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法律科学文库:实质刑法观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法律科学文库:实质刑法观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8
版次: 1
ISBN: 9787300110813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5页
字数: 27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17人买过
  •   新一轮刑法学派之争即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之间的争论并不仅仅是犯罪论体系的对立,它反映了形式与实质刑法立场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此,《实质刑法观》以法律的形式与实质理性为线索,展开对实质刑法立场的探讨。在将刑法中所有基本问题(刑事法治模式、罪刑法定主义、犯罪概念、犯罪论、解释论等)还原到法律形式与实质理性对立统一层面上分析后,《实质刑法观》认为,法律实质理性对形式理性的介入,形式到实质法治国的嬗变,兼具形式与实质内容的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兴起与古典罪刑法定原则的终结,形式的犯罪概念的解除,犯罪构成要件的功能由形式的人权保障到实质的人权保障的转化,以及大陆法系中构成要件由事实类型到价值性的确立,决定了刑法应建立以形式的定型犯罪论体系为前提、以实质可罚性为内容的实质犯罪论体系;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不能仅从形式上进行,而应从是否达到了值得刑事处罚的程度进行实质的解释。此即《实质刑法观》所提倡的实质刑法观。   刘艳红,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东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个人专著有《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罪名研究》,合作著作有《人格刑法导论》、《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主编教材《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各论》。 第一章理性选择:形式与实质的(合)理性
    一、理性主义法律观
    (一)理性主义法律观的演变:法律与理性的传统
    (二)理性主义法律观的本质
    二、法(律)的合理性问题
    (一)黑格尔的法律合理性观
    (二)马克斯·韦伯的法律合理性观
    (三)麦考密克的法律合理性观
    三、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辩证统
    (一)实证法学派对法律实质合理性的责难
    (二)超验自然法与法律实质合理性之肯定
    (三)法律(合)理性之内容:形式与实质合理性的辩证统
    四、理性选择——形式合理性抑或实质合理性
    (一)实质合理性对于形式合理性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二)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优越于实质合理性
    (三)结论

    第二章刑事法治模式:形式与实质的法治国
    一、法治国模式:形式与实质的法治国
    (一)古典法治理念:形式与实质法治国思想之雏形
    (二)近代法治理念:形式与实质法治国思想之形成
    二、刑事法治国之标志:罪刑法定原则
    (一)古典法治国思想及近代自由法治国思想与形式罪刑法定原则
    (二)形式罪刑法定原则到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形成
    (三)结论
    三、形式与实质刑事法治国之基本模式
    (一)形式合理性——形式的刑事法治国之坚守
    (二)实质合理性——实质的刑事法治国之构建
    四、现代社会包容性刑事法治国之构建
    (一)形式与实质的刑事法治之冲突
    (二)出路——包容性刑事法治国之提倡
    (三)结论

    第三章犯罪概念:形式与实质犯罪概念
    一、形式犯罪概念到实质犯罪概念之发展
    (一)我国混合犯罪概念的立法发展
    (二)混合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之关系
    二、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之聚讼
    (一)对实质犯罪概念的批判观点之概括
    (二)完善我国犯罪概念的方案意见之归纳
    三、实质犯罪概念与社会危害性之合理性
    (一)混合犯罪概念具备存在的一般合理性
    (二)混合犯罪概念具备存在的优越合理性
    四、实质犯罪概念与社会危害性之价值立场
    (一)在犯罪圈外,形式合理性是实质合理性的制度保
    (二)在犯罪圈内,实质合理性是形式合理性的实现手
    五、结论

    第四章犯罪论:形式与实质的犯罪论
    一、以行为为中心的古典形式犯罪论体系
    (一)古典犯罪论体系的出发点:形式构成要件论
    (二)形式构成要件论的两大特性:无价值性与客观性
    (三)小结
    二、价值判断与实质的犯罪论体系之形成
    (一)规范性与主观性构成要件要素的发现
    (二)构成要件与违法性之间关系的深层变化
    (三)形式犯罪论的崩溃与实质犯罪论的初显
    三、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之对立
    (一)形式的犯罪论
    (二)实质的犯罪论
    (三)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之争点
    四、我国刑法中形式与实质的犯罪论之争
    (一)我国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简要比析
    (二)我国形式与实质的犯罪论之对峙

    第五章现代社会与实质的犯罪论体系
    一、构成要件是实质规范评价的类型形态
    (一)背景一: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犯罪论体系
    (二)背景二:我国刑法犯罪论体系
    二、现代刑法的目的论犯罪论体系之要求
    (一)犯罪论体系:范畴论与目的论
    (二)现代刑法犯罪论体系——目的论体系之提倡
    (三)实质的犯罪论体系——目的论体系之要求
    三、刑法规范在适用中是先行的裁判规范
    (一)静/动态双层面刑法规范的不同性质
    (二)刑法规范是适用中先行的裁判规范
    (三)刑法裁判规范与实质的犯罪论体系
    四、现代刑事法治国家构成要件的新机能
    (一)构成要件之传统机能:自由权保障与个别化机能
    (二)现代刑事法治国家构成要件之新机能
    甄别值得处罚的法益侵害行为
    (三)构成要件的新机能要求建立实质的犯罪论体系

