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6
版次: 1
ISBN: 9787522718705
定价: 8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3人买过
  • 从“现代文学”如何建构和想象“现代中国”这一思考维度出发,循着“从周边看中国”的学术视野,本书从整体角度探讨了滇缅抗战时期与云南建立了特殊联系的旅行者、考察者,云南本土作家以及中国远征军将士、随军记者,他们如何通过旅行、采访、行军、战斗、勘测、筑路等行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学实践,把想象的对象变成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感知对象。这些基于实地体验的云南书写都体现了非常明显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书在史料整理与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史诠诗”,“以诗证史”,既致力于地方性知识的呈现,又将区域的研究置于对整体历史的关怀之中。 董晓霞,1987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市。先后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大理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专注于抗战文学研究近十年,以“大文学”视野出发,发掘、整理了大量滇缅抗战文史资料。在《新文学史料》《当代文坛》《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云南边地作家抗战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目标和论题思路

    第一章  走入边地——战时滇缅、滇越边地旅行记

      第一节  战时的边地河山

        一  滇越道上

        二  滇缅路纪行

      第二节  发现边地丰富之处

        一  从“边夷”到抗战中的同胞

        二  边城风貌

      第三节  战时边地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介绍边地——云南边地作家的地方经验与国家观念

      第一节  彭桂萼:澜沧江畔“保卫南方”的史诗

        一  主动汇入“抗战总流”的家乡边地

        二  自觉担起“号兵”的启蒙责任

        三  呈现边地由“牧歌”转向“战歌”的进程

      第二节  白平阶:跨过横断山脉见到古树繁花

        一  国家话语的传达

        二  边民主体身份的觉醒

      第三节  马子华:陷入战火的滇南边地

        一  边民的国家认同危机

        二  抗战中的觉醒

        三  “夷方地”在战火中的苦难

        四  “漂亮的说词”背后的事实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卫边地——诞生于滇缅抗战前线的作品

      第一节  “扬威异域”

        一  远征壮志——出征时的畅想

        二  远征人语——反攻时期的豪情

      第二节  保卫的边地

        一  “地图上的一条红线”

        二  飞机上看边地河山

        三  远征军士兵笔下的边地同胞

      第三节  战争与边地国土之关系

        一  “处在同一命运里”

        二  牺牲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线”与“点”联结起的国家共同感

      第一节  滇缅公路——歌颂路的现代化与凝聚力

        一  “向新世纪跃进”

        二  路的凝聚力

      第二节  中印公路——现代化的胜利之路

        一  勘路记——“中央人”对沿线民族的主动认识

        二  通车记——亲历士兵对现代化工程的颂赞

      第三节  “野人山”书写与民族国家观念表达

        一  区域的认识

        二  “野人山的新主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从“现代文学”如何建构和想象“现代中国”这一思考维度出发,循着“从周边看中国”的学术视野,本书从整体角度探讨了滇缅抗战时期与云南建立了特殊联系的旅行者、考察者,云南本土作家以及中国远征军将士、随军记者,他们如何通过旅行、采访、行军、战斗、勘测、筑路等行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学实践,把想象的对象变成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感知对象。这些基于实地体验的云南书写都体现了非常明显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书在史料整理与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史诠诗”,“以诗证史”,既致力于地方性知识的呈现,又将区域的研究置于对整体历史的关怀之中。
  • 作者简介:
    董晓霞,1987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市。先后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大理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专注于抗战文学研究近十年,以“大文学”视野出发,发掘、整理了大量滇缅抗战文史资料。在《新文学史料》《当代文坛》《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云南边地作家抗战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
  •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目标和论题思路

    第一章  走入边地——战时滇缅、滇越边地旅行记

      第一节  战时的边地河山

        一  滇越道上

        二  滇缅路纪行

      第二节  发现边地丰富之处

        一  从“边夷”到抗战中的同胞

        二  边城风貌

      第三节  战时边地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介绍边地——云南边地作家的地方经验与国家观念

      第一节  彭桂萼:澜沧江畔“保卫南方”的史诗

        一  主动汇入“抗战总流”的家乡边地

        二  自觉担起“号兵”的启蒙责任

        三  呈现边地由“牧歌”转向“战歌”的进程

      第二节  白平阶:跨过横断山脉见到古树繁花

        一  国家话语的传达

        二  边民主体身份的觉醒

      第三节  马子华:陷入战火的滇南边地

        一  边民的国家认同危机

        二  抗战中的觉醒

        三  “夷方地”在战火中的苦难

        四  “漂亮的说词”背后的事实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卫边地——诞生于滇缅抗战前线的作品

      第一节  “扬威异域”

        一  远征壮志——出征时的畅想

        二  远征人语——反攻时期的豪情

      第二节  保卫的边地

        一  “地图上的一条红线”

        二  飞机上看边地河山

        三  远征军士兵笔下的边地同胞

      第三节  战争与边地国土之关系

        一  “处在同一命运里”

        二  牺牲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线”与“点”联结起的国家共同感

      第一节  滇缅公路——歌颂路的现代化与凝聚力

        一  “向新世纪跃进”

        二  路的凝聚力

      第二节  中印公路——现代化的胜利之路

        一  勘路记——“中央人”对沿线民族的主动认识

        二  通车记——亲历士兵对现代化工程的颂赞

      第三节  “野人山”书写与民族国家观念表达

        一  区域的认识

        二  “野人山的新主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杨广容、李永梅、李家华 编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濒危怒语良苏话研究
陈海宏,谭丽亚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李家祥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省公路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模型构建
张俊婕 著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四季旅行( 第3版)
《亲历者》编辑部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消除疟疾历程(精)
周红宁、许建卫、林祖锐 编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立体生态稻作亚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杨从党、李贵勇、李刚华 编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盐运古道上的聚落与建筑
赵逵,李雨萌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壮族民间文学引论
王淑英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省主要森林类型常见植物图鉴(精)
董建昌 编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农村发展报告(2021-2022)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昆明)、陈晓未、颜晓飞 编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云南马拉松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史
云南省呈贡体育训练基地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中国规模化奶牛场关键生产性能现状 (2022版)
董晓霞 著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中国规模化奶牛场关键生产性能现状(2021版)
董晓霞、马志愤、路永强、郭江鹏 编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IT职业英语
董晓霞、张洪颖 著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畜产品价格波动、非对称传导及产生原因分析
董晓霞 作者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北京市奶牛养殖现状及粪污处理模式
董晓霞 著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奶牛规模化养殖与环境保护
董晓霞 著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本科)系列教材)
董晓霞 著
云南书写与国家认同研究(1937-1945)
计算机英语/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系列
董晓霞、孙岩、高烔 编