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诊断学(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8
版次: 2
ISBN: 9787547807828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7页
字数: 23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07人买过
  •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药院校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吴承玉主编的《中医诊断学(第2版)》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中医诊断学中诊法、辨证和诊断知识综合应用等内容。诊法内容包括望、闻、问、切(按)四种方法,辨证内容包括八纲、病性和病位辨证的内容。文后附录有原文选录,可供在学习时对照参考。全书体例结构简明,内容精练完整且相互衔接紧密,有利于教与学实际。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药院校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吴承玉主编的《中医诊断学(第2版)》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中医诊断学中诊法、辨证和诊断知识综合应用等内容。诊法内容包括望、闻、问、切(按)四种方法,辨证内容包括八纲、病性和病位辨证的内容。文后附录有原文选录,可供在学习时对照参考。全书体例结构简明,内容精练完整且相互衔接紧密,有利于教与学实际。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五、学习中医诊断的方法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
    四、望态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
    三、望躯体
    四、望四肢
    五、望二阴
    六、望皮肤
    第三节 望排出物
    一、望痰涎
    二、望呕吐物
    三、望二便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第五节 舌诊
    一、舌诊概说
    二、望舌质
    三、望舌苔
    四、舌象综合分析与舌诊临床意义
    第二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一、病体气味
    二、病室气味
    第三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头身胸腹
    五、问情志
    六、问睡眠
    七、问饮食口味
    八、问二便
    九、问妇女、男子
    十、问小儿
    第四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
    一、脉诊概说
    二、正常脉象
    三、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四、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五、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六、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第二节 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二、按诊的内容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
    一、表证与里证
    二、寒证与热证
    三、虚证与实证
    四、阴证与阳证
    第二节 八纲证之间的关系
    一、证的相兼
    二、证的错杂
    三、证的转化
    四、证的真假
    第六章 病性辨证
    第一节 六淫辨证
    一、风淫证
    二、寒淫证
    三、暑淫证
    四、湿淫证
    五、燥淫证
    六、热淫证
    第二节 阴阳虚损辨证
    一、阳虚证
    二、阴虚证
    三、亡阳证
    四、亡阴证
    第三节 气血辨证
    一、气虚类证
    二、血虚类证
    三、气滞类证
    四、血瘀证
    五、血热证
    六、血寒讧
    七、气血同病类证
    第四节 津液辨证
    一、痰证
    二、饮证
    三、水停证
    四、津液亏虚证
    第七章 病位辨证
    第一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证
    二、肺与大肠病证
    三、脾与胃病证
    四、肝与胆病证
    五、肾与膀胱病证
    六、脏腑兼证
    第二节 六经辨证
    一、六经病证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
    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第四节 三焦辨证
    一、三焦病证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第八章 诊断综合运用
    第一节 诊断思路与方法
    一、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二、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三、主症诊断思路
    四、证的诊断思路
    第二节 病历书写与要求
    一、病历的含义与意义
    二、中医病历书写要求
    三、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原文选录
  • 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药院校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吴承玉主编的《中医诊断学(第2版)》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中医诊断学中诊法、辨证和诊断知识综合应用等内容。诊法内容包括望、闻、问、切(按)四种方法,辨证内容包括八纲、病性和病位辨证的内容。文后附录有原文选录,可供在学习时对照参考。全书体例结构简明,内容精练完整且相互衔接紧密,有利于教与学实际。
  • 作者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药院校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吴承玉主编的《中医诊断学(第2版)》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中医诊断学中诊法、辨证和诊断知识综合应用等内容。诊法内容包括望、闻、问、切(按)四种方法,辨证内容包括八纲、病性和病位辨证的内容。文后附录有原文选录,可供在学习时对照参考。全书体例结构简明,内容精练完整且相互衔接紧密,有利于教与学实际。
  • 目录: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五、学习中医诊断的方法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
    四、望态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
    三、望躯体
    四、望四肢
    五、望二阴
    六、望皮肤
    第三节 望排出物
    一、望痰涎
    二、望呕吐物
    三、望二便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第五节 舌诊
    一、舌诊概说
    二、望舌质
    三、望舌苔
    四、舌象综合分析与舌诊临床意义
    第二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一、病体气味
    二、病室气味
    第三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头身胸腹
    五、问情志
    六、问睡眠
    七、问饮食口味
    八、问二便
    九、问妇女、男子
    十、问小儿
    第四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
    一、脉诊概说
    二、正常脉象
    三、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四、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五、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六、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第二节 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二、按诊的内容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
    一、表证与里证
    二、寒证与热证
    三、虚证与实证
    四、阴证与阳证
    第二节 八纲证之间的关系
    一、证的相兼
    二、证的错杂
    三、证的转化
    四、证的真假
    第六章 病性辨证
    第一节 六淫辨证
    一、风淫证
    二、寒淫证
    三、暑淫证
    四、湿淫证
    五、燥淫证
    六、热淫证
    第二节 阴阳虚损辨证
    一、阳虚证
    二、阴虚证
    三、亡阳证
    四、亡阴证
    第三节 气血辨证
    一、气虚类证
    二、血虚类证
    三、气滞类证
    四、血瘀证
    五、血热证
    六、血寒讧
    七、气血同病类证
    第四节 津液辨证
    一、痰证
    二、饮证
    三、水停证
    四、津液亏虚证
    第七章 病位辨证
    第一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证
    二、肺与大肠病证
    三、脾与胃病证
    四、肝与胆病证
    五、肾与膀胱病证
    六、脏腑兼证
    第二节 六经辨证
    一、六经病证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
    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第四节 三焦辨证
    一、三焦病证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第八章 诊断综合运用
    第一节 诊断思路与方法
    一、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二、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三、主症诊断思路
    四、证的诊断思路
    第二节 病历书写与要求
    一、病历的含义与意义
    二、中医病历书写要求
    三、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原文选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医诊断学(第2版)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2版)
罗光明、刘合刚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生物化学(第2版)
金国琴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病理学(第2版)
黄玉芳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解剖生理学(第二版)
杨茂有、王德山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生理学(第2版)
张志雄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
祝彼得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解剖生理学(精编教材)
杨茂有、王德山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国医学史(精编教材)
吴鸿洲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内科学
熊旭东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外科学(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
陈红风 著
中医诊断学(第2版)
制药原理与设备/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王沛、任君刚、熊阳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针灸学(第2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梁繁荣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药研究的伦理审查
张金钟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临床模块处方法
王树国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300题学练一本通
懒人医考教研组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癥结论治
葛建立, 宋易华, 范焕芳主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肝脏病学
胡义扬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心 中医各科 新华正版
作者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内科案例选读
张志敏;周迎春;祝维峰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药文化故事(汉英双语)
金虹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抗癌临证新识(第3版)
王三虎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生殖医学研究
庞清洋、庞保珍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流派传承丛书:龙砂医派
陆曙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膏方调理案例精选
谢裕华 著;陈瑞芳、陈瑞芳、谢裕华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藏象辨证学
吴承玉 著
中医诊断学(第2版)
应考掌中宝:中医诊断学速记
吴承玉、徐征 著
中医诊断学(第2版)
应考宝典:中医诊断学速记(第2版)
吴承玉、徐征 著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诊断学速记(应考宝点典)
吴承玉、徐征 著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考研必读:中医诊断学
吴承玉、南京中医药大学、左言富 编
中医诊断学(第2版)
中医诊断学
吴承玉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