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9
版次: 1
ISBN: 9787501993246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7页
字数: 51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7人买过
  •   小郭村是山东省临沂地区苍山县下辖的一个小村庄,过去因地势低洼积水,农业常年歉收,所以村民们一直以泥塑手艺外出“游方”混生活。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以小郭村艺人们“游方”制售泥塑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以时间的延续为纵向线索,以有形的“物”与无形的“造物”为横向线索,目的在于用艺术学和人类学交叉的视野,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民间手工艺产生、发展、存在、延续的社会基点是什么?二、在客观条件制约下,人如何组织和整合“造物”制度?三、在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如何使“物”和“造物”在民间继续延续?《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主要基于参与式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并辅之以文献的对比和综合,用“他者”的立场去阐释文化现象。文章围绕手工艺“生成一存在一发展一延续”这条主线,目的在于对一个群体手工艺生产活动的社会意义做出解读。
      根据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得出以下结论:小郭泥塑“起源于天津泥人张”之说是讹传的失实信息,民间美术的起源有着宽泛的社会开放性,它是基于群体思想的偶然和渐进。小郭村艺人们“游方”制售泥塑,意味着手工艺的“民生”形式,“民生”的核心是“物”和“造物”所指向的社会功效利益性。手工艺被不断变化着的宏观文化系统所包裹,并且.手工艺处于民间,也不断被民间群体以各种方式自由地塑造。泥塑的种种文化变迁,是农民艺人游方生活变迁的具体表象,而文化的变迁与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中强调的“本真性”相违背,由于缺乏必要的参照坐标,理论中所强调的“本真性”往往只可能流于某种无法实现的理想。农业是手工艺劳动年度节奏变更的本质社会决定性要素。泥塑物化了游离于民间的开放性宗教意识,它以各种形象隐喻老百姓的现实生存。民间泥塑有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两个范畴。作为一级主题的泥塑形象,主要受制于社会公众认同性。艺人们“游方”对于主题的回应,正是通过形象的多种潜在可能的附会,来解决社会问题。作为二级主题的装饰性纹样,是被个体艺人所自我认知的“好看”价值判断所左右。泥塑的工艺体现着人的有效社会行为组合系统,艺人们迫于“游方”的需求以及模具批量化生产的限制,用双手的无数变化,改写、删减对于工具和原料的依赖性。今天手工艺传承的危机根本在于,艺人们对于传统“游方”制售方式转向的力不从心,而使泥塑的社会商品性无法得以顺利实现。   顾浩,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清华大学哲学(艺术学)博士,美国Valdosta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雕塑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 第1章引言
    1.1缘由、学术价值、文献综述
    1.1.1作为个案的理由和意义
    1.1.2研究现状
    1.2谋篇与方略
    1.2.1思路框架和叙述逻辑
    1.2.2参与式田野工作与其他
    1.3必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2章泥人张的弟子?——对起源说的考辨
    2.1师从泥人张说的由来——《苍山县文化志》与《苍山县志》
    2.2对现存起源说撰写者的访谈和其他证据
    2.2.1郭昭俊访谈录
    2.2.2相焕贵访谈录
    2.2.3杨建军访谈录
    2.2.4赵沛新访谈录
    2.2.5口述艺人及另一个证据
    2.2.6考辨
    2.3起源说的另外可能性
    2.4小结

    第3章起始——游方、泥塑、社区及生存
    3.1游方及相关问题
    3.1.1艺人对游方的描述
    3.1.2行、住及其他
    3.1.3对相关问题的阐释
    3.1.4疑问——游方的动因
    3.2社区——小郭东村
    3.2.1地域、村名、人口、宗族、土地、农业
    3.2.2土地、农业、水、治水、稻改
    3.3泥塑、轮作时空节奏与变更
    3.3.1春夏
    3.3.2秋冬
    3.3.3蔬菜种植
    3.4对时空节奏意义的阐释
    3.4.1年度时空节奏的涵义
    3.4.2利益——农业与泥塑的社会结构重组
    3.5小结

