》能够成为高层次理论成果得以稳定而持续成长的一方园地,成为较为集中地展示中国法学界具有原创力学术作品的窗口。   胡旭晟(湖舟),男,1963年12月生,中国致公党员,湖南益阳人。1980年9月考入人民大学法律系,先后获法学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7月至1994年9月任湘潭大学法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此后再次考入人民大学,师从曾宪义教授,1997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至2001年4月任湘大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教授(1999年);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法史学、法理学及法律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要学术活动有:发起并参与主持《二十世纪中华法学文丛》,创办并主编《湘江法律评论》(前五卷)。曾在《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法学:理想与批判》、《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点校)、《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整理)等多部著作。 总序
    第一编类型与方法
    一、“描述性的法史学”与“解释性的法史学”
    二、作为对象和论域的法律文化
    三、作为立场和方法的法律文化
    四、法律史教学之我见

    第二编关于法的制度及其变迁
    五、论法律源于道德
    六、五刑溯源:苗民五刑辨
    七、中国“五刑”传统透视
    八、试论西汉法制的现实基础
    九、中国古代法结构形式的特点刍议
    十、中国近代法制变革之伦理分析
    十一、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

    第三编关于法的思想、学说与教育
    十二、拾零与随感:关于中国古代法思想十三、先秦名家学派法律观阐释
    十四、试论中国律学传统
    十五、清代法律教育之评估与当今法学教育之改进

    第四编关于法文化的精神
    十六、无讼:“法”的失落
    十七、中国调解传统研究
    十八、试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
    十九、试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之特质
    二十、试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最高价值

    第五编余论
    二十一、双百方针与言论自由——以法律文化传统为视角
    二十二、中国法治的思维障碍——从评说叶利钦交权事件谈起
    二十三、凭什么让民众相信“法治”?——对二十世纪中国法治历程的一个反思
    二十四、论法治与道德之关系——以法律史为主要视角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学术文化传统。在我们的古典文化中,经学、史学、文学等学术领域都曾有过极为灿烂的成就,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传统一样,中国古典学术文化的发展并不均衡,也有其缺陷。最突出的是,虽然我们有着漫长的成文法传统,但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却迟迟得不到发育、成长。清末以降,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法律学校的设立,法学才作为一门学科而确立其独立的地位。然而,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坎坷曲折的历史终于使法律难以走上坦途,经常在模仿域外法学与注释现行法律之间徘徊。到十年文革期间更索性彻底停滞。先天既不足,后天又失调,中国法学真可谓命运多舛、路途艰辛。
      《中青年法学文库·解释性的法史学: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为侧重点》以法学理论新著为发表范围的书。希望《中青年法学文库·解释性的法史学: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为侧重点》能够成为高层次理论成果得以稳定而持续成长的一方园地,成为较为集中地展示中国法学界具有原创力学术作品的窗口。
  • 作者简介:
      胡旭晟(湖舟),男,1963年12月生,中国致公党员,湖南益阳人。1980年9月考入人民大学法律系,先后获法学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7月至1994年9月任湘潭大学法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此后再次考入人民大学,师从曾宪义教授,1997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至2001年4月任湘大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教授(1999年);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法史学、法理学及法律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要学术活动有:发起并参与主持《二十世纪中华法学文丛》,创办并主编《湘江法律评论》(前五卷)。曾在《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法学:理想与批判》、《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点校)、《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整理)等多部著作。
  • 目录:
    总序
    第一编类型与方法
    一、“描述性的法史学”与“解释性的法史学”
    二、作为对象和论域的法律文化
    三、作为立场和方法的法律文化
    四、法律史教学之我见

    第二编关于法的制度及其变迁
    五、论法律源于道德
    六、五刑溯源:苗民五刑辨
    七、中国“五刑”传统透视
    八、试论西汉法制的现实基础
    九、中国古代法结构形式的特点刍议
    十、中国近代法制变革之伦理分析
    十一、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

    第三编关于法的思想、学说与教育
    十二、拾零与随感:关于中国古代法思想十三、先秦名家学派法律观阐释
    十四、试论中国律学传统
    十五、清代法律教育之评估与当今法学教育之改进

    第四编关于法文化的精神
    十六、无讼:“法”的失落
    十七、中国调解传统研究
    十八、试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
    十九、试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之特质
    二十、试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最高价值

    第五编余论
    二十一、双百方针与言论自由——以法律文化传统为视角
    二十二、中国法治的思维障碍——从评说叶利钦交权事件谈起
    二十三、凭什么让民众相信“法治”?——对二十世纪中国法治历程的一个反思
    二十四、论法治与道德之关系——以法律史为主要视角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