    第六章刑法方法论与实质刑法解释论
    一、刑法方法论的本体论与工具论之争
    (一)我国刑法学界刑法方法论问题意识的形成
    (二)刑法本体方法论与刑法工具方法论之分野
    二、刑法本体方法论到工具方法论的范式转型
    (一)刑法的学科特性要求进行范式转型
    (二)刑法的正义性目的要求进行范式转型
    (三)小结
    三、刑法方法论的未来趋势: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学
    (一)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提倡
    (二)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意义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 内容简介:
      新一轮刑法学派之争即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之间的争论并不仅仅是犯罪论体系的对立,它反映了形式与实质刑法立场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此,《实质刑法观》以法律的形式与实质理性为线索,展开对实质刑法立场的探讨。在将刑法中所有基本问题(刑事法治模式、罪刑法定主义、犯罪概念、犯罪论、解释论等)还原到法律形式与实质理性对立统一层面上分析后,《实质刑法观》认为,法律实质理性对形式理性的介入,形式到实质法治国的嬗变,兼具形式与实质内容的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兴起与古典罪刑法定原则的终结,形式的犯罪概念的解除,犯罪构成要件的功能由形式的人权保障到实质的人权保障的转化,以及大陆法系中构成要件由事实类型到价值性的确立,决定了刑法应建立以形式的定型犯罪论体系为前提、以实质可罚性为内容的实质犯罪论体系;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不能仅从形式上进行,而应从是否达到了值得刑事处罚的程度进行实质的解释。此即《实质刑法观》所提倡的实质刑法观。
  • 作者简介:
      刘艳红,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东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个人专著有《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罪名研究》,合作著作有《人格刑法导论》、《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主编教材《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各论》。
  • 目录:
    第一章理性选择:形式与实质的(合)理性
    一、理性主义法律观
    (一)理性主义法律观的演变:法律与理性的传统
    (二)理性主义法律观的本质
    二、法(律)的合理性问题
    (一)黑格尔的法律合理性观
    (二)马克斯·韦伯的法律合理性观
    (三)麦考密克的法律合理性观
    三、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辩证统
    (一)实证法学派对法律实质合理性的责难
    (二)超验自然法与法律实质合理性之肯定
    (三)法律(合)理性之内容:形式与实质合理性的辩证统
    四、理性选择——形式合理性抑或实质合理性
    (一)实质合理性对于形式合理性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二)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优越于实质合理性
    (三)结论

    第二章刑事法治模式:形式与实质的法治国
    一、法治国模式:形式与实质的法治国
    (一)古典法治理念:形式与实质法治国思想之雏形
    (二)近代法治理念:形式与实质法治国思想之形成
    二、刑事法治国之标志:罪刑法定原则
    (一)古典法治国思想及近代自由法治国思想与形式罪刑法定原则
    (二)形式罪刑法定原则到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形成
    (三)结论
    三、形式与实质刑事法治国之基本模式
    (一)形式合理性——形式的刑事法治国之坚守
    (二)实质合理性——实质的刑事法治国之构建
    四、现代社会包容性刑事法治国之构建
    (一)形式与实质的刑事法治之冲突
    (二)出路——包容性刑事法治国之提倡
    (三)结论

    第三章犯罪概念:形式与实质犯罪概念
    一、形式犯罪概念到实质犯罪概念之发展
    (一)我国混合犯罪概念的立法发展
    (二)混合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之关系
    二、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之聚讼
    (一)对实质犯罪概念的批判观点之概括
    (二)完善我国犯罪概念的方案意见之归纳
    三、实质犯罪概念与社会危害性之合理性
    (一)混合犯罪概念具备存在的一般合理性
    (二)混合犯罪概念具备存在的优越合理性
    四、实质犯罪概念与社会危害性之价值立场
    (一)在犯罪圈外,形式合理性是实质合理性的制度保
    (二)在犯罪圈内,实质合理性是形式合理性的实现手
    五、结论

    第四章犯罪论:形式与实质的犯罪论
    一、以行为为中心的古典形式犯罪论体系
    (一)古典犯罪论体系的出发点:形式构成要件论
    (二)形式构成要件论的两大特性:无价值性与客观性
    (三)小结
    二、价值判断与实质的犯罪论体系之形成
    (一)规范性与主观性构成要件要素的发现
    (二)构成要件与违法性之间关系的深层变化
    (三)形式犯罪论的崩溃与实质犯罪论的初显
    三、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之对立
    (一)形式的犯罪论
    (二)实质的犯罪论
    (三)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之争点
    四、我国刑法中形式与实质的犯罪论之争
    (一)我国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简要比析
    (二)我国形式与实质的犯罪论之对峙

    第五章现代社会与实质的犯罪论体系
    一、构成要件是实质规范评价的类型形态
    (一)背景一: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犯罪论体系
    (二)背景二:我国刑法犯罪论体系
    二、现代刑法的目的论犯罪论体系之要求
    (一)犯罪论体系:范畴论与目的论
    (二)现代刑法犯罪论体系——目的论体系之提倡
    (三)实质的犯罪论体系——目的论体系之要求
    三、刑法规范在适用中是先行的裁判规范
    (一)静/动态双层面刑法规范的不同性质
    (二)刑法规范是适用中先行的裁判规范
    (三)刑法裁判规范与实质的犯罪论体系
    四、现代刑事法治国家构成要件的新机能
    (一)构成要件之传统机能:自由权保障与个别化机能
    (二)现代刑事法治国家构成要件之新机能
    甄别值得处罚的法益侵害行为
    (三)构成要件的新机能要求建立实质的犯罪论体系

    第六章刑法方法论与实质刑法解释论
    一、刑法方法论的本体论与工具论之争
    (一)我国刑法学界刑法方法论问题意识的形成
    (二)刑法本体方法论与刑法工具方法论之分野
    二、刑法本体方法论到工具方法论的范式转型
    (一)刑法的学科特性要求进行范式转型
    (二)刑法的正义性目的要求进行范式转型
    (三)小结
    三、刑法方法论的未来趋势: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学
    (一)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提倡
    (二)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意义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