    第4章显性存在——物及其意义
    4.1对现存泥塑模具的统计和分析
    4.2主题——游方对民间共用语言的选择
    4.2.1主题系统的文化特征
    4.2.2神祗——泥土的隐喻
    4.2.3广义的乌托邦——抱花娃娃图像及其意义
    4.2.4轮回的红脸神祗——关公图像及其意义
    4.2.5新的神祗
    4.2.6神祗的意义指向
    4.3形的逻辑
    4.3.1原理
    ……
    第5章隐性存在——工艺,造物维系的社会生存法则
    第6章延续——新游方的真理:传承、当代、当代境遇和转型可能性
    参考文献
    附录1人物索引
    附录2鲁南苏北庙会谱
    附录3工艺一览表
    附录4制作200只泥塑时耗与周期表
    附录5工具一览表
    附录6部分专用工具图片一览表
    附录7原料一览表
    附录8耗材核算成本表
    后记
  • 内容简介:
      小郭村是山东省临沂地区苍山县下辖的一个小村庄,过去因地势低洼积水,农业常年歉收,所以村民们一直以泥塑手艺外出“游方”混生活。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以小郭村艺人们“游方”制售泥塑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以时间的延续为纵向线索,以有形的“物”与无形的“造物”为横向线索,目的在于用艺术学和人类学交叉的视野,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民间手工艺产生、发展、存在、延续的社会基点是什么?二、在客观条件制约下,人如何组织和整合“造物”制度?三、在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如何使“物”和“造物”在民间继续延续?《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主要基于参与式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并辅之以文献的对比和综合,用“他者”的立场去阐释文化现象。文章围绕手工艺“生成一存在一发展一延续”这条主线,目的在于对一个群体手工艺生产活动的社会意义做出解读。
      根据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得出以下结论:小郭泥塑“起源于天津泥人张”之说是讹传的失实信息,民间美术的起源有着宽泛的社会开放性,它是基于群体思想的偶然和渐进。小郭村艺人们“游方”制售泥塑,意味着手工艺的“民生”形式,“民生”的核心是“物”和“造物”所指向的社会功效利益性。手工艺被不断变化着的宏观文化系统所包裹,并且.手工艺处于民间,也不断被民间群体以各种方式自由地塑造。泥塑的种种文化变迁,是农民艺人游方生活变迁的具体表象,而文化的变迁与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中强调的“本真性”相违背,由于缺乏必要的参照坐标,理论中所强调的“本真性”往往只可能流于某种无法实现的理想。农业是手工艺劳动年度节奏变更的本质社会决定性要素。泥塑物化了游离于民间的开放性宗教意识,它以各种形象隐喻老百姓的现实生存。民间泥塑有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两个范畴。作为一级主题的泥塑形象,主要受制于社会公众认同性。艺人们“游方”对于主题的回应,正是通过形象的多种潜在可能的附会,来解决社会问题。作为二级主题的装饰性纹样,是被个体艺人所自我认知的“好看”价值判断所左右。泥塑的工艺体现着人的有效社会行为组合系统,艺人们迫于“游方”的需求以及模具批量化生产的限制,用双手的无数变化,改写、删减对于工具和原料的依赖性。今天手工艺传承的危机根本在于,艺人们对于传统“游方”制售方式转向的力不从心,而使泥塑的社会商品性无法得以顺利实现。
  • 作者简介:
      顾浩,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清华大学哲学(艺术学)博士,美国Valdosta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雕塑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
  • 目录:
    第1章引言
    1.1缘由、学术价值、文献综述
    1.1.1作为个案的理由和意义
    1.1.2研究现状
    1.2谋篇与方略
    1.2.1思路框架和叙述逻辑
    1.2.2参与式田野工作与其他
    1.3必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2章泥人张的弟子?——对起源说的考辨
    2.1师从泥人张说的由来——《苍山县文化志》与《苍山县志》
    2.2对现存起源说撰写者的访谈和其他证据
    2.2.1郭昭俊访谈录
    2.2.2相焕贵访谈录
    2.2.3杨建军访谈录
    2.2.4赵沛新访谈录
    2.2.5口述艺人及另一个证据
    2.2.6考辨
    2.3起源说的另外可能性
    2.4小结

    第3章起始——游方、泥塑、社区及生存
    3.1游方及相关问题
    3.1.1艺人对游方的描述
    3.1.2行、住及其他
    3.1.3对相关问题的阐释
    3.1.4疑问——游方的动因
    3.2社区——小郭东村
    3.2.1地域、村名、人口、宗族、土地、农业
    3.2.2土地、农业、水、治水、稻改
    3.3泥塑、轮作时空节奏与变更
    3.3.1春夏
    3.3.2秋冬
    3.3.3蔬菜种植
    3.4对时空节奏意义的阐释
    3.4.1年度时空节奏的涵义
    3.4.2利益——农业与泥塑的社会结构重组
    3.5小结

    第4章显性存在——物及其意义
    4.1对现存泥塑模具的统计和分析
    4.2主题——游方对民间共用语言的选择
    4.2.1主题系统的文化特征
    4.2.2神祗——泥土的隐喻
    4.2.3广义的乌托邦——抱花娃娃图像及其意义
    4.2.4轮回的红脸神祗——关公图像及其意义
    4.2.5新的神祗
    4.2.6神祗的意义指向
    4.3形的逻辑
    4.3.1原理
    ……
    第5章隐性存在——工艺,造物维系的社会生存法则
    第6章延续——新游方的真理:传承、当代、当代境遇和转型可能性
    参考文献
    附录1人物索引
    附录2鲁南苏北庙会谱
    附录3工艺一览表
    附录4制作200只泥塑时耗与周期表
    附录5工具一览表
    附录6部分专用工具图片一览表
    附录7原料一览表
    附录8耗材核算成本表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游方记
斯雄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节水大家谈
顾浩 著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胜日乐章
顾浩 著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高等学校教材·财经管理与计算机应用:银行计算机系统实训教程
顾浩 著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中国治水史鉴
顾浩 编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
顾浩 主编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基础上机教程
顾浩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